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7-8 出版社:華齡出版社 作者:張紹金 頁數(shù):208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周易是中華文明史上的一部特殊典籍,內(nèi)涵精深、影響廣泛、流傳久遠,幾千年來《周易》以其內(nèi)在的魅力和博大的內(nèi)涵,吸引著人們在各個領(lǐng)域?qū)ζ溥M行研究和應用,從而形成龐大的易學體系,對中華文明的方方面面都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周易》中華文明的源頭,有“群經(jīng)之首”和“大道之源”之稱。 《周易》一書由《經(jīng)》和《傳》兩部分所組成,是一部指導人們利用自然規(guī)律和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的哲學著作,其中,《經(jīng)》是我國古代先哲通過對自然和社會的長期觀察,并對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及其結(jié)果進行高度總結(jié)后而形成的,它集中反映了宇宙及其萬事萬物的現(xiàn)象和發(fā)展變化規(guī)律;《傳》則是對《經(jīng)》進行解說,用來闡發(fā)義理的哲學典籍。 作者張紹金先生學究天人,博古通今,以輕松而幽默的筆法為我們解讀了《易經(jīng)》這門神秘的學問,娓娓道來,淺顯易懂。全書共36講,無一不是經(jīng)典,特別適合初學者進行學習和研究。
作者簡介
張紹金,1949年生。畢業(yè)于曲阜師范大學中文系。曾擔任山東省濟寧市生物化工學校(原商業(yè)學校合并)校長兼黨委書記。高級講師,執(zhí)教40余年,潛心研究《周易》多年。 出版的主要易學研究著作有:《八字揭秘》、《滴天隨筆》、《滴天命理新論》、《滴天風水》等。
書籍目錄
自序提要一 太極與盤古開天地二 人道與女媧三 一陰一陽之謂道四 五行以及陰陽五行合流五 河圖與洛書六 伏義與先天八卦七 文王與后天八卦八 八卦變六十四卦九 天圖與地圖十 《周易》之〔易〕十一 《周易》之周十二 《易經(jīng)》之經(jīng)十三 孔子與《易傳》十四 《易緯》之 緯十五 揲蓍法:五十根蓍草起卦十六 卦象和爻象十七 卦辭和爻辭十八 本卦、變卦和互卦十九 《易林》及其四千零九十六卦二十 天干、地支與六十甲子信息密碼二十一 京房的“三枚銅錢”二十二 納甲筮法二十三 裝載萬事萬物的“筐子”二十四 諸葛亮“算”東風二十五 管輅和郭璞二十六 邵康節(jié)與梅花易占二十七 射覆游戲與金龍吃燒餅二十八 千古絕唱《推背圖》二十九 八卦與房屋建筑三十 中國古代算命術(shù)三十一 “二進制”與八卦陰陽符號三十二 八卦與八大行星偶性對應關(guān)系猜想三十三 八卦與二十八宿三十四 效法天:自強不息三十五 效法地:厚德載物三十六 怎樣正確理解周易,學用周易
章節(jié)摘錄
一太極與盤古開天地: 這個世界怎么來的?人類對它的遐想從古至今都沒有停止過。兩千多年前,中國大詩人屈原就對天發(fā)問:“遂古之初,誰傳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暗,誰能極之?”直到今天,這個問題還是沒答案。或許由于百思不得其解,最終才用“盤古開天地”的神話圓了這個夢。 天地沒有開辟之前,宇宙茫茫死寂,沒有白天、黑夜,沒有一絲光明,沒有花鳥蟲魚,沒有蛙聲、蟬鳴,更不要說人類自己了。那是一個混沌莫測的世界,一個可怕的世界。這種天地陰陽混沌未分的大自然的本初狀態(tài),《周易》稱之為太極?! ?jù)傳說,有一個叫盤古的大力神,手持巨斧、鐵鑿,奮力一擊,一聲巨響——響徹宇宙的巨響,撼動了宇宙,劈開了這個混沌的“雞子”,一縷晨曦般的光明穿破了原始的太極,光明慢慢擴展,才有了天地。之后,陰陽和諧,化育了萬物,也就有了人類自己,這就是盤古開天地?! ”P古開辟天地的過程還有另外不同的聲音:一種說法來源于《藝文類聚》:人類之前,天地混沌如雞子, 盤古生于其中?;蛟S他在毫無生機的“雞子”中太煩悶了,決心開辟天地。于是陽氣慢慢上升而成為天,濁氣逐漸下降而成為地。經(jīng)過他的辛勤工作,天一目能增高一丈;地一日能增厚一丈。據(jù)說盤古活了一萬八干歲,也奮斗了一萬八千年,才完成了開天辟地的宏偉大業(yè),最終有了天、地、人。 清人馬骕《繹史·五運歷年紀》中的說法更神奇了:盤古是龍首蛇身,他呼吸的氣成為風雨雷電,睜開眼變成白天,閉上眼就成為黑夜。死后的四肢、五體化為四極、五岳,骨節(jié)變成山林,血液變成江河湖海,肌肉變成田土,毛發(fā)變成了草木等。一句話,盤古奉獻出了自身的一切,整個世界都是盤古的身體器官變化而來的。不管怎么說,盤古開天辟地是人們編織的神話。即便是神話,人們也總希望變成理想的真實,以致民間流傳著很多與之相關(guān)的印跡:太行山脈的王屋山地區(qū),至今還留存著古廟盤古寺;河南濟源縣境內(nèi)盛產(chǎn)盤硯,而制硯的石頭據(jù)傳是孕育盤古的混沌雞殼變成的;河南桐柏地區(qū)有一座盤古山,又叫歪頭山,傳說是盤古開辟天地累了,坐一坐稍事休息,結(jié)果把山頭給壓歪了。其他各地還有不少關(guān)于盤古的傳說。 太極圖說 無極而太極。 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復動?! ∫粍右混o,互為其根;分陰分陽,兩儀立焉。陽變陰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氣順布,四時行焉。五行一陰陽也,陰陽一太極也,太極本無極也?! ∥逍兄玻饕黄湫?。無極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扒莱赡?,坤道成女?!倍饨桓校f物,萬物生生而變化無窮焉。 唯人也得其秀而最靈。形既生矣,神發(fā)知矣,生性感動而善惡分,萬事出矣。圣人定之以中正仁義而主靜,立人極焉?! 」适ト恕芭c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時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兇”,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兇。故日:“立天之道,日陰與陽。立地之道,日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庇秩眨骸霸挤唇K,故知死生之說。”大哉《易》也,斯其至矣! 有了天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就慢慢孕育出了一個生機勃勃的世界,當然,也就有了今天的這個樣子?! √斓亻_辟而萬物生成的過程,宋代易學大師周敦頤,就是那個寫《愛蓮說》“出于污泥而不染”的大文學家,廄了個表示萬物生化過程的太極圖,并附有260多個字的《太極圖說》,加以綱領(lǐng)性的解說。此圖習慣上稱為周敦頤太極圖,或周子太極圖?! ≈芏仡U太極圖計有五層。第一層即最上面的圓圈,按周氏的解釋是“無極而太極”,什么是無極?什么是太極?歷代的學者們各持一端,也沒爭論出個對錯。爭論的焦點集中在“世界的本原”上,是無極為本原呢還是太極為本原呢?堅持無極本原說者認為,無極和太極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無極是代表生化萬物的最初本體?!短珮O圖說》的第一句話不應當是“無極而太極”,而應當是“無極而生太極”。太極本原說者認為,無極是沒有任何形狀和性質(zhì)的混沌狀態(tài)的物質(zhì),到了太極就有了最初的時空界限,有了最初的質(zhì)的規(guī)定性。也就是說,物質(zhì)從沒有任何確定的形態(tài),動靜不分的狀態(tài),向初具形體和動靜分化狀態(tài)的轉(zhuǎn)化。至于南宋理學家朱熹的說法離題就遠了,他說“無極而太極”就是“無形而有理”,理才是世界的本原。不管怎么說,太極是陰陽二氣的本原,是多數(shù)學者的共同認識,也就是代表盤古開辟天地之前的一種本初混沌狀態(tài)。至于“無極而太極”究竟是什么意思,周敦頤已經(jīng)不能作裁判了,或許要繼續(xù)爭論下去。 盤古掄起巨斧,攪動了陰陽變化,就是第二層的陽動陰靜。周氏解釋說“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陰極而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分陰分陽,兩義(儀)立焉”。左邊陽動是兩陽一陰(兩白夾一黑),表示陽中有陰。太極動而生陽,但陽不是純陽,而含有陰的因素;動也不是純動,又含有靜的因素。動到了極點就開始生靜,靜便產(chǎn)生了陰,也就是左邊的“陽動”轉(zhuǎn)變?yōu)橛疫叺摹瓣庫o”。同樣,陰靜也不是純陰和純靜,而是含有陽的因素和動的因素,所以,右邊的陰靜是兩陰一陽(兩黑夾一自)。陰靜到極點了,又轉(zhuǎn)變成陽動。所以“一動一靜,互為其根”。隨著太極的動靜變化而產(chǎn)生了兩儀,兩儀即天地,天地就產(chǎn)生了。 正因為陰陽的交互變化,才產(chǎn)生了第三層的五行之氣。周氏認為“陽變陰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氣順布而四時行焉”。他還進一步解釋說“五行一陰陽也,陰陽一太極也,太極本無極也。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無極之真,二五(二為陰陽,五為五行)之精,妙合而凝”。“陽變陰合”是指陰陽兩氣互相作用、互相唱和,就產(chǎn)生了五行(第三層圖又稱為三五至精圖)。按五行家的說法,天動即陽氣變動生出水,地的陰氣配合生出火,水火又歸于土,土又產(chǎn)生出金和木。五行之氣順布流行而且主管四時,木主春天,火主夏天,木火居于左;金主秋天,水主冬天,金水居于右。土居中央,主每季的最后18天,18×4—72天。金木水火土各主七十二天,全年三百六十天。五行中又各含陰陽太極,即“五行一陰陽也,陰陽一太極也,太極本無極也”。有了春夏秋冬,四時就分明了?! ∮忠驗殛庩栁逍械慕换プ兓庞辛巳祟?,所以,第四層運用圖文并茂的手法,說明人的生成過程。圓圈左邊是“乾道成男”,右邊是“坤道成女”,這是“二五之精,妙合而凝”的結(jié)果。用現(xiàn)實生活中夫妻關(guān)系作比喻的話,男人主生,女人主成,夫婦交媾妙合,才能化育后代。是生男還是生女?有人把夫妻比喻為種子與土地的關(guān)系,還是有一定道理的。不過,不要把“乾道成男、坤道成女”理解得太狹隘,乾表示陽性事物如天、目、春、夏、火、木、男等,而坤表示的是陰性事物如地、月、秋、冬、水、金、女等,世界萬事萬物都有乾坤雌雄的分別?! ”P古開辟天地之后,又經(jīng)過了漫長的歲月,才形成了無所不包的這個大世界。周敦頤可能感到難以表達這種狀態(tài),就再次畫了個大圓圈,一切都涵蓋在圓圈中,象征萬物循太極之理而化生無窮。當事物非常復雜,“言不盡意”,千言萬語都難以表達時,干脆不說,而用最簡單的符號表達最豐富的內(nèi)容,更能給人留下無限遐想的空間,正是此時無聲勝有聲?! ≈芏仡U或許感到《易經(jīng)》太偉大了,《太極圖說》最后感嘆:“故日:立天之道,日陰與陽;立地之道。日柔與剛;立人之道,日仁與義。又日: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大哉易也,斯其至矣。”偉大啊,《易經(jīng)》!達到了極致?! ≈芏仡U太極圖是一幅優(yōu)美和諧的宇宙模式圖。這幅極其簡要的圖抽象了從“太極”到“萬物”的形成過程,又隱含著對人文世界最高價值根源的探討。天道、地道,歸根結(jié)底還在于闡發(fā)人道。周氏從太極回歸到人極,從自然宇宙回歸到人類的精神、道德世界,不僅體現(xiàn)了一個儒家學者的風范及其人文關(guān)懷,又把易學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峰?! ∮辛巳祟悾陀辛思獌吹湼,F(xiàn)象的存在。為了預測未來,八卦也就應運而生了?!吨芤住は缔o傳》有一段話總結(jié)了天地開辟到八卦形成的過程,即“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兇,吉兇生大業(yè)”?! 耙子刑珮O”,太極是指大自然的混沌不分的初始狀態(tài)。太極發(fā)生裂變生成陰陽,陰陽、天地又叫兩儀;“是生兩儀”,就有了天地以及其他陰陽萬物;兩儀再裂變生成太陰、太陽、少陽、少陰“四象”,就有了春夏秋冬的推演變化;四象再裂變生成八卦,即乾(qian)、兌(dui)、離、震、巽(xun)、坎(kan)、艮(gen)、坤,人類就可以用八卦推演判定吉兇禍福了,而且,能夠指導天下盛大的事業(yè)??梢姡素跃哂猩衿娴牧α?。 今天,我們?nèi)祟悜摳兄x既是人、又是神,入神合一的老祖先盤古。假如沒有盤古開辟天地,或許大自然仍然是混沌未開的本原,那是多么可怕的黑暗、空曠、荒蕪、冷寂的世界喲?! 《说琅c女媧 《周易·系辭傳》說:“易之為書也,廣大悉備: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庇刑斓?,就有了天地之道;有了人,自然也就有了人道?! ∽詮谋P古開辟天地之后,陰陽兩分,才開始有了人類。人類世代繁衍,正如《愚公移山》所說“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人口不斷累積增加,今天,我們中國已經(jīng)是有十三億人口的泱泱大國了?! 白约涸趺磥淼??”成年人都知道,唯有咿呀學語的幼兒不明白。若繼續(xù)討教起來,最原始的人類是怎么來的?這個問題曾引起人類學家們的極大關(guān)注。有土壤來源說,認為土能生化萬物,人類當然也能從土壤中孕育出來;有海洋來源說,認為水是生物的本源,人類是從水中微生物發(fā)展變化而來的;還有外星球來源說,或許土壤來源說和海洋來源說都缺乏說服力,才猜測人是從外星球上“飛”過來的等等。但這些說法都很難找到足以令人信服的證據(jù)。小學課本上說人是猴子變的,通過長期的勞動,前肢變成手臂,后肢變成了兩腿,人就慢慢地站立起來了。這只是一個進化過程,如果追問下去,猴子又是怎么來的呢?還是沒有最終答案?! 短接[》記載的“女媧(wa)造人”的神話倒是別有韻味:“女媧摶(tuan)黃土作人”,就是說人是天神女媧用黃土造出來的。傳說女媧是人頭蛇身。她開始造人時用泥巴捏成人的形狀,造一個男人,也造一個女人,安上鼻子、眼、耳朵等基本要件,對著泥人吹口仙氣,泥人就活了。今天男女性別人數(shù)的大體平衡恐泊是女媧早就考慮到了。但當時人類生存的自然環(huán)境極其險惡,洪荒曠野,“猛獸食顓(zhuan)民,鷙(zhi)鳥攫(jue)老弱”,足以威脅人類。相比之下,人處于弱勢地位。人多力量大,為了抗衡兇惡勢力,’就亟需增加人的數(shù)量。在“力不暇(xia)供”的情況下,加快造人步伐勢在必行。女媧“乃引垣(yuan)于泥中,舉以為人”,就是用草繩子在泥水湯里沾沾,甩出許多泥點點,這些泥點點也變成了人??磥?,女媧的工作態(tài)度也有點不慎重,是“買方市場”就降低了造人的質(zhì)量。據(jù)說,女媧親手捏出來的泥人都成了奴隸主,高人一等;草繩子甩出來的泥點點就成了奴隸,鄙賤而低下。今天的人有貴賤賢愚、貧富壽天之別,是否與女媧最原始的造人方法有關(guān)呢?人們常常把那些在社會上有一定聲望、地位和影響力的人說成是“有鼻子有眼”的人,或許就是女媧用黃土經(jīng)過細加工而“捏”出來的那部分人。勞心者,勞力者;統(tǒng)治者,被統(tǒng)治者;貴者,賤者……這是人道中的大道、永恒的道,自從有了人類那一天起,人道就在其中了?! ∨畫z造人用的材料是泥土,土在五行中位居中央,“萬物土中生”,土能發(fā)育萬物,人類起源于土,這種人的來源的神話,好像比海洋說、外星球飛來說等更能叫人接受。、有一種生理現(xiàn)象,琢磨起來很有趣味,即人們要經(jīng)常洗澡,卻永遠洗不凈身上的灰塵泥土,為什么?就是因為我們炎黃子孫是用泥土做出來的,骨子里沉淀了土的基因?! ≈袊耸屈S種人,因為土是黃色的。與西方人相較差別甚遠,因為西方人崇尚的是上帝,是上帝安排“亞當和夏娃”完成了西方人類繁衍發(fā)展的任務。中國人崇尚黃色,甚至歷代皇帝還把黃色定為專用色,可能也與女媧造人有關(guān)?! ≈袊藢ν劣刑厥獾母星橐缿伲罕距l(xiāng)本土,見了面倍感親切;遠方征程,當?shù)攱尩母蓢谌f托別忘了家鄉(xiāng)土;游子飄蕩,遙望故鄉(xiāng),依依情深;一旦回“家”,抓一把故鄉(xiāng)土帶回去珍藏;人走到生命的盡頭,還要入土為安……炎黃子孫的血液里,流淌著土的因子、元素?! ⊥猎诮鹉舅鹜廖逍兄形痪又醒耄磺安缓?,不左不右,不偏不倚,所以,中庸、和平、正直、仁厚是中國人的天性,中國人的骨子里有“土”的人道?! ∨畫z是我們民族的母親。那么,我們民族的母親為什么叫女媧呢?“媧”的讀音與“蛙”相通,而蛙有旺盛的生育、繁殖能力。一場春雨,蝌蚪成群。在渴望人口繁盛的情況下,蛙就受到特別的崇拜,我們民族的母親叫“蛙”也就順理成章了?! ∶褡迨甲娴耐懿皇且话愕耐?,是圣蛙,所以不寫作“蛙”而寫為“媧”。女媧是專用詞,是我們民族母親神的專用概念,再沒有別的意義了?!墩f文》日:“媧,古之神圣女,化萬物者也?!薄冻o注》也說“媧,一日七十化”。這里說的“化”,都是生育、繁殖的意思。 ……
編輯推薦
《周易》為群經(jīng)之首,是中國經(jīng)學高深的一門學問,也是最早指出宇宙人生奧秘的學問。你有四大理由典藏《二十一世紀易學家書系:周易初步(易學基礎(chǔ)知識36講)》,一是顯赫文化地位:十三經(jīng)是傳統(tǒng)文化構(gòu)成的基礎(chǔ),而《周易》為群經(jīng)之首。二精湛辯證思維:三立天之道,陰陽對立統(tǒng)一,啟迪人們認識規(guī)律,把握未來。四是深刻人生體驗:立人之道,以寬待人,以嚴律己,提高素養(yǎng)方可安身立命。居家收藏至寶:權(quán)威評釋,精妙學問通俗呈現(xiàn),居家收藏精品。 化神秘為淺顯,化阻滯為流暢,化艱澀為通俗,明白如話,涓涓細流而又不失其“道”,即《易經(jīng)》的本義,是大眾所渴望的,也是寫作本書的宗旨。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