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 出版社:中央編譯出版社 作者:蘇峰 頁數(shù):257
Tag標簽:無
前言
1978年的中國,再次面臨“三千年未有之變局”。中國向何處去?怎么去?這是一個從上到下都在思索和關(guān)注的大問題。經(jīng)歷了風云變幻的30年,回首1978年,人們對當時有著怎樣的記憶?他們是如何來評價這個時代?本書以1978年的記憶為主題,匯集十名北京“領(lǐng)導”的訪談和十名“普通人”的經(jīng)歷記述,追溯政治、經(jīng)濟、文化、社會等的變遷以及個人命運的轉(zhuǎn)折,力圖從不同個體的視角來反映1978年中國的變遷、當時人們的思考及這個時代對于中國的特殊意義。1978年,人們都在思考五千年的中國歷史,如果在1978年橫地切下一刀,露出的橫截面是怎樣的一幅風景?1978年的中國,“文化大革命”已經(jīng)結(jié)束兩年,有些事情已經(jīng)明顯變化,有的事情還沒有變。人們都在思考,都有各自的想法。有多少人能預見歷史將在這一年來一個180度的大轉(zhuǎn)身?在這樣一個背景下,北京市當時面臨著怎樣的一個局面?當時的北京市領(lǐng)導干部,私下如何看待“文革”與毛澤東的個人功過?如何認識對真理標準的討論以及“兩個凡是”問題?率先為“天安門事件”平反,是在怎樣的背景和思考之下?在長達十幾年的“學習”和“改造”后,被打倒的“右派”、民主黨派以怎樣的心情走到1978年并開始恢復工作?國門初開,面對東西方的客人,我們打算用什么樣的方式迎進來,又準備用什么樣的方式走出去?文藝界開始復蘇,傳統(tǒng)劇目、傷痕文學,又是怎樣呈現(xiàn)出新舊時代的交替?回城知青要上學、要就業(yè),北京市怎么解決這些社會問題?帶著這些疑問,筆者采訪了十位當年在崗的北京市中上層領(lǐng)導,他們分屬宣傳、公安、外交、經(jīng)濟、教育、文藝、社會等各個部門。作為眾多重大歷史事件的親歷者,這些令人尊敬的老者將他們各自親歷、親聞、親見的歷史片段毫無保留地呈奉,他們坦誠而真實的回答表明,一切皆有先兆,大轉(zhuǎn)身的思想背景和群眾基礎(chǔ)已經(jīng)具備。這是本書的第一部分——“訪談篇:我們這一代的追憶和反思”。1978年,命運開始轉(zhuǎn)變個人的命運往往是時代大背景的最好反映。當1978年前后一系列大事發(fā)生時,大時代下的普通民眾都在自覺不自覺地迎接這個轉(zhuǎn)變。1978年,初任《光明日報》總編輯的楊西光,在“真理標準大討論”、“天安門事件”平反上發(fā)揮了重要作用。1978年,被錯劃的老“右派”葛佩琦鼓足勇氣來到作為“黨員之家”的中組部。1978年,農(nóng)學家楊顯東來到山西大寨,決心頂住壓力揭開大寨蓋子。1978年,作為首批中國公派留學生,裴定一赴美留學。1978年,在長安街上刷為“堅決要求鄧小平同志出來工作!堅決要求為‘天安門事件’平反!”大標語的李冬民仍在獄中。1978年,胡風的兒子張曉山終于可以上大學。1978年,陳景潤成為全民偶像。1978年,監(jiān)獄中的張揚見到了來自《中國青年報》的記者,抓住了“平反”的契機。1978年,高考恢復,汪國真考入暨南大學中文系。1978年,“文革”中的著名的“小學生”黃帥正在準備高考。對這些人來說,1978年到底給他們帶來怎樣的轉(zhuǎn)變?他們有過什么故事?后來又遭遇了什么?我選擇并簡要記述了上述十位“平凡”人物的經(jīng)歷。他們當初或者是“四人幫”的“紅人”,或者是“右派”、“反革命分子”,或者是插隊知青、兵團戰(zhàn)士,甚至“狗崽子”、“黑五類”……無論他們的經(jīng)歷有多么不同,他們的人生確實是從1978年前后發(fā)生。了巨大的改變。他們是眾多普通人的代表,也是時代變遷最有力的證明。這是本書的第二部分“記錄篇:命運在這一年發(fā)生改變”。1978年,大轉(zhuǎn)折的象征意義1978年是新舊時代的轉(zhuǎn)折之年,舊時代的告別不是遽然轉(zhuǎn)身,而是逐漸隱退;新時代的來臨不是驟然降臨,而是醞釀生發(fā)。1978年,作為一個代表著新舊交替的時代符號,不僅包括1978年這一年。它是一個特殊的時段,上可溯及1976年10月6日的“四人幫”倒臺,甚至可溯及1975年鄧小平抓全面整頓時期,下可溯及1982年黨的十二大提出的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甚至可溯及整個上世紀80年代一直到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體系理論的1992年黨的十四大。這是一個探索中國向何處去的時間段,日后的很多探索,在1978年就有了伏筆,就定下了基調(diào)。因此,書中所講述和記錄的人物和事件,不僅限于1978年。本書從一人一事談起,從一個年代切入,想要說明的是一個特殊時代的性格和特征,想要呈現(xiàn)的是一種時代和命運交相呼應的社會形態(tài)。作為一位年輕的史學工作者,對于訪談和記述,我沒有作過多修飾,只是平實記錄并補充史料,目的是盡可能保存和重現(xiàn)部分歷史面貌。希望讀者能從這樣一個真實的視角看到一些事實,了解一些真相,感受一個時代的躍動。本書涉及的人和事較多,必有紕漏和不妥之處,請大家批評指正。
內(nèi)容概要
1978年,作為一個代表著新舊交替的時代符號,不僅包括1978年這一年。它是一個特殊的時段,上可溯及1976年10月6日的“四人幫”倒臺,甚至可溯及1975年鄧小平抓全面整頓時期,下可溯及1982年黨的十二大提出的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甚至可溯及整個上世紀80年代一直到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體系理論的1992年黨的十四大。這是一個探索中國向何處去的時間段,日后的很多探索,在1978年就有了伏筆,就定下了基調(diào)。 本書所講述和記錄的人物和事件,不僅限于1978年。本書從一人一事談起,從一個年代切入,想要說明的是一個特殊時代的性格和特征,想要呈現(xiàn)的是一種時代和命運交相呼應的社會形態(tài)。 1978年的中國,再次面臨“三千年未有之變局”。中國向何處去?怎么去?這是一個從上到下都在思索和關(guān)注的大問題。 經(jīng)歷了風云變幻的30年,回首1978年,人們對當時有著怎樣的記憶?他們是如何來評價這個時代?本書以1978年的記憶為主題,匯集十名北京“領(lǐng)導”的訪談和十名“普通人”的經(jīng)歷記述,追溯政治、經(jīng)濟、文化、社會等的變遷以及個人命運的轉(zhuǎn)折,力圖從不同個體的視角來反映1978年中國的變遷、當時人們的思考及這個時代對于中國的特殊意義。
作者簡介
蘇峰,湖南人,法學碩士?,F(xiàn)職于中共北京市委黨史研究室。曾參與編著《北京記憶》(北京口述歷史叢書第一輯)、《村官說村史》、《北京改革開放簡史》、《北京改革開放三十年》、《改革開放話北京》、《中國共產(chǎn)黨北京市重要會議概要》等。
書籍目錄
訪談篇:我們這一代的追憶和反思 劉導生 真理標準討論在北京必須補課 劉涌 這一年,我回到北京市公安局 柴澤民 從駐美聯(lián)絡(luò)處主任到首任駐美大使 王笑一 我們也要走出去 白介夫 親歷“天安門事件”平反與籌建職教、自考等 劉冰 解鈴還需系鈴人——兩封信引發(fā)的政治地震 李昭 平凡與不平凡 張廉云 我們這些民革老黨員們 王大明 1978年的變與不變 王雅琪 歌劇重演,我們必須重新排練記錄篇:命運在這一年發(fā)生改變 楊西光 公道有鐵證,私欲存是非 葛佩琦 我是胡耀邦平反的兩千零一人 楊顯東 第一個揭開大寨蓋子的洋博士 裴定一 1978年首批公派留學生 李冬民 “文革”結(jié)束了。冤案仍在繼續(xù)? 張曉山 胡風的兒子終于可以上大學了 陳景潤 1978年的全民偶像 張揚 人民才是最終裁判者——手抄本《第二次握手》的平反 汪國真 一抹淡淡的詩意 黃帥 小學生的昨天和今天
章節(jié)摘錄
插圖:人們對大規(guī)模補課的反應蘇:這次補課中,人們的反應怎么樣?劉:對于貫徹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賈庭三同志是始終支持我的,市委常委中的大多數(shù)同志也是堅決擁護并積極支持的。市委組織部和宣傳部積極配合,對貫徹三中全會精神,采取了一系列的重要措施。我們首先恢復了市委黨校,辦區(qū)、縣局領(lǐng)導干部學習班。自1979年5月至1982年7月,共舉辦了37期,參加學習的干部4597人。到1985年5月,市委又部署各區(qū)、縣、局和高校,大廠、公司、公社、街道的黨委領(lǐng)導成員集中一段時間進行補課,18個區(qū)縣共辦學習班1144期,輪訓干部85800多人。”在培訓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當時一些人的思想不通,說我這是反對毛主席。那時候“兩個凡是”還有一定的影響,說我反毛主席這個帽子是很嚇人的。我們長期的“左”傾思想,讓很多干部的思想都框在“左”的思想和個人崇拜之中,一開始不少人轉(zhuǎn)不過彎來,雖然他們覺得我們說的有道理,他們也不滿意“四人幫”,但感隋上對有些事一時還不能接受。他們不了解,對毛澤東同志在民主革命時期的偉大功勛應當贊揚,但對他在社會主義建設(shè)時期的錯誤不能不加以批評,這是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是黨的原則。他們認為毛主席是神,是不能反對的。這個緊箍咒很厲害,我在這么多期培訓班上講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惟一標準,很少有人公開表示贊成我們的觀點,個人迷信的現(xiàn)象是非常普遍的。我想,就算有的干部贊同我們的觀點,他也不會表態(tài),因為他怕孤立,在這個轉(zhuǎn)彎過程中,沒有看清楚,他不敢輕易表態(tài)。這是正?,F(xiàn)象。解決長期的“左”傾路線錯誤相當不容易,特別是在長期的個人崇拜已達到登峰造極的迷信高度時,而且,在林彪、“四人幫”的操縱利用下,受蒙蔽的廣大干部和群眾中毒極深,撥亂反正的工作是十分艱巨的。經(jīng)過全黨幾年的努力,廣大干部和群眾逐步認清和樹立了鄧小平同志倡導的正確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從而使黨的各方面工作穩(wěn)步地轉(zhuǎn)到四化建設(shè)軌道上來了,這在北京市黨的建設(shè)史上是值得紀念的一件大事。蘇:補課什么時候結(jié)束的?劉:補課階段大體到1981年6月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基本結(jié)束,這次會議通過了《關(guān)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明確指出有一個“毛澤東晚年錯誤”;同時免去了華國鋒的黨中央主席職務,由胡耀邦接任。
媒體關(guān)注與評論
記得1978年初我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會見來自日本的一個社會科學家代表團。我對他們說,中國在思想上政治上有了一個很大的進步,這個進步你們現(xiàn)在走在北京街上還看不出來,但是用不了十年八年,你們就可以看到這種變化?! 诠膺h1976年到1978年,短短的一一年多時間里,人們好像一一下子成熟了。所看的,所想的,幾乎都是相同問題的相同認識。這是一種新的歷史現(xiàn)象。這種現(xiàn)象使人想起了馬克思的一段話:“由于判斷的盲日,甚至最杰出的人物也會根本看不到眼前的事物。后來到了一定時候,人們就驚奇地發(fā)現(xiàn),從前沒有看到的東西現(xiàn)在到處都露出自己的痕跡。” ——孫長江 1978年就是這樣一個年代,你的耳畔還縈繞著八個樣板戲震耳欲聾的鼓點子,從海峽彼岸卻傳來了鄧麗君半喘著氣綿綿軟軟可又挺中聽的流行曲,你剛剛聽到了。條大河波浪寬十八歲的哥哥呀細聽我小英蓮,又不能不迷戀上了梨花開遍天涯晨霧裊裊如紗峻峭的河岸上站著的喀秋莎……恢復高考是新時期帶給青年的第一個狂喜,而77級的大學生是最先享受了這狂喜的幸運兒。他們中間,又有誰能沒有命運轉(zhuǎn)機的喜悅和自得? ——陳建功興奮的事都在上世紀70年代末:1978年,我考上中央美院,到了北京,十一屆三中全會,中美建交,《今天》創(chuàng)刊……突然一下子,可以表達自我了。 ——陳丹青
編輯推薦
經(jīng)歷了風云變幻的30年,回首1978年,人們對當時有著怎樣的記憶?他們是如何來評價這個時代?《1978大記憶:北京的思考與改變》以1978年的記憶為主題,匯集十名北京“領(lǐng)導”的訪談和十名“普通人”的經(jīng)歷記述,追溯政治、經(jīng)濟、文化、社會等的變遷以及個人命運的轉(zhuǎn)折,力圖從不同個體的視角來反映1978年中國的變遷、當時人們的思考及這個時代對于中國的特殊意義。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