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6 出版社:東方出版中心 作者:李維琨 頁數:211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晚明藝術評論家、吳人顧凝遠指出:“自元末以迄國初,畫家秀氣已略盡。至成、弘、嘉靖間復鐘于吾郡。名流輩出,竟成一都會矣。”他明地將沈周、文徵明、康寶、周用、劉玨和伊英都歸為“士大夫名家宗匠”之列。
作者簡介
李維琨,廣東梅縣人。擅長美術史,畢業(yè)于上海師范大學美術系,后考入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系,獲碩士、博士學位,任中國美術史教研室主任、講師、副教授?,F為上海書畫出版社副社長兼副總編輯。上海大學美術學院兼職教授?!逗喢鞑涣蓄嵃倏迫珪っ佬g部分》編譯之一,《中國大百科·美術卷》編寫組撰稿人。出版有《中華文明史》(明代美術)、《中國巨匠·陳洪綬》、《世界美術史》(合譯)、《心印——中國書畫》(譯著)。主編《中國一絕》和《趙孟頁畫集》等。?
書籍目錄
導言第一章 吳門畫派形成的歷史條件?。ㄒ唬┛琳乃沙谂c生產、文化的復興?。ǘ┑禺a豐饒與經濟繁榮?。ㄈ皬凸胚\動”與《易》學傳統(tǒng)?。ㄋ模┊嬶L的好尚與演變第二章 吳門畫派的代表畫家?。ㄒ唬┥蛑堋。ǘ┪尼缑鳌。ㄈ┨埔。ㄋ模┏鹩ⅰ。ㄎ澹╆惖缽?、錢谷等其他畫家第三章 吳門畫派的藝術特色?。ㄒ唬╆P于現實生活的創(chuàng)作題材?。ǘ督洗簣D》主題及其意義?。ㄈ╆P于設色畫與小青綠?。ㄋ模╆P于題畫詩文的結合第四章 吳門畫派的歷史貢獻?。ㄒ唬┡鹘y(tǒng)“集其大成”,踐行文化發(fā)展的繼承與創(chuàng)新?。ǘ耙嗬嘈小保I文人畫家與職業(yè)畫家隊伍的重新整合,帶動藝術批評和審美趣味新的分化 1.士商互動,淡化四民界限 2.富裕收藏,形成精鑒風氣 3.參與市場,踐行“亦行亦利” 4.注重實詣,引領繪畫品評附錄一 吳門畫派大事紀年附錄二 存世明代繪畫與吳門畫派作品統(tǒng)計對照表附錄三 吳門畫派譜系人名錄《明代吳門畫派研究》附圖目錄主要參考文獻關于《明代吳門畫派研究》的說明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章 吳門畫派形成的歷史條件 吳門是春秋時期吳王闔閭建筑都城的名稱。到明代時,已經改稱蘇州,郡以下轄吳縣、長洲、吳江、昆山、常熟、嘉定諸縣和太倉州(含崇明縣)。到沈周為首的吳門畫派活躍的成化、弘治、正德、嘉靖時期,朱明王朝的統(tǒng)治歷時已余百年。這一時期,吳門地區(qū)的政治、經濟和文化呈現出許多不同于以往的情形?! 。ㄒ唬┛琳乃沙谂c生產、文化的復興 明初,朱元璋對于張士誠自命為王、占據吳門與之分庭抗禮的行徑非常惱怒。當他收復江南之后,不但藉沒當地豪富的田產,還將他們大批遷徙內地。藉為官田的土地被課以重賦。凡張士誠統(tǒng)治過的地區(qū),稅賦“大抵蘇(州)最重,松(江)、嘉(興)、湖(州)次之,常(州)、杭(州)又次之。”蘇州的田賦,原“增至八十八萬者,忽加至二百八十余萬”,吳門民眾苦不堪言?! ≡谒拊古c高壓政策之下,吳中著名的藝術家如陳汝言、趙原、王蒙、徐賁等人先后都凄慘地遭到朱明王朝的禍害。即使是地方官員,到蘇州任職也極其容易招致不測。洪武年間(1368-1398),蘇州郡守31年內換任34人次,其中至少有15人是因事而被誅、被廢,或者被降職的。比如何質、金炯,只因疏請“減重額田”,一個險遭極刑、坐事去職;另一個卻被“賜死”。連頗孚眾望的魏觀,只因為在張士誠舊宮址上整修府邸,結果被告“興既滅之基”罪,下詔誅死。明初著名文學家、“北郭十子”之一的高啟,也因為魏觀撰寫了“上梁文”而受到株連,年僅39歲就被“腰斬于市”。因金炯案株連的戶部尚書滕德懋遭控坐死,還傳令嚴禁蘇松入仕者再任戶部的官職。與此同時還重加控制了當地舉子生員的限額。統(tǒng)治集團如此的橫施暴戾,使得吳中文人士夫一度噤若寒蟬,唯恐遭禍,文藝呈現出蕭瑟零落的低谷?! ∵@種情形一直到宣德年間(1426-1435)才有明顯的改觀。受薦新任郡守的況鍾(1383-1443)在巡撫周忱的襄助下,上書力陳吳中農情,使每年的田賦糧減去70余萬石。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被后世稱作“萬代陰德者”。況鍾還“興利除害,不遺余力,鋤豪強,植良善,民奉之如神?!彼e薦了杜瓊、劉玨等人才,舉子中式文人出仕的也逐漸多了起來。吳寬在《吳縣儒學進士題名記》中說:“延及宣德、正統(tǒng)間,士益向風,爭相磨濯,攘袂以起。以至于今日,如星列云族,煥然以相輝……”正統(tǒng)四年,施槃年甫23科舉殿試第一,該年的“一郡三傳臚”亦傳為佳話。到成弘正嘉年間,吳門的鄉(xiāng)貢、進士人數已經明顯居于全國的前列。曾經會試第一、殿試第三的王鏊(1450-1524)老年時不無自豪地稱:“鄉(xiāng)里衣冠今不乏,且容老子誦《南華》。”(《贈全鄉(xiāng)》)杜瓊于景泰年間著手編纂新的郡志。據不完全統(tǒng)計,成化至嘉靖年間由吳中文人修撰成書的本地方志就有近20種之多,輯錄、校刊的古籍、詩文集等著作數以百計。其中,像王鏊主持重修的60卷《姑蘇志》,就是“續(xù)歷三十余年,更六七郡守而卒成”的巨制。(《姑蘇志序》)“至今吳人善著書,然喜褎集文章雜事,無明瑩篤實而通經者?!薄秴秋L錄》作者黃省曾的這段描述,反映了這種文化復興的一個側面。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