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避免的錯覺

出版時間:2005-5-1  出版社:中央編譯出版社  作者:(意)皮亞泰利-帕爾馬里尼  頁數(shù):208  譯者:歐陽絳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本書旨在于揭示對一種下意識的最新科學的發(fā)現(xiàn)。它并不是心理分析所探討的下意識或潛意識,而是常常隱含于我們認知領(lǐng)域中的錯覺,可怕的是我們對此卻茫然無知。通過研究夢、我們的抑制的、我們眾所周知的情結(jié)、我們的失言、我們把想象的病癥變成身體上真實的疾病的方式、我們的希望以及我們感覺以及我們感覺中所隱匿的不協(xié)調(diào),等等,進一步豐富了心理分析的素材。相反,本書中所處理的素材來自經(jīng)濟學教科書,證券交易所,企業(yè)董事會會議,臨床診斷,左右公眾意見的機構(gòu)和選舉的波動。——事實上,這些素材來自我們做出“不確定性”判斷的任何時候。簡言之,我們的例子幾乎是來自任何地方、任何人和任何時候發(fā)現(xiàn)的現(xiàn)象。

作者簡介

  馬西莫,皮亞泰利-帕爾馬里尼教授,在美國馬薩諸塞技術(shù)學院認知科學中心從事研究工作。著作頗豐,特點是深入淺出,對專業(yè)性很強的問題作出通俗的解釋。
  《不可避免的錯誤》在美國被幾所大學當作教科書。本書已出版意大利文、英文、法文、德文、西班牙文、葡萄牙文和荷蘭文七種版本。
  歐陽絳,山西大學教授,畢業(yè)于北京大學數(shù)學系。曾在錢學森和許國志先生指導下從事運籌學研究。1980年起在山西大學講授世界數(shù)學史。2003年以后在山西大學講授思維科學和問題求解。譯著有G.波利亞著《數(shù)學的發(fā)現(xiàn)》、H.伊夫斯著《數(shù)學史概論》等。著作有數(shù)學《數(shù)學游戲》、《解決問題的技巧》等。

書籍目錄

中譯本序序致謝緒論第1章 認知的錯覺第2章 我們的自發(fā)直覺:是天使,還是魔鬼?第3章 思維黑洞學簡述:一個容易陷入的黑洞第4章 概率錯覺第5章 計算未知或貝葉斯定律第6章 接近確定民生的謬誤 第7章 七宗罪狀第8章 怎樣走出悲觀主義的黑洞第9章 等同原則和典型性心理學第10章 一個樂觀的結(jié)論大結(jié)局 超級黑洞附錄A 思維黑洞發(fā)現(xiàn)簡史附錄B 為什么認知錯覺會在這里繼續(xù)存在下去:對最新批判的答復黑洞出口主要參考資料其他一般參考資料建議閱讀書目索引譯后記

編輯推薦

  許多朋友對我的新書內(nèi)容好奇,不斷地問我:“這本新書是講什么的?”。我總是這樣答復:“關(guān)于我們思維的黑洞”?! ∵@本書出版已經(jīng)10年了。我很高興見到它的英文版銷售依然很好,同時它被美國幾所大學采用為教材。幾乎每個月都有許多讀者通過e-mail向我發(fā)來真誠的贊賞。這本書已經(jīng)有好幾種文字的版本。我現(xiàn)在特別高興本書的中文版與中國讀者見面。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不可避免的錯覺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3條)

 
 

  •     這本書出版已經(jīng)10年了,它的英文版銷售依然很好,同時它被美國幾所大學采用為教材。這位本書旨在于揭示對一種下意識的最新科學的發(fā)現(xiàn)。它并不是心理分析所探討的下意識或潛意識,而是常常隱含于我們認知領(lǐng)域中的錯覺,可怕的是我們對此卻茫然無知。不錯的書
  •     理性取向就是隨時準備承認我可能是錯的,你可能是對的,憑借這種共同努力的態(tài)度,讓我們更接近真理?!枴げㄆ諣?br />   
      沒有人能夠做到完全理性,只能夠盡量做到理性,不是想理性就能理性的,如果不對我們看待世界的方式加以了解,我們是很難發(fā)現(xiàn)自己的記憶、視覺、思維等等是多么的不可靠的,然而,就算知道了也未必能夠避免這些“錯誤”,只能在待人處事、思考問題時時刻注意這些。難怪,本書會作為美國部分大學的教材。
      
      米蘭·昆德拉在《無知》中這樣寫到,“人們不斷地批評那些歪曲、重寫、偽造自己的過去,或是擴大某一事件的重要性而不提另一事件的人;這樣的批評是公正的(它們不可能不公正),但如果在此之前不做一項更基本的批評,也就是對人的記憶本身的批評,它們就是具備重要性,因為人的記憶,可憐的記憶,真的能做些什么呢?它只能留住過去可憐的一小部分,沒人知道為什么留住的恰恰是這一部分,而不是另一部分,這一選擇,在我們每個人身上,都在神秘地進行,超越我們的意志和我們的興趣。我們將無法理解人的生命,如果我們竭力排除下面這一最為明顯的道理:事實存在時的原來模樣已不復存在;它的還原是不可能的”。如果把“記憶”換做“理性”,這段話將是對本書的最好注解。
      
      可惜的是,本書對于這些思維黑洞的表述卻是相當?shù)钠D澀,并不是說用了什么高深的詞匯,而是感覺明明是在用通俗的語言來說明問題,但是讀來卻很晦澀。一本講思維的書,自身給人感覺就混亂不清,不得不說是一個諷刺。至于到底是原著如此還是譯者的原因,這就不得而知了,但是把麻省理工學院翻譯成馬薩諸塞技術(shù)學院,如果這種譯法還算比較常見,那么把卓別林翻譯成查普林,福爾摩斯翻譯成霍姆斯,這就讓我不得不懷疑是不是因為翻譯的原因了,不過,譯者的簡介讓我對本書的翻譯質(zhì)量還是有一定的“奢望”的,我希望本書只是受譯者的中文表達能力所限,而不是錯誤的翻譯所致。
  •   剛讀了前數(shù)十頁,同覺得某些句子晦澀,我認為是譯者翻譯此書的中文表達所限。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