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5-6 出版社:中共黨史出版社 作者:余瑋 頁數:392 字數:350000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年幼孤苦伶仃而改從過“廖”姓的陳云、上海中央機關險遭滅頂之災而化險為夷的陳云、長征路上神秘失蹤的陳云、組織領導開國之初財經戰(zhàn)線上“三大戰(zhàn)役”的陳云、政壇上打不倒的三落三起的“老病號”陳云、不失兒女情長的布衣陳云……一個個傳奇,在《魅力陳云》中全面、生動、真實地再現。本書述說了這位共和國開國元勛一生中輝煌與曲折,情節(jié)跌宕起伏。 “讀領風騷”的《魅力陳云》,將告訴您一個真實的、立體的、您想知道卻又不完全知識的陳去。欲知詳情,盡有《魅力陳云》一書之中。
作者簡介
余瑋,曾用名余新偉,湖北赤壁人。曾為新華通訊社人居雜志社記者、編輯,現供職中華英才半月刊社。擅長人物專訪及大紀實重磅新聞采寫,熟悉房地產業(yè)的媒體運作。在新華社、人民日報、世界日報、中國日報、人民政協報、經濟日報、法制日報、工人日報、中國青年報、新華每
書籍目錄
父親是一本永遠讀不完的“教科書” ——序《魅力陳云》一、白云出岫二、叱咤風云三、云沐鐵流四、云映延河五、風卷殘云六、雨霽云朗七、風起云涌八、風急云寒九、云淡風情十、云霞滿天主要參考文獻與書目
章節(jié)摘錄
書摘曾經四分五裂的中國,不到幾個月的時間,實現了財政經濟的統一。隨后,開始對一時“休克”的工商業(yè)進行“人工呼吸”,使之“復活”。 l950年1月5日,共和國第一期公債——人民勝利折實公債在全國各地正式發(fā)行。這一天,各地中國人民銀行門前,異常熱鬧,購買公債的人流絡繹不絕。 人民勝利折實公債的發(fā)行,是建國初期人民政府為彌補財政赤字,穩(wěn)定金融物價所采取的一項重要措施。陳云親自主持和領導了公債的發(fā)行工作。 發(fā)行公債是近代以來各國政府普遍采用的一種經濟手段。陳云對這種手段并不陌生。建國前他在主持東北財經工作期間,為了籌措資金,盡快恢復東北地區(qū)的經濟,就曾在東北發(fā)行過公債,而且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主持中財委工作以后,為了解決嚴重的財經困難,曾在上海財經會議上提出過發(fā)行公債??墒?,由于我們黨長期處于農村環(huán)境,對發(fā)行公債這一經濟手段不太熟悉,當陳云提出這個問題時,許多人都不是很明白,認為這是靠借債過日子,不光彩。當時,工商業(yè)者對發(fā)行公債也存在消極情緒,于是中央決定暫緩發(fā)行公債。 可是,不多久,一股來勢兇猛的物價漲風席卷全國,給國民經濟的恢復和人民生活造成了嚴重危害。為此,堅定了陳云發(fā)行公債的決心,黨中央也由此對發(fā)行公債的緊迫性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四次會議上,政務院正式提出了發(fā)行公債的提案,陳云在會上就物價和發(fā)行公債的問題作了報告,強調了發(fā)行公債的作用,講明了為什么“發(fā)行公債比之多發(fā)鈔票要好些”的道理。委員會們最后以熱烈的掌聲一致通過了《關于發(fā)行人民勝利折實公債的決定》。 人民勝利折實公債的發(fā)行,雖然數量不大,但對當時彌補財政赤字,回籠貨幣,穩(wěn)定金融物價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同時,全國人民也通過認購公債,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 據曾在政務院中央財政經濟委員會工作的楊波回憶,在1950年,陳云忽然要他到北京圖書館去查閱抗戰(zhàn)前的《大公報》、《益世報》。因為陳云記得,當時這些報紙上每天刊登棉布、棉紗、糧食、棉花的價格。陳云要楊波抄來這些價格,并對工農業(yè)產品價格之間的剪刀差作出統計。 楊波整理了1936年以及1937年上半年的商情。陳云看了,又要他繼續(xù)查F去,查五年或者十年。陳云從楊波整理的歷史資料中,得出現在應該如何確定工農業(yè)產品價格剪刀差的依據。陳云認為,把農村的農產品、土產品收上來,把城市的工業(yè)品銷下去,兩者之間的價格剪刀差必須合理,既不損害農民利益,又能保證工人利益。陳云說,這涉及鞏固工農聯盟的政治大事。 陳云常說:“七分經濟,三分政治。”他認為,經濟中有政治,政治離不了經濟。加強了稅收,于是有人俏皮地喊“共產黨萬‘稅’”,陳云聽了一笑了之。他以為,要增加國家財經收入,不加強稅收不行。 幾番金融物價斗爭,雖然暫時取得了勝利,但隱憂還沒有完全消除——最要害的是財政經濟沒有統一起來,收支脫節(jié),中央財政缺乏堅實基礎,隨時有出問題的可能。因此,1950年初,物價逐步穩(wěn)定之后,統一全國財政經濟的工作即全面鋪開。 在上海財經會議上,陳云首先提出了統一支出的問題。他認為,隨著解放戰(zhàn)爭的節(jié)節(jié)勝利,各根據地相繼統一,野戰(zhàn)軍也都離開了原來的根據地,因此,軍隊的費用必須由中央統一支付。同時,陳云還提出了對重要物資進行統一調撥的問題,認為這對穩(wěn)定全國的物價是極為重要的。 但是,要想統一支出和重要物資的統一調撥,就必須統一收人,因為沒有統一的收入,統一的支出與調撥就是空的。在沒有統一收入的情況下,支出只能靠發(fā)鈔票,而多發(fā)鈔票必然會導致物價不斷上漲。 相對來說,統一全國的支出是比較容易的,但要統一收入就難了,各地區(qū)各自為政早已習慣了,現在要把財權上交,一時很難轉過彎來。所以,統一財經,包括統一收支,但重點是收。為此,陳云做了大量的工作。 ……P151-152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