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言論史

出版時間:2005-9  出版社:航空工業(yè)出版社  作者:綦彥臣  頁數(shù):263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本書梳理了上自中華民族人文始祖黃帝,下迄清末,長達五千年的官民兩方言論資料,以通俗歷史寫法描述了各具特色的言論事件,勾勒出中國古代言論的三大特征:一是,官方即體制內(nèi)言論表達占據(jù)主導位置,從而形成體制內(nèi)言論開放作為政治清明標志的特殊性狀;二是,民間的自由言論稀少,但它卻成為社會即將發(fā)生巨變的風向標,在歷史的進程中,也積淀成獨具中國特色的謠諺文化;三是,各朝代及各歷史特定時期,言論的表達方式與被接受程度,各有差異。    本書歷史邏輯清晰,理論概括精當,以歷史事件為主體,敘述翔實,是一本既適合大眾群體的通俗讀物,也是歷史專業(yè)學者有益的參考書目。

作者簡介

綦彥臣,經(jīng)濟學家(北京天則經(jīng)濟研究所特約研究員,1997、3-1999、3)。歷史愛好者,現(xiàn)為自由撰稿人(廣泛圖書選題策劃工作室主持人)。
主要著作:《地平線并不遙遠》、《資本主義的另一條腿》、《中國人的歷史誤讀》。

書籍目錄

第一章 傳說時代(上):從屈軼草到誹謗木  黃帝的屈軼草  巫術(shù)作為言論  “誹謗”二字最初的褒義第二章 傳說時代(下):諫爭與諷勸  桀紂的暴虐  詩歌的言說  隱喻與指斥第三章 先知時代:多元化與自身矛盾  李耳:另類的走向  子產(chǎn):寬容的轉(zhuǎn)變  孔丘:微妙的悔悟  墨翟:兼愛的宗師  孟軻:革命的倫理  韓非:逆鱗的位置  李斯:譫妄的權(quán)變  附錄一:韓非《五蠹》全文(今譯)第四章 西漢:從開放到封閉  禮義的復(fù)興與詩的變化  對策論的宏大敘事  有控制的交流  言論道德敗壞與創(chuàng)立惡法  謠諺與異端  附錄二:賈誼上文帝書(今釋)  附錄三:董仲舒答劉徹問(今釋)  附錄四:路溫舒《尚德緩刑書》第五章 東漢:野逸,讖緯與直言  不事王候,高尚其志  讖緯的勃興  喉舌論的出現(xiàn)  在失望中爭取希望  謠諺:從贊頌到批判  附錄五:崔寔《政論》(今譯)第六章 魏晉南北朝:從放曠到詼諧第七章 隋唐五代:道德性抵抗的失敗第八章 北宋:禁忌叢生的亂象第九章 南宋:圍剿野史與異端第十章 元代:短暫的自由第十一章 明代:隨意之惡第十二章 清代:文字獄的巔峰全書參考文獻后記

章節(jié)摘錄

書摘“誹謗”二字最初的褒義                堯帝對民間言論自由持寬容態(tài)度的同時,也注意利用民間言論。    他對舜的選拔的重要依據(jù)就民間言論的評價:據(jù)說,他親自去民間,走訪了四位資深人士。稱為“四岳”的四位資深人士高度贊揚舜的德行,說:“單身漢舜這個人非常有品行,父親、母親、弟弟道德水平非常差,但舜卻能調(diào)諧全家,至少沒讓父母弟三人去干壞事?!眻蛘J可了民間言論對舜的評價,授予了舜一定的行政權(quán)力,并把兩個女兒同時嫁給他。    這一傳說,即四岳評價政治人物的模式,成為后來民間批評,即清議的最初道德依據(jù)。    舜按著自己被薦的模式,依民間言論為標準,從兩支舊貴族中選取十六位有才干的人分別任不同的行政職務(wù)。其中范舒等八人被稱為“八愷”?!皭稹弊值谋疽馐菤g樂;而“愷悌”二字聯(lián)用,則表示平易近人。    由此可見,舊貴族的平易近人,使他們獲得了民間言論的支持。換言之,舊貴族也成了民間言論的受益者。    舜自己執(zhí)掌最高權(quán)力后,于第二年(據(jù)推算為公元前2254年)樹起了誹謗木,讓天下人來指出自己的過錯?!罢u”字本意是背地里議論,“謗”字本意指公開指責。誹謗之木究竟為何種形狀,沒有考古實物或其他資料用以印證,我們可以反推為舜的身體的替代物。人們可以對著這個大木頭柱子高聲指斥乃至發(fā)泄憤怒。大木頭柱子旁邊有人記錄各種不滿意見和發(fā)泄行為,反饋給舜,舜再依之調(diào)節(jié)自己的行為。    舜是一位天才的音樂家,他比以往的統(tǒng)治者更善于利用音樂這種言論工具,來為官方作正面宣傳。他發(fā)明了五弦琴,親自彈唱叫做《南風》的詩。詩中說:“南風和煦,解我民憂,南風及時,富我民財?!?   當然,除了認真聽取各種誹謗外,他也樂意接受人們對他的崇拜。他執(zhí)政的第十四年,出現(xiàn)了瑞象,天空中有往日沒見過的異常美麗的星星,云彩也花團錦簇般地美麗。舜和手下的百官,互相道賀。他唱道:“祥云燦爛,繚繞盤旋;日月光明,連續(xù)不斷?!庇邪朔降牡胤筋I(lǐng)袖(稱為“八伯”)也在慶賀行列,他們一齊走到舜面前,給舜叩頭,說:“這些祥瑞都是因為你的英明而出現(xiàn)!”    舜愉快地接受了贊譽。    經(jīng)過舜治理,天下言論近乎一致性地是贊頌和崇拜,但內(nèi)里也存在著不和諧的潛在危機。這種危機到了舜的繼承人禹的時代,便暴露出來。禹執(zhí)政的第五年(推算為公元前2201年),他驚異地發(fā)現(xiàn):在堯舜的時代,人民與最高統(tǒng)治者的思想一致;在他執(zhí)政后,百姓各有各的想法。面對此景,曾在舜時代起草憲法文件《洪范》的禹極度悲傷。在出巡的途中,他遇見一名被押往服刑地的罪犯,禹傷心地哭了——“難道我的教化不起作用了嗎?”盡管如此,大禹不再像堯舜那樣善用民間言論,轉(zhuǎn)向以刑罰為主要手段。    一位叫防風氏的地方領(lǐng)袖,被禹在集合地會稽山(今浙江紹興東南)處死。處死的理由讓人感到震驚:僅僅因為防風氏遲到。    禹認為遲到行為是對他的蔑視,也是對法律的蔑視。    所有參加那次政治集會的人,沒有一個對禹的這種極端的行為提出異議。    刑罰抑制了言論。P3-4

媒體關(guān)注與評論

書評無論什么人,如果認為遠古馳名人物所做的事比他今天所做的事有更深的意義,我不相信他能正確地了解歷史。                                                ——愛默生

編輯推薦

本書作者將有關(guān)史實經(jīng)過爬梳整理,寫成一書,開拓了一個新領(lǐng)域,可說是填補空白之作。它以歷史唯物主義態(tài)度對中國古代言論的歷史作了客觀分析,有批評有肯定,有利于今日“以史為鑒”,對傳統(tǒng)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構(gòu)建和諧社會。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中國古代言論史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3條)

 
 

  •   內(nèi)容翔實、脈絡(luò)清晰,史料珍貴,是本值得珍藏的好書!
  •   送貨很快,書的質(zhì)量也很好,在當當買書真實惠。
  •   只是作者的文筆有些生澀。讓人沒什么耐心看下去。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