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6-1 出版社:人民軍醫(yī)出版社 作者:張理義
Tag標簽:無
前言
隨著醫(yī)學模式的轉變和健康觀念的變革,人們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心理衛(wèi)生的重要性。醫(yī)學的發(fā)展,疾病譜的變化,人們對醫(yī)療服務需求及生活質量要求的提高,也對心理衛(wèi)生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表明,心理障礙是危害人類健康的常見病、多發(fā)病,其發(fā)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目前我國的心理衛(wèi)生事業(yè)已有了較迅速的發(fā)展,各地都相繼建立了心理或精神專科醫(yī)院,各大綜合性醫(yī)院成立了專科門診,社區(qū)心理衛(wèi)生工作也得到了蓬勃發(fā)展。但相對于迅速增長的醫(yī)療服務需求,我國從事心理衛(wèi)生工作的專業(yè)人員仍是處于人才短缺的狀態(tài),不少從事這方面工作的醫(yī)務工作者也缺乏專業(yè)基礎和全面認識;對于心理障礙的早期發(fā)現(xiàn)和識別,一般人群,甚至許多大型綜合性醫(yī)院中的醫(yī)務工作者,對其識別率尚有待提高。部分患者因對該疾病了解甚少而輾轉就診于綜合性醫(yī)院臨床各科,而少數(shù)醫(yī)務人員由于專業(yè)知識的局限,對有關心理問題認識尚不足,常導致漏診或誤診,使一些患者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治療,不僅延誤病情,還會導致醫(yī)患關系的緊張,甚至引發(fā)醫(yī)療糾紛。為適應臨床醫(yī)生、部隊基層心理醫(yī)生的需要,筆者參閱了大量的國內外文獻,結合多年臨床經驗和最新的醫(yī)學心理學進展編寫了此書。在編寫過程中,力求概念清晰,通俗易懂,貼近臨床,側重心理障礙的診斷、鑒別診斷及治療,以增強實用性和可操作性,旨在使臨床心理學工作者、綜合性醫(yī)院醫(yī)務人員、專科醫(yī)院的醫(yī)生及有關讀者對心理障礙有一個系統(tǒng)的認識。
內容概要
本書由從事醫(yī)學心理學和精神醫(yī)學研究工作多年的專家、教授及臨床經驗豐富的資深醫(yī)師撰寫,共分14章,從不同角度對心理障礙的病因、臨床表現(xiàn)、心理評估、診斷及鑒別診斷、藥物治療、心理咨詢、心理治療及預后等做了較詳盡的介紹,對每一疾病的臨床表現(xiàn)、診斷及鑒別診斷、治療方法闡述得尤為翔實。書中對所列各類心理障礙癥狀描述詳略得當,診斷和鑒別標準明確,治療方法具體,文字通俗易懂,科學性、實用性強。可作為臨床心理醫(yī)生、精神科醫(yī)生及基層心理醫(yī)生必備的參考書,也適合綜合性醫(yī)院各科醫(yī)生、教育工作者及社會工作者等相關人員參考之用。
作者簡介
張理義,江蘇漣水縣人。研究生學歷?,F(xiàn)任全軍心理疾病防治中心主任,江蘇省常州市解放軍第102醫(yī)院副院長、主任醫(yī)師,第二軍醫(yī)大學碩士生導師,兼任人醫(yī)學家心理學家聯(lián)合會(IACMSP)專業(yè)委員,國際中華心理衛(wèi)生學會委員,國家衛(wèi)生部心理衛(wèi)生咨詢專家,中華臨床學會理事,中國
書籍目錄
第一章 器質性心理障礙 第一節(jié) 概述 一、分類及主要癥狀 二、臨床診斷 三、治療原則 四、預后 第二節(jié) 阿爾茨海默病 一、概述 二、臨床表現(xiàn) 三、診斷及鑒別診斷 四、治療原則 五、好轉標準 六、預后第二章 精神病性障礙 第一節(jié) 精神分裂癥 一、概述 二、臨床表現(xiàn) 三、臨床分型 四、診斷及鑒別診斷 五、治療原則 六、治愈及好轉標準 七、預后 第二節(jié) 偏執(zhí)性精神障礙 一、概述 二、臨床表現(xiàn) 三、診斷及鑒別診斷 四、治療原則 五、治愈及好轉標準第三章 情感(心境)障礙 第一節(jié) 概述 一、流行病學 二、病因及發(fā)病機制 第二節(jié) 臨床表現(xiàn) 一、躁狂發(fā)作 二、抑郁發(fā)作 第三節(jié) 臨床診斷與鑒別診斷 一、診斷要點 二、診斷標準 三、鑒別診斷 第四節(jié) 治療原則 一、躁狂發(fā)作的治療 二、抑郁發(fā)作的治療 三、治愈及好轉標準 第五節(jié) 預后第四章 癔癥及應激相關障礙 第一節(jié) 癔癥 一、概述 二、臨床表現(xiàn) 三、診斷及鑒別診斷 四、治療原則 五、治愈及好轉標準 六、預后及相關問題 第二節(jié) 應激相關障礙 一、概述 二、臨床類型與診斷 三、治療原則 四、治愈及好轉標準 五、預后 第三節(jié) 氣功所致心理障礙 一、概述 二、臨床表現(xiàn) 三、診斷及鑒別診斷 四、治療原則 五、治愈及好轉標準 六、預后及相關問題第五章 神經癥 第一節(jié) 概述 一、流行病學 二、病因及發(fā)病機制 三、臨床分類 四、臨床特征 五、診斷與處理原則 六、預后 七、預防 第二節(jié) 恐懼癥(恐怖癥) 一、臨床表現(xiàn) 二、診斷及鑒別診斷 三、治療原則 四、治愈及好轉標準 五、預后 第三節(jié) 焦慮癥 一、臨床表現(xiàn) 二、診斷及鑒別診斷 三、治療原則 四、治愈及好轉標準 五、預后 第四節(jié) 強迫癥 一、臨床表現(xiàn) 二、診斷及鑒別診斷 三、治療原則 四、治愈及好轉標準 五、預后 第五節(jié) 軀體形式障礙 一、軀體化障礙 二、疑病癥 三、軀體形式的自主神經功能失調 四、治愈及好轉標準 五、預后 第六節(jié) 神經衰弱 一、臨床表現(xiàn) 二、診斷及鑒別診斷 三、治療原則 四、治愈及好轉標準 五、預后第六章 心理因素相關生理障礙 第一節(jié) 進食障礙 一、神經性厭食 二、神經性貪食 三、神經性嘔吐 第二節(jié) 非器質性睡眠障礙 一、失眠癥 二、嗜睡癥 三、睡行癥 四、夜驚 五、夢魘 第三節(jié) 性功能障礙 一、陽萎 二、早泄第七章 人格障礙及性心理障礙 第一節(jié) 人格障礙 一、概述 二、分類及臨床表現(xiàn) 三、診斷及鑒別診斷 四、治療原則 五、預后及相關問題 第二節(jié) 性心理障礙 一、概述 二、分類、臨床表現(xiàn)及處理原則第八章 兒童少年期心理障礙 第一節(jié) 精神發(fā)育遲滯 一、概述 二、臨床表現(xiàn) 三、臨床診斷 四、治療原則 五、治療好轉標準 六、預后 第二節(jié) 特殊發(fā)育障礙 一、概述 二、臨床表現(xiàn) 三、診斷及鑒別診斷 四、治療原則 第三節(jié) 兒童多動癥 一、概述 二、臨床表現(xiàn) 三、診斷及鑒別診斷 四、治療原則 五、預后 第四節(jié) 品行障礙 一、概述 二、臨床表現(xiàn) 三、診斷及鑒別診斷 四、治療原則 五、預后 第五節(jié) 抽動障礙 一、概述 二、臨床表現(xiàn) 三、診斷及鑒別診斷 四、治療原則 五、預后 第六節(jié) 兒童少年期心理障礙的防治第九章 藥物依賴 第一節(jié) 概述 一、病因及發(fā)病機制 二、藥物依賴的特點 第二節(jié) 麻醉藥物依賴 一、麻醉藥品的成癮效應 二、戒斷癥狀 第三節(jié) 鎮(zhèn)靜安眠藥物依賴 一、巴比妥類藥物依賴 二、其他鎮(zhèn)靜安眠藥物依賴 第四節(jié) 精神興奮藥物依賴 一、苯丙胺藥物依賴 二、可卡因藥物依賴 第五節(jié) 致幻藥物依賴 第六節(jié) 藥物依賴的診斷 第七節(jié) 藥物依賴的治療及預防 第八節(jié) 治愈及好轉標準第十章 心身疾病 第一節(jié) 概述 一、心身疾病的范圍 二、心身疾病的流行病學 第二節(jié) 心身疾病的病因及發(fā)病機制 第三節(jié) 心身疾病的診斷 第四節(jié) 心身疾病的治療 第五節(jié) 呼吸系統(tǒng)心身疾病 一、支氣管哮喘 二、過度換氣綜合征 第六節(jié) 心血管系統(tǒng)心身疾病 一、原發(fā)性高血壓 二、心臟神經癥 第七節(jié) 消化系統(tǒng)心身疾病 一、消化性潰瘍 二、慢性潰瘍性結腸炎 第八節(jié) 內分泌系統(tǒng)心身疾病 一、甲狀腺功能亢進癥 二、糖尿病 第九節(jié) 泌尿生殖系統(tǒng)心身疾病 一、概述 二、經前綜合征 第十節(jié) 神經肌肉系統(tǒng)心身疾病 一、概述 二、緊張性頭痛 第十一節(jié) 皮膚科心身疾病 一、概述 二、斑禿 第十二 節(jié)免疫機制心身疾病 一、概述 二、癌癥 第十三節(jié) 心身疾病的預防 一、心身疾病的個人預防 二、心身疾病的社會預防第十一章 心理評估 第一節(jié) 概述 一、心理評估的任務和作用 二、心理評估的一般程序 三、心理評估的常用方法 四、評估者應具備的條件 第二節(jié) 心理測驗 一、心理測驗的基本要求 二、心理測驗的用途 三、心理測驗中需注意的事項 四、影響測驗結果的因素 第三節(jié) 智力測驗 一、智力分數(shù) 二、常用的智力量表 第四節(jié) 人格測驗 一、概述 二、客觀人格測驗 三、投射測驗 第五節(jié) 記憶測驗 第六節(jié) 神經心理測驗 一、概述 二、Halstead?Reitan神經心理成套測驗 三、神經心理測驗的選擇 第七節(jié) 臨床評定量表 一、 概述 二、常用的自評量表 三、常用的心理問題他評量表 四、兒童用量表 五、軍人心理評估量表 六、臨床其他常用量表第十二章 臨床心理咨詢 第一節(jié) 概述 一、心理咨詢的對象及任務 二、心理咨詢的方式 第二節(jié) 心理咨詢的原則 第三節(jié) 心理咨詢的操作程序 第四節(jié) 門診心理咨詢可能遇到的問題及處理原則 一、神經癥和癔癥 二、人格障礙 三、兒童行為問題 第五節(jié) 有關健康人的心理問題 一、環(huán)境適應不良 二、人際交往 三、戀愛與婚姻 四、兒童教養(yǎng)與教育第十三章 心理治療 第一節(jié) 概述 一、心理治療的機制 二、心理治療的適應證和目的 三、心理治療的實施程序 第二節(jié) 行為療法 第三節(jié) 認知領悟療法 第四節(jié) 理性-情緒療法 第五節(jié) 貝克認知療法 第六節(jié) 森田療法 第七節(jié) 生物反饋療法 第八節(jié) 催眠療法 第九節(jié) 精神分析療法 第十節(jié) 其他心理治療方法 一、人本主義療法 二、現(xiàn)實療法 三、積極心理治療 第十四章 危機干預 第一節(jié) 危機干預的技術應用 一、危機干預的適應證 二、危機的評估和檢查 三、危機評估的特點和要求 四、干預技術 第二節(jié) 危機干預的步驟 一、第一階段(問題或危機的評估) 二、第二階段(制定治療性干預計劃) 三、第三階段(治療性干預) 四、第四階段(危機的解決和隨訪)
章節(jié)摘錄
插圖:4.神經生化病理假說在神經生化病理方面多年來進行了多種研究,而且已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不能表明神經生化的改變究竟是疾病的病因或發(fā)病機制,還是疾病的結果。因此,迄今為止,尚未找到一種生化改變能解釋全部的或大多數(shù)的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病因或發(fā)病機制。(1)多巴胺(DA)假說:有人報道從未用過抗精神病藥的分裂癥患者,死后腦標本的基底神經節(jié)和伏隔核D:受體增多。應用正電子發(fā)射腦掃描的D2受體定量法發(fā)現(xiàn),分裂癥患者在蒼白球受體數(shù)目比正常人高。提示分裂癥患者的中樞多巴胺能遞質系統(tǒng)可能異常。(2)5-羥色胺(5-HT)假說:研究發(fā)現(xiàn)經典抗精神病藥的抗精神病作用效價與引起錐體外系副反應的效價,同阻斷D2受體作用強度呈正相關。但非經典抗精神病藥氯氮平與分裂癥的DA假說有不符之處,氯氮平對D2受體的阻斷作用僅為氯丙嗪的一半,而對5-HT、腎上腺素能a1與組胺1型(H1)受體阻斷作用很強,因此有人推測氯氮平的抗精神病作用與阻斷這些受體,尤其5-HT受體可能有關。5.神經生理及神經解剖的病因學研究分裂癥患者的腦電圖(EEG)異常屢見報道,如θ波活動、快活動及陣發(fā)活動等。近年來開展電腦分析EEG及應用誘發(fā)電位、CT和MRI研究發(fā)現(xiàn),有30%~409/6的分裂癥患者有腦室擴大或其他腦結構異常。Crow(1990)等對22個分裂癥腦標本與26個年齡配對的對照腦標本進行解剖,發(fā)現(xiàn)患者腦室擴大越向后越明顯,左右兩側不對稱主要位于左顳角,并發(fā)現(xiàn)胼胝體有明顯的發(fā)育異常,認為可能是腦發(fā)育受阻所致,而腦發(fā)育不對稱性與遺傳有關。
編輯推薦
《心理醫(yī)生手冊》是由人民軍醫(yī)出版社出版的。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