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5-3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作者:[印度] 克里希那穆提 頁數(shù):211 字數(shù):120000 譯者:羅若蘋
Tag標簽:無
前言
克里希那穆提1895年生于印度,13歲時由“通神學會”領養(yǎng)。“通神學會”一直宣揚“世界導師”的再度降臨,并且認為他就是這個“世界導師”。他很快就成為堅強無畏、難以歸類的導師。他的言論和著作無法歸屬于哪一種宗教,既非東方也非西方,而是屬于全世界。1929年,為了排除救世主的形象,他毅然解散專門為他設立的組織,宣布“真理是無路可循的國度”,任何一種形式化的宗教、哲學、宗派都無法進入這個國度?! 〈撕蟮囊簧瑒e人一直要加給他上師的尊位,他都一直拒絕。他不斷吸引全世界各地的人士,但是他都宣布他不是權(quán)威,不要戒律,而且講話永遠像一個人對著另一個人講一樣。他的教誨,主旨在于:要從根本改變社會,必須先改變個人的意識才可以。他一直強調(diào)自我覺察,以及了解自我的局限、宗教與民族制約的必要。他一直指陳“開放”的極度重要,因為,“腦里廣大的空間有著無可想像的能量”。這個廣大的空間,或許正是他創(chuàng)造力的源泉,也是他對這么多人產(chǎn)生了如許沖擊的關鍵所在?! ∷恢睂κ廊酥v話,一直到1986年過世,享年90歲。他的言論、日記、書簡集結(jié)成60冊以上的著作。這一套主題叢書就是從他浩瀚的言論中擷取出來的。這一套叢書,每一本都討論了一個和日常生活特別有關而又重要的題目。
內(nèi)容概要
在《愛與寂寞》中,克里希那穆提帶領我們深入探索了我們與自己、與別人、與團體的關系,指出只有認識自己,了解使個人與團體分化、孤立的制約因素,我們才會擁有“真正的關系”。只有當心靈不再有任何形式的挑避時,我們才能與寂寞、孤獨直接溝通。這樣,我們才會擁有熱情,擁有愛。 本書使我們再次沐浴在克里希那穆提豐富、獨特、感人的心靈之光中,從而有能力在人生中創(chuàng)造真愛。
作者簡介
克里肴那穆提(1895-1986),20世紀最卓越的心靈導師。1895年生于印度,1925年悟道,他的一生極富傳奇色彩。他主張真理純屬個人的了悟,一定要用自己的光照亮自己。他一生的教誨皆在幫助人類從恐懼和無明中解脫,體悟慈與至樂的境界。因此佛教徒肯定他是“中觀”的導師,印度
書籍目錄
序言第一章 人際關系的是否有秩序第二章 快樂在我們生活中扮演的角色第三章 占有、擁有就是愛嗎第四章 我們的生命為什么空虛第五章 愛的可能第六章 性是一種完全逃避自我的方法第七章 如何擺脫恐懼第八章 如何克服寂寞第九章 “我”是空虛的始作俑者第十章 寂寞是自我封閉的行動第十一章 有依賴,就沒有愛第十四章 混亂的根源第十五章 愛與美第十六章 愛的意義第十七章 愛是一種祝福而不是快樂第十八章 愛和哀傷第十九章 愛是美德的精髓第二十章 如何擺脫孤獨與依賴第二十一章 人類能否超越哀傷第二十二章 誰該對混亂的世界負責第二十三章 寂寞、孤獨與愛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章 人際關系的是否有秩序 當人際關系里沒有秩序時,就像目前的生活,不僅會引起矛盾,也會引起悲傷、憂慮、混亂和沖突?! ∫黄鹩懻撨@些日常生活中的問題,我想必須記住我們是一起探索的。我們一同進入生命中較復雜的問題,而一同探索需要熱情、需要一顆不被任何特定信念或結(jié)論所羈絆的心靈,而且愿意走得很遠:不是指時間的長短,而是指深度而言?! ∥覀冊谝黄鹛剿魇欠衲茉谌穗H關系中帶來秩序,因為關系就是社會。關系存在于你和我、我和他人之間,是社會的結(jié)構(gòu)。也就是,人際關系是社會的結(jié)構(gòu)和本質(zhì)。我現(xiàn)在簡單地來說,當人際關系里沒有秩序時,就像目前的生活,不僅會引起矛盾,也會引起悲傷、憂慮、混亂和沖突。請不要只讓我一個人講話,而讓我們一同分享,因為我們正一起踏上旅程,或許手牽手,帶著情感,帶著體恤。如果你們只是坐著聽講,我擔心我們恐怕無法手牽手一同走上旅程。所以,請觀察你們的心靈、你們的人際關系——不管和誰,你的妻子、你的孩子、你的鄰居,或是你的政府——看看這關系中是否有秩序,因為秩序是必要的,準確也是必要的。秩序是美德,秩序是非常精確、非常純粹、完全的,而我們正在探尋是否有這樣的秩序存在。 沒有人可以在沒有人際關系的狀態(tài)下活著。你可以隱退山林,去當和尚、托缽僧,獨自在沙漠中游蕩,但你仍然與別人有關聯(lián)。你不能從既存的事實中逃脫,你也不能離群索居。你的心靈可以與人隔絕,或處在孤獨的狀態(tài)中,而即使如此,你仍是與別人有關聯(lián)的。生命是一種關系,生活也是一種關系。如果我們在四周筑起圍墻,只是偶爾窺伺彼此,我們便無法生存下去。在圍墻之下,我們彼此無意識地、深刻地互相關聯(lián)著。我不認為我們已經(jīng)很注重人際關系這個問題。你們出版的書不討論人際關系,而是討論上帝、修煉、方法、如何呼吸、不能做這些或那些,從不提及人際關系?! ∪穗H關系包含責任,就如同自由一般。人與人之間互相的關聯(lián)就是生活。那就是生命,就是存在。而如果人際關系脫序,我們的社會、文化便會瓦解,就如同現(xiàn)在所發(fā)生的事一樣?! ∷?,秩序是什么,自由是什么,人際關系又是什么呢?秩序是什么?因為當心靈真正地了解是什么引起脫序的,然后出自于那些頓悟、覺察及觀察,秩序自然會出現(xiàn)。這不是為秩序描繪好藍圖,藍圖是我們被撫養(yǎng)長大的一種宗教、文化所設定的模式,乃至秩序應該為何,或秩序是什么。心靈已經(jīng)嘗試著服從秩序,不論是文化的秩序、社會的秩序、法律的秩序,或宗教性的秩序。它試著服從一些由社會活動、不容置疑的領導者及教師所建立的模式。對我而言,這不是秩序,因為那暗示著服從。有服從的地方,就有脫序。接受權(quán)威,就是脫序。有比較存在的地方——也就是衡量你自己與他人,把你自己與他人相比——就是脫序。我會向你說明原因?! ∧愕男撵`為什么會服從?你問過這一點嗎?你是否知道自己正依循著某種模式呢?無論是何種模式,不管是你為自己建立的,或是別人為你設立的。我們?yōu)槭裁纯偸欠??顯然地,只要服從,就不可能有自由。然而,心靈總是追求自由的——愈有智慧,愈警覺,愈覺察,就要求得愈多。心靈之所以服從、模仿,是因為服從、依循模式是比較安全的。這是顯而易見的情形。你很世俗地為人處事,是因為服從比較妥當。你可能在國外接受教育,是偉大的科學家、政客,但是暗地里你總是有一種恐懼:如果你不上寺廟或不去做那些別人告訴你的俗事,可能就會有麻煩了。所以,你只好服從。服從之后會是什么情形呢?請?zhí)剿飨氯?。當你服從的時候,你的心靈會發(fā)生什么事?首先,你會全然拒絕了自由,全然拒絕了認知,全然拒絕了獨立的欲望。當你服從時也會有恐懼的,對嗎?從孩童時起,我們的心靈便被訓練得要模仿、服從社會上的模式——通過考試,得到學位,如果幸運的話,謀得工作,然后結(jié)婚,就此結(jié)束了。你接受了這種模式,而且你因為害怕而去遵循它?! ∷裕驈男牡桌锬憔头穸ㄗ杂桑憔秃ε?,你有種感覺——不想要自由地去追求、探索、尋找及發(fā)問。所以導致了人際關系的脫序。你我正試著深入地去探索,去擁有真實的洞見,去看看真理。而就是這種對真理的認知,解放了心靈。這不是練習,或探索之類的活動,而是真實的認知“實然”?! ∫蛑謶?、服從、衡量、比較,我們的內(nèi)在和外在都導致人際關系的脫序。我們的人際關系是脫序的,不僅在多親密的人與人之間,也在人與外界之間。如果我們清楚地看到了脫序的現(xiàn)象,不在外面,就在這里,深植在我們之中,也看清了所有的含意。然后,有了認知,秩序就來到了。而后我們不需依照那外加上的秩序而活。秩序是沒有范本的,也不是藍圖,它來自于對脫序的了解。你愈了解人際關系里的脫序,就愈有秩序。所以,我們必須找出彼此間的關系是什么?! ∧愫退说年P系是什么?你有無任何人際關系,或是屬于過去的人際關系呢?你的過去,伴隨著印象、經(jīng)驗、知識,產(chǎn)生所謂的人際關系。但是人際關系里的知識導致了脫序。我與你有關系。我是你的兒子、你的父親、你的妻子、你的丈夫。我們住在一起,你傷害我,我傷害你,你挑剔我、威脅我、打我,背地里和當著我的面說些難聽的話。而我已經(jīng)和你共同生活了十年或兩天,而且這些記憶保存著那些傷害、刺痛、性的樂趣、煩惱和殘酷的話語等等。那些東西收錄在腦細胞里,就是記憶。所以我和你的關系是基于過去的種種。過去是我的生命。如果你觀察過,你會看到你的心靈、生命、活動是根植于過去。而人際關系根植于過去必定會造成脫序。也就是,人際關系里的知識帶來脫序。如果你傷害我,我會記得。你昨天或一個星期以前傷害我,都保存在我的心靈中,這就是我對你的知識。那些知識阻斷了人際關系,人際關系里的知識導致了脫序。所以問題是:當你在傷害我、夸贊我、羞辱我時,心靈能擦掉它而不記住嗎?你試過嗎? 月光是多么美,不是嗎?它從樹葉中滲出來。還有烏鴉的叫聲,伴著夜光!出塵的月亮伴著那些樹葉,是多么令人驚喜??粗?,享受一下?! ∽蛱煊腥藢ξ艺f了些不好的話,那不是真的。他所說的話被記錄下來,而心靈根據(jù)記錄來確認這種人與他的行為。當心靈在人際關系中根據(jù)侮辱、刺耳的話語、不真實的事來行動,則人際關系里的知識便導致了脫序。對嗎?現(xiàn)在,不妨讓心靈不要記錄這種侮辱或諂媚的感覺,如何?因為對我而言,生活里最重要的事情是人際關系。人際關系一旦不存在,一定會產(chǎn)生脫序。心靈活在秩序中,全然的秩序,像數(shù)學秩序中最高的模式般,絕不允許任何分秒中有脫序的陰影存在。而當心靈依據(jù)過去關系中的知識行事時,脫序就出現(xiàn)了。所以心靈如何不去記住了受侮辱的經(jīng)驗,而知道這種感覺和諂媚已經(jīng)發(fā)生過?它可不可以讓事情發(fā)生,而不記錄下來,好讓心靈在人際關系中總是干凈、健康和完整的? 你對這個有興趣嗎?你知道的,如果你對它真的感興趣,它就是生活里最大的課題:如何處理你的人際關系,而不讓心靈受到傷害、受到扭曲。目前,有可能嗎?我們已經(jīng)提出一個不可能的問題,而我們也必須找到那個不可能的答案。因為“可能”意味著平凡無奇、已經(jīng)被做過的、完成的;但是如果你提出這個不可能的問題,就必須尋找答案。你的心靈能做到嗎?這就是愛。懂得不去記住侮辱、諂媚的心靈,了解什么是愛?! ⌒撵`能否不去記住,絕對不去記住那些侮辱或諂媚的事?可能嗎?如果能找到答案,就能解決人際關系中的難題。我們活在傷際關系中。這不是抽象的,而是生活,每天存在的事實。不管你上班、回家和太太睡覺或吵架,你總是在人際關系里。而如果你和他人之間的關系沒有秩序,終究會發(fā)生脫序的現(xiàn)象,就如同一直以來的情形。所以,秩序是絕對必要的。為了要發(fā)現(xiàn)解決的方法,雖然心靈已塑到侮辱、傷害和打擊,但你能否不去記住它?在你記住它時,它已經(jīng)在腦細胞里留下記號。看看這個問題的困難處。心靈能否做到這點來完全地保持純真呢?純真的心靈將不會受到傷害,因為它不受到傷害,就不會去傷害別人。目前,這可能嗎?各種影響、意外、傷害、不信任,都加諸在心靈上。心靈能否不去記住,以保持純真清明嗎?我們將要一起去尋找答案。 我們會借著問“愛是什么”而找到答案。愛是一種思想的產(chǎn)物嗎?愛在時間的領域里嗎?愛是愉悅的嗎?愛是可以經(jīng)由思想來陶冶、練習、形成的嗎?在進入這問題之前,我要先問:愛是愉悅的嗎——是性或其他方面的快樂?我們的心靈總是在追求快樂:我昨天享用了一頓美食,用餐的愉悅已被記住了,而我還想要更多的經(jīng)驗,明天我要更好或同樣的一餐。我已經(jīng)感受到夕陽的愉悅,或看到樹影里的月亮,或遠在外海的波濤。美帶來了快樂,也就是愉悅。心靈記住了,希望它重現(xiàn)。而想到言之后,反復咀嚼,也希望它重現(xiàn),這就是你稱為的愛。對嗎?當我們討論到性,不要害羞,這是你生活的一部分。你已經(jīng)丑化了它,因為你拒絕了各種自由,除了這項自由?! ∷?,愛是快樂的嗎?愛是由思想組成的嗎?就像快樂是由思想組成的一樣?愛會嫉妒嗎?有人能去愛一個嫉妒、貪欲、野心、暴力、服從、全然脫序的人嗎?所以愛是什么呢?顯然它不是這其中的任何一項。它不是愉悅。請了解愉悅的重要性。思想支持愉悅,因此思想并不是愛。思想不能培養(yǎng)愛。它可以培養(yǎng)對快樂的追求,就像它對恐懼一樣,但它仍不能創(chuàng)造出愛,或?qū)⑺掀饋怼?纯催@個事實??吹搅酥?,你就會放棄你的野心、貪欲。所以,經(jīng)由否定,你會找到最不平凡的東西,就是愛。這是最正面積極的事?! ∪穗H關系里的脫序顯示出沒有愛的存在,只剩下服從的時候,便會有脫序的現(xiàn)象發(fā)生。所以,當心靈臣服于一種快樂的模式,或自以為是愛時,就無法知道愛是什么。心靈了解到脫序產(chǎn)生的整個過程,便會達到一種秩序,那就是美德,因此這便是愛。它是你的生活,不是我的。如果你不照這種方式生活,你就會很不快樂,你會陷于社會的混亂中,而且永遠沉溺于其中。只有知道愛是什么,秩序是什么的人,才跨得出這股洪流。 馬德拉斯·1972年12月16日 第二章 快樂在我們生活中扮演的角色 為了要從人的角度發(fā)現(xiàn)任何事情,難道我們不需要從自由的某種品質(zhì)出發(fā)嗎?如果我們探究像愛這么復雜的問題,我們必須擺脫我們特有的偏見、個人的特質(zhì)、性向以及我們對愛的期望——不管是維多利亞時期的或現(xiàn)代的。如果可以,我們應該把所有的一切都放下,以便于探究,否則我們會分心,我們會因為我們特別的情況,浪費能量去肯定或爭辯。在討論過“愛是什么”的問題后,我們能看到找出這個字所傳達或沒有傳達的重要性、意義和深度嗎?難道我們不應該先看看我們是否能讓心靈從各種關于這個字的不同結(jié)論中解放出來嗎?可能從那些根深蒂固的偏見、歧視和結(jié)論中,解放心靈嗎?因為在一起討論愛是什么的問題時,我覺得我們必須有非常敏銳的心靈。而當你有意見、評斷,或認為愛該是如何或不該如何時,你不會有美好清晰的心靈。為了要檢視心靈,我們所有的探索會有美好清晰的心靈。為了檢視心靈,我們所有的探索必須從自由的感覺開始——不是從某件事情解脫的自由,而是自由的品質(zhì),可以去看、觀察、看到真相是什么的能力。稍后,你可以回到你的偏見、你特有的虛榮心和結(jié)論,但是我們能夠在此刻把這一切暫放一邊,保持這種探索的自由嗎? 有幾件事情互相關聯(lián)著:性、嫉妒、寂寞、歸屬感、交誼、極大的快樂與害怕。這不都和那個字有關嗎?我們可以從快樂這個問題開始嗎?因為它在愛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大多數(shù)的宗教貶抑性,因為他們認為沉溺于感官快樂的人,不可能了解真理是什么,上帝是什么,愛是什么,至高無上的東西是什么。這是基督教、印度教、佛教里至要的教規(guī)。當我們要問愛是什么時,我們一定要知道導致各種不同形式的壓抑的傳統(tǒng)制約——維多利亞時期的和現(xiàn)代的——或許是容許性的享樂?! 】鞓吩谖覀兊纳钪邪缪萘朔浅V匾慕巧?。如果你和任何所謂有教養(yǎng)、智慧、虔誠信仰的人們談話——我不會稱它們?yōu)轵\信仰的,但是別人稱他們?yōu)轵\信仰的——你知道,禁欲是他們的大問題之一。你可能覺得這些都是完全不相關的,禁欲在現(xiàn)代的世界里無立足之地,該把它擱置。我會覺得遺憾,因為知道禁欲是什么,是其中一個問題。要知道愛是什么,必須要以寬廣深沉的心靈去探索,不只是言語上的見解而已。為什么快樂在我們的生活中扮演如此重要的角色?我不是說它對或錯,我們是在探索,該不該有性的快樂并沒有定論。為什么快樂在我們生活里,扮演如此重要的角色?它是我們主要的欲望之一,但是它為什么占據(jù)了如此奇妙的重要性?不僅在西方世界,它是如此喧嚷、粗俗,在東方世界也是一樣的。它是我們主要的問題之一。為什么?宗教——所謂的宗教——那些神職人員貶抑它。如果你在尋求上帝,他們說,你必須發(fā)誓禁欲。我認識一個印度僧侶,是個非常嚴肅的人,有學問、有智慧。在十五或十六歲時,他放棄了世界而且發(fā)了禁欲的誓。當他年長的時候——在他大約四十歲時,我遇見他——他放棄那些誓約,結(jié)婚了。因為印度的文化認為放棄誓約的人是可怕的,所以他有一陣子過得像在地獄一樣。他被排斥,過了一段真正痛苦的日子。但這是大多數(shù)人的心理狀態(tài)。為什么性有如此奇妙的重要性呢? 這是所有色情書籍的問題。允許你完全的自由去閱讀、發(fā)行、表現(xiàn)你所喜歡的、從壓抑中解放出來。你知道世人都是這么做。這和愛有什么關系?愛、性、快樂和禁欲是什么意思?請不忘記這個人們非常重視的字和它的意義——引導至禁欲的生活。讓我們找出為什么人們終其一生,在生活里給予性如此重要的地位,和為什么如此反對它。我不知道我們要如何回答。 在性的活動中不是有一個因素是完全的自由嗎?在知識上我們模仿,我們不會創(chuàng)造,是二手或三手的經(jīng)驗;我們重復——重復別人所說的,我們只有一點點思考。所以,我們沒有主動、創(chuàng)造力、活力和自由,而且在情感上,我們沒有激情,也沒有深刻的興趣。我們可能有熱情,但是很快就褪色;沒有持續(xù)的熱情,而生活多少有些機械化,每天重復著同樣的事。既然生活是機械的、知識的、技術(shù)性,和多少帶點感情的重復,這個特別的活動,自然變得非常的重要。如果在知性上有自由,人有熱情,那么性便會有它自己的地位,而不會那么重要了。我們不會賦予它那么重大的意義,試著借由性去發(fā)現(xiàn)涅槃,或者想借由性可以和人類有完全的結(jié)合。你知道,那些我們希望借著性發(fā)現(xiàn)的事! 所以,我們的心靈能找到自由嗎?我們的心靈能非?;钴S、清明和有知覺嗎?——不是從別人、哲學家、心理學家和所謂的精神導師那里擷取而來的,他們根本缺少靈性。當有自由、深刻、熱情的特質(zhì)時,性也會有它自己的地位。而禁欲又是什么呢?在我們的生活里,禁欲可有任何地位嗎?“禁欲”的定義是什么?不只是字典里的意義,而是它深刻的意義。擁有全然禁欲的心靈是什么意思?我認為我們應該加以探索。也許這就是更重要的。
編輯推薦
“有一個名字,它對抗所有神秘、懷疑、困惑、迂腐、奴役,那就是克里希那穆提。他是一位超越時代的人物,獨立于天地之中,我們不妨稱他為真正的明師”?! 嗬っ桌铡 】死锵D悄绿崾侵駥煟瑩碛猩衿娑肿哉J為平凡的人生經(jīng)歷,在西方有著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克里希那穆提以為,只有通過每個個體內(nèi)心心靈的變化,社會才會有一個根本的變革,世界才會走向真正的和平;這種心靈的變化并不是一個逐漸的過程,而是在于片刻間所發(fā)生的覺悟;它的前提乃是智慧的獲得;而這種智慧的獲得則根本依賴于對自我的懷疑、批判與認識。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