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藥物治療內科病學

出版時間:2008-10  出版社:中醫(yī)古籍出版社  作者:王和權  頁數:704  

內容概要

非藥物療法,是幾千年來中醫(yī)學中的一種主要治療手段,在防病治病過程中起著極其重要作用。其中針刺療法、灸治療法、推拿療法、氣功療法、刮痧療法等越來越受世界醫(yī)這重視。全書分為8篇,88章,涉及11個系統(tǒng),88種疾病。每一疾病編寫包括:概述、病因病理、臨床診斷、臨床治療、調攝與護理、按語六部分。其中概述部分簡述疾病的病名定義及所屬的中醫(yī)病證范疇;病因病理部分主要討論兩醫(yī)的病因病理和中醫(yī)的病因病機;臨床診斷部分主要論述辨病、鑒別診斷、辨證、辨證要點四方面;臨床治療是重點論述部分,主要論述針刺療法、灸治療法、推拿療法、刮痧療法、運動療法、氣功療法、心理療法、音樂療法、外治療法、飲食療法、康復療法、飲食預防等十二個方面;調攝與護理部分提出有關疾病活動、環(huán)境、生活等方面的注意事項及一般常規(guī)護理;按語部分簡單概括疾病需要的治療手段、療效。

書籍目錄

第一篇  消化系統(tǒng)疾病  第1章  反流性食管炎  第2章  急性胃炎  第3章  慢性胃炎  第4章  消化性潰瘍  第5章  堿性反流性胃炎  第6章  胃下垂  第7章  功能性消化不良  第8章  腸易激綜合征  第9章  習慣性便秘  第10章  慢性結腸炎  第11章  潰瘍性結腸炎  第12章  急性膽囊炎  第13章  慢性膽囊炎  第14章  膽石癥  第15章  膽道蛔蟲病  第16章  脂肪肝  第17章  肝硬化  第18章  急性胰腺炎  第19章  慢性胰腺炎第二篇  呼吸系統(tǒng)疾病  第1章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第2章  急性氣管炎一支氣管炎  第3章  慢性支氣管炎  第4章  支氣管哮喘  第5章  支氣管擴張  第6章  肺氣腫  第7章  肺炎  第8章  肺膿腫  第9章  肺原性心臟病第三篇  循環(huán)系統(tǒng)疾病  第1章  心絞痛  第2章  急性心肌梗死  第3章  風濕性心瓣膜病  第4章  心力衰竭(充血性心力衰竭)  第5章  心律失常(快速性心律失常與緩慢性心律失常)  第6章  病毒性心肌炎  第7章  心臟神經官能癥  第8章  原發(fā)性高血壓病  第9章  低血壓  第10章  高脂血癥(高脂蛋白血癥)  第11章  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第四篇  泌尿系統(tǒng)疾病  第1章  急性腎小球腎炎  第2章  慢性腎小球腎炎  第3章  腎病綜合征  第4章  糖尿病性腎病  第5章  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性腎炎  第6章  乙型肝炎病毒相關性腎炎  第7章  腎盂腎炎  第8章  下尿路感染  第9章  泌尿系結石  第10章  腎結核第五篇  神經系統(tǒng)疾病  第1章  三又神經痛  第2章  坐骨神經痛  第3章  面神經炎  第4章  急性感染性多發(fā)性神經炎  第5章  重癥肌無力  第6章  頸椎病  第7章  腦血管性癡呆  第8章  帕金森病  第9章  偏頭痛  第10章  神經衰弱  第11章  腦梗死  第12章  癲癇  第13章  周期性麻痹  第14章  進行性肌營養(yǎng)不良癥第六篇  內分泌、血液系統(tǒng)疾病  第1章  甲狀腺機能亢進癥  第2章  甲狀腺機能減退癥  第3章  肥胖病  第4章  缺鐵性貧向  第5章  白細胞減少癥  第6章  過敏性紫癲第七篇  結締組織、代謝系統(tǒng)疾病  第1章  風濕熱  第2章  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  第3章  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病  第4章  強直性脊柱炎  第5章  白塞病  第6章  痛風  第7章  糖尿病第八篇  傳染病  第1章  流行性感冒  第2章  流行性腮腺炎  第3章  細菌性痢疾  第4章  麻疹  第5章  瘧疾  第6章  百日咳  第7章  肺結核  第8章  病毒性肝炎  第9章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  第10章  傷寒  第11章  流行性乙型腦炎  第12章  脊髓灰質炎主要參考文獻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篇 消化系統(tǒng)疾病第1章 反流性食管炎一、概述反流性食管炎是由于食管下括約肌功能失調,或幽門括約肌關閉功能不全,不能阻止胃或十二指腸內容物反流人食管而引起的食管黏膜炎癥。本病臨床表現多樣,輕重不一。常表現食管不適,疼痛或胸骨后燒灼痛、反胃、吐酸、惡心、吞咽障礙等,甚者出現食道黏膜糜爛而出血。反流性食管炎的好發(fā)部位是食管中下段,尤其是食管下段。據美國統(tǒng)計發(fā)病率約為4%~10%。近年上海統(tǒng)計,根據癥狀本病患病率可達7%左右,有內鏡表現者約4%。本病的好發(fā)年齡是40-60歲;常與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或食管裂孔疝等病并存,但也可單獨存在。本病屬中醫(yī)學“反胃”“吐酸”“噎膈”“胸痹”“胃脘痛”等范疇。二、病因病理(一)西醫(yī)的病因病理1.病因(1)食管或胃手術后:胃切除、食管賁門切除、賁門成形術、迷走神經切斷術后等,引起胃、食管下端括約肌(LEs)功能障礙,使胃液中的鹽酸、胃蛋白酶或十二指腸內容物、胰液反流人食管,刺激食管黏膜。(2)嘔吐物刺激:酸性嘔吐物對食管黏膜的刺激性很大。十二指腸球部潰瘍、十二指腸梗阻引起高酸性胃液反流、膽道疾病、慢性胃炎、功能性嘔吐等,使胃酸、胃蛋白酶反流入食管,導致食管黏膜屏障和LES的功能受損。(3)飲食失當:有些食物可直接對食管黏膜有刺激性,如大量煙酒、過于辛辣食物及過熱食物等均易于灼傷食管黏膜。另巧克力、咖啡、可口可樂等,可使胃酸分泌增加,在高胃酸的情況下,當LES功能不全時,易產生反流性食管炎。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非藥物治療內科病學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條)

 
 

  •   原是為兒子過敏性紫癲買的,太專業(yè),看不懂,好在兒子遇著好醫(yī)生了,完全康復。還得是中醫(yī)。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