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據(jù)法理論與實證分析

出版時間:2004-1  出版社:中國法制出版社  作者:羅筱琦  頁數(shù):407  字數(shù):381000  

內容概要

證據(jù)是司法裁判的基礎,證據(jù)法是證據(jù)裁判主義規(guī)則的集中體現(xiàn)。本書在對張映耀被訴交通肇事案的分析中,論述了司法認知法則、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的法律性質以及由來本案引起的諸如檢察官的具體刑權、刑事被害人的上訴權、主張建立汽車運輸強制責任刑罰體系,等等。在對董金銘被訴貪污、行賄案的分析中,集中論述了非法證據(jù)排除法則之非任意供述法則、非法挪查扣押排除法則以及傳聞法則、被告人坦白法則,特別是對我國現(xiàn)行《刑法》對貪污罪定義中的“以占有為目的……”提出了質穎。本書通過個案分析,一方面,擬達到弘揚證據(jù)文化,倡行證據(jù)邏輯思維的目的;另一方面,擬在我國法學研究百花園中,開創(chuàng)一片判例法學研究領地,以為實現(xiàn)包括司法文明在內的全面小康社會作出一點應有貢獻。

作者簡介

羅筱琦,女,西南政法大學法學博士,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博士后研究人員,廣東商學院副教授。曾在《法學家》、《現(xiàn)代法學》、《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人民司法》、《國家法官學院學報》、(《法律適用》)等刊物上發(fā)表論27篇。

書籍目錄

序 論判決書內容中的法理分析——代前言第一章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的法律性質:張映耀被訴交通肇事案  第一節(jié) 基本案情與判決書的主要內容    一、基本案情    二、人民法院判決書主要內容  第二節(jié) 對本案的評析意見    一、程序問題評析:刑事訴訟中訴的合并    二、事實認定評析:司法認知    三、司法判斷評析:道路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法律性質及改革意見    四、判決書內容之法律判斷評析:演繹推理    五、對最高人民法院“法釋[2000]33號”司法解釋的評析意見    六、本案中的民事訴訟問題  第三節(jié) 由本案引發(fā)的幾點理論思考    一、檢察機關具體求刑權與刑事案件受害人上訴權的理論思考    二、道路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改革的理論思考    三、應建立機動車輛運輸強制責任保險制度    四、應建立犯罪被害人保護制度    五、應建立交通肇事故意責任刑罰體系第二章  非法證據(jù)排除法則:董金銘被訴貪污、行賄案  第一節(jié) 引 言  第二節(jié) 本案司法裁判文書    一、法院裁判文書    二、附同案人徐長春案的裁判文書  第三節(jié) 被告人及辯護人訴訟書狀    一、被告人自我辯護意見及申訴書    二、辯護人辯護意見    三、附同案人徐長春上訴狀及辯護人辯護意見  第四節(jié) 本案主要證據(jù)    一、公訴人向公開法庭提供并出示的主要證據(jù)    二、辯護人向公開法庭提供并出示的主要證據(jù)  第五節(jié) 由本案引起的刑事程序法原則與證據(jù)法原則問題    一、有關程序性原則    二、刑事訴訟中有關證據(jù)的程序性原則  第六節(jié) 由本案引起的幾個證據(jù)法問題    一、被告人坦白法則    二、傳聞法則    三、證據(jù)排除法則    四、刑事證明負擔分配法則    五、被告人與證人面對面的對質權與強制取證權    六、刑事證明度法則  第七節(jié) 與本案定性有關的物權移轉(占有)制度解析    一、占有制度的發(fā)展    二、占有及其法律性質    三、占有的分類    四、占有狀態(tài)    五、占有的取得、轉移與消滅    六、對本案中的占有類型的法律分析  第八節(jié) 由本案引起的理論思考    一、對我國司法機構設置的反思    二、對懲治或控制腐敗方法的反思    三、對人大監(jiān)督司法方式的反思    四、應建立符合我國國情的三審終審制  第九節(jié) 對本案法院判決的評析意見 后 記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證據(jù)法理論與實證分析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