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7 出版社:團結(jié)出版社 作者:郭彬蔚 頁數(shù):254 字數(shù):165000
Tag標(biāo)簽:無
內(nèi)容概要
年僅25歲的李宗仁,憑借其出眾的能力,成功取代了老桂系,當(dāng)上了“廣西王”。不肯偏于一隅、素有問鼎中原之志的李宗仁怎肯屈居人下?李是民國時期權(quán)力角逐中最具威脅的競爭者。但歷史很會捉弄人。蔣李二人越是不合,就越是糾纏在一起。他們有時合作,在合作中對抗;有時對立,在對立中合作,如同一枚硬幣的兩面,吊詭般反復(fù)翻轉(zhuǎn),及至決裂,隨之也宣告了一個時代的終結(jié)。 在蔣李關(guān)系中,不能不提及桂系二號人物“小諸葛”白崇禧,以及李的第二任妻子郭德潔,還有時任李的秘書程思遠。他們對蔣李關(guān)系都產(chǎn)生過不同程度的影響。李、白相連,成為新桂系的代名詞,由此兩人的命運也密不可分。因為李宗仁夫婦1965年歸國,在臺灣備受冷落的白崇禧也因此失去了對李的牽制作用,而被特務(wù)設(shè)美人計艷殺于床笫之上,以性丑聞結(jié)束了一生……
作者簡介
郭彬蔚,男,東北師范大學(xué)歷史系教授(已退休),中國教育協(xié)會理事。主要成果:《中共黨史教程》、《中國現(xiàn)代史稿》、《百侶游歸》、《中國社會主義建設(shè)史綱》、《共和國珍聞》、《中共黨史講義》等二十多部著作,論文近百篇。
書籍目錄
一 北伐與結(jié)盟 譜金蘭一廂情愿 難和蔣介石共患難 蔣桂結(jié)盟伊始便斗法二 鬩墻談禍國 再談北伐,爾虞我詐 祭中山,“信徒”談編遣 蔣桂爭雄、李、白受挫 施小計,白崇禧敗走“華容道” 倒桂系,眾人齊推 抓機遇,李、白再起 中原逐鹿,鹿死蔣手 養(yǎng)精蓄銳,蟄居待機 遺笑柄,“六一”鬧劇 三 抗日說蔣李 劉仲容初到延安 張云逸重游桂林 白“戰(zhàn)神”到了南京 李宗仁綢繆廣西 雜牌軍鏖兵臺兒莊 蔣介石嚴防桂系 周恩來借月留云 王瑩頂風(fēng)波于山城 黃紹竑同情中共 桂系反共留余地 四 爭鼎分高低 慘勝與內(nèi)戰(zhàn)齊來 中正不正削群雄 李德鄰韜晦北平 魏德邁來華換馬 五 奪鼎白熱化 桂系文武議競選 眾“演員”登場演鬧劇 蔣李短兵相接 李宗仁以退為進 黃紹竑計高一籌 話登極,末日總統(tǒng) 蔣介石反撲桂系 六 和談夢各異 風(fēng)云變,蔣桂斗猶酣 小諸葛謀劃逼宮 途窮日,蔣桂攤牌 引退之前慮后事 父子悲憤回溪口 掙扎中遙控江南 談出國,與虎謀皮 七 殘局察蔣桂 守殘南京籌難展 假和談美夢難成 宴溪口,兵荒馬亂 修家譜,不堪當(dāng)年 雪竇山夕陽殘照 驚反戈,料峭春寒 八 蔣李兩分道 四散逃亡別金陵 李宗仁再失良機 戀?;厮?,再代總統(tǒng) 戰(zhàn)上海,蔣介石再敗 駐澎湖,飄忽不定 留經(jīng)國,五廠拒遷 九 天府蔣李別 蔣介石趕往重慶 代總統(tǒng)飛往異邦 惶惶中,蔣別山城 川滇義揭,蔣飛臺 十 最后的爭斗 飛美、逃臺,尋安身處 “復(fù)職”鬧劇,蔣李爭 十一 涇渭尋余音 李德鄰歸根大陸 白崇禧魂落松山 蔣中正一命歸西
章節(jié)摘錄
插圖:壹 北伐與結(jié)盟難和蔣介石共患難局外人表面上看去,李宗仁對蔣介石畢恭畢敬,可在骨子里卻完全是另一回事。1925年5月11日,蔣、李第一次見面時,李對蔣的印象就很不佳,說他“勁氣內(nèi)斂”、“心狠”。后來,李和白崇禧在廣州珠江頤養(yǎng)園聊天時,又對白說:“古人有句話,叫做‘共患難易,共安樂難’,像蔣先生這樣的人,恐怕共患難也不易!”李對蔣的這些評語,顯然是來自切身,發(fā)自內(nèi)心。前文說過,李宗仁有問鼎中原之志,他在統(tǒng)一廣西,參加國民黨之后進而提出北伐,是他思想發(fā)展的必然邏輯。然而在中國,自袁世凱死后,喊出統(tǒng)一中國口號的人,既有文官也有武將,既有愛國志士,也有以統(tǒng)一為借口、擴充地盤、搜刮人民、涂炭百姓的民賊。在中共出世前,只有孫中山真正為救中國、鏟除軍閥、澄清玉宇不懈奮斗。遺憾的是未及出師身先死,致使蔣介石夤緣時惠,當(dāng)上了北伐軍總司令。談到北伐,在當(dāng)時誰都議論,是相當(dāng)時髦的漂亮話。動真的,要行動、要膽略,非同小可,各路英雄,各色人等,都紛紛登臺表演。蔣介石在北伐的舞臺上表演得不出色。請看李宗仁從不同角度、不同側(cè)面,認真觀察的幾個鏡頭:鏡頭一,無意北伐:1926年3月中山艦事件剛剛過去,李宗仁來到廣州,和國民黨要員商談北伐大計,蔣介石就是不贊成北伐者之一。這位手握重兵的將軍對李宗仁說,廣州情況復(fù)雜,現(xiàn)在如何能談北伐呢?據(jù)李宗仁說,后來是由于他的反復(fù)游說、鼓動,到5月才命葉挺率領(lǐng)獨立團,揮戈北上,師出肇慶;他一路奪關(guān)斬將,很快打到攸縣。6月2日,李宗仁的第七軍也傳來北伐捷報。在這種形勢下,唐生智感到事有可為,宣布就任早該就任的第八軍軍長。蔣介石比唐沉著,6月5日,國民政府發(fā)表他為北伐軍總司令,到7月9日,他才通電就職。李宗仁對蔣介石如此踟躕不前,頗有想法。鏡頭兒,閱兵出丑:北伐師出,將士披堅執(zhí)銳,所向披靡,很快打到長沙。蔣介石、李宗仁、唐生智等人,自是喜笑顏開。興之所至,心血來潮,不知是誰,提議舉行閱兵式,時間安排在1926年8月14日。這日天公作美,雨季的長沙,竟然天朗氣晴、熏風(fēng)微動。受檢閱的兩萬多人,軍械整齊、旗幟鮮明。蔣介石等一行,分乘駿馬出現(xiàn)在檢閱場,在軍樂聲中緩緩前進,蔣介石在馬上舉手答禮,頗有一點大將風(fēng)度。不料檢閱到第八軍時,由于軍號聲刺耳,使蔣的坐騎受驚,這馬大嘶一聲,前蹄高揚,向校場中心狂奔。不善騎馬的蔣介石,頓時滾鞍落馬,而右腳卻仍套在鐙里,被拖出兩丈多遠。由于蔣穿的是馬靴,經(jīng)馬一拖,從腳上脫落,蔣才臥在地上,未受重傷。當(dāng)眾人將他扶起時,只見蔣仍氣喘吁吁,新嗶嘰軍服和白手套,都染滿了污泥,勉強一顛一跛檢閱下去。這和李宗仁的騎術(shù),簡直無法相比,李能在馬疾馳奔跑時,據(jù)鞍躍上躍下,反復(fù)十余次,氣不長出,面不改色,師友們都為之贊嘆,送他一個“李猛仔”的綽號。李見主帥不善騎馬,使他都有些汗顏。讀過《湖南農(nóng)民運動考察報告》的人想必還能記得,該文“注釋”中說“……蔣介石的反革命面目還沒有充分地暴露出來……地主富農(nóng)則不高興他,造出了……蔣介石傷腳的謠言?!逼鋵嵅皇侵{言是真事。鏡頭三,言而無信:北伐戰(zhàn)爭的炮聲打響之后,進來一批蘇俄援助的軍火,蔣介石主動表示要撥給李宗仁部隊一部分。蔣介石說這些話,原只是對李討好一番,并無真給之意,可是李宗仁卻認真起來,幾次派人去領(lǐng),都碰了釘子,管發(fā)放槍支的人說:未奉蔣總司令條諭,不能給。某日,李宗仁向蔣介石辭行,就便重提蔣許諾撥槍之事,蔣不肯正面答復(fù),只是顧左右而言他。李實在按捺不住,對蔣說:“我領(lǐng)了這些武器,是去打敵人?。 痹谶@種情況下,蔣再也難以用托辭應(yīng)付,不得不撥給李宗仁部隊一千支七七口徑步槍,四挺機槍。槍雖到手,氣實難消,多年之后,李宗仁提起此事,仍有憤慨之情。鏡頭四,鼠肚雞腸:李宗仁說,蔣介石剛愎黠傲,猜忌嫉妒,偏私狹隘,實在令人看不慣、氣不公。1926年深秋時節(jié),江西已見嚴霜。長期生活在嶺南的兩廣戰(zhàn)士,凍得瑟縮難耐,恰在這時,軍毯從后方運來,蔣介石指示俞飛鵬(兵站總監(jiān)),優(yōu)先發(fā)給第一軍傷兵,慰勞銀圓時,也照此辦理。俞飛鵬說:每一醫(yī)院中都住有各軍傷兵,怎么辦?蔣說:“不管,不管!他們自有他們自己的軍長!”蔣介石說這番話時,忘記了他的北伐軍總司令身份。蔣介石的這種做法,人們不僅不會因此而羨慕第一軍的特殊化,相反會招致友軍的怨忿、部曲的離心。難怪李宗仁說他只是偏將之才,不具有主帥之尊。鏡頭五,諉罪他人:翻開中國廿四史,帝王做了錯事,下詔罪己者,不乏其人。在景山上吊殉國的朱由檢(崇禎帝)就多次下罪己詔?!八摹ひ欢敝埃狈ボ娝驘o敵。蔣介石反共,發(fā)動“四·一二”政變之后,北伐軍因失去政治工作而丟了靈魂。所以當(dāng)蔣介石繼續(xù)“北伐”時,便多次受挫。臨城一戰(zhàn),損失很大。蔣任命的前敵總指揮王天培,被迫率部退到安徽宿州。為此蔣介石在南京召開緊急會議,研究作戰(zhàn)方案。蔣介石在會上表示:要反攻,奪回徐州。李宗仁說,徐州為四戰(zhàn)之地,無險可守,不如守住淮河天險,待武漢反共局勢有了眉目再作打算。這樣,蔣介石感到難堪,他表示一定要拿下徐州,否則不回南京。李宗仁對此不再表示異議,但他心里不服。在李看來,主帥這樣意氣用事,怎能不敗,遂向蔣告別。李走之后蔣揮軍反攻,與孫傳芳軍隊大戰(zhàn)于淮河、徐、蚌之間,先是蔣軍進展迅速,孫軍連續(xù)后撤。蔣心中很高興。豈知是中了孫傳芳的誘敵之計,在徐州城下,被孫軍迂回包抄,蔣軍全線潰敗,倉皇退回南京。他羞怒之余,把敗軍之責(zé),全部發(fā)泄到前敵總指揮王天培頭上,王天培便成了蔣介石的槍下鬼。三國時,袁紹兵敗冀州,在退軍途中他說:“吾不聽田豐之言,致有此敗,今吾歸去,羞見此人,”因而殺了田豐。蔣介石的風(fēng)格遠不如袁紹,更不如下詔罪已的帝王。蔣介石只會下詔罪人。這一系列鏡頭,映入李宗仁的眼簾后,使他看穿了蔣介石,所以他不愿和此人為伍,更不愿和此人稱兄道弟。歷史是很會捉弄人的,蔣李二人越是不合,卻又總是使他們在人生的旅程中難解難分。他們有時合作,在合作中對立,有時貌似合作,卻又暗中作耿,有時外似尊重,而默默中又極力排擠對方,直至兵戈相向。俗話說“不是冤家不聚頭”,信之有也!蔣桂結(jié)盟伊始便斗法在北伐過程中,蔣桂之間,除了在反共問題上完全一致之外,在其他方面,都是貌合神離。隨著時間的推移,形勢的發(fā)展,矛盾也日益增大。其經(jīng)過情形是這樣:緊接著“四·一二”大屠殺之后,4月18日,蔣介石在南京成立了“國民政府”,這個自封的政府第一個號令竟是“清黨”,明令對共產(chǎn)黨和國民黨內(nèi)的親共者格殺勿論。在武漢的國民政府,先是發(fā)表聲明,開除蔣的國民黨黨籍,下令對他通緝,并實行征討。沒過多久,武漢的國民政府,邊“分共”邊討蔣,汪、蔣勢不兩立。武漢的唐生智以擁護中央為名,揮“東征軍”蔽江而下,直達蕪湖。這時守在南京的蔣介石,和桂系李宗仁、白崇禧,因爭地盤和軍餉,鬧得不亦樂乎,蔣介石情知此時搞不倒桂系,更何況唐生智大軍將臨,孫傳芳也在虎視眈眈,真有點四面楚歌的味道。不過,蔣介石不是項羽,他不想走垓下之路,他要下野去奉化見“江東父老”。蔣對李宗仁說:“我下野后,軍事方面有你和白崇禧、何應(yīng)欽三人,可以對付得了孫傳芳。而武漢方面的東進部隊,至少可因此而延緩!”在歷史上,這一幕下野劇,還有“逼宮”之說,即:蔣介石要討伐武漢時,桂系暗聯(lián)胡漢民,從旁掣肘。一天,蔣召白崇禧、何應(yīng)欽,力言非先平定武漢不可,而白崇禧力持異議。蔣很生氣地說:“這樣,我就走開,讓你們?nèi)ズ秃昧??!卑壮珈敛豢蜌獾卣f:“我看此時為團結(jié)本黨,顧全大局,總司令離開一下也好?!笔Y看著何應(yīng)欽,而何默不作聲。蔣遂站起身來說:“好,好,我就走罷!”說完便拂袖而去,決然下野。其后,李宗仁始終否認“逼宮”之說??傊Y介石下野屬實,原因是由于內(nèi)外交困。下野后的蔣介石,于8月13日,在上海發(fā)表了陳布雷為他起草的《辭職宣言》,申明他下野是為解決黨內(nèi)糾紛,隨后就帶著邵力子、張群等來到溪口,這次蔣在溪口一共住了四十八天。
媒體關(guān)注與評論
我在十多年前就寫信給海外的朋友們說:“天下大勢已定,我們國民黨人和海外愛國人士應(yīng)本著‘服輸’精神,讓中國共產(chǎn)黨和毛主席領(lǐng)導(dǎo)建國,國家建設(shè)好了,我們大家都有份?!蔽液髞碛X得與其坐而言何如起而行,所以決定身先回國,深望此一行動能引起臺灣軍政人員和海外愛國人士同聲響應(yīng),相率歸來,促成國家最后統(tǒng)一。耿耿此心,想為海內(nèi)外所共諒。 ——摘自李宗仁1965年8月6日在全國政協(xié)茶話會上的講話
編輯推薦
《不是冤家不聚首:蔣介石與李宗仁》是由團結(jié)出版社出版的。一個憑武力稱雄,一個借武力一統(tǒng),一個是伺機發(fā)難,一個是找茬整治,民國這口鍋里盛不下李蔣這兩個大軍頭……
圖書封面
圖書標(biāo)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