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5 出版社:光明日報出版社 作者:巴爾扎克 頁數(shù):166 字數(shù):154000 譯者:林一鳴
Tag標簽:無
前言
光明日報出版社的編輯將《中外名著榜中榜》的書目寄給了我??吹竭@些書目,一種無法言說的親切感油然而生。那實在是一些再熟悉不過的書名,讓我一下子回到了四十多年前的中學時代。1959年,我讀完小學,考上初中。這在今日,實屬平常,但在當時,還真算回事兒。家里人認為,中學生就不能再看作小孩子了。身份變了,待遇也隨之改變。印象深刻的有三條:一是有了早餐費,可以到街上“自主擇食”(上小學時只能在家吃早點);二是可以使用鋼筆(上小學時只能使用鉛筆);三就是可以讀大人們讀的書了(上小學時只能看童話和連環(huán)畫)。這第三條待遇我還提前享受:在開學前的暑假中,我一口氣讀了許多“大人書”。這是我和中外名著的“第一次親密接觸”。當時,我的母親在大學里當資料員,借書有“近水樓臺”之便,每天下班,她都會給我?guī)貋?,我也就一通狼吞虎咽,看完再讓母親去借。讀些什么,早已記不清了,無非挑那些好玩的讀,半懂不懂,囫圇吞棗?,F(xiàn)在回憶起來,最喜歡讀的外國名著,竟是儒勒?凡爾納的《海底兩萬里》、《八十天環(huán)游地球記》、《格蘭特船長的兒女》、《神秘島》。如果還有什么,那就是柯南道爾的《福爾摩斯探案集》了。這些書,肯定讀了不止一遍,否則不會如此刻骨銘心,念念不忘。當然,可以肯定的是,這些書決不是我的啟蒙讀物。我的啟蒙讀物和許多孩子一樣,也是《伊索寓言》、《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格列佛游記》等等。但為什么記憶深刻的還是前面提到的那些帶有探索(探案或探險)性質的書呢?我想,這與心智的逐漸成熟有關。初中,是一個人的心智由懵懂開始走向成熟的階段。中外名著的作用,就像是為我們的心靈打開一扇又一扇窗戶,讓我們看見外面那五彩繽紛的世界。這個時期,讀到什么并不重要,讀懂多少也不重要,重要的是讀,是想讀,是讀個沒完。有了這份好奇心,就有了閱讀名著的沖動;而有了這份沖動,就能培養(yǎng)閱讀的習慣。進入高中以后,我的閱讀范圍更加廣泛了。比如莎士比亞的《哈姆萊特》和維克多?雨果的《悲慘世界》,就是我在高中時閱讀的,當然還有契訶夫的小說和泰戈爾的詩。至于中國文學名著,則最愛讀魯迅先生的作品,尤其是他的小說和雜文。我很晚才讀《紅樓夢》(這與時代有關),但我認為:《紅樓夢》是最應該推薦的不朽之作。說這些話,沒有什么特別的意思,不過講講個人的經(jīng)歷和心得體會;提到的那些書,也未必人人必讀,不過舉例說明而已。在我看來,讀書是一件“謀心”的事。歸根結底,是要讓我們的靈魂得到安頓,心智得到開啟,精神得到寄托,情操得到陶冶。因此,它是每個人自己的事,任何人都無法替代或強求。也因此,我不主張什么“青年必讀書”。在我看來,書只有“可讀”,沒有“必讀”(做研究除外),所以只能“推薦”,不能“要求”。我作此推薦,因為在我看來,這套叢書所選,大多都值得推薦。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光明日報出版社還做了一件極好的事,就是把這些書的價格定到了最低。這可真是功德無量!記得我上學的時候,雖然家境尚好,卻也買不起許多書。每次逛書店,往往乘興而去,惆悵而歸。我們知道,名著,并不是讀讀就可以的,它應該伴隨我們的一生。名著,也不該束之高閣,讓人仰望,而應該像朋友一樣就在我們身邊。這就需要將名著的出版“平民化”,讓“舊時王謝堂前燕”,能夠“飛入尋常百姓家”。我想,這大約是這套叢書的又一個意義吧!易中天2007年6月17日于廈門大學
內容概要
《高老頭》是中國讀者最熟悉、最喜愛的法國作家巴爾扎克的代表作之一。在巴爾扎克的《人間喜劇》這座巍峨的文學里程碑中,《高老頭》是最出色的小說之一。作品的主題不是單純的父愛,而是父愛與虛榮心造成的悲劇。這種虛榮心在當時法國社會中,比單純的父愛更具時代色彩和典型意義。 教育部在最新頒布的《普通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定《高老頭》為中學生文學名著必讀書目。
作者簡介
作者:(法國) 巴爾扎克 (Balzac.H.) 譯者:林一鳴巴爾扎克(1799-1850年),法國小說家。1 828年,巴爾扎克寫了小說《最后一個舒昂黨人》(后來編入《人間喜劇》,改名《舒昂黨的人們》)。這是巴爾扎克所寫的第一部嚴肅的文學作品,第一次用巴爾扎克真姓名發(fā)表。此書問世,初步奠定了作者在文學界的地位。從1829年開始,一直到1848年,是巴爾扎克創(chuàng)作《人間喜劇》的時期,也是他文學事業(yè)的全盛時期。巴爾扎克在不到20年的時間內,共創(chuàng)作小說91部。譯者簡介:林一鳴,廣州外國語學院畢業(yè),現(xiàn)為湖南文藝出版社編輯。工作之余,從事法國文學翻譯。生性平淡,不喜交游,唯好讀書,更迷戀文字翻譯,心甘情愿“帶著鐐銬跳舞”,其實也是因為喜歡讀書。把自己喜愛的法文作品翻譯出來,在讓更多人分享閱讀的愉悅時,自己也倍加快樂。譯作:《高老頭》、《歐也妮?葛朗臺》等。
章節(jié)摘錄
插圖:本故事開始的年代,在沃蓋公寓寄宿的房客共有七位。全樓最好的兩套房間都存二樓,沃蓋太太住了較小的一套,古圖爾太太住了另一套。她丈夫生前是法蘭西共和國軍隊的撥款審核員。她帶了一位名叫維多利娜?泰伊菲的小姑娘同住,像母親一樣愛護她。兩位女客膳宿費每年一千八百法郎。三樓的兩套房間分別住了人。一位叫普瓦萊,是個老頭子;另一位四十上下,戴著假發(fā),染了頰髯,名叫沃特漢,自稱從前做批發(fā)商。四樓有四個單間,租出去兩間,老姑娘米索諾小姐住了一間;從前制作細面、意大利通心粉和淀粉的老板,大家叫高老頭的,住了另一間。另外兩間準備租給候鳥,租給那些像高老頭和米索諾小姐,每月只拿得出四十五法郎來住宿吃飯的窮學生。不過沃蓋太太不愿招留這些人,實在攬不到客人才收,因為他們面包吃得太多。那一時期,一個從安古萊姆附近來巴黎攻讀法律的青年,租了那兩個房間中的一個。他名叫歐仁?德?拉斯蒂涅,家里人口眾多,每年省吃儉用,擠出一千二百法郎供他上學。家境貧寒,促使他發(fā)憤用功,小小年紀就懂得了父母的期望,算出了做學問能給自己謀到什么利益,預先就適合社會未來的需要,給自己準備美好的前程,以便捷足先登,出人頭地,從社會榨取利益。倘若沒有他那些好奇的觀察,以及他在巴黎各家公館沙龍出入鉆營的機靈,本故事就會缺乏真實的色彩。大概,正是由于頭腦精明,渴望打探一樁制造慘事與遭受慘事的人一致諱莫如深的秘密,本故事才顯得真實可信。四樓上面,有一間閣樓,用來晾曬衣服。還有兩間小房子,住著做粗活的男仆克利斯朵夫和胖廚娘西爾維。除了七個房客,沃蓋太太好好歹歹總有八個法科或醫(yī)科學生,以及兩三個住在附近的??蛦伟盹?。餐廳可以容納二十個人,晚餐有十八人,早餐卻只有七個房客,坐在一起,倒像是一家人。大家都趿著拖鞋下樓,對那些包飯客人的衣著神氣,以及頭天晚上的事件,來一番私下的評論,言語親密,充滿信任。這七位房客都是沃蓋太太的寵兒。她根據(jù)各人膳宿費的數(shù)目,來確定照顧和尊敬的分寸,像天文學家一樣,不會有一絲誤差。這七個房客雖是萍水相逢,心里打的算盤卻是一般無二。三樓的二位房客每月只付七十二法郎。這種便宜的價錢(只有古圖爾太太例外),只在圣瑪賽爾郊區(qū)、貧民產(chǎn)科醫(yī)院和流民技藝培訓所之間才有,表明這些房客都很困窘,只不過有的明顯有的隱秘罷了。因此公寓內部的寒磣,在主顧們同樣襤褸的衣著上再一次顯露出來。男人們穿著舊得辨不出顏色的禮服、闊人住宅區(qū)扔在街角落的鞋子、磨損的襯衫和破爛的罩衣。女人們穿的袍子式樣老舊,染過后又褪了顏色,綴著補好的舊花邊,戴著使用過久、磨得發(fā)亮的手套,老是扎著橙黃色的領圍,披著泛線的肩巾。衣服雖然破舊,幾乎每個人的身體都很結實,經(jīng)受了人世間狂風暴雨的吹打,幾乎每個人的臉都是冷漠、剛毅的,好像磨得發(fā)毛不能再用的銀幣一樣模糊,干癟的嘴巴包著貪婪的牙齒。讓你一見之下就感到他們已經(jīng)演完或者正在上演的慘劇。這不是打著燈光,繪著布景,在舞臺上扮演的慘劇,而是生活中無聲無息的、連續(xù)不斷的慘劇,它表面上冷冰冰的,卻把人心攪得激動不安。老小姐米索諾疲憊的眼睛上面,戴著一個綠色塔夫綢的遮光帽檐,由黃銅絲箍邊,那副樣子,就是憐憫之神見了,也要嚇跑。瘦骨嶙峋的身體上,披著一塊肩巾,穗子稀稀拉拉、零零落落,似乎蓋住的是一具枯骨。當初她一定俊俏美麗,圓潤豐滿,怎么落成現(xiàn)在這樣形銷骨立的樣子呢?是因為荒唐胡鬧,還是因為傷心過度,抑或求財心切呢?是愛得太多了嗎?過去是做服飾脂粉生意的,還是操皮肉生涯的?她是因為年輕時,春風得意,享盡歡樂,而在老年遭受報應,形象丑惡,使得路人唯恐避之不及?她眼睛慘白,目光冰冷,面孔萎縮,模樣猙獰,聲音凄厲,宛若冬天將臨時灌木叢中的蟬鳴。她自稱護理過一個患膀胱炎的老人。那位老先生有兒有女,但兒女們以為他沒有錢,把他扔下不管。老先生留給她一千法郎的終身年金。那些兒女們每隔一段時間就跟她吵一次,要討回這筆錢,還說三道四,往她身上大潑污水。盡管尋歡作樂摧殘了她的容貌,可是臉上還有些許白皙與細膩的遺跡,令人揣想她身上殘留了幾分當年的美貌。普瓦萊先生像是個木頭人。他在植物園的小徑上散步,像是一個灰色的影子,戴一頂皺皺巴巴的舊鴨舌帽,有氣無力地抓著一根象牙球柄已經(jīng)泛黃的手杖,身上穿一件褪色的禮服,空空的下擺蕩來蕩去,遮不住空蕩蕩的褲子。兩腳穿著藍襪,搖搖顫顫,像是喝醉了酒,一件白背心邋里邋遢,襟前綴著粗紗的花飾,縮做一團,火雞式的脖子上結一條領帶,與襟飾絞纏在一起??匆娝@副模樣,許多人尋思,這個中國皮影是否屬于在意大利大街上溜達的伊阿佩托斯之子的后代。是什么工作使他這樣干癟?是什么激情使他坑坑洼洼的臉變成豬肝色?這張臉要是畫出來,會讓人覺得虛假。他從前干什么丑事?或許,在司法部任職,劊子手處決弒君犯,采辦的種種物品,如遮面的黑布,筐簍里鋪的吸血的糠,掛屠刀的細繩子等等,賬單都交由他所在的辦公室核銷。也許,他曾在屠宰場門口當收稅員,或在公共衛(wèi)生處當副巡視員??傊?,這家伙好像是我們社會大磨坊的一匹驢子,也像是巴黎那些傻瓜,給人當槍使,卻不知使槍人是誰,還像是公眾的不幸或丑事圍著轉的中心人物。說到底,他就是那種人,我們見了,少不了要說一句:“這種人終究也是不能少的喲?!边@些臉色蒼白,經(jīng)受著精神或肉體痛苦的人,巴黎的上層社會是不知道的。巴黎真是一片汪洋大海。你丟下探錘,也沒法測出它究竟有多深。你瀏覽它吧,描寫它吧,不管你多么細心,不管探測這片海洋的人如何眾多,如何熱情,總可以找到一片未被開發(fā)的地方,一個未為人知的場所,總可以采到幾束鮮花,拾到幾顆珍珠,總會遇到一些怪物與前所未聞,為文學上的潛水者所遺忘的東西。沃蓋公寓就是這些奇怪的場所之一。有兩張臉與多數(shù)房客和包飯的常客形成鮮明的對比。維多利娜?泰伊菲小姐膚色蒼白,病怏怏的,好像患了萎黃癥似的,終日郁郁不樂,局促不安,樣子十分貧困寒酸,可她的臉終究不老,動作敏捷,聲音清亮。這個不幸的人就像一株灌木,新近移栽在土性不合的地里,一樹葉子都萎黃了。泛紅的臉色,灰黃的頭發(fā),纖細的腰身,處處透出現(xiàn)代詩人在中世紀的小雕像上發(fā)現(xiàn)的那種風韻。灰中帶黑的眼睛,流露出基督徒的溫柔與馴良。衣服雖然樸素便宜,卻勾勒出年輕的體型。她的美在于,心情高興的時候,她是極其動人的。幸福是女人的詩意,正如衣衫是女人的外表。要是舞會的歡樂在這張蒼白的臉上映出紅光,要是優(yōu)裕的生活使她稍稍凹陷的面頰豐滿,泛起紅暈,要是愛情使她憂郁的眼睛變得炯炯有神,她完全可以與最美的姑娘一較短長。她缺的是第二次創(chuàng)造女人的東西:衣衫與情書。她的經(jīng)歷可以寫一本書。她父親認為有理由不認這個親生女兒,把她拒之于門外,只給她六百法郎一年為生,又在財產(chǎn)上做了手腳,以便全部傳給兒子。古圖爾太太是維多利娜母親的遠親,當年母親絕望之中,便是在這位太太家去世的。古圖爾太太把維多利娜當做親生女兒一般撫養(yǎng)。不幸的是,共和國軍隊的撥款審核員的寡婦除了亡夫的遺產(chǎn)和撫恤金,一無所有,時時可能扔下這個年幼無知、一文不名的姑娘,任憑社會擺布。好心的太太每星期帶姑娘去望一回彌撒,每半個月做一次懺悔,不管怎樣都要把她培養(yǎng)成一個虔誠的少女。古圖爾太太這樣考慮也是對的。宗教感情給這個棄女鋪展了前程。姑娘熱愛父親,每年都回家,給父親帶去母親臨終時的寬恕,可是父親年年毫不動情,閉門不納。能夠在中間調解的只有哥哥,可是四年之中他沒有探望過妹妹一次,也沒有給她任何援助。她祈求上帝使父親睜開眼睛,使哥哥生出手足之情,她還毫無怨恨地為他們祈禱。古圖爾太太和沃蓋太太只恨詞典上罵人的詞太少,罵不夠這種豺狼虎豹的行為??墒钱斔齻冊{咒那狼心狗肺的百萬富翁時,維多利娜卻總是說些好話,就像受傷的野鴿,痛苦的叫喊中仍然流露著愛。歐仁?德?拉斯蒂涅的臉是地道的南方型:白皮膚,黑頭發(fā),藍眼睛。舉止風度,一舉手,一投足,無不顯示他是個貴族子弟,從小受的教育就是謹守禮俗,舉止高雅。雖說他愛惜衣物,平時只穿隔年的舊衣服,可有時出門,卻也能打扮得衣冠楚楚,風度翩翩。平常他只穿一件舊禮服,套一件破背心,歪歪扭扭,皺皺巴巴地結一條窮學生用的黑領帶:褲子邋里邋遢,靴子也換過底。
編輯推薦
《高老頭》是中國讀者最熟悉、最喜愛的法國作家巴爾扎克的代表作之一。在巴爾扎克的《人間喜劇》這座巍峨的文學里程碑中,《高老頭》是最出色的小說之一。作品的主題不是單純的父愛,而是父愛與虛榮心造成的悲劇。這種虛榮心在當時法國社會中,比單純的父愛更具時代色彩和典型意義。教育部在最新頒布的《普通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定《高老頭》為中學生文學名著必讀書目。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