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5 出版社:光明日報 作者:譯者:王林 頁數(shù):200 譯者:王林 注釋
Tag標簽:無
前言
光明日報出版社的編輯將《中外名著榜中榜》的書目寄給了我。看到這些書目,一種無法言說的親切感油然而生。那實在是一些再熟悉不過的書名,讓我一下子回到了四十多年前的中學時代。1959年,我讀完小學,考上初中。這在今日,實屬平常,但在當時,還真算回事兒。家里人認為,中學生就不能再看作小孩子了。身份變了,待遇也隨之改變。印象深刻的有三條:一是有了早餐費,可以到街上“自主擇食”(上小學時只能在家吃早點);二是可以使用鋼筆(上小學時只能使用鉛筆);三就是可以讀大人們讀的書了(上小學時只能看童話和連環(huán)畫)。這第三條待遇我還提前享受:在開學前的暑假中,我一口氣讀了許多“大人書”。這是我和中外名著的“第一次親密接觸”。當時,我的母親在大學里當資料員,借書有“近水樓臺”之便,每天下班,她都會給我?guī)貋恚乙簿鸵煌ɡ峭袒⒀?,看完再讓母親去借。讀些什么,早已記不清了,無非挑那些好玩的讀,半懂不懂,囫圇吞棗?,F(xiàn)在回憶起來,最喜歡讀的外國名著,竟是儒勒·凡爾納的《海底兩萬里》、《八十天環(huán)游地球記》、《格蘭特船長的兒女》、《神秘島》。如果還有什么,那就是柯南道爾的《福爾摩斯探案集》了。這些書,肯定讀了不止一遍,否則不會如此刻骨銘心,念念不忘。當然,可以肯定的是,這些書決不是我的啟蒙讀物。我的啟蒙讀物和許多孩子一樣,也是《伊索寓言》、《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格列佛游記》等等。但為什么記憶深刻的還是前面提到的那些帶有探索(探案或探險)性質(zhì)的書呢?我想,這與心智的逐漸成熟有關。初中,是一個人的心智由懵懂開始走向成熟的階段。中外名著的作用,就像是為我們的心靈打開一扇又一扇窗戶,讓我們看見外面那五彩繽紛的世界。這個時期,讀到什么并不重要,讀懂多少也不重要,重要的是讀,是想讀,是讀個沒完。有了這份好奇心,就有了閱讀名著的沖動;而有了這份沖動,就能培養(yǎng)閱讀的習慣。進入高中以后,我的閱讀范圍更加廣泛了。比如莎士比亞的《哈姆萊特》和維克多·雨果的《悲慘世界》,就是我在高中時閱讀的,當然還有契訶夫的小說和泰戈爾的詩。至于中國文學名著,則最愛讀魯迅先生的作品,尤其是他的小說和雜文。我很晚才讀《紅樓夢》(這與時代有關),但我認為:《紅樓夢》是最應該推薦的不朽之作。說這些話,沒有什么特別的意思,不過講講個人的經(jīng)歷和心得體會;提到的那些書,也未必人人必讀,不過舉例說明而已。在我看來,讀書是一件“謀心”的事。歸根結(jié)底,是要讓我們的靈魂得到安頓,心智得到開啟,精神得到寄托,情操得到陶冶。因此,它是每個人自己的事,任何人都無法替代或強求。也因此,我不主張什么“青年必讀書”。在我看來,書只有“可讀”,沒有“必讀”(做研究除外),所以只能“推薦”,不能“要求”。我作此推薦,因為在我看來,這套叢書所選,大多都值得推薦。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光明日報出版社還做了一件極好的事,就是把這些書的價格定到了最低。這可真是功德無量!記得我上學的時候,雖然家境尚好,卻也買不起許多書。每次逛書店,往往乘興而去,惆悵而歸。我們知道,名著,并不是讀讀就可以的,它應該伴隨我們的一生。名著,也不該束之高閣,讓人仰望,而應該像朋友一樣就在我們身邊。這就需要將名著的出版“平民化”,讓“舊時王謝堂前燕”,能夠“飛入尋常百姓家”。我想,這大約是這套叢書的又一個意義吧!易中天2007年6月17日于廈門大學
內(nèi)容概要
《孫子兵法》是世界上現(xiàn)存最古老的兵書。該書不僅在中國歷來為談兵者所稱道,從宋代以來亦被列為《武經(jīng)七書》之首,是具有世界影響的中國古代典籍之一?!度嫛肥歉鶕?jù)我國古代卓越的軍事思想和豐富的斗爭經(jīng)驗總結(jié)而成的兵書,是中華民族悠久文化遺產(chǎn)之一。
書籍目錄
孫子兵法 第一篇 計篇 第二篇 作戰(zhàn)篇 第三篇 謀攻篇 第四篇 形篇 第五篇 勢篇 第六篇 虛實篇 第七篇 軍爭篇 第八篇 九變篇 第九篇 行軍篇 第十篇 地形篇 第十一篇 九地篇 第十二篇 火攻篇 第十三篇 用間篇三十六計 總說 第一套 勝戰(zhàn)計 第一計 瞞天過海 第二計 圍魏救趙 第三計 借刀殺人 第四計 以逸待勞 第五計 趁火打劫 第六計 聲東擊西 第二套 敵戰(zhàn)計 第七計 無中生有 第八計 暗度陳倉 第九計 隔岸觀火 第十計 笑里藏刀 第十一計 李代桃僵 第十二計 順手牽羊 第三套 攻戰(zhàn)計 第十三計 打草驚蛇 第十四計 借尸還魂 第十五計 調(diào)虎離山 第十六計 欲擒故縱 第十七計 拋磚引玉 第十八計 擒賊擒王 第四套 混戰(zhàn)計 第十九計 釜底抽薪 第二十計 混水摸魚 第二十一計 金蟬脫殼 第二十二計 關門捉賊 第二十三計 遠交近攻 第二十四計 假道伐虢 第五套 并戰(zhàn)計 第二十五計 偷梁換柱 第二十六計 指桑罵槐 第二十七計 假癡不癲 第二十八計 上屋抽梯 第二十九計 樹上開花 第三十計 反客為主 第六套 敗戰(zhàn)計 第三十一計 美人計 第三十二計 空城計 第三十三計 反間計 第三十四計 苦肉計 第三十五計 連環(huán)計 第三十六計 走為上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篇計篇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經(jīng)之以五事,校之以計,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道者,令民與上同意,可與之死,可與之生,而不危也;天者,陰陽、寒暑、時制也;地者,遠近、險易、廣狹、死生也;將者,智、信、仁、勇、嚴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將莫不聞,知之者勝,不知者不勝。故校之以計,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將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眾孰強?士卒孰練?賞罰孰明?吾以此知勝負矣。將聽吾計,用之必勝,留之;將不聽吾計,用之必敗,去之。計利以聽,乃為之勢,以佐其外。勢者,因利而制權也。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離之。攻其無備,出其不意。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夫未戰(zhàn)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zhàn)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而況于無算乎!吾以此觀之,勝負見矣。譯文孫子說:戰(zhàn)爭,是國家的大事,關系到國家的生死存亡,不能不認真地觀察和對待。所以,要從五個方面進行認真的比較分析,從而探索了解敵我雙方的真實情況。這五個方面,一是政治,二是天時,三是地利,四是將帥,五是法制。所謂政治,就是要使人民與君主同心同德的政治路線和方針政策,使人民甘愿與君主同生共死,而不害怕任何危難。所謂天時,是指用兵時的晝夜、晴雨,嚴寒、酷熱,春夏秋冬等氣候情況。所謂地利,指的是用兵打仗時道路的遠近,地勢的險厄平易,地域的寬闊與狹窄,是死地還是生地等地理條件。所謂將帥,就是要考察帶兵將領是否足智多謀、誠實忠信、仁愛部下、勇猛果斷、治軍嚴明。所謂法制,即是指軍隊的組織編制和紀律法規(guī)、人員的權責分配和管理教育、武器裝備和軍需物資的掌管使用。以上這五個方面的情況,將帥們沒有不了解的,但也只有真正了解和掌握這些情況的人才能取得戰(zhàn)爭的勝利。所以說。必須再從以下七個方面進行比較分析,從而探索敵我雙方勝敗的情勢。即比較敵我哪方的君主政治廉明,路線方針正確,哪方的將帥賢而有才,哪方占有天時、地利,哪方的軍紀嚴明、法令能嚴格執(zhí)行,哪一方的兵力比較強大.哪方的士兵訓練有素,哪方的軍隊管理有方、賞罰分明,我根據(jù)這些情況就可以預測誰勝誰負了。將帥如能聽從我的謀劃,用他指揮作戰(zhàn),必然取勝,就把他留下;如不聽從我的謀劃,用他指揮作戰(zhàn),必然失敗,就把他辭去。謀劃之策有利并得到執(zhí)行,于是就再造成一種客觀態(tài)勢,并用它輔助軍事行動外部條件的形成。所謂有利的態(tài)勢,就是根據(jù)對我有利的情況而采取靈活機動的措施和行動以保持戰(zhàn)略主動。用兵打仗就是運用詐謀奇計克敵制勝之道。所以,明明能征善戰(zhàn),卻要對敵人裝作軟弱無能;本來準備用兵,卻偽裝成不準備打仗;明明要攻打近處的目標,卻給敵人造成攻打遠處的假象;本來要攻打遠處的目標,相反卻裝作要在近處攻擊。敵人貪心就用小利來引誘他上當;敵人混亂時就乘機攻取他;敵人實力雄厚時就要謹慎防備;敵人強大時就暫時避開其鋒芒;敵人氣勢洶洶,乘怒而來,就設法使之屈撓;敵人詞卑行斂,小心謹慎,就要使之驕惰,喪失警惕性;敵人休整良好,就要設法騷擾他,使之勞頓;敵人如果內(nèi)部親密團結(jié),就設法離間他,使之分裂。要在敵人疏于防備的時候突然襲擊防備薄弱之處,在敵人意想不到的情況下采取行動。凡此種種,是軍事家用兵取勝的奧妙,只能隨機應變靈活運用,而無法事先規(guī)定刻板傳授。開戰(zhàn)之前,在祖廟策劃謀算時就能預知勝利的,是因為籌劃周密,勝利的條件充分;開戰(zhàn)之前就預知不能取勝的,是因為謀劃不周,獲勝的條件缺乏?;I劃周密,條件充分,就能取勝;籌劃不周,條件缺乏,就難以取勝,更何況根本不作籌劃、毫無條件呢?我們依據(jù)這些方面來考察,誰勝誰負便顯而易見。第二篇 作戰(zhàn)篇孫子曰:凡用兵之法,馳車千駟,革車千乘,帶甲十萬,千里饋糧。則內(nèi)外之費,賓客之用,膠漆之材,車甲之奉,日費千金,然后十萬之師舉矣。 其用戰(zhàn)也,勝久則鈍兵挫銳,攻城則力屈。久暴師則國用不足。夫鈍兵挫銳,屈力殫貨,則諸侯乘其弊而起,雖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故兵聞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國利者,未之有也。故不盡知用兵之害者,則不能盡知用兵之利也。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糧不三載,取用于國,因糧于敵,故軍食可足也。國之貧于師者遠輸,遠輸則百姓貧;近于師者貴賣,貴賣則百姓財竭;財竭則急于丘役。力屈中原,內(nèi)虛于家,百姓之費,十去其七;公家之費,破車罷馬,甲胄矢弓,戟楣矛櫓⑧,丘牛大車,十去其六。故智將務食于敵,食敵一鐘,當吾二十鐘;恙稈一石,當吾二十石。故殺敵者,怒也;取敵之利者,貨也。車戰(zhàn),得車十乘以上,賞其先得者而更其旌旗。車雜而乘之,卒善而養(yǎng)之,是謂勝敵而益強。故兵貴勝,不貴久。 故知兵之將,民之司命,國家安危之主也。譯文孫子說:大凡用兵作戰(zhàn),一般要動用戰(zhàn)車一千輛,輜重車一千輛,集結(jié)披帶鎧甲的戰(zhàn)士十萬人,還要千里迢迢運送軍糧。這樣國內(nèi)外的各種費用開支,包括招待使節(jié)賓客的支出,維修作戰(zhàn)器械的膠、漆等消耗,車輛兵甲保養(yǎng)補充的花銷,每天都要耗費數(shù)額巨大的資金,然后十萬大軍才能出動。動用如此龐大的軍隊作戰(zhàn),就需要力爭速勝。曠日持久就會使軍隊疲憊,銳氣受挫;強攻城池就會使兵力大量損耗;軍隊長期在外作戰(zhàn),將會使國家財力承受很大的負擔。如果軍隊疲憊,銳氣受挫,兵力損折,財貨耗盡,那么,別的諸侯國就會乘此危機而發(fā)起進攻。到那時,即使再足智多謀的人,也無法挽回危局了。所以,用兵只聽說老實的速決,沒有見到弄巧的持久。戰(zhàn)爭久拖不決而對國家有利,是未曾有過的。因此,不完全了解用兵弊害的人,也就不可能真正認識到用兵的益處。善于用兵的人,兵員絕不多次征集,糧草也不多次運送。在國內(nèi)征取一次之后,就應該設法從敵人那里求得補給,這樣,軍隊的糧草供應就可滿足作戰(zhàn)需求了。國家因戰(zhàn)爭而導致貧困的一個原因,是向出征部隊遠程運送物資,遠程運輸必然導致百姓的貧窮。臨近軍隊駐地的地區(qū),物價必定高漲,物價高漲就會使百姓財富枯竭;國家財力枯竭,就必然導致加重徭役賦稅的征用。軍力耗盡,財力枯竭,國內(nèi)就會出現(xiàn),普遍的貧窮,平民百姓的財產(chǎn),將因戰(zhàn)爭南損耗過半;國家的財富,也會由于車輛的損壞,馬匹的疲病,盔甲服裝、箭羽弓弩、槍戟盾牌、車蔽大櫓的制作和補充,輜重車輛的征集和調(diào)用,而損耗過半。所以,高明的將帥總是力求從敵人那里獲得補給。吃掉敵人的一鐘糧食,就等于從本國運送二十鐘糧食,消耗敵人的一石草料,相當于從本國運送二十石草料。將士之所以奮勇殺敵,是因為他們有同仇敵愾之心;勇于奪取敵人的軍需物資,是因為能獲得物質(zhì)獎勵。所以,在車戰(zhàn)中,凡是繳獲敵人戰(zhàn)車十輛以上的,就獎勵最先繳獲戰(zhàn)車的人,并且將繳獲的戰(zhàn)車換上我軍的旗幟,混合編入自己的戰(zhàn)車行列。所俘虜?shù)臄耻娛勘?,要善待他們并保證給予足夠的供養(yǎng),為我所用。這就是所說的在戰(zhàn)勝敵人的同時,也使自己更為強大。 所以,用兵打仗貴在速戰(zhàn)速決,而不宜曠日持久。懂得用兵之道的將帥,掌握著民眾的生死,主宰著國家的安危。第三篇 謀攻篇孫子曰:夫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全軍為上,破軍次之;全旅為上,破旅次之;全卒為上,破卒次之;全伍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戰(zhàn)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修櫓轅韞,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閨,又三月而后已。將不勝其忿而蟻附之,殺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災也。
編輯推薦
《孫子兵法三十六計》:《孫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書,也是中國兵學的奠基之作。 春秋戰(zhàn)國時期,軍事家常引用《孫子兵法》作為自己的軍事行動的理論根據(jù)。漢代以后,《孫子兵法》更是被軍事家視為指導戰(zhàn)爭的金科玉律。在整個冷兵器為主的漫長歷史時期,《孫子兵法》一直是軍事家必讀的教科書。 不僅如此,《孫子兵法三十六計》所提出的"全勝策"的思想,強調(diào)政治清明、君主賢明和內(nèi)部團結(jié)的思想,發(fā)展統(tǒng)一戰(zhàn)線、分化瓦解敵對勢力等方面豐富的思想,豐富了中國古代政治學理論,受到歷代政治家的重視。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