曠野的聲音

出版時間:2006-01-01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作者:[美] 瑪洛·摩根  頁數(shù):206  字數(shù):150000  譯者:李永平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本書描寫一位美國女醫(yī)生與澳洲原住民徒步走過內陸沙漠的經(jīng)驗,里面可能有許多爭議之處。例如,沿用澳洲原住民的存在價值,生命觀點與宇宙觀點。所以,或許對基督教徒、佛教徒等來講并不是很認同。但是,我想這本書的觀點,撇開宗教來講,其實是很真實與人性的。也不管它是否真是由真實經(jīng)驗所改寫而成的。因為不管是上帝、佛祖與阿拉都是具有人類形體的萬能力量,而對與環(huán)境相切合的原住民來說,心存良善的大自然主義或許更是個令人信服的宗教。這神奇的造物主不就是萬物與自然的表征嗎?在書里面,稱西方的白人為“變種人”(以下摘自該書)是喪失或丟棄古老記憶和永恒真理的人。首先他們不能再居住在空曠的環(huán)境中,一生都在裝有冷氣的房子中度過,不再擁有健全的消化系統(tǒng),吃過的非自然食物多過自然食物,甚至會對空氣中的花粉產生過敏反應,而現(xiàn)在人與以前人最大的不同點在于,現(xiàn)代的變種人生活在恐懼中,他們恐嚇自己的孩子,需要警察和監(jiān)獄。連政府都以國家安全為名,用武器威脅其它國家,而恐懼是動物的特征,在動物的求生本能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作者簡介

瑪洛·摩根女士是位醫(yī)生,原居住在美國,致力于推展預防醫(yī)學教育計劃,應邀前往澳洲參與一項預防醫(yī)學研究計劃。有鑒于澳洲的種族歧視問題,瑪洛.摩根為原住民在經(jīng)濟獨立、種族融合上貢獻心力。

書籍目錄

致讀者第1章  來自文明的貴客第2章  投下假票第3章  天然的鞋襪第4章  就位、預備、起步第5章  振翅高飛第6章  神奇的饗宴第7章  何謂社會安全?第8章  無線電話第9章  在澳洲內陸戴的帽子第10章  無價的珠寶第11章  肉汁第12章  活埋的樂趣第13章  療傷的奇效第14章  神秘豐富的圖騰第15章  鳥第16章  縫紉第17章  音樂的藥第18章  解夢人第19章  晚餐的不速之客第20章  螞蟻的滋味第21章  率眾前進第22章  我的誓約第23章  夢境乍現(xiàn)第24章  檔案第25章  受命傳遞信息第26章  非生日樂第27章  隨波而去第28章  洗禮第29章  脫離肉體的羈絆第30章  圓滿的結局證言附錄一:學者讀《曠野的聲音》附錄二:臺灣地區(qū)民眾讀《曠野的聲音》附錄三:臺灣地區(qū)學生讀《曠野的聲音》附錄四:《臨野的聲音》帶來的啟示

章節(jié)摘錄

  照理說,事前應該有某種警訊的,但我卻絲毫沒感覺到。事情已經(jīng)在進展中,那群掠奪者坐在好幾英里外,等待他們的獵物。我在一個鐘頭前打開的行囊,明天將會被貼上“無人領取”的標簽,存放在貯藏室,月復一月。我將成為又一個在國外失蹤的美國人。  那是個悶熱的十月早晨,我站在澳大利亞一家五星級旅館門口,望著門前的車道,等候一個素未謀面的信差,非但沒有一絲警覺,反而感到無比歡欣。我是那么開心、那么興奮、那么地充滿成就感和自信,心底里我有一個預感:“今天會是美好的一天?!薄 ∫惠v敞篷吉普車駛進環(huán)狀的入口。我還記得,聽見輪胎輾過滾燙的柏油發(fā)出嘶嘶的聲音。一簇燦爛的水花,灑過車道旁艷紅天花菜的葉子,噴到生銹的車身上。吉普車停了下來,司機——30歲的原住民——朝我這邊望了望?!  吧宪嚢?”他那只黝黑的手招了招。他來接一個金發(fā)碧眼的美國人;我在等待人家來接我,去參加原住民部落的一場聚會。那位穿制服的澳大利亞門房流露出很不以為然的表情。在他那雙銳利的藍眼珠注視下,我和司機心照不宣,我們就是對方要找的人?! ≡谖业胖吒?,掙扎著鉆進那輛全地形式的車子之前,我就已經(jīng)感覺到,我穿得太正式了。坐在我右邊的年輕司機,只穿著短褲、臟兮兮的白T恤和網(wǎng)球鞋,沒穿襪子。我原以為,他們安排交通工具接我去會場時,派的是正規(guī)的車子,也許是一部荷登牌轎車,那是澳大利亞汽車制造業(yè)引以為傲的產品。我做夢也沒想到,他竟然開著一輛敞篷車來接我。唉,我寧可穿得過分正式,也不愿穿得太隨便去參加這場聚會——他們頒獎給我的典禮?! ∥蚁蛩緳C說明自己的身份。他只點點頭,看來他早就知道我是誰。我們的車子駛過門房時,他朝我們皺皺眉。我們行駛在這座濱海城市的街道上,經(jīng)過一排排前面有游廊的房屋、一間間牛乳點心店、一座座寸草不生的水泥公園。車子繞過一處圓環(huán),那兒是六條馬路的交匯點,我緊緊抓住車門的把手。車子駛出城后,換了個方向,太陽掉在我們身后。我身上那件新買的桃紅色套裝和搭配的絲質襯衫,已經(jīng)熱得讓人渾身不舒服。我原以為,會場速公路。會場顯然設在城外,比我想像中還要遠。我脫掉外套,心中責怪自己,為什么事先不詢問清楚,幸好我的小皮包里還有一把梳子,而我那頭及肩的漂白發(fā)絲,也束攏成一根時髦的發(fā)辮?! 1-3

媒體關注與評論

  人類的真正感情,最不應該讓成見給束縛了?!  猍法]盧梭  書中的每一件事都可以用來豐富我們的心靈?!  猍美]瑪洛·摩根  精神的成長不需要我們故意地給自己加些什么,而是需要我們將阻礙我們的東西放置一邊?!  猍美]艾倫·科恩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曠野的聲音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24條)

 
 

  •   一個美國醫(yī)生在澳大利亞的奇遇.同生活在一個地球上,看到不同人的生活方式,對環(huán)境中不同事物的態(tài)度,非常有意思,思維開闊不少.才真正知道"善待一切"的含義.
  •     與一群土著徒步穿越澳洲的奇遇。作者驚訝發(fā)現(xiàn)看似野蠻的土著才真正掌握著生命的真理。土人認為自己是真人,而目光短淺,不計后果的白人已是變種人,白人只重視外在軀殼與物質,卻忽視珍貴而神性的內在靈魂。書中很多觀點與佛教類似,大智慧總不謀而合,簡單深刻!奇書一本!
      
      "一個人生氣、感到沮喪、自怨自艾充滿恐懼時,他就不能算活著。呼吸并不能決定一個人是否活著,它只是告訴別人,這一個肉體是否還存活!"
      
      “變種人難道不明白,只要我唱的歌能讓一個人快樂,我就不算白活?你幫助一個人,也不算白活。反正,一個時候也只能幫助一個人嘛。”
      
      "他們不慶祝生日,他們慶祝的是心智的成熟,肯定這個人的藝能、對群體的貢獻和心靈的成長。"
      
      "變種人和真人最大的不同是,前者生活在恐怖中。真人對人生沒有恐懼。變種人恐嚇自己的孩子。他們需要警察和監(jiān)獄,連政府都以國家安全為名,用武器威脅別國。而恐懼,是動物的特征,在動物求生的本能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但是,只要人類認識上蒼,了解這個宇宙不是隨便形成的,而是在規(guī)劃中不斷成長,他們就不會恐懼。你必須在信仰和恐懼之間作出選擇。這個部落認為,物欲造成恐懼。你擁有的財務越多,你越活的提心吊膽,到頭來你是為身外之物過活。"
  •     首先聲明我看的不是英文原版,而是韓文譯本。
      這本書講述了一個美國心理治療師在澳大利亞從事心理治療的過程中,幫助當?shù)赝林巳谌胛拿魃鐣纳?。她的舉動感動了生活在沙漠深處的一個古老的部落。部落的族人們邀請她與他們同行,徒步“穿越澳洲(筆者自己也不知道自己走過的地方都是哪里)”。這個相信自己是從時間存在開始就生活在地球的部落,他們堅信地球上的任何事物都有其本身存在的理由,他們從不慶祝生日,他們越老越有智慧,他們?yōu)樽约旱拿恳淮纬砷L而舉辦慶典接受族人的祝福。而且如今他們深知自己的族人已經(jīng)無法在地球上繼續(xù)生存下去,他們選擇不再生育,當他們族人中最年輕的一個走到生命盡頭時,這個部落講永遠消失在世界上。
      他們選擇與這個“外族人”進行這次旅行是為了告訴世界這個地球正在走向毀滅,如果人們不停止對地球無度的索求,終有一天他們會自食惡果。
  •     不管別人怎么說,我個人相信真人部落的存在。惋惜與他們用自己的方式告訴世人我們失去了什么。第一次看過之后,有一種想要拋棄世俗,退掉所有牽絆,跑去狂野,與自然親密接觸的沖動。第二次看過之后,從痛不欲生的感情糾葛中掙扎了出來,重新又得到了生活的平衡。建議迷失方向,需要信仰的人仔細閱讀。會對生活有很大啟示。
  •     再次補充筆記。
      
      這本書存在硬盤里很久了,讀完之后也想了很久才寫出感想PO上來。
      
      感想是補來的。我記得有一次在BONN開討論會,題目是請大家認識非洲。從非洲來的小伙子跟大家說他們部落所信奉的神靈存在于我們討論的房間里,存在于你的體溫,知覺中。
      
      我和一幫德國人當時一直在笑。
      
      一本書里寫過,笑可以代表知覺,明白或者是無知。
      
      我想,很多時候,我們大多數(shù)人都屬于后者。
      
      當我們不同意一種存在的時候,我們就覺得它是不存在的。
      
      
      
      我的一個朋友,她一直說我是抱著天下大同的想法去看世界。
      
      對,我是。
      所以,我不知道用有意義來形容一本書是不是合適。
      但我還是要說,這是一本有意義的書。
      
      小說是有親和力的,雖然比不上學術書籍的嚴肅。可是,并不是所有的道理,都要用“野蠻”的方式來講。
      
      起源于這個臺灣女生的推薦。她本身是原著民,對于這一類話題的書與討論非常關心。
      
      臺灣在保留原著民文化方面所做的工作,似乎比書里所描寫的澳大利亞的狀況要好一些。
      
      接受邊緣群體的存在,是一種氣度。
      
      想起一句悲壯的話,我可以不認同你的文化,但會去捍衛(wèi)你生存的權利。
      
      我向喜歡旅行或是喜歡人類、人種學的童鞋們特別推薦這本書。
      
      
      以下是一些書中我個人覺得比較有趣的觀點:
      
      生意并不是真實的。
      生意只是一種觀念、一種協(xié)議,但你們卻把做生意當作做生意的目的。
      
      通過考驗的唯一辦法,就是面對考驗。
      
      
      關于生日: 他們慶祝的并不是年歲的增長或生日,而是這個人的才智和他對群體的貢獻。他們認為,年歲的增長,目的是讓一個人更加成熟,更有智慧,更能表現(xiàn)他的自我。因此,如果你自認為今年比去年更成熟、更有智慧,你可要求舉行一場慶祝會。
  •     真人部落--《曠野的聲音》   最近朋友推薦我看了幾本好書:《曠野的聲音》便是其中之一。是一名美國婦女在澳洲沙漠的心靈之旅。由于受到澳洲原住民,(真人部落)的召喚,瑪洛·摩根加入了原住民徒步穿越澳洲大陸的曠野漫游。在途中她不斷地學習該部落以心靈及實際體驗的方式來傳達理念,并汲取宇宙與生命意義的啟示。真人部落尊重自然界萬事萬物存在的價值,各盡本分而每人只取其所需;彼此均敞開胸懷進行心心相傳的溝通,珍惜他們所擁有的簡單物質及文化遺產。此書要傳遞的訊息是;宇宙間的萬事,萬物,盡管普遍是各以獨立狀態(tài)存在,其實卻是一體的。此書分享(原始人)純凈的心靈,也讓人學習如何接納,領受,開發(fā)人的善意與潛能。
  •     譯名<<曠野的聲音>>。一名美國女醫(yī)生,因為機緣巧合伴隨著自稱為「真人部落」的澳洲原住民,徒步、漫游在險惡、遼闊、處處充滿荊棘的澳洲內陸沙漠長達四個月,所寫作而成的心靈之旅。關于故事真實性的質疑和寫作技巧的粗糙讓這本書的光彩有所折扣。
  •     我們喜歡堂而皇之地稱自己為文明人,仿佛這真是一個鐵定的事實,雖然文明的涵義來得并非的清晰,就像我們不能以雄性孔雀亮麗的羽毛來斷定它們的整個族群那般,當然,也許對于大多數(shù)的文明人來說,自滿和自負的情緒使得換位思考的本領已經(jīng)遺失殆盡,當我們得知,自己在那些被稱為土著的眼中,只是一眾疾病纏身的“變種人”的時候,比較適合的方式,不是筆誅口罰,而是翻開《曠野的聲音》,放棄那喋喋不休的牢騷,聽一聽那些最“純凈”的地球人的聲音。
      
      “你只顧自己說話,就聽不到上蒼的聲音”。來自真人部落的土著,用得最多的溝通方式不是語言、不是文字,而是心靈感應。這一次,他們將一個轉世為“變種人”的美國醫(yī)生瑪洛.摩根因召喚回部落,向她告解了關于人類的“非典型文明認知”。首先“‘變種人’這個稱呼,指的是一種心態(tài),并不是指膚色和種族;它代表的是一種人生態(tài)度?!兎N人”是喪失或丟棄古老記憶和永恒真理的人’”。
      
      沒錯,變種人無疑就是我們這些文明人,迷失在物質世界,被眼耳鼻舌身所左右的外相型人類,相對的,真人部落則是一個物質落后-實質是主動放棄,心靈敏感-順應天時地利的族群,他們與天對話、與地交流、與宇宙中的各種能量交匯,他們相信靈魂才是自己的本體,人與自然的萬物是合一的,我們不是世界之王,不過是一份子而已。
      
      “變種人似乎很迷戀形式。他們不能接受肉眼看不見的、不具形體的任何東西。上帝、耶穌、上蒼,對我們來說并不是環(huán)境的一種精氣,也不是存在于萬物之內的東西——他就是萬物!”這就是問題,眼見的不一定為實,心念的不一定是夢幻。因此,你必須帶著謙虛和感恩之心對待自然中的一切,一如瑪洛.摩根“被迫”跟隨真人部落徒步在浩瀚的沙漠,這是真人部落特別為瑪洛安排的一堂課,帶著虔誠確信之心空手進入荒蕪邊際的沙漠,并不是僅僅的一場生存大挑戰(zhàn)的戶外運動,而是徹底體驗天人合一的歷程。
      
      所以你可以看到真人部落如何誠心地祈禱上帝會帶來食物,而且是屢屢得應,當獲得食物時是如何的抱著感恩之心,而非理所當然或不可思議。仿佛就是這樣的一個真理,宇宙中已為我們準備好了所有需要的東西,只看我們是如何去索取。這是很簡單卻又很復雜的命題,因為我們需要的東西和我們想要的東西,在現(xiàn)時中往往變得本末倒置。我們需要的被我們想要的所掩蓋,我們想要的創(chuàng)造了外在的世界,卻是以犧牲我們需要的為代價。
      
      “如果我們不再發(fā)明新的東西,轉而將才智運用在彌補以往的缺失上,也許世界會有比較美好的未來”。這正是真人部落所為我們指出的。
      
      這些“原始”的智慧觸動著我,我愿意將此視為一本變種人的啟示錄,末了,真人部落告訴瑪洛他們選擇“離開”,不是離開沙漠,白人政府當初將他們從海邊驅逐到沙漠,只是一場身體的遷徙,他們從有人類開始就一直“在”著,所以他們的離開是——不再繁衍部族的下一代,讓肉體逐漸徹底消失、融解于自然中,而靈魂將回到宇宙,那個源來的地方,因為,地球已不再是那個適合靈魂守候的空間了。
      
      經(jīng)濟領域里有個現(xiàn)象叫做“劣幣驅除良幣”,那真人部落的離開,是否亦是這個人性的負面在地球的逐步上演呢?
      
  •     在一個網(wǎng)站上推薦的,十一休假期間看完的,真的還沒有達到那種境界,真的有真人部落嗎,真的能千里傳音嗎,還有幻術,感覺像神話。還有在今天這個以物質世界來判斷一個人的成功與敗時,這本書傳達的某些思想對某部分人來說更是個借口。
      
      當然,本書對于保護整個地球的生態(tài)平衡是個警示。
      
      “只有最后一顆樹也被砍倒之后,只有最后一條河被污染之后,只有最后一條魚也被捕殺之后--只有這時,你才會發(fā)現(xiàn)金錢并不能充饑”
  •     賞閱此書,正逢在自己的生日之際,里面正好也是有一個章節(jié)描寫“非生日樂”,有些觸動。
      “他們慶祝的并不是年歲的增長或生日,而是這個人的才智和他對群體的貢獻。他們認為,年歲的增長,目的是讓一個人更加成熟,更有智慧,更能表現(xiàn)他的自我。因此,如果你自認為今年比去年更成熟、更有智慧,你可要求舉行一場慶祝會?!?br />   書本的附錄一里,提到米奇·阿爾博姆的《相約星期二》,讓我再次回憶起當時的摘錄:
      “所有年輕人都應該懂得這個哲理:如果你一直不愿意變老,那你就永遠不會幸福,因為你終究是要變老的……拒絕衰老和病痛,一個人就不會幸福:你應該發(fā)現(xiàn)你現(xiàn)在生活中的一切美好、真實的東西?;厥走^去會使你產生競爭的意識,而年齡是無法競爭的?!斘覒撌莻€孩子時,我樂于做個孩子;當我應該是個聰明的老頭時,我也樂于做個聰明的老頭。我樂于接受自己賦予我的一切權利。我屬于任何一個年齡,直到現(xiàn)在的我。與生活講和?!?br />   接受時光的饋贈,與自然大握手言和。
      
      該書雖然是通過描寫一位美國女醫(yī)生與澳洲原住民徒步走過內陸沙漠的經(jīng)驗,來解釋一些人類最初最原始也是最純潔的本能。且不說宗教信仰上的沖突,僅僅就社會環(huán)境的不同而言,真人在純自然環(huán)境中維持的一些價值,也許就難以讓現(xiàn)代人接受。即便接受了,亦是難以秉持。但我始終認為,一些最本源的呼喚與真理是相通的,不受宗教與任何環(huán)境的阻礙。不得不承認,我們隨著摩根進行了一次心靈的洗滌。誰都不可能通過一本書來獲得真知,但至少,書能讓我們暫時離開世俗,讓在物欲縱橫世界拼命馳騁和奔波的內心,放慢一下匆匆的腳步,審視一下“肩上的行囊”。
  •     啟發(fā)我對人性,生命,大自然的思考.
      我覺的他們講的都是對的
      生不帶來
      死不帶去
      每個人生存的價值
      哪怕是影響了周遭的一個人
      那么也是他存在的意義
  •     當初讀這本書是因為很多朋友的推薦,斷斷續(xù)續(xù)讀罷,但感覺并不強烈,也許我還未到達那種意境,又或許是我當時的心情不合適。
      能夠體會到作者想要表達的意圖,也許等以后再讀此書時會有不同的想法。
  •     聽朋友說這書不錯 看了感悟挺大的
      他讓我去思考到底什么是生活
      是物質 還是我們自己
      是不是我門已被物質蒙蔽了雙眼
      而使我們迷失了方向
      而忽略了人與人心靈的溝通
  •     在讀《曠野的聲音》中間,有兩次,我停下來,有種混淆時空的感覺,這種感覺,以前有過,是知道在什么時間,不知道身處何地,但這兩次,分外強烈。
      
      生命,到底對我們來說,意味著什么?我們,真的是在活著嗎?——為了生命而活著,而不是為了生活而活。
      
      在《曠野的聲音》中說,當“真人”——澳大利亞的原住民——想要死去(他們認為是回歸永恒),就會舉辦一個同樂會,在眾人的慶祝后,關閉自己的生命系統(tǒng),溘然長逝。這是真正的自由意志。書中又說,如果你知道死后是去哪里,對于死亡,便不再懷有畏懼。
      
      這是一本引人深思的書,當然,在我看過之后,并沒有脫胎換骨的感覺,大部分的道理或說智慧,其實,并不是全新的知識,很多智慧書中,都有類似的言論,人與自然和諧共處,也是自古至今一直在倡導的,只是越來近現(xiàn)代,共處越不和諧——現(xiàn)代文明的發(fā)展,似乎必須犧牲自然。
      
      “真人”并不摒棄文明,他們對外界充滿好奇,也愿意探究,所以還會派出人去進入文明社會,同時,他們也愿意接納白種人進入自己的生活,雖然,這也是出于一個悲壯的選擇——他們選擇整個種族的滅絕,但不甘于被冤屈,所以請瑪洛女士作為傳遞聲音的人?!跁校Q之為,這是一場五十年前就訂好的盟約。
      
      用科學不能解釋的部分,如盟約,如心靈感應,如其他各類異能,使得此書帶有某種魔幻色彩,但我不敢妄斷真實與虛空,假如,我們的眼睛看到的事實,都可能不是事實,那么,我們聽聞的事情,未必不會發(fā)生,我們做不到的,如沙漠覓食、尋水,原住民未必不能做到?!也荒芙邮艿?,只有一點:動物們甘愿成為食物。——子非魚,焉知魚肯?不過,又有一處細節(jié)我很欣賞:死去的人們,有的希望把自己放在原野上,任野獸吞食,以作為食用獸類的償還。
      
      令人動容的是原住民的寬容,他們不因宗教信仰不同而劃地為牢,不因死者是白種人而任之暴露荒野,這是“世界大同”的真正體現(xiàn),即使是耶和華,也會因人類的不敬而大肆屠戮,如果這樣比擬,原住民的信、望、愛似更廣大。
      
      原住民自然有其優(yōu)點,比如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種種,取用,但不會傷害,而文明人是到了過度傷害的地步,所以,原住民寧愿選擇滅絕,也許是因為他們預感到了世界末日的來臨?當氣候越來越熱,當生存的環(huán)境越來越惡劣,也許,這樣的選擇是正確的吧?但他們又不甘心夢想就此熄滅,所以還是希望某些信念流傳下去——以這本書,以從心到心的傳遞。
      
      閱讀這本書,并不是愉快的感受,相反地,會有更多的無奈滋生。是的,我們知道,人不該屈從于物欲,擁有的物質越多,則越受束縛;我們知道,我們必須愛護自然,否則,我們必將遭受自然的無情反撲;只是,一己的力量太弱,我們可以保護一棵樹苗,我們地無法保護一畝森林。當它們被砍伐,被大火燃燒,我們痛惜,卻無能為力。塵俗的我們,還是要受制于戶口、資歷、年限等等枷鎖。
      
      當然,收獲還是非常大的,比如:
      
      通過考驗的惟一辦法,就是面對考驗。在人生的這個階段,我已經(jīng)能夠坦然面對令人不快的場合,把它當成精神上的一種考驗。我已經(jīng)學會如何細心觀察事物,如何避免下評論。我也已經(jīng)領悟,每一件事物都可以用來豐富我們的心靈。
      
      是的,“每一件事物都可以用來豐富我們的心靈”。這本書是的。除了心靈,還有眼睛。書中的插圖,一頁一頁都仔細看過,美得讓人驚心動魄。其中有兩幅,是黃昏,紫色的天空,綺麗的晚霞,恍如夢境
      
  •     終于看完這本書的電子版,朋友的推薦讓我產生了好奇感,時斷時續(xù)地用了一個多月,才看完全書。
      
      “真人部落”是否真的存在,無法證明,但他們那種和自然和諧為一的生活,確實很具感染力,但我對書中說的“動物是自愿充當他們的食物”這一說法表示懷疑,因為任何動物都是想生存的,被人吃掉絕不是什么好事。這很像基督教常說的:萬物都是為人服務,很明顯缺乏眾生平等的觀念,是為人類的殘忍找的合理借口罷了。
      
      我覺得此書應該屬于新時代思想的范圍,和唐望系列有相似之處,都是西方人口述自己的奇異經(jīng)歷,都是對原始土著居民的生活方式和人生智慧的向往,抨擊了現(xiàn)代文明的弊端,對人類的異化給予了揭露,有一定的價值。
      
      
      
      
      
      
      
      
  •      標題是一個書名,中文翻譯叫《曠野的聲音》。作者是一名名叫Marlo Morgan的美國老太太,多年以來致力于推廣預防醫(yī)學教育計劃。
      
       某一天,Morgan受到澳大利亞原住民的心靈召喚來到了地球的另一端,開始了一次毫無準備的、離奇的、驚心動魄的旅程。在長達四個月的沙漠徒步旅程中,她的內心被徹底改變,這個自稱“真人部落”的古老民族帶給她無窮的啟示,教會了她怎樣在惡劣的環(huán)境中生存,讓她的內心和身體都變得更加強大,對大自然強烈依賴的原住民在他們的生存空間被現(xiàn)代文明漸漸侵占的時候并沒有選擇抵抗,而是決定不再生育,整個部落都走向了滅亡,這種讓人瞠目的抉擇來自于他們對大自然的敬畏和對現(xiàn)代文明的不懈。
      
       原住民對整個現(xiàn)代文明的批判足以讓我們羞愧到無地自容,至此,此書是否來源于對現(xiàn)實的真實記錄還是作者的杜撰似乎已經(jīng)不太重要了,那些來自于最原始的生活細節(jié)的描寫足夠讓人去享用、去思考——請原諒我使用了這個會讓原住民鄙夷的現(xiàn)代文明方式,但我仍舊必須生活在這種現(xiàn)代文明中。
      
  •   看后真是滿矛盾的.
    本來我們都是心靈純潔,熱愛自然,渴望美好生活和完滿生命的人,卻在現(xiàn)代工業(yè)化的剝削掠奪下漸漸失去本心和真諦,其實內心深處都剩有那一片尚待enlighten的地帶...
    只能從改變自己做起,我不指望改變世界
  •   如果很多人甚至每個人都改變了自己,那么,世界也就改變了。
  •   生不帶來
    死不帶走
    這個道理我們都懂
    為什么就是做不到呢
    既無奈又矛盾
  •   知,和行,有時候是兩回事。所以要知行合一。
  •   這本書對我而言,就象干旱的禾苗遇到了甘霖,適逢其時。更關鍵的是,這本書對我的生活有著實實在在的指導。太感謝了!
  •   這本書的插圖極美,值得買一本細讀和收藏,可惜當當網(wǎng)一直缺貨。
  •   是的,此書是比較典型的新時代運動作品。
    我也有同感,此書大部分觀點都很好,只是吃動物,與我們原來接受的佛教思想有所沖突??吹臅r候,心里有點別扭。
    但這確是一本好書,我覺得是作者虛構的一個故事,當然其中一定也有作者真實的經(jīng)驗。作者借真人部落,表達她自己思想上的覺悟。
  •   是啊,是真是假呢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