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桃花源

出版時間:2008-10  出版社:中央編譯出版社  作者:李明軍  頁數(shù):199  
Tag標(biāo)簽:無  

前言

  你在為誰生活  關(guān)于人生,要說的東西很多,卻又不知從何說起,因為人生太過復(fù)雜,在短短的幾十年內(nèi),有那么多的紛擾,有那么多的誘惑,有那么多的爭斗,有那么多的矛盾和困惑,每個人身上所帶的名韁利鎖,都是那么牢固,都是沉甸甸的。但另一方面,人生又異常簡單,生、老、病、死,如此而已。在生與死之間,奔波勞碌,所為的不過是名和利。名有當(dāng)代之名與后世之名,當(dāng)代之名就是各種各樣的榮譽稱號,各種各樣的獎勵,這些實際上又都與利聯(lián)系在一起。后世之名也就是所謂的不朽,所謂的流芳百世,這有點遠,有點虛,于是絕大多數(shù)人都放棄了這個夢想?! ∮谑蔷椭皇O铝死煜挛跷?,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而利具體表現(xiàn)為金錢,與金錢緊密相連的是房子、車子、級別、職稱等等。看著大街上熙來攘往的人流,有的神色倦怠,有的得意洋洋,都停不下匆匆的腳步,像是被什么驅(qū)趕著,又像是在奔向何方。掙錢、穿衣、吃飯、買車、還房貸,然后是退休,病死或老死,這就是整個人生嗎?這短暫一生的奔波勞碌又是為了什么?  幸福有的時候很遙遠,遙遠到不可企及,有的時候又是那么近,就在身邊;幸福有的時候太過復(fù)雜,多得使不完的金錢,高級的別墅,高級的轎車,美色,眾多的榮譽,眾人的尊重和羨慕的目光,高職稱或高級別,可以頤指氣使,身邊圍著溜須拍馬的人,如此等等,可能幾輩子都湊不齊,但幸福有的時候又是那么簡單,吹著山野涼風(fēng);飲著帶有泥土香味的淡淡的綠茶,身邊陪著結(jié)發(fā)的妻子,或是知心的朋友,有的時候也可以超越時空,與古人交流。用數(shù)字來描述幸福,顯然是非??尚Φ摹ΜF(xiàn)代人來說,幸福復(fù)雜化了,不僅因為所謂幸福幾要素聚合起來很難,更因為對絕大多數(shù)人來說,幸福還不在于那些要素本身,而是在于同別人的比較,不僅要自己過得好,更重要的是比別人過得好?! ≡诮?jīng)濟高度發(fā)展的現(xiàn)代,幸福越來越依賴外物,欲望的膨脹無止境,使幸福變得難以實現(xiàn)。面對著這個花花世界,有那么多的東西想占有。我們?yōu)榱四切┳约翰⒎钦嬲枰臇|西,奔波勞碌終生,根本沒有時間靜下心來想一想究竟為什么如此奔忙。人世的功名利祿真的如黃粱一夢,但覺醒的沒有幾人?! 「形蛉松皇菫榱顺煞鸪傻?,感悟的目的是為了活得自在。明白了人生的無意義,才能淡然面對成敗,才能真正淡泊名利,才能真正找到心靈棲息之地,才能有享樂的心境,才能在滾滾紅塵中忙里偷閑,停下腳步,欣賞清靜溪山,吹吹山野涼風(fēng),才能認清金錢的本來面目,少了追求金錢的燥熱,用少量的金錢過充實安適的生活,才能獲得心靈的安適,才會有真正的幸福?! ”緯瘴恼?,為閱讀古代經(jīng)典中獲得的點滴人生感悟。之所以要從古典中感悟人生,既是因為古人對這個問題有深刻的思考,也是因為我們今天的這個世界比起古代世界相似的地方依然很多。科學(xué)發(fā)展給這個世界所帶來的變化,實際上只是一些表象。幾千年前的古人所渴望的,現(xiàn)代人仍然沒有得到;古代人所厭棄的,現(xiàn)代仍然存在;古人沒有弄明白的,現(xiàn)代人仍感到困惑。  古人對很多問題的思考,對今天的人們有重要的啟發(fā)。比如幸福,雖然古人沒有作出具體的闡釋,但古人所說的“人生貴得適意爾”,或者可以作為幸福的注解。所謂的適意,也不一定就是回歸田園,只要是自己心里感到安適的生活,就是適意自然的生活。實際上,如果剔除種種非自然的欲望,最適意的生活往往就是最簡單的生活。正因為如此,陶淵明明筆下的桃花源成了無數(shù)人的夢想。在這個生存競爭激烈、欲望橫流、價值觀混亂的時代,在這個大自然一步步被侵蝕殆盡的時代,我們要重建一個桃花源,只能是在心里建立自己的桃花源,就像在鋼筋水泥叢林中澆灌一小塊人工綠地。相信只要心在,桃花源就在。

內(nèi)容概要

  《心靈桃花源:中國古典詩文中的人生哲理》所收文章,為閱讀古代經(jīng)典而獲得的人生感悟。在這個競爭激烈、欲望橫流、價值觀混亂、大自然被侵蝕殆盡的時代,擁有一個內(nèi)心的桃花源,才能淡泊名利,找到心靈棲息之地;才能在滾滾紅塵中忙里偷閑,停下腳步,欣賞清山綠水;才能認清財富的本來面目,用可取的金錢過充實安適的生活,擁有真正的幸福。其實,如果剔除種種非自然的欲望,最適意的生活往往就是最簡單的生活。

作者簡介

  李明軍,男,1969年生于山東郯城。北京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博士,中國人民大學(xué)文學(xué)博士后。寫作出版了《中國十八世紀(jì)文人小說研究》、《禁忌與放縱》、《不熄的離火》等著作,除主持社科研究項目外,還發(fā)表了一系列商業(yè)評論和文化隨筆。浸潤于中國古典文化,對古典文化與現(xiàn)代生活的連接有深厚的研究。

書籍目錄

自序 你在為誰生活第一篇 一個人的桃花源凌波不過橫塘路故鄉(xiāng)的黃花菜莫損心頭一寸天未到江南先一笑一個人的桃花源坐看云起時到鄉(xiāng)翻似爛柯人世界的盡頭第二篇 幸福在別處生命中之不可管理欲望的故事婆珊婆演底幸福在別處死生事大費思量(一)生命因有輪回而美麗命運的故事善惡到頭無須報第三篇 像蝴蝶一樣生活活著溪山清靜且停停后金錢時代的生活像蝴蝶一樣生活如何讓你遇見我,在我最美麗的時刻使生如夏花之絢爛螞蟻的星空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第四篇 這個世界變化不快這個世界變化不快禪讓的故事韓非之死歷史是場三角戀深巷明朝賣杏花死生事大費思量(二)憑君莫話封侯事這個世界會好嗎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篇 一個人的桃花源  未到江南先一笑  投荒萬死鬃毛斑,  生出瞿塘滟滪關(guān)?! ∥吹浇舷纫恍?,  岳陽樓上對君山?!  鬯危蔹S庭堅《雨中登岳陽樓望君山》  “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陽樓上對君山”是宋代黃庭堅《雨中登岳陽樓望君山》中的詩句,宋崇寧元年,黃庭堅被貶謫到四川近六年后遇赦,他動身回故鄉(xiāng)江西分寧,在途中經(jīng)過岳陽,這時天正下著雨,他還是冒著雨登上了岳陽樓,在飽覽湖光山色后,揮筆寫下了這首詩。6年來,經(jīng)風(fēng)歷劫,當(dāng)年烏黑的鬢發(fā),而今已經(jīng)斑白,而始終沒有變化的是豁達灑脫的情懷?! ↑S庭堅號山谷道人,是北宋時代與蘇軾齊名的文學(xué)家,他開創(chuàng)的江西詩派是宋代影響最大的文學(xué)流派,他的書法與蘇軾、米芾、蔡襄齊名,并稱四大書法家。他和秦觀、張耒、晁補之并稱蘇門四學(xué)士,這四人的命運和蘇軾一樣坎坷,特別是黃庭堅和秦觀。宋英宗治平三年,黃庭堅第二次參加省試,名列榜首,第二年23歲的黃庭堅在禮部考試中高中第三甲進士。據(jù)說省試主考官看到他的試卷后高興地預(yù)言說:“此人不僅是本次考試中當(dāng)之無愧的魁首,他日一定會名滿天下?!秉S庭堅后來真的名滿天下了,但是其仕途卻是沒有想到的一路坎坷。中進士后,他被任命為汝州葉縣縣尉,卑居下吏,受制于人,忙于瑣碎的雜務(wù),他在一首詩中感嘆:“小吏有時須束帶,故人頗問不休官。”他不止一次夢見家鄉(xiāng)的青青翠竹,一碧萬頃的荷塘和滿山遍野的橘林,而他妻子孫氏的去世,更讓他在落寞之上又加上了一重悲哀,以至于只有靠讀《逍遙游》來消磨漫漫長夜。熙寧五年黃庭堅被任命為北京國子監(jiān)教授,7年后改任吉州太和縣知縣,中間曾調(diào)任德州德平鎮(zhèn)監(jiān)鎮(zhèn)官。元豐八年宋神宗去世,舊黨得勢,黃庭堅回到朝廷,被任命為神宗實錄院檢討官,入主館閣,主持編寫《神宗實錄》,《神宗實錄》編修完成,黃庭堅被升為起居舍人,在為母親三年守喪期滿,朝廷又任命他做國史編修官。但就在這時,支持舊黨的高太后去世了。高太后去世后,宋哲宗開始親政,新黨重新掌權(quán)。黃庭堅因為在編修《神宗實錄》時寫上了“用鐵龍爪治河,如同兒戲”一句,被認為是嘲笑神宗皇帝,被貶為涪州別駕,黔州安置,黃庭堅從此開始了長達10年的艱難歲月。  在被貶到更遠的戎州時,黃庭堅就借住在城南的佛寺里,他將自己的居所取名為“槁木庵”、“死灰寮”。宋哲宗去世,徽宗即位,向太后聽政,赦免舊黨,黃庭堅從流放地返鄉(xiāng),先是被任命為以宣德郎監(jiān)鄂州鹽稅,他請求辭去,第二年正月船到三峽時,接到權(quán)知舒州的命令,船到江陵時,又接到詔他做吏部員外郎的任命。黃庭堅兩次上書請求就近做地方官,朝廷答應(yīng)了他的請求,但他在太平州知州任上剛剛9天,形勢又有了變化,新黨執(zhí)政,黃庭堅寫的《承天院塔記》被從中找出了許多誹謗朝廷的罪證,黃庭堅又被貶官到宜州。這一年年底,他帶著一家老小,坦然踏上了征途,到第二年3月,黃庭堅一家到達永州,把家眷安排在永州,獨自到宜州赴任。他先在城里租了一間屋子住下來,但半年后宜州太守說他是罪人,不能住在城里。黃庭堅只好到城南租了間民房暫時居住。這是一間四壁透風(fēng)的破房子,而且毗鄰鬧市,非常嘈雜,不過庭堅這時已經(jīng)心如止水,也不介意,還給這間破屋子取了個雅致的名字叫“喧寂齋”。到達宜州的第二年,官府又下令不許老百姓租房子給他住,甚至連佛寺也不許收容他。黃庭堅只好在城墻上破敗的戍樓里暫時棲身。廣西的天氣格外炎熱,黃庭堅住在狹小的戍樓更加溽熱難當(dāng),好不容易熬到秋天,身體卻越來越虛弱了。到宜州的第三年的深秋季節(jié),61歲的黃庭堅病逝在那個破敗的戍樓里?! ∈甑慕褂辏瑩Q來了十年的得意京華,然后又是十年的流浪歲月。黃庭堅以其幽默和灑脫化解了貶謫后的顛沛流離之苦,他歌唱著,而將滿腔憂愁留給了山川風(fēng)月,他在一首詩中說:“我自只如常日醉,滿川風(fēng)月替人愁?!痹诠賵龅姆彪s和塵世的喧囂中,他倚著快閣,聽著千山落木的蕭蕭,看著明月下澄江的蕩漾,想著長笛歸船和碧海白鷗。在入主館閣的日子里,他和他的朋友盡情歡笑。他評價蘇軾的字:“老兄的字我不敢妄加評議,但是用筆又扁又平,怎么越看越像大石頭底下壓著只蛤蟆呢?”這些朋友間的戲謔和調(diào)侃換來的是會心的開懷大笑。在貶官黔州時,他每天吟詩練字,自號涪翁,又自稱黔江居士,就在這個時期,他的書法藝術(shù)造詣達到了巔峰。他和一個叫范寥的青年在城墻上下棋讀書,晚上就在臥床夜談,切磋學(xué)問。有一天下午,忽然下起了清涼的小雨,黃庭堅心情非常好,喝了幾杯酒后稍有醉意,就把腳伸到外面去淋雨,高興地對范寥說:“我平生都沒有像今天這么快樂過?。 痹捯魟偮?,兩人不約而同地拊掌啟顏,開懷大笑?! ∷未莻€尚文的時代,文人受到尊敬,文人待遇優(yōu)厚,掌握實權(quán)。據(jù)說趙匡胤當(dāng)皇帝后,立下了一個規(guī)矩,那就是絕對不能殺文人。但文人相輕,文人喜歡內(nèi)訌,整個宋代黨爭不斷,北宋時有革新與保守之爭,范仲淹和呂夷簡之爭,王安石和司馬光之爭,舊黨分川、洛、朔黨,又相互爭辯。南宋時有和戰(zhàn)之爭,紹興和議前后有秦檜、岳飛之爭,隆興和議前后有湯思退、張浚之爭,嘉定和議前后有史彌遠和韓侂胄之爭,南宋末年有賈似道和文天祥之爭。如此等等,文人幾乎全卷入爭斗,每一次爭斗都有大批文人遭到貶謫,宦海的起伏竟然成為常態(tài)。  北宋神宗之后,朝廷政局頻繁變化,宋神宗去世,哲宗即位,高太后聽政,以王安石為代表的新黨失勢,舊黨領(lǐng)袖司馬光執(zhí)掌大權(quán),長期被貶謫在外的舊黨人物也都相繼回朝任職。而支持舊黨的高太后去世,宋哲宗開始親政,起用章敦、蔡卞等新黨人物,舊黨又受到迫害。宋哲宗去世,徽宗即位,暫時由向太后聽政,新黨被罷黜,舊黨復(fù)起?;兆谟H政后,起用蔡京為相,新黨又卷土重來。在如此的轉(zhuǎn)風(fēng)車一般的政局變換中,文人必須學(xué)會調(diào)和個人與外界的矛盾,以心靈的寧靜對抗政治的波瀾,以曠達、冷靜、恬淡的態(tài)度應(yīng)對世態(tài)和人生變化,以樂觀、爽朗、超脫態(tài)度對待官場失意。這也是禪宗和道家思想在宋代流行的原因。  能夠達到這樣的境界并非易事,其中最值得稱道的還是黃庭堅的朋友蘇軾。蘇軾的仕途比黃庭堅還要坎坷,他不僅是文學(xué)藝術(shù)奇才,也是官員中的另類,在新黨執(zhí)政時他非議新黨,在舊黨掌權(quán)后他又非議舊黨,總其原因,是因為他有自己的主見,非任何一個黨派所能包容。既然要堅持自己的觀點,保持自己的人格,就會甘心為此付出代價,所以蘇軾能以曠達情懷看待一切艱難,笑賞天風(fēng)海雨,于風(fēng)雨中吟嘯徐行。  蘇軾在為父親蘇洵守喪期滿后回到京城,第一件事就是上書神宗,反對王安石的變法方案,引起王安石一派的排擠。蘇軾為了遠身禍,求為外任,先后出任杭州通判,密州、徐州、湖州知州。其間“托事以諷”,寫了一些與新法有關(guān)的詩文,被言官何正臣、舒宦、李定晦等人彈劾為“包藏禍心”、“指斥乘輿”,于是被突然逮捕送交御史臺論罪,蘇軾在獄中備受詬辱,幾置死地,幸得多方營救,才得出獄,出獄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神宗病故,高太后聽政,舊黨人物司馬光、呂公著全面廢除王安石新法,被起用為起居舍人、中書舍人、翰林學(xué)士知制誥的蘇軾又反對執(zhí)政大臣們的全盤否定新法,于是又為舊黨官僚所忌恨,要求外放,出知杭州。元枯六年二月,以翰林學(xué)士承旨召還京都。但不料又為舊黨賈易等誣陷,心情郁悶,不愿留在京城,于是又上書請求外放,不久便被派知潁州,后又改知揚州、定州。舊黨的支持者高太后病死,哲宗執(zhí)政,新黨人物又紛紛上臺,舊派人物紛紛遭到貶斥。蘇軾先是貶為建昌軍司馬,惠州安置;未到惠州又貶為寧遠軍節(jié)度副使,仍到惠州安置。紹圣四年,已六十多歲的蘇軾又被改貶為瓊州別駕昌化軍安置,蘇軾在一封信中描述他在海南島的生活說:“食無肉,病無藥,居無室,出無友,冬無炭,夏無寒泉。”(《與程天侔書》)元符三年,蘇軾獲赦北還,行至常州病死,結(jié)束了他宦海升沉的一生。  據(jù)說有一次蘇軾退朝回家,指著自己的腹部問侍妾:“你們有誰知道我這里面有些什么?”一答:“文章”。一說:“見識?!碧K東坡?lián)u搖頭,王朝云笑道:“您肚子里都是不合時宜?!碧K東坡聞言贊道:“知我者,唯有朝云也?!背圃诨葜萑ナ?,蘇軾把她安葬惠州西湖孤山南麓棲禪寺大圣塔下的松林之中,附近寺院的僧人籌款在墓上修了一座亭子,就是“六如亭”,蘇軾親自撰寫了一副楹聯(lián):“不合時宜,惟有朝云能識我;獨彈古調(diào),每逢暮雨倍思卿?!碧K軾知道自己“不合時宜”,但他還要堅持,寧愿為此“九死蠻荒”。蘇軾在《六月二十日夜渡?!分姓f:“九死蠻荒吾不恨,茲游奇絕冠平生。”他把貶謫當(dāng)作難得的漫游機會,其內(nèi)心何其曠達灑脫。最能夠表達蘇軾的曠達灑脫的是《定風(fēng)波》:“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fēng)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fēng)雨也無晴。”蘇軾在最艱難的歲月中仍然保持著對生活的樂觀和情趣,不僅用他的經(jīng)歷和情懷成就了詞的輝煌,而且留下了無數(shù)美談。  黃庭堅還有一個朋友叫秦觀,因為秦觀寫了很多愛情詞,所以與他有關(guān)的愛情故事也不少,在民間流傳最廣的是秦觀和蘇軾的妹妹的故事,這個故事現(xiàn)在已經(jīng)證明為虛構(gòu)。秦觀在蔡州時曾和一名歌妓談情說愛,還曾追求過一個姓暢的道姑。他買了一個叫朝華的侍妾,后來要了卻塵緣修仙證道,把朝華送回父母家。他在長沙的時候,當(dāng)?shù)匾幻杓恳撸赜^沒有答應(yīng),秦觀去世后,歌伎到江邊祭送了秦觀的靈柩,回來就自縊身亡?! 嶋H上秦觀的愛情詞不一定寫的是自己的愛情經(jīng)歷,更多的應(yīng)該是一種表達感情的方式,也就是清代人周濟所說的“將身世之感打并入艷情”。他之所以要到愛情中去尋找寄托,是因為有太多的憂愁,他的憂愁也是來自貶謫,紹圣初年,秦觀先是出為通判杭州,接著貶監(jiān)處州酒稅,又徙郴州,繼編管橫州,又徙雷州。宋徽宗立,秦觀復(fù)宣德郎之職,返回的途中,在藤州去世。秦觀沒有像蘇軾、黃庭堅那樣笑對困境,他一路貶謫,留下了一路嘆息,他的詞中充滿了淚和愁,“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shù)?!薄耙形Mぁ⒑奕绶疾?,萋萋鏟盡還生?!薄按喝ヒ?,飛紅萬點愁如海?!睙o論是春花秋月,還是春鳥秋蟲,在秦觀眼中總是無邊的愁恨。在他最有名的《滿庭芳》(山抹微云)詞中,秦觀描寫了斜陽衰草,古老的城墻,黃昏凄清的號角,城外江邊準(zhǔn)備起航的孤舟又慢慢消停了槳櫓,正準(zhǔn)備泛舟遠行的客人竟忍不住把盞回望,說不清的惆悵,訴不盡的別情,都像云煙散去,剩下的只有滿目清秋哀景。秦觀被稱為“古之傷心人”。據(jù)說蘇軾讀了秦觀的《踏莎行》后,將其中的“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抄在自己的扇子上,并說:“少游已矣!雖萬人何贖?”  秦觀被貶到雷州時就曾自作挽詞,到藤州時他游華光寺,向客人講了自己在夢中所作的詞句,口渴了,就要了一碗水,水來了,他笑著看著碗中的水就死了,年僅53。黃庭堅貶謫宜州的時候,帶著家人行到長沙,正好遇到朋友秦觀的兒子和女婿護送秦觀的靈柩北歸,黃庭堅扶著秦觀的靈柩,不禁唏噓掩泣,清淚長流。臨別時,黃庭堅拿出20兩銀子給秦觀的兒子秦湛,做秦觀的安葬費。秦湛一開始堅辭不受,后來收下銀子,拜別黃庭堅,扶著父親的靈柩繼續(xù)北歸了?! ∮腥嗽u論說秦觀的心理承受力弱,因而喪失了生活的信念,實際上也可以說秦觀是在中年人的時代中還保留有青年的感傷,也許是無法曠達,也許是不愿曠達,他以自己獨特的哀婉在文學(xué)史上留下了一個感嘆號?! ∫粋€人的桃花源  望夷宮中鹿為馬,秦人半死長城下?! ”軙r不獨商山翁,亦有桃源種桃者?! 〈藖矸N桃經(jīng)幾春,采花食實枝為薪?! 簩O生長與世隔,雖有父子無君臣?! O郎漾舟迷遠近,花間相見因相問?! ∈郎夏侵庞星兀街胸M料今為晉。  聞道長安吹戰(zhàn)塵,春風(fēng)回首一沾巾。  重華一去寧復(fù)得,天下紛紛經(jīng)幾秦?!  鬯危萃醢彩短以葱小贰 ∥翌l繁地做一個相似的夢,夢見自己駕著一只小船,在一條林木雜花夾峙的小溪上漂流,水的盡頭是一個山洞,山洞以竹木為門,我每一次都是在洞口要推門的瞬間醒來?;貞泬糁械木跋螅傆兴圃嘧R的感覺,想了又想,就想起了桃花源?! ¢L久以來,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成了無數(shù)文人的夢幻,成了失落的人間天堂的象征。陶淵明這樣描寫桃花源:“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睔w結(jié)起來,這個令無數(shù)文人魂牽夢縈的桃花源世界,有如下幾個特點:一是自然環(huán)境優(yōu)美,桃林、芳草、落英,這是桃花源的背景,排列整齊的房屋,肥沃的土地,美麗的池塘,茂盛的桑樹竹子,縱橫交織的小路,這是桃花源世界的景觀。二是人文環(huán)境和諧,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閑暇無事則飲酒歡笑,其樂融融。因為耕者有其田,人人自食其力,沒有競爭,沒有攀比,人人都覺得很幸福。因為不需要君主,不需要官吏,也就不需要交納賦稅。  在兩晉時代,因為到處是戰(zhàn)亂和災(zāi)荒,到處肆虐著暴政和貪婪,統(tǒng)治者被認為是現(xiàn)實社會中苦難的根源。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阮籍寫出了《大人先生傳》,鮑敬言寫出了《無君論》。阮籍認為“君立而虐興,臣設(shè)而賊生”,鮑敬言認為“有司設(shè),則百姓困,奉上厚,則下民貧”。遠古的黃金時代就是無君臣的時代:“曩古之世,無君無臣。穿井而飲,耕田而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勢力不萌,禍亂不作,干戈不用,城池不設(shè)?!边@樣的社會理想顯然是受老子的“小國寡民”和莊子的“至德之世”的影響。所以陶淵明幻想在山林的阻隔和保護下,營造一個和平和諧的世界。  這個被后人視為道家小國寡民和儒家大同社會理想的形象展示的烏托邦世界,實際上有著現(xiàn)實根據(jù)。在那個動蕩年代,確實有許多人在尋找這樣的人間天堂,流傳著很多這樣的故事,比如劉敬叔《異苑》所記武陵蠻故事,武陵蠻人逐鹿入石穴,攀梯而上,豁然開朗,“桑果蔚然,行人翱翔”。這個故事也出現(xiàn)在庾仲雍《荊州記》中?!短一ㄔ从洝肺闹兴淮臅r間、地點都可考,而對桃花源生活的描寫,雖與現(xiàn)世的動亂、政治的暴虐、人生的苦難形成鮮明對比,然也不是全為空想。《宋書?夷蠻傳》記武陵一帶蠻人居住深險的山中,沒有徭役,稱為五溪蠻。中原百姓為逃避戰(zhàn)亂或賦稅徭役,多有逃入荊蠻之地者。《宋書?夷蠻列傳》記載:“宋民賦役嚴(yán)苦,貧者不復(fù)堪命,多逃入蠻。蠻無徭役,強者又不供官稅……所居皆深入重阻,人跡罕至焉?!薄短一ㄔ从洝分刑岬降哪详杽⒆芋K名劉驥字子驥,《晉書?隱逸傳》有傳。蘇軾、王安石都認為陶淵明所描寫實有其地其人?! ‖F(xiàn)在看來,陶淵明的桃花源和老子的小國寡民理想,都很平常,耕者有地,自勞自食,本應(yīng)該如此,卻成了遙不可及的夢幻天堂。“春蠶收長絲,秋熟靡王稅?!辈焕U租,不納稅,竟然成為烏托邦的空想。自西周至兩晉,一直到近代,王朝頻繁更替,社會經(jīng)濟制度變化巨大,但耕者無地的現(xiàn)實一直沒有改變,土地或曰國有,或為豪強所占,百姓耕作的血汗供養(yǎng)著不勞而獲的統(tǒng)治者,土地成為萬世百姓的傷痛。  在陶淵明所處的亂世,桃花源記被視為人間天堂可以理解,但在后來的太平盛世中,桃花源仍被視為不可能實現(xiàn)的夢幻,陶淵明的這篇文章也與劉晨阮肇故事、滎陽人故事故事一起歸為神異小說?!队拿麂洝分械膭⒊咳钫毓适聦憚?、阮二人由剡縣入天臺山,迷而不返,偶于水邊遇神女,被邀至洞府,與神女成婚,居十日求歸,而家鄉(xiāng)已非原貌,人間已經(jīng)過七世?!端焉窈笥洝分械臏铌柡涡杖嗽谙扇艘龑?dǎo)下進山洞得田數(shù)十頃。

編輯推薦

  《心靈桃花源:中國古典詩文中的人生哲理》記錄了作者閱讀古代經(jīng)典的人生感悟和生活哲理,并通過深刻的思考來詮釋幸福的真正含義。在這個生存競爭激烈、物欲橫流、價值觀混亂的時代,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成了無數(shù)人的夢想,而幸福是心靈深處的一處桃花源,只要心在,桃花源就在。

圖書封面

圖書標(biāo)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心靈桃花源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