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2-1 出版社:人民日報出版社 作者:謝國明 頁數:273 字數:280000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華夏五千年,亙古至今的文明火種在傳遞,文化也在傳承中得到延續(xù)與更新,構成民族凝聚力的精魂。文化的倩影無所不在,連堅固的城墻、芬芳的泥土也被刻上烙印。面對一波又一波經濟浪潮的沖洗,國人不斷地思考,目前文化的出路在哪里?高雅與通俗的界限是什么?學術的腐敗如何防范與制止?教育的公平如何衡量與裁定?日益擁擠的象牙塔究竟是在普及還是貶值? 這是當代中國知識分子肩負責任的奮力吶喊與警醒棒喝,一部大膽剖解中國當下流行文化的扛鼎之作,或許能解開您的心結,或許反而會增添您更多的疑惑?!拔宜迹饰以?。”(——笛卡爾)那么,不妨翻開本書,在與名家的對話中完成生命的歷練。
書籍目錄
第一章 懸浮與沉淪——文藝如何自救? ·現在的文學缺少什么 ·當代文學怎么了? ·文壇呼喚多元共生 ·為大眾多做些“學術面包” ·豈能做“人民幣藝術家” ·藝術需要“慈悲情懷” ·文學應該有能力溫暖世界 ·當代作家要繼承魯迅精神 ·文藝作品不能隨意改編 ·鄉(xiāng)村文學別“懸浮”于城市 ·軍歌,有情有義才動人 ·軍事圖書為何受青睞 ·電影回到雜耍時代? ·好導演心憂天下 ·當導演,先把歷史學好第二章 顛覆傳統(tǒng)——是消解,還是利用? ·莫讓“爭遺”成笑柄 ·別讓遺產保護留下“遺恨” ·文化斷裂令人憂慮 ·文化傳承的目標是現代化 ·我們不需要“偽民俗” ·民俗是流淌的“活水” ·別讓節(jié)日中的感情被偷換 ·節(jié)日文化應突出中國特色 ·國學究竟有什么用? ·莫將國學當玩偶 ·國學也需避免快餐化閱讀 ·國學傳播要少點浮躁 ·我們?yōu)槭裁醋x書? ·今天為什么還要閱讀經典 ·我們?yōu)楹巫x經典 ·顛覆經典的背后 ·解讀歷史名人應有邊界 ·文化普及需要更多的力量 ·文化振興需廣開“才路”第三章 挑戰(zhàn)全球化——保護自己的“文化主權”第四章 迷失的世界——找尋文化產業(yè)的價值方向第五章 直面學術腐敗——莫讓學術成為利益籌碼第六章 教育“洗心革面”——改革還需過大關第七章 走出象牙塔——中國大學的困境突圍
章節(jié)摘錄
現在的文學缺少什么:期待的文學巨匠遲遲不露面,而文學原創(chuàng)能力似乎在喪失,畸形的復制能力在增大。現在的文學,缺少求慢、求精、求新的寫作,缺少對時代生活的整體把握,缺少對正面精神價值的肯定和弘揚。這不能不讓人憂慮。關鍵詞:逼迫寫作 靈魂寫作 文學生態(tài) 文學精神缺失當下的中國文學,盡管有一些口碑不錯的作品,但與世界上許多公認的偉大作品相比,總覺缺少了一些什么。一些人曾抱著良好愿望,樂觀斷言,說這是個應該而且必將出現文學巨匠的時代,可是巨匠似乎遲遲不露面。這不禁讓人追問,現在的文學到底缺少什么?我想,道德缺少的是求慢、求精、求新的寫作。在大眾傳媒和大眾消費文化勃興的今天,一個作家如果10年。20年才寫一部小說,就跟不上商品文化的節(jié)奏,會很快被遺忘。這迫使文學進入一個快速批量生產的時代,有位著名作家把這叫做“逼迫創(chuàng)作”。于是,逢迎讀者和市場的寫作現象比較普遍,而真正符合創(chuàng)作規(guī)律的生命寫作、靈魂寫作、獨創(chuàng)性寫作較少,這直接影響到文學的成色和品相。其次,現在的文學缺少對時代生活的整體把握。這直接導致文學的精神超越性力量不夠。作家的根本使命應是對人類生存境遇的深刻洞察,然而,在商業(yè)化、快餐化盛行的復制時代,許多作家陷入欲望之海和現象之林不能自拔,失去了對生活的洞察能力與對自我的超越能力。一些作家的寫作不斷面臨重復卻又無可奈何。一般來說,作家一生的創(chuàng)作都會有自我重復的影子,問題不在于“重復”,而在于在重復中,是否有精神探尋的遞進性,從而展現出心理與思想歷程的復雜性、深刻性和創(chuàng)造性。第三,現在的文學缺少對正面精神價值的肯定和弘揚。殊不知,這恰恰是一個民族的文學精神核心。今天的不少作品,并不缺少直面生存的勇氣,不缺少面對污穢的膽量,也不缺少揭示負面現實的能力,但卻明顯地缺乏呼喚愛、引向善、造就人的力量,甚至缺乏辨別是非善惡的能力。而一個優(yōu)秀的作家作品,不但能深刻體驗現實生活的不完美與人類的普遍精神困境,而且更能用審美理想去觀照和超越這些不完美與困境,撫慰讀者,將讀者引向藝術升華的精神境界。
編輯推薦
《新語:誰是文化的敵人》由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