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史(上下)

出版時間:2006-3  出版社:團結(jié)出版  作者:夏曾佑  頁數(shù):602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中西文化的激烈沖撞,孕育了20世紀“中國通史”的編纂,對于19世紀若難的反思,成為編著新式“中國通史”的動因,有識之士幾都不謀而合,把修撰“中國通史”作為對既有社會體制、思想文化的病理解剖之道?!斑M化論”與“唯物史觀”成為全部“新史學”的兩根杠桿。曉清學制改革,課程革新的需要,更把新式“中國通史”的編撰推向高潮……    在這樣的背景下,本書成為“20世紀新式中國通史的第一部成名作”。本書系張元濟初建編譯所時特聘夏氏所撰。    全書文字流暢,敘述簡明,情理并重,學者評為“在當時是最好的,超過了劉師培、柳治徵、京師大學堂諸教師等人的本子”……    本書被贊為“二十世紀中國史學名著”。    建議以下人群閱讀本書:中國歷史之研究家或愛好者,比較史學之研究家或愛好者,中國文化之秉承者或唾棄者,中國現(xiàn)代命運之研究家或同情者,大中學生……

書籍目錄

第一篇 上古史  第一章 傳疑時代(太古三代)    第一節(jié) 世界之初     第二節(jié) 地之各洲人之各種     第三節(jié) 中國種族之原     第四節(jié) 古今世變之大概     第五節(jié) 歷史之益     第六節(jié) 上古神話     第七節(jié) 包犧氏     第八節(jié) 女媧氏     第九節(jié) 神農(nóng)氏     第十節(jié) 神話之原因     第十一節(jié) 炎黃之際中國形勢     第十二節(jié) 黃帝與炎帝之戰(zhàn)     第十三節(jié) 黃帝與蚩尤之戰(zhàn)     第十四節(jié) 黃帝之政教     第十五節(jié) 少昊氏顓頊氏     第十六節(jié) 帝嚳氏     第十七節(jié) 堯舜     第十八節(jié) 堯舜之政教     第十九節(jié) 夏禹     第二十節(jié) 禹之政教     第二十一節(jié) 夏之列王     第二十二節(jié) 夏傳疑之事     第二十三節(jié) 商之自出     第二十四節(jié) 商之列王     第二十五節(jié) 桀紂之惡     第二十六節(jié) 周之關(guān)系     第二十七節(jié) 周之自出     第二十八節(jié) 周之列王     第二十九節(jié) 周之政教  第二章 化成時代(春秋戰(zhàn)國)     第一節(jié) 東周之列王     第二節(jié) 諸侯之大概     第三節(jié) 孔子以前之宗教(上)     第四節(jié) 孔子以前之宗教(下)     第五節(jié) 新說之漸     第六節(jié) 老子之道     第七節(jié) 孔子世系及形貌     第八節(jié) 孔子之事跡     第九節(jié) 孔子之異聞     第十節(jié) 孔子之六經(jīng)     第十一節(jié) 墨子之道     第十二節(jié) 三家總論     第十三節(jié) 晚周之列王     第十四節(jié) 韓魏趙     第十五節(jié) 田齊     第十六節(jié) 七國并立     第十七節(jié) 秦之自出     第十八節(jié) 秦之列王(上)     第十九節(jié) 秦之列王(下)     第二十節(jié) 六國對秦之政策     第二十一節(jié) 戎狄滅亡     第二十二節(jié) 周秦之際之學派     第二十三節(jié) 春秋制度之大概     第二十四節(jié) 戰(zhàn)國之變古     第二十五節(jié) 自上古至秦中國幅員之大略第二篇 中古史  第一章 極盛時代(秦漢)   第二章 中衰時代(魏晉南北朝) 第一篇第一章引用書目第一篇第二章引用書目附錄

章節(jié)摘錄

書摘第十三節(jié)黃帝與蚩尤之戰(zhàn)    黃帝所戰(zhàn)之炎帝,似必為帝榆罔矣。然或謂蚩尤即炎帝,古書之疑似者頗多。今按蚩尤之說,百家沸騰,然會而通之,亦可得其條理。且黃帝、蚩尤之役,為吾國民族競爭之發(fā)端。亦即吾今日社會之所以建立。周秦以前人,猶知此義。故涿鹿之戰(zhàn),百家均引之。今言其事,尤不可不詳也。按蚩尤為九黎之君一,其少時曾學于中國,仕于炎帝,使字少昊二,再仕于黃帝,為主金之官三,又為當時之官四。當時司天之官也。黃帝深器之,使佐少昊五。其時,黎民蹋踏江湖之外,為我所鄙賤。民字之義見后。蚩尤既久游外國,稔知諸夏、九黎,終不能并存于世。又默觀神農(nóng)世衰六,知事機不可失,乃潛鑄金類,以為利器七,遂即率眾北向,以反抗中國。未幾,逐帝榆罔而自立,號炎帝,亦日阪泉氏八,如日耳曼人自稱該撒之例也。古稱黃神與炎神,爭斗涿鹿之野九,是黃帝所滅者,為榆罔,為蚩尤,雖若可疑,然當從《史記》,分而為二十。蓋古史僅稱蚩尤逐帝榆罔,而未言蚩尤殺帝榆罔也十一。殆當時榆罔都蚩尤、黃帝之間,先被逐于蚩尤,后見滅于黃帝。蚩尤所率九黎之民先在江南,及戰(zhàn)勝榆罔,自號炎帝,時則已逾河北,乃進而益西。與黃帝遇于阪泉涿鹿之野,已在中國之西北偏。是當時神州大陸,已為蚩尤所據(jù),若涿鹿之戰(zhàn),而黃帝再敗,則吾族尚失其自包犧、神農(nóng)以來之殖民地,而仍回蔥嶺之高原,五千年間泰東之史事,無一同者矣,故涿鹿之戰(zhàn),誠諸夏之大事也。古人述此戰(zhàn)者,言人人殊,所謂“百家言黃帝者,不雅馴”也。或云,黃帝使應(yīng)龍殺蚩尤十二;或云,黃帝使女魃殺蚩尤十三;或云,黃帝受玄女兵符,殺蚩尤十四;皆古之神話,宜學者之謂為不雅馴也。夫蚩尤受金,作兵,伐黃帝,見前。是地質(zhì)學家所謂銅刀期矣。中國秦漢以前之兵,均以銅,其說見后。而吾族剝林木以為兵十五,銅木之間,利鈍殊焉。蚩尤勝而黃帝敗,殆無疑義。然而成敗相反,此何故哉?按黃帝時,吾族已發(fā)明弓矢之制。古稱揮作弓,揮,黃帝臣也十六。又稱■之竹矢在西房十七,■,亦黃帝臣也十八。而其矢以■石為之十九,是弓矢均創(chuàng)于黃帝,而又無待乎金。中國形勢,江南多洲渚林藪,故利在短兵,而長于用水;河北多平原大陸,故利在騎射,而便于野戰(zhàn)。蚩尤率澤國之民,徒步短兵,以與黃帝控弦之士,相角于大野,雖有銅頭、鐵額之固二十,風伯、雨師之從二十一,亦無所用之。此不獨蚩尤然也,千古以來,凡居中國之地者,南人之文化,必高于北人;南人之武勇,必劣于北人。故南人恒為北人所制,此殆地形、民族之公例然哉。蚩尤既死,黃帝遷其類之善者,于鄒屠之鄉(xiāng):其不善者,以木械之二十二,而命之日民二十三。己之族,則日百姓二十四,民之言冥,言未見仁道也二十五。百姓,言天所生也二十六。故百姓與民,有親疏貴賤之別二十七。蓋戰(zhàn)勝之族,治戰(zhàn)敗之族所必有之例矣。P16-17

編輯推薦

  夏曾佑《中國古代史》謂:“中國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國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國之境,得漢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國之所以為中國也。”  這是一部未完成的“名著”。述至隋代,作者就去世了。所以再版只得將“中國歷史”更名為“中國古代史”?! ”緯还J為“我國第一部成名的新式中國通史”。全書以西方“進化論”之觀點,全面梳理中國歷史之發(fā)展脈絡(luò)、階段特征?!爸袊鴼v史”不再只是單純的王朝史與帝王史,一變而為社會逐步演進的“整體歷史”……  全書文字流暢,敘述簡明,情理并重,學者評為“在當時是最好的,超過了劉師培、柳詒微、京師大學堂諸教師等人的本子”……  本書被贊為“二十世紀中國史學名著”。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中國古代史(上下)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6條)

 
 

  •   民國的著作就是體現(xiàn)自由的學術(shù)精神。開篇的《古今世變之大概》、《歷史之益》幾篇就很有見地,比俺們讀書時的歷史課本強多了!就是里面年表多了點,硬把這本書拆成了厚厚的兩大本。唉,最可惜的是天不假年予作者。
  •   我剛開始買的時候,是隨便買的,

    看了之后,才發(fā)現(xiàn),學問扎實啊。

    簡潔明了,看得真是舒服。

    我推薦這本書。
  •   文言文寫作,現(xiàn)在孩子看有點累
  •   通過近幾十年新舊學者的研究,可以感覺老一輩學者在歷史研究上的開拓與繼承,缺少了一些政治因素的影響;
    對比現(xiàn)在的學者,感覺與其說研究,不如說是對權(quán)威地位尊嚴和門戶的保護主義,
    社會在墮落,包括學術(shù),
  •   歷史總是會能不同的版本,因為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多了解一些總歸是好
  •   還沒讀完
    畢業(yè)后 自己補課。不為考試的閱讀,很輕松
  •   排版和印刷不錯,雖文言體,但看重的是作者所處的時代和作者本人。
  •   不知道怎么說。不能提起興趣。
  •   有凹進去的 有凸出來的,什么玩意啊
  •   這本書是中國最早的中國古代史教科書~可以通過此書看看20世紀初中國歷史的教學問題~~~
  •   紙張很好,用的比中華書局的好。就是裝訂不佳。五星是給夏先生的
  •   大師評論過的書,值得閱讀
  •   就是自己古文基礎(chǔ)差,看起來很費勁。那個時代才真出學者,打算再買些作者的其它作品。
  •   寫的很全面,客觀性很強。
  •   另一個視角看中國古代史
  •   這本書寫得很好,印刷也不錯??戳司椭懒?/li>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