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策

出版時間:2009-5  出版社:人民日報出版社  作者:唐晉 主編  頁數(shù):168  

內容概要

改革開放30年最重要的經驗之一,就是“激勵搞對了”,民智得到了最大限度的開發(fā)。當初“讓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qū)先富起來”其實是一種國家層面的激勵政策。只有當所有的經濟主體具有正確的激勵時,繁榮才可能出現(xiàn)。錢穎一教授評論說:發(fā)展中國家的發(fā)展之“本”,不過是“把激勵搞對”。    中國知識界在談論“中國模式”方面,實際上比西方學者要謹慎得多,中國人已很長時間不自信,還認為自己是學生。香港大學教授甘陽認為;世界上存在三種發(fā)展模式,從長遠看,歐洲模式比美國模式更具吸引力;對于非西方國家來說,“中國模式”的吸引力可能要遠遠大于美國模式和歐洲模式。

書籍目錄

法治成就大國    ——《大國策》系列叢書導言“把激勵搞對”  全球化與中國發(fā)展道路  30年來中國經濟改革與增長模式  中國經濟發(fā)展:為增長而競爭  中國漸進式經濟轉型經驗及其發(fā)展道路羞羞答答的“中國模式”  關于中國發(fā)展模式的若干思考  是否存在一個中國模式?  中國經濟轉型道路:過程及特征  中國經濟增長:一個文化變遷的分析框架摘掉“中國制造”頭上的綠帽子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四個重點分析  中國經濟面臨的轉折及其對發(fā)展和改革的挑戰(zhàn)  比較優(yōu)勢、自主創(chuàng)新、經濟增長和收入分配    ——何為中國未來經濟發(fā)展之道路  重構“鐵三角”:中國的勞動力市場改革、收入分配和經濟增長  促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財政政策及制度創(chuàng)新  中國經濟發(fā)展新階段戰(zhàn)略轉型及其政策取向

章節(jié)摘錄

插圖:從表l和圖3都能看出80年代的經濟增長軌跡比1992年之后更正常些,問題就在于為何這么短的兩個階段有如此大的差異?到底是什么發(fā)生了本質的變化?隨后我們將重新定義“增長模式”,審視中國政治的演化和財政制度的演變,以及這些變化如何誘致了地區(qū)之間的為增長而進行的競爭。自80年代開始的經濟自由化的初期,當時改革者的主要目的是部分解除計劃經濟的約束,以及通過產權的改革給予農民、企業(yè)和地方政府更多的激勵和權利,從而提高資源的配置效率。最重要的一步是在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之間引入了利益分享機制,這就促進了財政分權,增加了地方政府的處置權。這些制度方面的改革明顯地改善了效率,促使了經濟快速發(fā)展,同時經濟自由化和財政分權也開始影響黨和政府的權威,這為之后的政治危機埋下了伏筆。這些潛在變化的原因可能有3個:首先,從上到下的經濟分權,雖然僅是通過產權的重新配置給經濟體和地方政府更多的激勵和權利,但是這種經濟上的改革不可避免地開始影響原有的中央權威及其合法性,并引發(fā)政治改革的呼聲;其次,圖4顯示了財政分權后中央政府的財政收人比重開始下降,這使得地方政府的權力開始膨脹,并開始影響中央政策的執(zhí)行力度;最后,20世紀80年代的財政分權和體制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是部門間的重新分配,導致惡性通貨膨脹經常出現(xiàn),增加了中央政府宏觀調控和穩(wěn)定宏觀經濟的難度。

編輯推薦

《大國策:通向大國之路的中國模式.經濟模式》為叢書之《經濟模式》分冊。中國的崛起是在失去世界政治、經濟、文明控制權150年之后的再度崛起。在全球經濟危機的重創(chuàng)下,世界政治、經濟、文化、戰(zhàn)略格局面臨新一輪洗牌。在千年一遇的機遇面前,中華民族、中國國民、中國政府應以怎樣的大戰(zhàn)略、大視野、大謀略、大胸懷應對新的世界秩序、迎接新的挑戰(zhàn)?中國擁有世界上最龐大的智庫機構,如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科學院、國家發(fā)改委、中央黨校、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央黨史研究室、各高等院校、研究院所等,這些機構作為政府“外腦”,為中國最高決策層分析全球走勢,為中國策,為國是謀。《大國策》叢書集結當代中國頂級“謀士”和“智囊”,把中國的發(fā)展納入國際視野和歷史視野進行考察,立足中國崛起道路上的大戰(zhàn)略、大課題,對崛起進程中的中國經濟、政治、民主、軟實力、民生、環(huán)境、能源、人口、國家安全等領域所涉及的戰(zhàn)略問題發(fā)表國策諍言,直陳大國崛起進程中的危機和挑戰(zhàn),試圖超越西方設定的現(xiàn)代化標準,跨越西方現(xiàn)代化“陷阱”,提出中國崛起的大對策、大方略。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大國策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4條)

 
 

  •   聯(lián)合國環(huán)保組織提出“環(huán)??空?,因為市場無法調節(jié)生態(tài),政府應對公共利益承擔責任。政府除了采取立法手段,約束破壞生態(tài)的市場行為之外,還要培養(yǎng)公眾的環(huán)保意識。有時候,非政府組織在環(huán)保事務上,比政府的態(tài)度還要積極,比如“怒江”建壩決策中,個人和非政府組織堅持環(huán)保立場,而地方政府卻選擇了利益。
    過去的戰(zhàn)爭,要么爭奪殖民地,要么爭奪市場?,F(xiàn)代戰(zhàn)爭轉向對能源的爭奪,特別是石油資源。中國正在積極開辟海外石油通道,但并不想卷入能源戰(zhàn)爭。為此,中國在展開能源外交的同時,要大力發(fā)展本國的可再生資源,這是在和平、發(fā)展主題之下中國能源戰(zhàn)略的核心。
  •   時值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周年之際,能出這樣一系列叢書,讓民眾了解中國的三十年的輝煌成就,就憑這一點就應該受到褒獎。但是問題終究是問題,有問題我們就要提出來,這本書我是一口氣讀完,因為是多人論文拼湊而成,在一定程度上可能缺乏一定的系統(tǒng)性與邏輯性,而且作者的水平參差不齊。但這仍不失為一本有價值的書。
  •   買了之后有點失望,只是一些文章的拼湊,建議大家三思后購買
  •   感覺還不錯,不過沒看完。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