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1 出版社:東方出版中心 作者:呂思勉 頁數(shù):215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本書論述先秦諸子學術,有三個特點:第一,全面分析先秦學派的源流,除道、儒、法、名、墨、陰陽等六家之外,兼及縱橫家、兵家、農(nóng)家、數(shù)術、方技、小說家、雜家。第二,著重分析各派源流和相互關系。第三,不僅分析各學派重要著作的內容,并論辨其真?zhèn)?。本書在評論各個學派的著作中,頗多獨到的見解。例如作者反對胡適的《諸予不出王官論》。又如近人都認為現(xiàn)在的《尉繚子》和《六韜》是偽書,作者卻認為“此書義精文古,決非后人所能偽為”。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山東臨沂銀雀山漢墓出土了兩書的殘簡,足證作者論斷的準確。 在本書之前,呂氏曾撰《經(jīng)子解體》一書,現(xiàn)作為附錄一并出版,以更明晰作者學術思想發(fā)展之脈絡。
書籍目錄
上編 總論 第一章 先秦學術之重要 第二章 先秦學術之淵源 第三章 先秦學術興起時之時勢 第四章 先秦學術之源流及其派別 第五章 研究先秦諸子之法下編 分論 第一章 道家 第一節(jié) 總論 第二節(jié) 老子 第三節(jié) 莊子 第四節(jié) 列子 第五節(jié) 楊朱 第六節(jié) 管子 鶚冠子 第七節(jié) 其余諸家 第二章 儒家 第一節(jié) 總論 第二節(jié) 孔子 附錄一 六藝 附錄二 經(jīng)傳說記 第三節(jié) 曾子 第四節(jié) 孟子 第五節(jié) 荀子 第三章 法家 第四章 名家 第五章 墨家 第六章 縱橫家 第七章 兵家 第八章 農(nóng)家 第九章 陰陽數(shù)術 第十章 方技 附錄三 附錄四 第十一章 小說家 第十二章 雜家附錄:經(jīng)子解題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章 先秦學術之重要 吾國學術,大略可分七期:先秦之世,諸子百家之學,一也。兩漢之儒學,二也。魏、晉以后之玄學,三也。南北朝、隋、唐之佛學,四也。宋、明之理學,五也。清代之漢學,六也?,F(xiàn)今所謂新學,七也。七者之中,兩漢、魏、晉,不過承襲古人;佛學受諸印度;理學家雖辟佛,實于佛學入之甚深;清代漢學,考證之法甚精,而于主義無所創(chuàng)辟;最近新說,則又受諸歐美者也。歷代學術,純?yōu)槲宜詣?chuàng)者,實止先秦之學耳?! ∪粍t我國民自漢以降,能力不逮古人邪?日:不然。學術本天下公器,各國之民,因其處境之異,而所發(fā)明者各有不同,勢也。交通梗塞之世,彼此不能相資,此乃無可如何之事。既已互相灌輸,自可借資于人以為用。此非不能自創(chuàng),乃不必自創(chuàng)也。譬之羅盤針,印刷術,火藥,歐人皆受之于我。今日一切機械,則我皆取之于彼。設使中、歐交通,迄今閉塞,豈必彼于羅盤針,印刷術,火藥,不能發(fā)明;我于蒸氣、電力等,亦終不能創(chuàng)造邪?學術之或取于人,或由自造,亦若是則已矣?! ”娚鞓I(yè)力,皆轉相熏習,永不唐捐。故凡一種學術,既已深入人心,則閱時雖久,而其影響仍在。先秦諸子之學,非至晚周之世,乃突焉興起者也。,其在前此,旁薄郁積,蓄之者既已久矣。至此又遭遇時勢,乃如水焉,眾派爭流;如卉焉,奇花怒放耳。積之久,泄之烈者,其力必偉,而影響于人必深。我國民今日之思想,試默察之,蓋無不有先秦學術之成分在其中者,其人或不自知,其事不可誣也。不知本原者,必不能知支流。欲知后世之學術思想者,先秦諸子之學,固不容不究心矣。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