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粵商

出版時間:2008-1  出版社:中華工商聯(lián)合出版社  作者:劉正剛  頁數:333  
Tag標簽:無  

前言

  自古以來,廣東人就有經商的傳統(tǒng)。廣東瀕臨大海,是我國海岸線最漫長的省份,特殊的地理環(huán)境蘊育了廣東發(fā)達的海洋貿易。早在漢代,廣東沿海已形成多個海上絲綢之路始發(fā)港,其中雷州半島的徐聞因商貨云集而成為天下最富庶的地方,民諺有“欲拔貧,詣徐聞”之說。南北朝時期,廣州的富裕又引出“廣州刺史但經城門一過便得三千萬”的民謠,唐宋以降,廣州因外貿的發(fā)達,素有“金山珠海,天子南庫”之稱。官府對進駐廣州的海外商人專門設立市舶司加以管理,外商居住的“番坊”在廣州大量涌現?! V東經商的傳統(tǒng)綿延不斷。明清時期,廣東商幫作為一個群體崛起于商界,與聞名天下的徽商、晉商等齊頭并進,位居中國十大商幫之列。與其他商幫不同的是,廣東商幫對利益的追逐一直與海洋相伴,名副其實地在商業(yè)的海洋大潮中搏擊,成為中國成功海商的代名詞。通過浩瀚無際的海洋,廣東商人把中國和世界緊密地連接在一起,促進了中國市場與世界市場的零距離接觸。  明清以來,廣東商人充分發(fā)揮臨海的“地利”優(yōu)勢,架起中國與西方商業(yè)文明之間的橋梁,帶動了廣東境內商品經濟的大發(fā)展。廣東的經商之風吹遍大江南北,也促成了廣東社會觀念的轉變。在廣東,傳統(tǒng)的“重農輕商”觀念趨于淡化,重商輕農的商業(yè)主義傾向日益明顯。廣東的富庶與開放產生了“孔雀東南飛”的連帶效應,全國各地的商人紛紛南下廣東安營扎寨,商界“走廣”蔚然成風,一些外地商人因此落籍廣州,并在日后成為商界領袖。清代廣州十三行的著名大行商,同文行的潘家、怡和行的伍家、義豐行的蔡家、東裕行的謝家等人粵開山祖,都是由福建占籍廣東的商人,所謂“洋行領袖閩商占”,就是對這種現象的生動描述?! ?7世紀以后,面對日趨激烈的海洋貿易競爭,清王朝不但沒有主動參與,反而把國門關閉起來。令人稍感慶幸的是,在關閉國門的時候,清王朝留下了一絲縫隙。1757年,乾隆皇帝選擇廣州實行對外一口通商,規(guī)定中外貿易只能集中于廣州一口進行交易,并在廣州專設商館,作為外商食宿、交易的重要場所。到廣州貿易的主要國家都有自己的商館,各國商人都在其商館的建筑物上裝飾著各自國籍的明顯標識,廣州成為中國官府設立的唯一對外貿易特區(qū)?! V州一口通商期間,十三行商人成為官方的代表,負責對外貿易,可謂是名副其實的“紅頂商人”。他們身家殷實,握有官府頒發(fā)的交易許可證,壟斷所有中外商人在廣州的買賣。他們獨享中外商貿交流的特權,賺取大量的財富,得以躍升世界頂級商人的行列,“五絲八絲廣緞好,銀錢堆滿十三行”、“粵東十三家洋行,家家金珠論斗量”,諸如此類的詩句,無不彰顯著廣州“金山珠?!钡姆笔⑿蜗蟆! ∨c廣州繁榮的商業(yè)貿易相伴,中西文化也在這里互動交融。在中國的史書中,廣州的名商大賈,特別是伍家、潘家等行商領袖,總是以儒商形象出現。而在西方人的著述中,廣州商人卻如浴西風,凡是參加過中國大行商家宴的外國客商,無不為那豪華的西式宴會所折服。在行商家中,他們滿目所見,除了精致的玻璃器皿、銀刀銀叉,還有望遠鏡、顯微鏡、洋酒,以及擺放在家中的蒸汽輪船模型等西洋器物。大行商潘啟更是經常翻開一幅又一幅的世界地圖,用不太流利的英語向外國朋友詢問國外的風土人情。這些行商大多具備一門甚至多門外語的交際能力,正是在行商們的推動下,“廣州英語”風靡一時,成為上?!把鬀茕河⒄Z”的先驅?! 〗鲗W東漸,廣東商人一馬當先,西方的醫(yī)學、繪畫、教育等最早在廣東落戶,并逐漸向內地傳播。西方的牛痘接種和西醫(yī)診所在廣州頗受歡迎,林則徐、孫中山都是在廣州最先接受西醫(yī)的歷史偉人。廣東商人學習西洋畫法創(chuàng)作的外銷畫,成為旅游工藝品的先聲,深受外商的青睞。廣東商人還積極興辦新式學校和醫(yī)院,投身社會救濟等慈善事業(yè),既體現了自身實力,也嘗試了對社會生活的干預。在廣州的近代化進程中,處處留下商人的足跡。廣州能夠成為中國最早與國際接軌的大都市,與當地商人的努力密不可分?! V州的一口通商特權一直持續(xù)到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以后,在近百年的中西經貿往來中,廣州成為世界貿易體系中最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廣州的英文書寫Canton傳遍世界各地,Canton的貿易與消費都體現了國際性特色?! ▲f片戰(zhàn)爭后,實行五口通商,行商大多轉向買辦商人,成為洋商的代理。早期的買辦幾乎由廣東商人獨攬,西方商人在各通商口岸登陸,廣東買辦亦步亦趨,如影隨形。廣東買辦重視血緣與地緣的組合,著名大買辦唐廷樞、徐潤、鄭觀應等都以家族式買辦而著稱。他們率先接受西方近代商業(yè)文明的洗禮,相互提攜,共同發(fā)展,成為中國近代保險、礦務、輪船等新式企業(yè)的創(chuàng)辦人,是中國近代民族工商業(yè)的先行者。買辦在中西貿易交流中居中通融,不僅是商業(yè)中介,同時也是政治和文化中介?! V東商人是中國社會早期現代化的啟動者。在長期與外商交往的過程中,他們形成開放的心態(tài),努力學習西方商業(yè)運作的經驗,“先行一步”,創(chuàng)辦具有資本主義性質的新式工礦業(yè)、交通運輸業(yè)、百貨銷售業(yè)、金融保險業(yè),扮演領頭羊的角色。廣東商人的足跡遍布海內外,“各行省無不有粵商行店,五大洲無不有粵人足跡”,粵商因此了解外面的世界,得風氣之先,也敢開風氣之先。他們不僅在營銷策略、文化教育、社會救濟等領域屢有創(chuàng)新,而且勇于參與地方政治事務,投身愛國運動,將商業(yè)發(fā)展與國家命運緊密相聯(lián)。這在其他省份較為罕見,顯示了粵商的強大勢力與社會關懷?! ⊥砬逡詠?,面對國家的危難,廣東商人以極大的熱情投身于保衛(wèi)祖國、建設祖國的時代激流中。他們熱心海防建設,甘獻巨資購買或研制西方的“堅船利炮”,廣東巨商徐潤、唐廷樞等對中國近代軍事工業(yè)的發(fā)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一些廣東商人傾資支持孫中山領導的民主革命,倡言實業(yè)救國,創(chuàng)辦工商企業(yè),贏得官民的一致好評。與此同時,眾多的海外華商懷著振興實業(yè)的理念,滿腔熱情地回國投資鐵路、航運、百貨、銀行、礦業(yè),至今仍享譽海內外的張裕葡萄美酒,就是廣東僑商張弼士創(chuàng)辦的張裕釀酒公司開始生產的。近代以來,廣東商人有意識地與西方開展“商戰(zhàn)”,鄭觀應將商戰(zhàn)實踐提升到理論層面,所著《盛世危言》振聾發(fā)聵,系統(tǒng)地闡述了商戰(zhàn)理念。廣東商人在近代中國獨樹一幟,無論就政治還是經濟而言,均屬最有實力的商幫,引導著早期中國工業(yè)化的走向?! V東商人對新式企業(yè)的投資不僅立足于本土,而且逐漸向上海、天津等大都市挺進。從陳啟沅在廣東南海創(chuàng)辦繼昌隆機器繅絲廠開始,廣東商人在家鄉(xiāng)陸續(xù)投資繅絲、造紙、卷煙、碾米、船舶修造、造幣等新式機器工業(yè)。使用機器作為動力,又一次體現了敢開風氣之先的勇氣。20世紀初,廣東的潮汕鐵路、新寧鐵路以及粵漢鐵路等均由粵商籌資修建,并投入運營。我國第一代鐵路——京張鐵路和唐胥鐵路,也由廣東人主持建設,前者由廣東茶商后代詹天佑設計修建,后者則由大商人唐廷樞鼎力完成。中國早期以機器為動力的航運業(yè),也幾乎都是廣東商人主持?! V東僑商最早投資新式百貨公司,他們由海外經香港,再到廣州、上海,逐步創(chuàng)建了一套百貨銷售的新理念,先施、永安、大新等百貨公司,成為中國人追趕新式消費的最早場所,引發(fā)了中國近代的“商業(yè)革命”?! ≡谛滦徒洜I潮流的裹挾下,一些舊有行業(yè)不得不改變原有經營方式,采用新式公司制度,追隨世界商業(yè)發(fā)展步伐。粵商引導了中國近代工業(yè)化的潮流,為中國商業(yè)早期現代化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正是在廣東商人的影響下,沿海社會發(fā)生了巨大變化,不僅成為近代工商業(yè)的發(fā)祥地,而且是中國經濟發(fā)展最迅速的區(qū)域?! ∶髑逡詠恚瑥V東商人在商業(yè)經營中十分重視組織的凝聚力,遍布海內外的廣東會館將粵商緊密地團結起來,以團體的力量參與商業(yè)競爭。在異地經營的粵商常常以家鄉(xiāng)為招牌,通過會館整合各種政治資源,增強商業(yè)競爭實力?! V東商人具有開放、包容的心態(tài),以靈活善變而著稱,在官商關系處理上,表現尤其突出。為了保護自身利益,粵商針對不同的歷史條件,采取不同的策略,處理與政府之間的關系。他們處理官商關系既不曲意逢迎,也不一味抗拒,為了商業(yè)利益,他們總能抱作一團,一榮俱榮,有錢大家賺,利己但不損人,既是合作伙伴又是競爭對手,無論是清朝特許的行商,還是民國時期的四大百貨公司都是如此。這決定了他們能夠在對外對內的開放中求新求變,不斷輸入新鮮血液,最終財源滾滾?! ⊥砬逡院?,廣東商人的勢力愈益雄厚,在時局巨變中維護自己經濟、政治利益的要求也日益迫切。他們通過成立具有強烈政治性的商人組織——粵商自治會,追求“拓財貨,擴商權,進而參與新政”,達到興商富國的宏愿;又通過建立軍事性組織——廣州商團,致力于商人自衛(wèi),抵制政治力量的鉗制。所有這些,都充分體現了廣東商人的自覺水平,表達了其強化自身管理、積極參政議政的愿望。廣東是近代維新變革思想的發(fā)源地,民主革命的活動中心。廣東商界曾創(chuàng)辦《廣州總商會報》、《七十二行商報》,為商人及其商業(yè)發(fā)展制造輿論,成為廣東商界的喉舌。商人踴躍參政議政,是廣東早期現代化進程中引人注目的現象?;浬探M織勇于表達商界愿望,敢于向政府叫板,甚至不惜公開對抗與沖突,成為中國商界的一道風景線?! ≡诮?00年的歷史長河中,也有不少廣東商人投身于高風險的商業(yè)活動、亦盜亦商的海盜式貿易,還有他們在鴉片販賣中的不光彩行為,都體現了粵商經營的另類角色。  廣東商人從漢代特別是明清以來持續(xù)不衰,不斷發(fā)展壯大,從廣東走向全國、走向世界。廣東商人所從事的工商業(yè)活動,改變了廣東以及粵商在海內外的形象,時至今日,遍布世界各地的著名華商,許多是廣東人的后裔,廣東也因此而成為中國著名的僑鄉(xiāng),正如諺語所云:有海水的地方就有廣東人。他們將中國商人的經營謀略以及中華文化,傳播到世界的各個角落,成為中華民族重要的形象代言人?! 』丈虖拿髦腥~到晚清,活躍商界300年左右;晉商大約從明初到清末,稱雄商界500佘年。唯獨廣東,千百年來一直保持著昌盛的商業(yè)經濟發(fā)展勢頭,吸引中外商賈趨之若鶩。較之國內大多數地區(qū)的商人,廣東商人有更多的機會了解世界,獲取新知,采用從外國學來的經營方式,在內地再創(chuàng)業(yè)。從某種意義上說,歐風美雨多先從廣東吹入中華大地,廣東商人不僅引領近代工商發(fā)展潮流,而且是思想政治革命的領軍人物?;浬讨两袢员3种甙旱膽B(tài)勢,全力推動著中國社會經濟的現代化進程。

內容概要

古今中外的商業(yè)競爭。歸根結底是人的競爭,是文化的較量。是精神的博弈。本叢書講述近代中國(有的商幫上溯到明清時期)各地商人的傳奇故事。展現豐富多彩的經營之道、處世之理。旨在對中華商業(yè)文化的內容和精神做深入發(fā)掘總結。為當今商人群體的成長和成功提供歷史借鑒。    歷史有傳承。文化有根基。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    中國商人和消費窨。中國特色經營模式和消費方式。都與我們的前人有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都與我們的國情鄉(xiāng)情密不可分。弘揚各商幫和各地域商業(yè)文化的特色。對于當今打造名省名市名街名企名店名商。實施特色競爭、差異定位。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十幾省市專家學者精心打造。中國經濟史學會、中國商業(yè)史學會指導支持。本叢書視野開闊。氣勢雄渾。史論結合。深入淺出,圖文并茂。賞心悅目。既是政府官員的歷史讀本,又是商界人士的經營指南。還是文化愛好春的收藏佳選。

書籍目錄

序言第一章 海洋大省,重商傳統(tǒng) 1.1 依托海洋,逐鹿商場 1.2 農產品普遍商業(yè)化 1.3 多如牛毛的商行 1.4 販糖種蔗的雙贏 1.5 貨幣流通的多元化 1.6 典當鋪多過米鋪 1.7 深加工創(chuàng)造附加值 1.8 洋廣貨叫響天下 1.9廣州的外國商人第二章 富甲天下的行商 2.1  “紅頂商人”十三行行商 2.2  茶葉貿易的壟斷者:從哥德堡號說起 2.3  世界首富的發(fā)財路 2.4  小行商的艱難發(fā)家史 2.5  曾經躋身鄉(xiāng)賢祠的行商 2.6  越洋訴訟討債的潘長耀 2.7  同文行開創(chuàng)者的生意經 2.8  周旋于官商之間 2.9  由行商到買辦的轉化第三章 走出國門發(fā)洋財 3.1  在東洋打拼的粵商 3.2  夏威夷的中國紅頂商人 3.3  中國人吸中國煙 3.4  由打工仔到紅頂商人 3.5  身兼三國領事的大商人 3.6  小小生意能發(fā)家 3.7  白手起家的陸佑 3.8  美洲華僑的領袖 3.9  華人創(chuàng)辦百貨公司的先驅者第四章 敢開風氣之花第五章 標新立異的營銷策略第六章 打造儒商形象第七章 公益與利益,探索雙贏的嘗試第八章 國事商事,輕重分明第九章 商道是非,任人評說

章節(jié)摘錄

  2.4 小行商的艱難發(fā)家史  廣州十三行固然有潘家、伍家這樣的大商號,但更多的是一些小行商,他們的發(fā)家史也頗耐人尋味。天寶行就是一個例證。其創(chuàng)始人梁經國幼年喪父,與母親相依為命,家徒四壁,一貧如洗?! ∷自捳f,窮人的孩子早當家,自古英雄出少年。梁經國是這些俗語的最好注腳。梁經國六歲時就每天往返60里到廣州做小買賣,晚上則和母親一起紡織。長大后外出打工,“尺累寸積,漸獲贏余”,最終脫貧致富?! ×航泧?8歲時進入廣州的馮氏洋行打工,23歲娶了能干的凌氏為妻,夫妻合力,十年后,積蓄已達60多萬兩。  就在梁經國準備大干一番的時候,中英關系惡化,1807年8月,英軍強行進入澳門,廣東官府命令英軍退出,并下令行商停止和英商做生意。英軍反而乘勢闖入虎門,中英武裝沖突一觸即發(fā)。后在行商和外商的調解下,英軍于12月撤出虎門和澳門。在這場較量中,行商損失慘重,破產事件屢有發(fā)生。據統(tǒng)計,1808年僅存行商十家,連總商同文行潘振承也宣布暫告歇業(yè)。  自幼在逆境中成長的梁經國卻偏要迎著困難上。1808年,47歲的他就在行商處于內外交困之際,毅然創(chuàng)立了天寶行?! ∑鋵崳瑒?chuàng)業(yè)時的梁經國已有了近20年和外商打交道的經歷。他勤學、誠實、實干而靈活。據族譜記載,他在馮氏洋行打工期間,深得行主信任和重用,在行主外出時,獨立代理洋行事務十余年,“頗獲贏余”。行主十分感動,決心資助他開設天寶行?! √鞂毿谐闪⒑螅芸炀偷玫搅藢τ鴸|印度公司毛織品貿易額中的一份。而當時總商也只占有二三份的額度,一般行商只有一份或半份。說明天寶行的信譽一開始就贏得了尊重,1818年天寶行的額度升至二份?! √鞂毿械牧硪淮笞谏馐遣枞~,1811年其經營的出口茶葉量為8000箱,1815年達1萬箱,以后不斷遞增,基本上維持在1萬箱以上,1820年一度達到3.2萬多箱,占當時各行商茶葉貿易額的10%左右。  天寶行還根據行商必須充當保商的規(guī)定,從1811年開始,承充英國東印度公司商船的保商,截至1833年,每年承保的商船多在兩艘,說明天寶行的信譽有了切實的保障,外商愿意和他做生意?! 榱颂鞂毿心芨玫匕l(fā)展,梁經國踴躍向各級政府捐輸,以得到朝廷的眷顧。1811年,捐資修建廣州文瀾書院,1819年,捐資治理黃河支流武陟河。同年,逢嘉慶皇帝60大壽,梁經國又上貢2萬多兩銀子,“為各行之冠”,引起朝廷的注意。  這些錢當然沒有白花,嘉慶帝頒下圣旨,建立牌坊旌表梁經國,并給梁經國加官進爵,由同知銜累加到通奉大夫,相當于文職從二品官銜。雖然這些官銜有名無實,但對天寶行的發(fā)展無疑是一把尚方寶劍?! 〔贿^,勇于和逆境較量的梁經國,無法和一個沒落的時代相抗爭。正當天寶行發(fā)展壯大之時,鴉片走私貿易在廣東沿海日漸猖獗。與此同時,英國人開始在印度推廣種植茶葉,廣州的茶葉出口量逐漸減少。天寶行在劫難逃。  1822年,天寶行就出現了危機,不僅欠有外商債務,而且還欠繳粵海關稅餉近10萬兩。在內外交困下,天寶行債臺高筑,舉步維艱。1824年,與其有具結聯(lián)保關系的同泰行破產,幾乎把梁家拖倒?! ?827年10月,67歲的梁經國以年老多病為由,呈報粵海關以其子梁綸樞接辦行務,天寶行進入經官二世時代。梁經國則于1837年去世?! 榱酥卣裉鞂毿?,1828年(清道光八年),梁綸樞捐輸河南修河費銀9.5萬兩,但困境并沒有解除。1839年2月,天寶行欠餉銀近21萬兩,占所有行商欠餉銀總數的50%,清廷限令一年內繳清欠餉。雖多方籌措,但一年后仍欠餉7萬多兩,天寶行面臨破產危險。此時,鴉片戰(zhàn)爭的炮聲已響,梁綸樞捐輸海疆2萬兩,天寶行遂化險為夷,得以繼續(xù)運行?!  赌暇l約》簽訂后,十三行沒有了貿易特權,天寶行自然也走到了歷史的盡頭?!  ?/pre>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話說粵商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3條)

 
 

  •   這本書,無論從哪個方面看對讀者來說都是一本難得的好書!書有332頁,紙張厚度、質地都非常好;書中版式也充分考慮了讀者的閱讀舒適度!書中的內容非常正統(tǒng),是做學問的味道,每句話都很有講究,把粵商的歷史、文化完美的展現在我的眼前;如果想看粵商的書,非這本書莫屬;也很想買這套書中的其他的幾本~!
  •   書質量很好,內容很吸引人
  •   還不錯,紙質也不錯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