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11 出版社:長安出版社發(fā)行部 作者:司馬哲 頁數(shù):297
Tag標簽:無
前言
很多人都知道中國古代有“四書五經(jīng)”之說。其中,“四書”是指《論語》、《大學》、《中庸》、《孟子》?!吨杏埂吩恰缎〈鞫Y記》中的一篇,是儒家闡述“中庸之道”,并提出人性修養(yǎng)的教育理論著作。《史記.孔子世家》稱“子思作《中庸》”。其實現(xiàn)在保存下來的《中庸》各篇,已經(jīng)經(jīng)過了秦朝一些儒生的修改,大概成書于秦始皇統(tǒng)一全國后不久,其每篇的命名方式不再是選取每篇正文的開頭兩個字作為題目,而是將文章的中心內(nèi)容加以概括提煉作為題目。早在西漢時期就有專門解釋《中庸》的著作,以后歷朝歷代都有關(guān)于這方面的著作相繼問世。但其中影響最大的還是朱熹的《中庸章句》。他繼承程頤、程顥的思想,把《中庸》從《禮記》中抽出來,于宋光宗紹熙元年,將其與《大學》、《論語》、《孟子》匯集在一起,并分別為其作章句集注,即《四書章句集注》,作為一套經(jīng)書刊刻問世,也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四書”,它與“五經(jīng)”一起成為后世讀書人求取功名的必讀書目。《中庸》題解“中庸”的“中”,是恪守中正之道不偏不倚之意;“庸”是常見的意思,因此“中庸”即永遠恪守中正之道。篇首圍繞“天命”、“道”、“教”、“慎獨”、“中和”等命題闡述道原出自于天,人稟賦此道,就叫做“性”;道存在于人本身,不可以片刻疏離,所以道德高尚的君子能夠“慎獨”。如果人能夠恪守中正之道,那么天地萬物才能各得其位,才能繁衍生息。本書各章皆圍繞這一核心內(nèi)容進行闡釋?!吨杏埂返闹黝}思想《中庸》的中心思想是儒學中的中庸之道,它的主旨在于修養(yǎng)人性。其中包括學習的方式: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也包括儒家做人的規(guī)范如“五達道”即“五倫”和“三達德”(智、仁、勇)等。《中庸》所追求的修養(yǎng)的最高境界是至誠。中庸之道的主題思想是教育人們自覺地進行自我修養(yǎng)、自我監(jiān)督、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努力成為具有理想人格,達到至善、至仁、至誠、至圣的理想人物,共創(chuàng)“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的“太平和合”境界?!吨杏埂返谝徽轮小疤烀^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明確體現(xiàn)了中庸之道的主題思想,言簡意賅地揭示了這一主題思想的核心是自我修養(yǎng)?!疤烀^性”是指人的天性是善良的?!奥市灾^道”是說人們自我修養(yǎng)之道就是按照人們的善良的天性辦事情?!靶薜乐^教”是說自我修養(yǎng)就是要按照人道原則去進行修治?!暗酪舱?,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遠,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弊晕倚摒B(yǎng)貫穿于人一生之中,要想徹底做到這一點,就需要有一種強有力的自我約束、自我監(jiān)督的精神。這種精神就叫做慎獨?!跋才分窗l(fā)謂之中,發(fā)而皆中節(jié)謂之和。”揭示了自我修養(yǎng)、自我約束、自我監(jiān)督的目標。其意義則在于“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薄爸轮行模斓匚谎?,萬物育焉?!币簿褪蔷邆渲寥?、至善、至誠、至圣的品德后的效應(yīng)。中和是自我價值的實現(xiàn),致中和是社會價值的體現(xiàn)。宋朝臨江黎立武著《中庸分章》分析《中庸》第一章時也對中庸作了極高的評價。他說:“中庸之德至矣,而其義微矣。首章以性、命、道、教,明中庸之義;以戒懼謹獨,明執(zhí)中之道;以中和,明體用之一貫;以位育,明仁誠之極功?!敝祆鋵@一章也有極高的評價。他在《中庸章句》中說:“右第一章。子思述所傳之意以立言:首明道之本原出于天而不可易,其實體備于己而不可離,次言存養(yǎng)省察之要,終言神圣功化之極。蓋欲學者于此反求諸身而自得之,以去夫外誘之私,而充其本然之善。楊氏所謂一篇之本要是也?!碧烊撕弦坏恼鎸嵑x中庸之道的理論基礎(chǔ)是天人合一。通常人們講天人合一大都從《孟子》的“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講起,而忽略中庸之道的天人合一,更忽視了天人合一的真實含義。天人合一的真實含義是合一于至誠、至善,達到“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的境界?!芭c天地參”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天人合一。天人合一就是人們的自我修養(yǎng)達到像美好善良的天一樣造福于人類和自然理想境界。中庸之道中“天人合一”表現(xiàn)在以下五個方面:1.天道與人道合一天道就是誠,人道就是追求誠。這就是原天以啟人,盡人以合天。也就是要求人道與天道相吻合?!吨杏埂氛f:“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誠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從容中道,圣人也。誠之者,擇善而固執(zhí)之者也。”按照鄭玄和孔穎達的解釋,中庸之道的天道與人道合一為兩種類型:一是圣人的天人合一,二是賢人的天人合一。圣人的天人合一是本能的天人合一。賢人的天人合一是通過學習而達到的天人合一。應(yīng)該說,還有凡人的天人合一。2.天性與人性合一天道與人道合一的目的就是要將天性與人性合一。天性是至善、至誠、至仁、至真的,那人性也應(yīng)該如此。只有使人性達到了像天性一樣的境界,才能稱得上真正意義上的天人合一,才能創(chuàng)制天下的大綱,建立天下的大本,才能通曉天地化育萬物的道理,也才是符合中庸之道。3.理性與情感合一中庸之道的天人合一還表現(xiàn)在理性與情感的合一。人們的喜怒哀樂是人的自然屬性,是情感的表現(xiàn),為了追求與天道、天性合一的境界,就需要對情感加以約束和限制,所以《中庸》說:“喜怒哀樂之未發(fā)謂之中,發(fā)而皆中節(jié)謂之和”,只有“致中和”才能天人合一。4.鬼神與圣人合一中庸之道的天人合一還包括了鬼神與圣人合一。《中庸》第二十九章:“質(zhì)諸鬼神而無疑,知天也;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知人也?!辟|(zhì)證于鬼神沒有疑問,就算是認識了天;等到百代以后圣人出來也不會有疑問,就算是認識了人。說明中庸之道的天人合一中的天包括鬼神,人則包括圣人。真正意義上的天人合一含有圣人合一。5.外內(nèi)合一中庸之道的天人合一還包括外內(nèi)合一?!吨杏埂返诙逭陆沂玖送鈨?nèi)合一:“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外內(nèi)之道也。故時措之宜也?!焙贤鈨?nèi)之道,即外內(nèi)合一,外內(nèi)合天誠。所以中庸之道的天人合一,又合一于誠。這種外內(nèi)合一又可以視為品德意識與品德行為的合一,或者說成己與成物的合一,或者說是知與行的合一。中庸之道的具體內(nèi)容中庸之道的具體內(nèi)容主要包括五達道、三達德、九經(jīng)等。1.五達道五達道即天下通行的五種倫常關(guān)系,是指君臣、父子、夫妻、兄弟以及朋友的交往,通過正確處理這五種人際關(guān)系,達到太平和合的理想境界?!吨杏埂返谑略敿氄撌隽朔驄D的倫常關(guān)系,第十三章論述了父子、君臣、兄弟、朋友之達道。這兩章將“五達道”囊括于其中。2.三達德“三達德”是調(diào)節(jié)“五達道”的依據(jù),也就是指人們自身的品德和智慧。三達德,就是智、仁、勇這二三種天下通行的品德,是用來調(diào)節(jié)上下、父子、夫妻、兄弟和朋友之間的關(guān)系的。人們要用誠實、善良的品德意識來培植加固智、仁、勇這三種品德?!吨杏埂返诙略敿氷U明了“三達德”是如何調(diào)節(jié)“五達道”的。3.九經(jīng)九經(jīng)就是中庸之道用來治理天下國家以達到太平和合的九個方面,具體是指:修養(yǎng)自身,尊重賢人,愛護親族,敬重大臣,體恤眾臣,愛護百姓,勸勉各種工匠,優(yōu)待遠方來的客人,安撫諸侯。要做好這九個方面,就必須用至誠、至仁、至善的愛心去充分體現(xiàn)中庸的美好人格。做好這九個方面,事實上也就處理調(diào)節(jié)好了九種人際關(guān)系。調(diào)節(jié)這九種人際關(guān)系是使天下、國家達到太平和合理想的重要保證。中庸之道的主要原則中庸之道的主要原則有三條:一是慎獨自修,二是忠恕寬容,三是至誠盡性。1.慎獨自修這一原則要求人們在自我修養(yǎng)的過程中,堅持自我修養(yǎng)、自我監(jiān)督、自我約束。《中庸》第一章就提出了這一原則。“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比藗儽仨殗栏竦刈杂X地進行自我修養(yǎng),尤其在一個人獨處的時候,更應(yīng)該謹慎地進行自我反省、自我約束、自我教育、自我監(jiān)督。要做到至誠、至仁、至善、至圣,就必須堅持慎獨自修的原則。2.忠恕寬容忠恕之道在《大學》里被稱作“矩之道”,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之道,其實質(zhì)是仁慈博愛,要求人們做到“我不欲人之加諸我也,吾亦欲無加諸人”。其實這一原則源于孔子,曾子將其概括以傳于世,就是要求人們將心比心、互相諒解、互相關(guān)心、互不損害、忠恕寬容、體仁而行、并行而不相悖。這一原則分別見《中庸》十三章、三十章?!吨杏埂防^承并發(fā)揚了孔子的忠恕之道和《大學》的挈矩之道。進一步提出了“以人治人”,要求人們用自己的真誠忠恕去感召人、感化人、塑造人。只要堅持忠恕之道,人們就會相安無事,就會達到素其位而行、無人而不自得焉、上不怨天、下不尤人的思想境界。3.至誠盡性至誠盡性的原則是施行中庸之道的重要原則?!拔ㄌ煜轮琳\,為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边@就是堅持至誠盡性原則所達到的理想境界,達到了這一境界也就找到了自己在宇宙間的真正位置。《中庸》的歷史地位和文化價值《中庸》是國學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吨杏埂粪嵭ⅲ骸爸杏拐?,以其記中和之為用也;庸,用也??鬃又畬O子思作之,以昭明圣祖之德也。”《中庸》是中華民族的古典哲學,是治國之道又是修身之法,它既深奧又通俗,以“過猶不及”為核心,做人處世追求適量、守度、得當?!爸杏埂奔粗泻?,不是平庸碌碌無為,而追求的是不虧不盈,可進可退,不急不緩、不過不及、不驕不餒,得人生大智慧與為人處事中較為完美的平衡點。中庸是以人為本的哲學,而不是以神為本的宗教。它在認識理論上,實現(xiàn)了“兩過渡”:由問神向問人過渡,由直觀經(jīng)驗向邏輯抽象過渡。中庸在社會領(lǐng)域,適應(yīng)了“三轉(zhuǎn)變”:家族制向家庭制、分封制向集權(quán)制、傳親向傳賢的轉(zhuǎn)變;推動了“一結(jié)合”:分散的一家一戶小生產(chǎn)與高度集權(quán)封建專制的結(jié)合;促進了“兩分離”:思想家與政治家、議政與行政的相對分離。中庸思想也培養(yǎng)了源源不斷的人才,其時代的合理性多于歷史的局限性。這就是中庸之所以成為我國傳統(tǒng)法律依據(jù)的最高標準,以及盛行兩千多年的根本原因。中庸思想的實用性在歷史上沒有任何思想可以取代。即使在當今社會,中庸思想仍然有著廣泛的應(yīng)用范圍和積極的意義,小康社會、與時俱進、和諧世界、和平與發(fā)展、互利共贏等等,其中都寓于了中庸的哲理與方略。為中庸正名曾幾何時,人們曲解和屏棄中庸思想,認為它腐朽沒落,殊不知,中庸是一種“權(quán)變”智慧,權(quán),即權(quán)衡,把握事物的利害;變,即“時中”,也就是與時俱進。只有“合而不流”,不隨波逐流,“中立而不倚”,堅持自己的立場而不動搖,這才是真正的中庸之道。所以中庸之道并不是一般人所認為的折中主義或調(diào)和主義,而是提供一種“優(yōu)位”思考方法,一種精當選擇和合理的決策技巧。中庸思想反映了一種合情合理的精神:“致中和”,達到中正和諧的境界。君子以和為貴,和氣方能生財??梢哉f,“和”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極為重要的思想范疇,它的立足點在于社會的穩(wěn)定與協(xié)調(diào),要求人們能夠傾力合作、精誠團結(jié)。朱熹在《中庸章句·序》說,《中庸》“憂深言切,慮遠說詳”,“歷選前圣之書,所以提挈綱維,開示蘊奧,未有若是之明且盡者也”。縱觀《中庸》全書,的確是內(nèi)容豐富,意味深長。《中庸》的思想及言論,積淀了儒家處理個人與社會、個人與他人以及人的修身養(yǎng)性的精華。書中不僅堅持以“中庸”作為儒家的最高道德標準的觀點,并且在此基礎(chǔ)上進一步深入討論了一系列相關(guān)的問題,其內(nèi)容也涉及到儒家學說的各個方面。本書所做的就是對《中庸》的原文加以詳細注釋和讀解,同時配有相關(guān)的歷史人物故事來加以闡述。目的就是希望讀者能夠通過本書對儒家的中庸思想有一種正確的認識和了解,并能夠在自己修身養(yǎng)性、為人處世時有所踐用。
內(nèi)容概要
《中庸》的思想及言論,積淀了儒家處理個人與社會、個人與他人以及人的修身養(yǎng)性的精華。本書對《中庸》的原文加以了詳細注釋和讀解,同時配有相關(guān)的歷史人物故事來加以闡述。旨在希望讀者能夠通過本書對儒家的中庸思想有一種正確的認識和了解,并能夠在自己修身養(yǎng)性、為人處世時有所踐用。 書中不僅堅持以“中庸”作為儒家的最高道德標準的觀點,并且在此基礎(chǔ)上進一步深入討論了一系列相關(guān)的問題,其內(nèi)容也涉及到儒家學說的各個方面。
書籍目錄
《中庸章句》序程子提示第一章 綱領(lǐng)第二章 知人第三章 正心第四章 正心第五章 修身第六章 審問第七章 明道第八章 正心第九章 正心第十章 明道第十一章 正心第十二章 知物第十三章 篤行第十四章 修心第十五章 齊家第十六章 齊家第十七章 知天第十八章 齊家第十九章 齊家第二十章 治國第二十一章 知性第二十二章 誠意第二十三章 誠意第二十四章 治國第二十五章 誠意第二十六章 博學第二十七章 修身第二十八章 明道第二十九章 明辨第三十章 知法第三十一章 修身第三十二章 誠意第三十三章 正心
章節(jié)摘錄
那些能夠取得大成就的人,大多都非常注重自身的德行修養(yǎng)。一個人德行修養(yǎng)水平的高低,往往可以決定他其他方面的成敗。吳隱之,字處默,東晉淮陽初城人。他的六世祖父是曹魏時的侍中吳質(zhì),為魏文帝曹丕所信賴。后來家道衰落,吳隱之的父親幾乎沒有做過官,是最下層的寒門士族。家中本來就不富裕,到吳隱之十幾歲的時候,父親不幸病死,家境就更加困難了。一家人常常以粗糙的豆類和咸菜充饑度日。貧苦的生活,使吳隱之養(yǎng)成了良好的品德。他少年老成,不僅勤奮好學,吃苦耐勞,而且孝順母親,敬重兄長。他為人處事,品行端正,從不貪圖非分的財物。不久,母親也去世,吳隱之悲痛欲絕。痛哭之聲感動得過路行人都為之落淚。他的鄰居是韓康伯,官拜太常。韓康伯的母親是位賢惠明達的老婦人,被吳隱之的操行所感動,就對康伯說:“如果你以后負責挑選官吏的工作,一定要舉薦像吳隱之這樣的人?!焙髞眄n康伯果然被任命為吏部尚書,于是提拔吳隱之為輔國功曹,隨即又改任參征虜軍事。吳隱之本來為人謙和,又博涉文史典籍,善于言談,長得儀表堂堂,所以很快就獲得了“儒雅之士”的好名聲。吳隱之的哥哥吳坦之為豫州刺史袁真的功曹。太和四年冬,袁真據(jù)守壽春叛變,投降了前燕帝國。兩年后,東晉大司馬桓溫率兵平定叛亂,在壽春俘虜了叛亂首領(lǐng)。許多人遭受株連,以叛逆的罪名押送京師建康斬首示眾,吳坦之也在其中。吳隱之聞訊后從建康匆匆趕來,拜見大司馬桓溫,請求代替哥哥赴死?;笢乇凰掠讷I身的精神所感動,又見他心懷坦蕩,談吐爽直,毫無懼色,心中暗生贊許之意,不僅沒有誅殺吳隱之,還赦免了他的哥哥。不久,吳隱之官拜奉朝請、尚書郎。太元十年,吳隱之以奉朝請的身份被衛(wèi)將軍、尚書令謝石聘請為衛(wèi)將軍主簿。其后,適逢吳隱之的女兒出嫁,這在一般人家也是件大事,何況是官宦人家。謝石知道他一向清貧,就派自家的廚師帶著賬本物品去吳家?guī)椭俎k婚事。當廚師來到吳家時,除看到他家的婢女牽著狗到市場上去賣外,其他與往常一樣,根本看不出官宦人家嫁女的喜慶場面。后來,吳隱之出任晉陵太守。晉陵地處京師附近,西晉末年隨遷的僑民很多,魚龍相雜,秩序混亂,為地方官吏搜刮民財提供了方便。然而吳隱之在任職期間,始終恪守清操,從未利用職權(quán)謀私騷擾百姓,加重過人民的負擔。他甚至連仆人都不用,砍柴燒飯做家務(wù)都由妻子一個人承擔。任職期滿后,吳隱之被調(diào)回朝中做官,并由中書侍郎、國子博士、散騎常侍等職,接連遷升至廷尉、秘書監(jiān)、御史中丞、左衛(wèi)將軍等高級官職。當時東晉王朝動亂迭起,官場污濁不堪。許多達官顯貴或爭權(quán)奪勢,或沉溺酒色、醉生夢死。吳隱之則出污泥而不染,清廉之風沒有任何改變。他既不貪圖淫逸,也不攀附巴結(jié)權(quán)貴,所得俸祿和賞賜,總要和貧窮的親族共同享用,不肯為自己積蓄和添置衣服被褥等。史載吳隱之寒冬臘月,都沒有一床像樣的新被褥。身上穿的衣服不僅破舊,而且沒有替換的。妻子給他洗衣時,他經(jīng)常披一塊棉絮待衣服晾干再穿,清貧儉樸,和普通老百姓沒有什么兩樣,因而得到朝野的一致贊譽。元興元年春,荊、江二州刺史桓玄進入建康,控制東晉朝政后,為提高自己的聲望,裝模作樣地貶黜佞臣,提拔俊賢。于是,素有廉潔美名的吳隱之被封為龍驤將軍,領(lǐng)平越中郎將,持節(jié)出任廣州刺史。廣州地處南海,所轄地域包括現(xiàn)在的廣東、廣西大部,氣候溫暖濕潤,物產(chǎn)豐富,而且是我國對外通商最早的城市,自東漢以來,一直為海上貿(mào)易中心。外國商船經(jīng)常帶來許多奇異的珍寶,來此做官的官吏只要攜帶一箱珠寶返回內(nèi)地,就可供子孫幾代的享用。所以歷任刺史,大都以搜斂珠寶為務(wù),沒有不發(fā)橫財?shù)?。東晉王朝也深知這種弊端,并想整治革除,而苦于找不到合適的人選。吳隱之接到任命后,立即攜帶家眷起程上路。在距廣州二十里外的石門有處泉水,人稱貪泉。傳說喝了貪泉水的人,就會喪失廉潔的本性,變得貪得無厭起來。因此,路過此泉的人,為了標榜自己清白,寧肯忍著口渴舌燥之苦,也不飲貪泉水。吳隱之途經(jīng)此泉時,很感慨地對隨行的親人說:“不被私欲驅(qū)使,心緒就不會錯亂。過了嶺南而喪失清白的人,我是知道其中的原委的。”于是走近水邊,一面酌泉而飲,一面賦詩詠懷說:古人云此水,一杯懷千金;試使夷齊飲,終當不易心。以此表達了他以伯夷,叔齊自律,不易節(jié)操的情懷。吳隱之上任后,非常注意自己的操行,平時飯菜沒有酒肉,僅以咸菜和干魚就餐。衣著都是以往穿過的,沒有添置新衣。官府給他配備的帷帳器物,也都送到倉庫里堆放起來。不了解吳隱之的人都說他矯揉造作,為了博取虛名。然而,吳隱之不為這些閑言碎語所動,始終堅持去奢務(wù)儉的節(jié)操。他手下有位官吏知道吳隱之愛吃魚,就經(jīng)常進獻去了骨刺的魚,想討好吳隱之,以利于升遷。當吳隱之發(fā)現(xiàn)此人動機不良后,不僅沒有領(lǐng)情,還處罰和貶降了他。從此,再也沒人敢向吳隱之送東西了,官府的行賄之風也有了收斂。一次,吳隱之和妻子在湖畔觀覽風光,妻子乘興買了一斤沉香給他看。吳隱之接過一看,嫌是奢侈之物,便隨手拋人湖中。由于吳隱之自身廉潔儉樸,又嚴于吏治,手下官屬大都不敢搜斂騷擾百姓,素以貪贓瀆職聞名的嶺南,吏治有了新的改觀。為此,晉安帝特下詔書表彰說:“孝敬的品行篤于閨門,高潔的節(jié)操厲乎風霜,實在是為人處世所難以做到的,然而是君子的最高美德。吳隱之孝順父母,友愛兄弟超過常人,俸祿分給九族共享,自養(yǎng)菲薄,儉樸過人;本來處在可以發(fā)財?shù)牡赜?,卻不改清操;本來具備了富有的地位、條件,一家人卻不肯改換舊服。恪守自律,革奢務(wù)儉,致使南嶺腐敗的吏治大為改觀。朕理應(yīng)給予嘉賞,所以晉號前將軍,賜錢五十萬,谷千斛。”
編輯推薦
《中庸全書(最新雙色圖文版)》:國學新讀大講堂。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