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4-9 出版社:人民軍醫(yī)出版社 作者:靳士英 頁數:222 字數:442000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本書是供海內外應用的針灸經絡穴位圖解。全書共分6章,先行文字解說;再隨文插入相應圖表,包括針灸發(fā)展史略及針灸基本理論圖解,十四經穴、經外穴、微刺系統穴位圖解和總圖。十四經穴、經外穴、微刺系統(頭針、耳針)均為全圖與分解圖,以單色平涂法描繪??倛D6幅為立體透視彩圖,分別以皮膚、骨骼、內臟、肌肉、血管、神經為背景,以不同彩點與線段描繪十四經穴361名,經外穴82名。其中1幅描繪微刺系統的頭、耳、面、鼻、手、足、腕踝針的穴位。文字解說,除針灸發(fā)展史略及基本理論外,重點闡述了相應各腧穴的穴名、編號、取法、主治、針灸法等。第6章為常見病癥處方例,供臨床應用參考。 本圖解以WHO 《國際針灸標準穴名》、國家標準《經穴部位》、《耳穴部位》為依據,致力于腧穴的規(guī)范統一。針灸發(fā)展史略的圖片則經多方搜尋,不少圖片為我國早佚者,彌足珍貴。 本圖解具有攜帶方便、檢索容易、圖文相配、便于理解、一目了然等優(yōu)點,是針灸、按摩、外治等醫(yī)療、教學、科研的工具書,適于醫(yī)學生、教學人員、臨床工作者、研究者及針灸、推拿愛好者學習使用。
作者簡介
靳士英,男,1927年生。第一軍醫(yī)大學分校教授、主任醫(yī)師。長春大學醫(yī)學院、廣洲中醫(yī)學院畢業(yè),從醫(yī)50余載。曾任中國中醫(yī)藥學會常務理事;解放軍總后衛(wèi)生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中醫(yī)中西醫(yī)結合專業(yè)組組長、中醫(yī)學會副會長;《中華醫(yī)史雜志》編委;廣州中醫(yī)藥大學客座教
書籍目錄
第1章 中國針灸發(fā)展史略 1.1 針灸的創(chuàng)始與經絡穴位的發(fā)現 1.2 商周時期的起步 1.3 春秋至三國時期的奠基 1.4 晉至南北朝時期的進步 1.5 隋唐五代時期的發(fā)展 1.6 宋金元時期的繁榮 1.7 明清民國時期的成就 1.8 新中國建立后針灸的勃興 圖1-1 《素問•異法方宜論》 圖1-2 仰韶文化砭石 圖1-3 新石器時期骨針 圖1-4 馬家窯文化舞蹈紋盆 圖1-5 商代砭鐮 圖1-6 商周甲骨文、金文中的針灸熨法及按摩相關文字 圖1-7 商周時期的玉砭玉針(1)、(2) 圖1-8 二里頭文化骨針、骨垂 圖1-9 古艾圖辨種 圖1-10 晚商大巫銅像 圖1-11 扁鵲漢代畫像石1、2 圖1-12 戰(zhàn)國時期青銅針 圖1-13 《五十二病方》帛書 圖1-14 《足臂十一脈灸經》帛書 圖1-15 《陰陽十一脈灸經》帛書 圖1-16《靈樞·經脈》 圖1-17 《素問》注中的《在誥孔穴圖經》 圖1-18 西漢金針 圖1-19 西漢金銀針示意圖 圖1-20 西漢人體經脈漆俑 圖1-21 東流針灸陶俑 圖1-22 華佗畫像 圖1-23 《針灸甲乙經》 圖1-24 《針灸甲乙經》第2章 針灸基本理論第3章 十四經穴第4章 經外穴第5章 微刺系統第6章 常見病癥處方例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