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6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作者:李一冰著,中國臺灣 頁數(shù):536
Tag標(biāo)簽:無
內(nèi)容概要
被林語堂先生贊嘆為“人間不可無一難能有二”的蘇東坡,一生融儒、釋、道于一體,詩、書、畫俱佳。他的人格所體現(xiàn)的進(jìn)取、正直、慈悲與曠達(dá)的精神,閃耀在中國千年的歷史星空。他不僅是中國歷史上難得一見的曠世奇才,還被譽(yù)為“第一千年世界歷史的12位英雄之一”。 作者李一冰先生是臺灣當(dāng)代著名的蘇東坡研究者,他以蘇東坡的詩詞為主線,參照其他各種文獻(xiàn)資料,用生動寫實的筆觸,為我們勾勒出東坡充滿傳奇的一生和不平凡的際遇,使“中華五千年文明史上第一大才子”蘇東坡的形象栩栩如生、躍然紙上。
書籍目錄
上冊第一章 食蓼少年一 蜀道難二 宋之平蜀三 世系四 雙親五 少年六 但愿一識張益州七 登進(jìn)士第八 母喪九 南行十老蘇的一官難求十一 制策之試第二章 變法與黨爭一 初仕鳳翔二 懷鄉(xiāng)念弟三 陳希亮四 亡妻喪父五 荊公變法六 黨爭的發(fā)端七 新政風(fēng)暴八 上皇帝書九 遭誣十 惘惘出都第三章 馬入塵埃一 湖畔孤鴻二 湖寺尋僧三 監(jiān)試鄉(xiāng)舉四 相度堤岸工程五 富春山行六 紅裙白酒七 常潤道中八 別西湖九 密州利病十 超然臺與蓋公堂第四章 黃樓一 做客東園二 諫用兵書三 徐州大水四 秦七黃九五 黃樓之會六 詩僧參寥七 文同八 重游江南第五章 烏臺詩獄一 始作俑者——沈括二 被臺諫圍剿三 追捕四 勘問五 審理六 論救七 定讞第六章 黃州五年一 出獄赴黃二 初到黃州三 孤立于風(fēng)雨沙州四 朋友五 東坡六 書齋生活七 飲食生活八 黃泥坂和赤壁九 臨皋東坡雪堂十 老農(nóng)憂國十一 神宗的救贖十二 別黃州第七章 漂泊江淮一 廬山紀(jì)游二 訪弟殤子三 金陵謁荊公四 求田問舍五 南都來去六 陽羨一夢第八章 風(fēng)雨京華一 元祜更化二 從調(diào)和到?jīng)_突三 不到中書不是官四 老成凋謝五 學(xué)士院風(fēng)波六 經(jīng)筵與驅(qū)程七 元祜黨爭八 一士諤諤九 試院掄才十 金蓮燭十一 乞郡避謗下冊第九章 書齋內(nèi)外一 一家融融二 蘇門六君子三 王鞏四 畫友五 文字生涯六 書法七 繪畫八 書齋文物九 宴游和諧謔十 重結(jié)西湖緣第十章 杭州去來一 儲糧防災(zāi)二 吏治三 治六井開西湖四 僚友五 方外交六 救災(zāi)和水利七 奉召還朝八 破琴之夢九 竹寺題詩案十 東府感舊第十一章 潁州揚(yáng)州定州一 穎水之魚二 潁揚(yáng)之治三 廣陵生活四 初和陶詩五 二次還朝六 再被圍攻七 喪偶八 太后崩逝九 守邊定州十 再還謫逐第十二章 惠州流人一 遠(yuǎn)謫南荒二 過嶺三 初到惠州四 借刀殺人之計五 勞己以“為人”六 服食養(yǎng)生七 朝云之死八 惠州和陶九 白鶴峰新居十 又貶海外第十三章 海外東坡一 海南風(fēng)土二 食芋飲水三 房屋風(fēng)波四 讀書著作五 家人朋友六 采藥與造墨七 別海南第十四章 北歸一 秦觀之喪二 廣州英州三 韶州四 虔州五 歸程何處是六 染疾七 逝世八 浩氣不亡九 子孫十 身后附錄蘇東坡及宋大事年表參考書目
章節(jié)摘錄
九 南行 嘉祜四年(1059年)九月,妻喪終制,老蘇決定全家離蜀?! ≥Y、轍兄弟這兩位新科進(jìn)士,當(dāng)然要回京去辦理注官手續(xù),兩位年輕的媳婦,留在家鄉(xiāng)沒人照顧,何況長媳還懷著孕,都必須跟隨丈夫同行。 老蘇自己并非不知故鄉(xiāng)眉山風(fēng)土可愛,只因受夠了人情勢利的傷害,再也不愿住在眉山看小人得意的臉嘴。他從前有意于“嵩山之下,洛水之上,買地筑室,以為休息之館”。詩日:“岷山之陽土如腴,江水清滑多鯉魚。古人居之富者眾,我獨(dú)厭倦思移居。經(jīng)行天下愛嵩岳,遂欲買地居妻孥。晴原漫漫望不盡,山色照野光如濡……” 然而,他沒有這個能力,在那時候,不過是一個秘密的心愿而已。而今夫人死了,兒媳都將離去,一個孤單的老人,沒有窮獨(dú)故里的必要,所以他也決定同走。 為了超度死去的夫人,他造了觀音、大勢至、天藏、地藏、解冤結(jié)和引路王者等六尊菩薩像,連同兩副龕座舍予極樂院,在如來堂里供養(yǎng),作《六菩薩記》,說蘇家最近三十年間,骨肉零落,悲憂慘愴之氣,郁積未散,所以他決計要“南去,由荊楚走大梁,然后訪吳越,適燕趙,徜徉于四方以忘其老”,也希望菩薩保佑程夫人的魂魄,能夠超脫幽陰,遨游于上下四方,如他“游于四方而無系”一樣的快樂逍遙。 嘉祜四年十月,他們一家人自眉州入嘉陵江,經(jīng)戎、瀘、渝、涪、忠、夔諸州,下三峽而抵荊州度歲?! 〕踝悦贾萑虢K軾豪氣凌云地說:“故鄉(xiāng)飄已遠(yuǎn),往意浩無邊?!贬航疄I,有凌云寺鑿山為大彌勒佛像,高三百六十尺,依山建七層樓閣為庇覆,極是壯觀。他們的船隨著奔騰的江流,行過大佛腳下,這一路水平山遠(yuǎn),胸襟異常曠蕩。舟過宜賓,行近戎、涪一帶,地與多山的貴州接境,沿江遂見不知名的山巒無數(shù),一重一重的夾岸峭壁,高聳天際。夜泊牛口渚,才見岸邊有三四戶人家,疏樹寒燈,非常寥落。船上要補(bǔ)充食物,但這窮荒地方,是無酒亦無肉的,只好向他們買點蔬菜回來,看他們住在“朔風(fēng)吹茅屋,破壁見星斗”的家屋里,身上穿的破褲,遮蔽不了雙股,飯不滿盂,被蓋都不齊全。天生的性情,使蘇軾忘懷山川,只注意眼前小民的寒苦,以為他們連這個樣子的生活也在過,而且過得毫無怨言,自忖道:“今予獨(dú)何,汲汲強(qiáng)奔走?!?, 過瀘州安樂山,聽說天師張道陵曾經(jīng)在此小寓,所以山上的樹葉都有紋如道士所篆的符。蘇軾不信這些神話,他說天師早已死了,他的子孫也一樣要死,豈能有神力于滿山的秋葉。 江流兩岸,群山壁立,這青年人站立船頭眺望,風(fēng)平浪靜,不覺舟行,但見群山去如走馬,他舉起手來,想與山上的行人打個招呼都來不及,覺得新奇有趣,作《江上看山詩》: 船上看山如走馬,倏忽過去數(shù)百群。前山搓牙忽變態(tài),后嶺雜沓如驚奔。仰看微徑斜繚繞,上有行人高縹緲。舟中舉手欲與言,孤帆南去如飛鳥?! 〈嗽婋m是少作,但已充分顯露蘇軾做詩已能自由表現(xiàn)他敏銳的觀察與豐富的想象能力。在船上看到山上行人的影子,也想舉手和他們說說話,則他開朗與和善的性格完全流露于此?! ∈滦『?,江上下起大雪來了,舟中無事,兄弟學(xué)歐陽體做《江上值雪》詩,照歐陽的限制,做雪詩不得用鹽、玉、鶴、鷺、絮、蝶飛舞之類的比喻字眼,他們更加設(shè)限,不得用皓白、潔素等形容詞。這雖是一種游戲,但也是一種運(yùn)用文字的訓(xùn)練。過忠州后,沿途許多三國時代的名跡,如至魚腹,游永安宮,登山望諸葛亮的八陣圖,看諸葛鹽井,訪屈原廟,作賦,抵夔州,吊劉備托孤的白帝城,這些都是宇宙山川與歷史人物的交織,懷古吟詩的好題目。 至夔府而后入峽,首過瞿塘,兩岸峭壁對聳,上入霄漢,仰視天如匹練,中貫一江,是乃三峽的大門。蘇軾形容峽門的形勢:“入峽初無路,連山忽似龕??M纖收浩渺,蹙縮作淵潭。風(fēng)過如呼吸,云生似吐含。”群山逼阻水勢,水又反激起來,狂噬山腳,水石相激,造成危險的渦流,勢欲吞舟,而一舟微茫,前途難測?! ∵^了瞿塘,經(jīng)滟灝堆,全系崩山碎石積成,出水?dāng)?shù)十丈,夏秋漲水時,水又高出堆上數(shù)十丈,蘇軾有賦。以后便是巫山,巫山是峽中一大縣,但山隘詭怪如石門關(guān),僅通一人行,為天下之至險。過了巫峽,便是歸州新灘,此處因山崩石裂而成,所以又稱新崩灘。不但水流湍急,白浪洶涌,而且水中暗伏銳石,船觸上石礁,立即沉沒,每年舟毀人亡于此者不可勝計,為峽中最險之處。軾詩:“扁舟轉(zhuǎn)山曲,未至已先驚。白浪橫江起,槎牙似雪城。番番從高來,一一投澗坑。”大魚都被浪沖到灘上,暴鰓而死。他們在新灘遭遇了大風(fēng)雪,被迫停航三日,船上什么事也沒有,只能到附近村落去走走,走到一個叫龍馬溪的地方,買到了酒,父子三人就蹲在船艙里喝悶酒?! 〗?jīng)黃牛峽、扇子峽,登蛤蟆培,而至下牢關(guān),夾江千峰萬嶂,奇形怪狀,不一而足,歐陽修《下牢津詩》所謂“入峽山漸曲,轉(zhuǎn)灘山更多”者是也。再過三十里,則已見江南的一片平原,舟甫出峽,人人額手稱慶,如得更生。 至夷陵,這是歐陽修曾被謫居的小邑,他們專程往訪了歐陽所筑的至喜堂。過荊門十二碚,皆高崖絕壁,■巖突兀,以險固得名。十二月八日才到江陵驛?! ∪K父子自眉州舟行,至荊州出陸,水路一千六百八十余里,舟行六十日,過郡十一,縣三十有六?! ∵@六十日中,舟中無事,父子三人共做了一百篇詩賦,合為《南行前集》。蘇軾作集敘(因避父祖名諱,所以他們父子寫序,都作敘或引。)首述作文的態(tài)度日:“夫昔之為文者,非能為之為工,乃不能不為之為工也?!陨俾劶揖撐?,以為古之圣人有所不能自已而作者,故軾與弟轍,為文至多,而未嘗敢有作文之意?!薄@是蘇氏文論中一個非?;镜挠^念。 南行集沒有傳本,今從三蘇聯(lián)集中尋繹出來,得蘇軾之作四十二篇,蘇轍二十三篇,附老蘇所作及各賦共七十二篇,散失者已逾三分之一?! √K氏一家在船艙里悶了兩個月,親歷三峽之險,實已筋疲力盡,到得荊州,已是十二月中旬。臘鼓頻催,凋年急景,行路也不方便,所以就在荊州住下來,過了年再走。 蘇軾因當(dāng)?shù)氐娘L(fēng)土見聞,作荊州十首,其第一首日:“游人出三峽,楚地盡平川。北客隨南賈,吳檣間蜀船。江侵平野斷,風(fēng)卷白沙旋。欲問興亡意,重城自古堅?!薄 ∵@是蘇軾的少作,饒有杜甫秦州雜詩的風(fēng)貌?! 〖戊镂迥?1060年)正月初五,他們從荊州啟程,陸行赴京。經(jīng)瀏陽,渡漢水而至襄陽,蘇軾作古樂府《野鷹來》、《上渚吟》、《襄陽樂》三首,又去南陽城南二十里登訪了諸葛亮的隆中草廬,拜觀了武侯的遺像?! ∵^唐州(今河南批源縣治,宋屬京西南路),太守趙尚寬正在發(fā)動戍卒,招攬流民,共同從事修復(fù)三陂、疏浚召渠的水利工程。這項工程做好了,足以灌溉民田數(shù)萬畝,而且使瀕臨饑餓線上的流民和淮湖一帶失業(yè)的老百姓來參加工作,可以用自己的血汗和力氣分到陂渠附近的荒地,耕種落籍?! ≡谀莻€“民以食為天”的社會里,農(nóng)田水利工程的重要固不必說,而化荒地為良田,收游民為自耕農(nóng),此于安定社會方面的貢獻(xiàn),又豈僅增產(chǎn)而已。蘇軾對趙太守這項工作,敬佩萬分,他雖是一個過路的旅客,不能親執(zhí)壺漿簞食幫助趙太守迎勸四方的來者,獨(dú)為《新渠詩》五章,代趙侯告于道路,即如現(xiàn)在布告。其中一章說:“侯謂新民,爾既來止,其歸爾邑,告爾鄰里;良田千萬,爾擇爾取,爾耕爾食,遂為爾有。” 繼續(xù)行程,二月至許州,始識范文正公(仲淹)次子純?nèi)?,時任許州簽判,范蘇訂交自此。時正春光明媚,蘇軾往游許州西湖,但見游人如鯽,提壺攜酒,非常熱鬧,而蘇軾卻想著歡游背后卻有人寒餓。詩言:“……池臺信宏麗,貴與民同賞,但恐城市歡,不知田野愴。穎川七不登,野氣長蒼莽,誰知萬里客,湖上獨(dú)長想?!薄 ∵^汝州,游穎考叔廟。至尉氏,大雪紛飛,酷寒入骨,蘇軾獨(dú)留驛所,取酒解寒。忽然,有一來自北方的旅人狼狽進(jìn)來,頭戴的竹笠上已經(jīng)積雪盈寸,下馬登堂,面色蒼黑,凍得全身僵硬,蘇軾現(xiàn)成有酒,就邀他過來同飲。主人持杯未舉,那來客卻已顧不得客氣,斟滿大杯,一傾而盡。其時,外面風(fēng)狂雪暴,“千門晝閉行路絕”,如臨世界末日,而驛所里這兩個同是風(fēng)雪中的旅人,則酒暖顏酡,相與笑語不絕,一直喝到天黑。次日天明客去, 蘇軾還不知道他姓甚名誰,但見他橫策上馬而已。 大蘇自荊州陸行京師,途中做詩三十八首,小蘇《欒城集》中僅存七篇,兩共四十五首,后人編為《南行后集》。
圖書封面
圖書標(biāo)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