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5 出版社:人民日報出版社 作者:唐晉 主編 頁數(shù):290 字數(shù):307000
內容概要
軟實力到底是什么?約瑟夫·奈的解釋是國家凝聚力、文化被普遍認同、參與國際機構的程度;而克萊因在他的“國力方程”里,提出把“戰(zhàn)略目標”和“國民意志”作為衡量國力的條件;斯拜克曼則把民族同質性、政治穩(wěn)定性、國民士氣視為軟實力;英國學者羅伯特·庫伯把“合法性”作為軟實力的核心要素。 硬實力是一種物質力量,軟實力是一種精神力量。一個強權國家運用政治力、文化力、外交力,在全球產生強大的影響,并利用這些東西尋找“和平演變”的對象,通過文化輸出獲取價值觀的趨同。美國就是憑借其經濟、軍事和科技力量向全球推行其民主、人權等價值觀,以硬實力為依托擴張自己的軟實力。由于軟實力具有超強的擴張性和傳導性,因此對人類的生活方式和行為準則產生巨大影響。
書籍目錄
法治成就大國 ——《大國策》系列叢書導言“Hard power”和“Soft power” 國際政治中的軟力量以及對中國軟力量的觀察 全球化背景下中國軟實力的構建 全球化中的知識版圖和中國的“軟實力” 大國經驗與中國的崛起應對戰(zhàn)略 國際威望政策與中國的和平崛起 中華文明復興與中國對外戰(zhàn)略 中國崛起的對外文化戰(zhàn)略 ——一種軟權力的視角贏在“軟實力” 中國觀念變革的戰(zhàn)略路徑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再詮釋與中國近代民族國家意識的生成 中國的軟權力 ——以國際制度與中國的關系為例 中國軟實力評估報告 中美軟實力比較文化侵略與反侵略 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 提升我國文化軟實力面臨的機遇和挑戰(zhàn) 增強中國文化軟實力論要 “三元”并舉提升文化軟實力“外交力”的攻擊力 軟實力建設與中國對外戰(zhàn)略 從天下主義到和諧世界:中國外交哲學選擇 傳統(tǒng)文化對當代中國外交的影響 中國外交能力分析 ——以統(tǒng)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為視角 軟實力與中國外交 中國軟實力的三個維度:文化外交、多邊外交、對外援助政策
章節(jié)摘錄
“Hard power”和“Soft power” 國際政治中的軟力量以及對中國軟力量的觀察 鄭永年張弛 “軟力量”一詞已成為中國媒體、政策圈內、國際政治學界里人們熱衷于討論的一個概念。多數(shù)討論主要基于美國政治學者約瑟夫?奈提出的軟力量(softpower)概念。針對近年來尤其是2003年伊拉克戰(zhàn)爭以來美國外交在國際社會陷入困境的局面以及美國在全世界聲望下降、世界范圍內反美情緒上升的現(xiàn)象,奈對布什政府的外交政策提出了批評。針對布什政府的軍事主義,奈認為在世界政治中,軟力量的重要性在不斷增加,美國要學會運用靈巧的力量(smart power?),即結合硬力量(hard power)和軟力量來實現(xiàn)其外交政策目標?! ∧握J為,力量(power)是影響他人行為從而實現(xiàn)自己目的的能力。硬力量在于引誘(“胡蘿卜”)或者威脅(“大棒”)。而一國的軟力量主要在于三個資源:該國的文化(對他人具有吸引力的地方)、該國的政治價值觀(當該國在國內、國外都實踐該價值觀的時候)以及該國的外交政策(當這些政策被看做合理、合法并具有道德權威的時候)?! ”疚南葘浟α繉W說在中國國際政治學界發(fā)展的情況及其局限性做一簡要說明,然后針對奈的軟力量概念的不夠科學之處進行一些批評,并在此基礎上對國際政治中力量的軟硬關系做一動態(tài)詮釋,最后簡要分析當前國際政治中中國軟力量的組成?! ≈袊鴩H政治學界對軟力量的討論 一個有趣的現(xiàn)象是,一些西方國家政治學者提出的具有政策導向的概念或者學說,由于存在著明顯缺陷,并沒能在西方學術界得到廣泛關注和應用。但在一些發(fā)展中國家,這些理論卻得以迅速傳播,影響深遠。在中國也不例外。早些年塞繆爾·亨廷頓的“文明沖突論”和近年來約瑟夫·奈的“軟力量”概念就是兩個明顯的例子。由于學術界的推崇,加上媒體的炒作,奈的軟力量概念近年來已經傳遍中國。盡管應用甚廣,但國內各方面、各領域對軟力量并沒有達成一致的認識。媒體和其他行業(yè)對軟力量的理解和運用與國際政治學是有區(qū)別的。本文的討論僅針對軟力量概念在中國國際政治學界應用和發(fā)展的情況。美籍華人學者王紅纓對中國學術界關于軟力量的討論做過一個相當全面的總結,發(fā)現(xiàn)在概念范疇上,中國學者使用的軟力量廣于奈的概念。奈主要針對國際關系而提出軟力量概念,但中國學者對于軟力量的討論包括了外交政策和國內政策兩方面內容。另外,奈關于美國軟力量的討論主要集中在流行文化和政治模式上,而中國學者關于中國軟力量的討論則集中在傳統(tǒng)文化和經濟發(fā)展模式上,并涉及國家凝聚力、社會公平、政治改革、道德水準、反腐敗等內容。而且,軟力量概念對于國家政策的影響在中國似乎比在美國大。她同時對奈的軟力量概念提出一些批判,比如,沒有解釋如何度量吸引力以及想當然地認為“吸引力”和“影響別國在國際關系中行為的能力”兩者之間存在聯(lián)系。由于理論上的局限,奈的軟力量概念無法對中國政策制定者增加和運用中國吸引力來實現(xiàn)其政策影響的計劃提供進一步的指導。目前,中國國際政治學界對軟力量概念的探討很大程度上是介紹奈的軟力量概念,或者將奈的概念在內涵上加以擴大,以便解釋中國的軟力量,因此很多討論在基本沿襲奈的理論模式的同時,也避免不了其不足之處?! s瑟夫·奈軟力量學說的批評 奈的確是最早提出軟力量概念的國際政治學者。但他并不是認識到“軟力量”重要性的第一個學者。實際上,第一個提出并比較系統(tǒng)地討論軟力量但沒有使用這個概念的是意大利新馬克思主義學者安東尼·葛蘭西。在葛蘭西那里,軟力量表現(xiàn)為意識形態(tài)和文化。在對西方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尤其是意大利的政治進行考察后,葛蘭西認識到資本主義國家政權最有效的統(tǒng)治工具并非是諸如武裝部隊和警察的硬力量,而是其占霸權地位或上升至霸權地位的意識形態(tài)和文化。葛蘭西討論的是軟力量在國內政治中的作用,而奈則把此擴展到國際政治。奈正式使用軟力量的概念,但對這個概念的效用的討論并沒有超出葛蘭西多少?! ∧翁岢龅能浟α扛拍罹哂泻軓娏业恼哚槍π?,是面向美國外交所面臨的難題,提醒美國決策者重新注重使用軟力量,強調軟力量在國際政治中的重要性。但從學術角度看,在軟力量的概念和范疇等方面,奈的理論存在著不少問題?! 〉谝唬蔚能浟α扛拍畲嬖谧韵嗝苤?。一方面,他對軟力量和硬力量從概念上做了簡單的“一刀切”式的劃分,即硬力量是一種強制力,主要表現(xiàn)為軍事和經濟;而軟力量是一種吸引力,主要表現(xiàn)為文化、價值觀和政策。另一方面,基于國際政治的現(xiàn)實,他又指出“軟力量”和“硬力量”之間相互聯(lián)系、相互加強的性質。經濟、軍事等硬力量可以催生軟力量。同樣,“一國經濟和軍事實力的下降很可能導致該國失去制定國際議程的能力和該國的吸引力”。他觀察到,一些國家很可能被另外一些國家的硬力量諸如不可戰(zhàn)勝的神話所吸引。所以,“硬力量有時候可以具有吸引力和軟的一面”。相同的力量資源可以催生從強制力到吸引力的整個行為模式?! Q句話說,同一種力量,有時表現(xiàn)為“軟”,有時表現(xiàn)為“硬”,這的確是國際政治的現(xiàn)實。但是,奈對這一現(xiàn)實的清楚認識顯然和他自己對“軟力量”與“硬力量”在定義上的不當劃分自相矛盾。即使像軍事、經濟這樣被奈歸入“硬力量”范疇的要素,也可以表現(xiàn)出“軟”的一面,而奈并沒能在理論上把這個矛盾解釋清楚?! ∧嗡信e的一些“軟力量”方面的內容,比如馬歇爾計劃、贊助學者進行國際交流等,背后實際上是“硬力量”的支撐。如果沒有美國二戰(zhàn)后超強的經濟和軍事實力,則很難出現(xiàn)人們所見到的馬歇爾計劃?;蛟S有人會說,這些基于“硬力量”之上的國家政策是“軟力量”。但如果光有政策而無法執(zhí)行,力量又如何體現(xiàn)?這些政策的執(zhí)行還得依靠奈所定義的“硬力量”。所以,按照奈的理論,很多所謂的“軟力量”同時又是“硬力量”。由于對兩者關系缺乏理論上的說明,使得他的整個軟力量學說的說服力成為問題?! 《?,奈將不同類型力量的政策和行為方式也進行了“一刀切”式的劃分。比如把軍事力量的政策行為選擇分為威脅外交(coercivediplomacy)、戰(zhàn)爭、聯(lián)盟;經濟力量分為援助、賄賂、制裁;軟力量分為公共外交、雙邊和多邊外交。但是.威脅外交、聯(lián)盟、援助、制裁等實際卜都是在雙邊和多邊外交的范疇內的。這種在定義劃分上所出現(xiàn)的不可避免的相互重疊和矛盾也反映了國際政治中一種力量資源既可以“軟”又可以“硬”的現(xiàn)實。 第二,奈的論述有諸多與事實不相符合之處。例如,他指出有時候不需要硬力量也可以達到目的。如果一些國家崇拜某國的價值觀,效仿該國的樣板,渴望實現(xiàn)該國的繁榮和開放,那么該國可以通過這些國家對其的追隨從而達到自己在世界政治中的目的。這個觀點可以說是其軟力量概念的核心,但.很難體現(xiàn)在國際政治的現(xiàn)實中。例如,世界上很多國家和人民羨慕美國的民主、自由,并期望實觀美國般的富強,但這并不等于這些國家和人民會追隨美國的外交政策。崇拜美國價值觀和經濟繁榮的人們同時可以反對美國的外交政策。奈簡單地以為對一國價值觀的喜歡可以自動轉化為對該國外交政策的支持。這種邏輯帶有強烈的理想主義色彩,與現(xiàn)實并不吻合?! 〉谌螌浟α糠懂牭拿枋霾⒉环犀F(xiàn)代社會科學所強調的科學性,并沒有對國際政治中的軟力量和其他方面的軟力量做出科學的規(guī)定?!盾浟α俊芬粫昧藘蓚€章節(jié)來列舉美國和其他一些國家與地區(qū)的軟力量。他這樣做時,有將軟力量的范疇無限擴大化的趨勢,把很多對國際政治和國家行為影響甚微的東西都給包括進去了。比如,在講美國軟力量資源的時候,奈列舉了移民人數(shù)最多、電影電視最受歡迎、高等教育發(fā)達、諾貝爾獎得主多以及美國流行文化等。在講歐洲軟力量時,還是用了諾貝爾獎、音樂、書刊銷量、體育、對外經濟援助、跨國公司甚至人口的預期壽命等。在講亞洲軟力量時,奈則強調經濟快速發(fā)展,如中國作為亞洲最大的經濟體,年均國民生產總值增長七到九個百分點等。他還指出,日本是亞洲最具軟力量資源潛力的國家。接著列舉了日本的專利數(shù)量、研發(fā)水平、對外援助、人均壽命、跨國公司等。至于中國,奈還列出了《臥虎藏龍》、姚明等。按照這種邏輯,這些長長的清單可以繼續(xù)甚至無限地羅列下去。且不論上述其中幾項到底屬于奈所定義的軟力量還是硬力量,單看這一長串清單,多數(shù)是對國際政治和國家行為起不了重要作用的因素。很顯然,事實并非如果中國人喜歡聽美國流行音樂,中國政府就會在外交上配合美國的政策。同樣,美國觀眾喜歡看中國電影也并不意味著美國政府的對華政策會有什么變化。把軟力量范疇無限擴大化使得奈的概念很難科學地分析國際政治現(xiàn)象,尤其是主權國家的國際行為。
編輯推薦
《大國策:通向大國之路的中國軟實力.軟實力大戰(zhàn)略》為叢書之《軟實力大戰(zhàn)略》分冊。中國的崛起是在失去世界政治、經濟、文明控制權150年之后的再度崛起。在全球經濟危機的重創(chuàng)下,世界政治、經濟、文化、戰(zhàn)略格局面臨新一輪洗牌。在千年一遇的機遇面前,中華民族、中國國民、中國政府應以怎樣的大戰(zhàn)略、大視野、大謀略、大胸懷應對新的世界秩序、迎接新的挑戰(zhàn)? 中國擁有世界上最龐大的智庫機構,如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科學院、國家發(fā)改委、中央黨校、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央黨史研究室、各高等院校、研究院所等,這些機構作為政府“外腦”,為中國最高決策層分析全球走勢,為中國策,為國是謀?! 洞髧摺穮矔Y當代中國頂級“謀士”和“智囊”,把中國的發(fā)展納入國際視野和歷史視野進行考察,立足中國崛起道路上的大戰(zhàn)略、大課題,對崛起進程中的中國經濟、政治、民主、軟實力、民生、環(huán)境、能源、人口、國家安全等領域所涉及的戰(zhàn)略問題發(fā)表國策諍言,直陳大國崛起進程中的危機和挑戰(zhàn),試圖超越西方設定的現(xiàn)代化標準,跨越西方現(xiàn)代化“陷阱”,提出中國崛起的大對策、大方略。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