出版時間:2011-1 出版社:中國民主法制 作者:張海斌 頁數(shù):312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獨角札叢”叢書作者以國內法學界卓有名望的法學家和嶄露頭角并頗具人望的青年法律學者組成。集中體現(xiàn)了法律人的法學悟思與人文情懷,或莊重,或深刻,或詼諧,或睿敏,淋漓盡致地揭橥了法學者對于置身其中的法學世界與生活世界的理解與省思,各有千秋,別具情致,字里行間彰顯著嚴謹而活躍的風度與氣象,堪為當代法律人的人文情懷與現(xiàn)實關懷之精神圖繪。
作者簡介
張海斌 1975年生于江西新干,法學博士。上海外國語大學法學院副教授,院長助理。主要研究興趣為憲政理論與行政法洽,法哲學與法律史學等。曾在多家報刊開設專欄,合著有《西方憲法史》等,曾獲上海市育才獎、上海市高校優(yōu)秀青年教師等稱號。
書籍目錄
第一輯 若有所思地生存 人世滄桑讀史始 糾纏于真實與荒謬之間 話份與發(fā)飆:發(fā)言的社會學 評論、評論家與評論界 重返烏托邦 我們是如何欣賞電影的? 幽暗意識發(fā)凡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 論標準答案意識 蓋棺定論的歷史哲學 高校畢業(yè)生就業(yè)率造假之憂思 關于禪的另類解讀 如何無欲則剛? 知識分子都到哪里去了? 網(wǎng)聊與文字烏托邦 人生不過五種境界 歧路叢生的歷史記憶 大學生自殺現(xiàn)象之冷思考 “還債”與“出息”考 “工作”與“務農”考 撒嬌的現(xiàn)象學 識時務者如何為俊杰? 所謂檢討文化 當我們已被選擇 農民做騙子的資格也沒有嗎? 方法論主義的謬誤 為何沉默是金? 我們該如何對待英語? 有效學術批評如何可能? 國人是如何對待批評的? 淪陷于身份的焦慮 文學化思維的迷局第二輯 法律本來就是俗物 上訪和截訪之間的吊詭 弗蘭克與“基本法律神話” 警惕法律威嚇主義 權利觀念的演變 審判中的裁量與限制 所謂司法職業(yè)道德 法律本來就是俗物 古代希臘的哲學與法學 不該被忽視的“殘疾人” 西方衡平思想的演變 西方自然法思想的演變 警惕法律依賴癥 正義與迷信:《魔鬼的律師》 男權社會的話語實踐 犯罪嫌疑人該被剃光頭嗎? 中世紀英國律師學院 作為知識與德性的法律 認真對待大學生的住宅權 地鐵工程驗收造假曝立法缺失 大學生獎學金評定之反思 對當前法學研究狀況之反思 法律的生命在于經驗 拿破侖與《法國民法典》 蘇力,你很狡猾 多元社會與法律信仰 作為歷史畫卷的憲法 論法學著述的文風 我們需要什么樣的判決書? 我為何不關心法律修改? 上海紅燒肉和法律移植第三輯 重返抒情時代 突然消逝于陌生 上海:一座想象的城池 我怎么做起博客來? 拍照以及人生隨想 卻上黃山觀風雨 ……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我們是如何欣賞電影的?如果把欣賞電影或電視劇當作一種閱讀來理解的話,我們便經常會見到一些頗為有趣的現(xiàn)象。以一些女士看韓劇為例吧。譬如當帥氣的男主角和漂亮的女主角經過生生死死曲曲折折的經歷,最后卻沒有出現(xiàn)意料之中的“有情人終成眷屬”,或者剛要終成眷屬的時候,其中一個突然鼻子流血,結果查出了白血病晚期。這種故事情節(jié)恐怕會把那些剛用完一包餐巾紙,卻依舊淚眼滂沱的女士們,恨得牙和手都發(fā)癢,巴不得親自跑到韓國去,把那殺千刀的編劇拉出來暴打一頓。但是,倘若電影兩個主人公經過一番磨煉,不出意外地終成眷屬了,女士們的態(tài)度馬上就是不屑了:庸俗焉,老掉牙焉,退票焉,他媽的焉。在這種局勢之下,我看編劇最好掏錢買包老鼠藥吃了上路。為什么會有這種局面?其實很簡單,每個人看電影,就像閱讀一部小說,都有一個閱讀期待或者情節(jié)期待,看到一個場景時,讀者總會期待下一個場景的出現(xiàn)。如果下一個場景如期而至,那么給你傳達一種信息,你理解了作品,或電影如期進入你預設的套路。如果下一個場景出乎你的意料,那么你必須重新調整自己的視域,動用其他的資源來重新理解,并形成下一步的閱讀期待,再重新檢驗。這種現(xiàn)象在閱讀批評上,大抵就是所謂的“閱讀的現(xiàn)象學”。按照閱讀現(xiàn)象學,一部作品只能提供一個多層次的結構框架,其中留有許多未定點,讀者在一面閱讀欣賞的時候,一面按照自己的經驗來具體理解情節(jié)(這就是理解的具體化)。閱讀經過具體化以后,讀者往往會形成情節(jié)期待,再閱讀,再調整期待,如此往復,作品的主題意義才逐漸地表現(xiàn)出來。這種觀點,很有些伽達默爾先生講的視域交融的意思。也就是說,欣賞或者閱讀的過程就是一個敞開的對話過程。從欣賞電影的角度來看,也是如此。觀眾在欣賞電影的時候,往往按照自己觀看電影的習慣、經驗和觀念,在頭腦里早先就形成了一連串的電影情節(jié)。譬如電影如果開始出現(xiàn)一位落魄的書生,又出現(xiàn)一位貌美聰慧的小姐,觀眾的欣賞期待不免就是,這對男女總要發(fā)生點什么。想到這里,不免眼睛一亮,興致盎然了。喜歡欣賞人體藝術的同志,恐怕就要想到自己喜愛的興趣上去了??傊?,在電影的開始,每一個觀眾都會形成自己對于電影模式的期待,要么西廂記式的,要么紅樓夢式的,要么牛郎織女式的,不一而足。隨著電影情節(jié)的進展,觀眾會不斷地按照電影的發(fā)展過程,建立和重建自己的情節(jié)期待。也就是說,觀眾并不是被動地接受電影的信息,而是在積極地思考,對于情節(jié)的推進不斷作出期待、預測和判斷。如果某個編劇居然要故意露兩手,完完全全跳出了觀眾的情節(jié)期待,甚至導致觀眾找不到北,再也不能重建情節(jié)期待了。這部電影恐怕就有問題了,觀眾就要罵娘了。我看很多人看王家衛(wèi)的電影,就會有這種隋節(jié)期待的崩潰感。很多導演或者編劇為了體現(xiàn)自己獨具匠心,構思巧妙,往往喜歡挑戰(zhàn)讀者的觀賞期待。這是一個很危險的活兒。因為一旦成功,就是經典,也可能就此提高了觀眾的欣賞期待水準,意義重大。但是一旦失敗,有可能就是一部精神病科教片出臺了。其實,要真正超越觀眾的情節(jié)期待,談何容易。人類生活的基本模式和格局就這么幾種,作為反映人類生活的電影,其情節(jié)也不會有太多出人意料的結局。那些所謂后現(xiàn)代電影,能指滿天飛,讓人云里霧里,精神分裂,我看這種導演不是?;ㄕ袚v糨糊就是腦子出了貴恙。有些作者干脆回避結局的處理,倒是一種策略。譬如讓主人公或離家出走,或掉下山崖,至于后事如何,是死是活,讓大家想象去,就比較巧妙了。但是,巧妙歸巧妙,作為觀眾,還是依舊覺得沒有完成閱讀,有些意猶未盡。為什么呢?因為觀眾看一部電影,要看導演賣弄編故事的技巧是固然,但更重要的一條,恐怕不過企圖藉此重溫一下自己內心的一些隱秘的感覺或者情緒罷了。他們觀看某一類的電影,很大程度上是在準備重溫一段自己的心路歷程,或者要通過主人公轉移自己的內心體驗。因此,電影對于他們的作用,相當于弗洛伊德先生的“釋放”。他們對于電影情節(jié)之期待也很是普通,只要演員表演逼真,導演視角獨特,光和影很美妙,結局皆大歡喜,那么一次成功的“釋放”就算完成了。于是淚如泉涌,如釋重負,票面價值獲得了回報。
媒體關注與評論
博雅法律人兼通文史,智慧獨角獸專觸不直?! R衛(wèi)方解讀法理、抒發(fā)情懷、傳播智慧、陶冶心靈,這里有的是佳作。 ——於興中“獨角札叢”是一片生機勃發(fā)的法學園地,以青年法學家為生力軍,在這片園地上所展現(xiàn)的現(xiàn)實關懷與人文精神象征著中國法學的未來?! 獜埱Х?/pre>編輯推薦
《法律的異邦》:感受法學與人文之美 棲息思想與詩意之間法學名家賀衛(wèi)方 於興中 張千帆聯(lián)袂推薦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