闖蕩

出版時間:2009-2-1  出版社:國際文化出版公司  作者:徐正超  頁數(shù):269  字數(shù):256000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東北小城青年劉言,渴望充滿激情的生活,為圓夢,他辭掉了在家鄉(xiāng)所謂體面的工作,告別了女友,來到一個陌生的城市,只身闖蕩。一切遠不如他的設想,他以為自己可以做個電臺主持人,卻只能在醫(yī)療廣告節(jié)目上賣嘴皮子;他認為自己能作個記者,卻只能胡亂編排一些明星八卦;他想當一個自由作家,卻發(fā)現(xiàn)生活已經捉襟見肘,他要守護愛情,可愛情卻背道而馳、飄忽不定。他掙扎著、奮斗著、思考著,他下定決心堅持到底……

作者簡介

徐正超,70后,曾經的專欄作家、記者、編輯,現(xiàn)為遼寧省文化廳藝術研究所專職編劇、本山傳媒副總裁兼創(chuàng)作總監(jiān)。于國家級、省級報刊、雜志發(fā)表過小說、散發(fā)、雜文、評論百余篇。為趙本山、宋丹丹等創(chuàng)作的小品《策劃》、《火炬手》分別在2007年、2008年中央電視臺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演出,獲得一等獎。并為郭冬臨、潘長江、黃曉娟、李琦等演員創(chuàng)作多部喜劇作品,并擔任2009年央視黃金強檔熱播電視劇《關東大先生》劇本改編兼執(zhí)行導演。主創(chuàng)電視欄目《劉老根大舞臺》及情景喜劇《今日升堂》。創(chuàng)作舞臺話劇作品《我把骨髓先給你》由遼寧人藝排演,獲得14項大獎。首屆東三省喜劇大賽創(chuàng)作金獎、第二屆遼寧曲藝牡丹獎創(chuàng)作金獎獲得者。

章節(jié)摘錄

  1 序言

編輯推薦

  趙本山御用編劇徐正超繼《策劃》《火炬手》后華麗轉身,傾心抒寫70后青春史,真情演繹“東北版《奮斗》”?! A力打造2009年最具潛力的青春勵志盛宴?! ∥蚁嘈牛篱g萬物都是永生的只不過,我們看不見,聽不到,不知道,但是,我想看見,聽到并知道,因此,我還會繼續(xù)夢有多大,心有多遠……  其實,生活就是生活——周而復始,又不斷生長新鮮。我已經進入了一個循環(huán),骨縫間的沽名釣譽催著我,扎上雞血,掄圓了前進,幾乎目不斜視,耳邊虎虎生風?! ‘斣S多個日夜真的奔跑而去,再見它,我感到溫暖,我知道,我無法切割那段寫它的時間和情感,因為,它簡單得讓我現(xiàn)在汗顏?! ∥铱偸窃谀橹鵁煏r,想起那些過往的人,經常在重拾夢想的軌跡旁,看見那些不一樣內容,但一樣清晰的臉?! ∑鋵?,一切故事都沒有所謂的尾聲。可以說,所有的結束,都是某些人的一廂情愿。  ——徐正超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闖蕩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9條)

 
 

  •   本地書店沒有買到,在當當網找到了,而且折扣很低,免費送貨上門。省錢又省力。2個晚上讀完《闖蕩》,很值得一讀,東北味很濃,現(xiàn)代感很強,作者敘述收放自如,情節(jié)勾人,期待徐正超的下一部作品
  •   可能都是東北人的緣故!看到故事中劉言和他的那群狐朋狗友的話語和經歷,覺得特解氣,用我們東北的話語就是囊忒!我是在悶得密的時候看這本書的,同是在他鄉(xiāng)闖蕩!也迷失在現(xiàn)實生活中,曾經也是一腔熱血,有著海闊天空的抱負!現(xiàn)在也是面臨選擇的時候,卻像個孬種一種默默唧唧,下不了決心!老問自己這是乍得啦!沒有答案!書中的主人公也沒給出答案!
  •   戀歌闖蕩
  •   因為是東北人,喜歡這類風味的小說,看著親切,讀著流暢。加上作者又是本山大叔御用的編劇,所以很感興趣的把書買到手。前半部有些段落寫得實在妙筆生花,幽默至極,東北特殊的語言結構看得我不自禁的笑出了聲。作者的意圖是寫一塊長大的哥們及自己的生活與愛情,每個人的變化,感悟歲月的痕跡。然后到了中部,文鋒就有些亂了,不知所云。仿佛很痛苦的硬湊字數(shù),哥們兒都嚇鬧騰什么呀,弄得里外不是人,一身的傷。劉言自己也不過混著日子賺點錢,膩歪著一個離婚女人,不覺得有什么特別之處。我覺著吧,作者如果把這本書寫出彩兒了,就是寫點真實的個人經歷,如何達到今天的水準,一步步的艱難與小甜蜜的,挺好!最后的畫蛇添足收尾。唉,可惜了本書的本意題材了??!
  •   趙本山的小品有很多閃光點,只是這本書中并未發(fā)現(xiàn)更多,也許寫得好與演得好放在一起才能“共贏”呵呵。。。。
  •   沒有想象得那么精彩,也許不是我喜歡的類型,看了開頭就不想再看下去了,覺得作者以寫小品的風格來寫小說,我不喜歡這樣的風格??磥砟軐懗鲆徊孔屓藧鄄会屖值木市≌f是不容易的。
  •   比起他的小品來,小品好看。
  •   一般,看了幾十頁,有點沒動力,或許我還沒堅持到這本書的高潮……
  •   內容沒看呢因為書的質量太差味道刺鼻一星期了還晾著呢
  •   henyiban..
  •   文筆不錯,情節(jié)差強人意
  •   如果沒有趙本山的名頭,我就不會有機會寫這幾句話了。耐著性子看,最后還是留下了30頁沒看就進了書架。
  •   我耐著心,看了50頁,開始看了5頁,我已經覺得后悔了,繼續(xù)耐著心看了50頁,更后悔。。。

    什么啊。。。

    里面人物繁雜,并且沒有特點,不知所云。。。像個流水帳。。。
  •     五月風箏2009-02-23 11:47:20
      
      
      看完《闖蕩》已經兩天,卻一直沒有寫下什么。在心里只有一個模糊的影子,感覺難以琢磨,無法清楚表達。
      
       說實在的,這樣的書完全不是我喜歡的類型。首先它離我的生活面太遙遠了,其中那些有關妓女、按摩院、酒吧,喝大量止咳水當毒品、以及哥兒們間的復雜關系,都讓我無法產生任何的共鳴;其次它的文風更不是我喜歡的唯美典雅類型,文中大片大片的粗俗俚語,東北口音,北京小調,還有通俗到極致的文字描述,都讓我不甚喜歡;再次,則是男主人公的個性,說不清道不明他到底是個怎樣的人,時而放縱,時而任性,時而義氣,時而卑鄙,令人極度不快。但對待小說,我一向抱著認真謹慎的態(tài)度,不愿意以自己的偏好,不經思索就將作者的心血盡數(shù)糟蹋,所以,還是決定以一種更加客觀的態(tài)度去思考后再寫評論。
      
       先談談風格吧。不知道該將《闖蕩》分為什么派。看過頹廢派石康的《晃晃悠悠》和《支離破碎》,感覺有少許的相似,都是描述迷惘男青年的成長故事。但石康的文字,在頹廢中讓人感覺到一種自然而然流露的冷幽默,非常出色。即使如我這般看不慣太過粗俗文字的人,也看的捧腹大笑,相當喜歡。而在《闖蕩》中,則始終覺得作者在運用文字上,只能說是文字很通順,能一口氣看完而已,沒什么特別耀眼的亮點。
      
       文章的框架是以男主角數(shù)年間的經歷為主線,以他的幾位哥們各自的生活作為開叉的枝節(jié),散開出來經過豐富潤色而成的小說。首尾呼應,每個人都交代清楚。有頭有尾,在構想上也算是不錯的了。
      
       但在內容上,瑣碎到了極點的小細節(jié),各個人身上發(fā)生的錯綜復雜的關系,只體現(xiàn)了一個非常庸俗的男主角。文章一開始,就說了他愛上一個女人,卻在第一次性經驗時發(fā)現(xiàn)她不是處女,而非常郁悶。于是又勾引上一個對他低頭順耳的處女,在她懷孕后又毫不留情的將她拋棄。接著,是在那無所事事的酒店里當一個毫無成就的經理,偷窺同事做愛,寫舉報信。后來還經常跑公園冒充執(zhí)法者,搗亂他人野合……在學校住,又去舉報舍友家開私屠場、舉報了好心收留他的洗衣店老板娘夫婦,在電臺給性病醫(yī)院拉客……的確,作者試圖讓我們相信,主人公的每一次舉動,都是被環(huán)境所逼,都是無心之作。但是,他的寫法卻是如此無力,這個男子,在他的筆下,依然是一個猥瑣、卑微、心里有些不正常的小人,即使有一點才華,但他身上那些過多的毛病,無法讓人產生任何美好的想象。
      
       不錯,小說必須來源于現(xiàn)實。在寫小說時,幾乎沒有任何作者能完全脫離現(xiàn)實生活,而去描寫他完全不熟悉的事情和人物。闖蕩作者的描述都是相當真實與可信的。但作者所選擇的這些所有底層生活的故事,究竟想告訴我們什么呢?從頭到尾,我看不出所謂真正意義上的“闖蕩”,有的,只是一種叫“折騰”的生活,叫“背叛”的情感,叫“背后一刀”的陰險。他是個沒有原則的無根的人,任性自我,從沒有為他身邊人想過什么。一心一意的,就是在想著怎樣讓自己的人生更加折騰罷了。
      
       這樣的小說,真的就是在激勵迷惑中的青年去奮斗去闖蕩嗎?小說來源于現(xiàn)實,但必須高于現(xiàn)實。不是說把生活所有猥瑣陰暗的東西一并錄入就是寫實了,如果那樣,光是每天每個人的吃喝拉撒,也可以寫成N部小說的。但起碼,給人一種比較光明的,起碼有一些希望的文字,才是對他人有所鼓勵幫助的,值得仔細閱讀的好書。否則,這樣的小說,只能當做飯后消遣的小讀物,無聊時看上一遍就放下罷了。
      
       不過是一本感覺平平的通俗小說。
      
  •     
      古代管皇帝專用叫御用,比如給皇帝做飯的叫御廚,給皇帝看病的叫御醫(yī),當然也會給皇宮里的其他皇族用用,趙本山趙大叔是春晚御用“小品王”,所以本書的作者打的旗號是“趙本山御用編劇”,也不能算太出格, 炒作無可厚非——現(xiàn)在誰不炒作?借梯上墻也可以理解——有資源不用那不是傻嗎。
      不管御不御,最終還得看手藝,燒出來的菜不合皇帝口味,不掉腦袋掉層皮,皇帝皇族的病看不好,多半下場不妙。作家寫出來的小說好不好,趙本山御不御用不算,讀者說了算。我們就來看看這本趙本山御用編劇文人的作品到底怎么樣。
      
      小說中的主要背景奉京應該是說的沈陽,主角是劉言和他的朋友們一幫人,奮斗掙扎發(fā)達衰落的歷史,看看他們這都干過些什么:
      小時候偷建筑工地上的鋼筋賣錢,鋼筋偷不到了把人家建筑工人的飯盒連筐偷走,飯倒了喂狗飯盒砸扁了賣鋁;偷窺同事偷情,偷窺公園里談戀愛、暗娼、野合者,冒充執(zhí)法人員用電筒亂照,乘人茍合時上去踢人屁股;跟同宿舍的人打架了舉報人家家里私開屠宰場,帶人去抓人家家里人,在他身無分文走投無路給他份差事戶口的人也被他舉報夫婦被抓,第一次性經歷是在對方幫助下才成功的,事后卻責怪女方不是處女;腳踏兩只船,把別的女孩子肚子搞大了,故意拿話誘導對方自己去墮胎事后自己一躲了之;第一次私下與女人見面就強吻對方;為治療性病的醫(yī)院做廣告拉客(這我相信,在電視里我見過不少說相聲的名角都在干這個),編假新聞……
      
      至于說話粗俗(不知道那邊人講話是不是都這味兒,我之前看紀錄片《鐵西區(qū)》,也是奉京的,劇中那些人物日常說話都是這樣的,不帶臟字開不了口)、坐火車坐汽車逃票等雞毛蒜皮的小事就更不值一提了。
      
      我以為這些文化圈、娛樂圈里的人日子過得肯定很舒坦,情操高尚,大把錢掙著,周圍美女如云等著被潛規(guī)則,誰知道原來這圈子里水太深水太渾,也都是苦孩子,過的哪是正常人過的日子,他們的日子最后不過是一個個段子。要往好里說他們是流氓中的文化人,往不好里說他們是文化人中的流氓,社會的禍害啊!
      
      坑、蒙、拐、騙是他們活著的主要技能,流氓無賴下作下賤是他們的奮斗秘籍,要是現(xiàn)實生活中有人跟我說:那劉言是你朋友??!我可能會矢口否認,會覺得認識這種人都是種恥辱。偏偏劉言在書中處處顯得魅力四射,下至不懂事的女學生上到離過婚的半老徐娘人人爭著向他拋媚眼獻殷勤往他的床上撲,他都快成了冰箱廣告說的“人見人愛”了。
      
      大多數(shù)作家第一本書都帶有自傳性質,類型小說比如偵探、科幻、冒險、紀實、童話等可能除外,即使男作者本人長的像個豬頭(不好意思,不應該這么歧視豬),在書中男主角也都是英俊瀟灑,風流倜儻,美女們哭著喊著搶著要撲到他懷里獻身,獻了身的都感激涕零,被男主角拋了甩了打了罵了墮胎流產都也無怨無悔,輪不上的一輩子都郁郁寡歡怎么著也不幸福,以滿足作者本人在現(xiàn)實中得不到實現(xiàn)的欲望。
      
      女作家估計也差不離,書中女主角個個貌美如花賽天仙,男人們兄弟絕情父子反目朋友陌路,為她瘋為她狂,只為了得到她的一個媚眼一個笑容,即使年老色衰像摘下來半個月的老黃瓜,男人們仍然對她癡心不改,對她說:比起你年輕時候的美麗來說,我更愛你現(xiàn)在備受摧殘的面容。
      
      作家的作品往往都有自己和周圍人的影子,把自己的經歷濃縮于筆下人物身上,作品不過是作家的白日夢而已。作家們自己平時不能做不敢做或做不到的白日夢都讓筆下人物去大膽放肆地做去,這是作家的意淫而已。只是見過意淫的沒見過本書作者這么意淫的!
      不過我可以拿廣大女同胞的審美觀打包票,小說里的主人公一定不是本書的作者,因為作者的靚照擺在封二最上面,大家有目共睹,他應該知道自己對女人的魅力究竟有多大。
      
      以前的相聲挺讓人喜歡的,后來被小品給擠走了,相聲演員只有去賣壯陽藥,現(xiàn)在小品也開始走到末路了,什么人都開始演小品了,春晚上陰陽不分的角都開始受捧了,寫小品的也開始改行寫小說了。
      小說與小品不是一回事兒,小說可不是操一口鐵嶺腔說兩句俏皮話夾幾段葷笑話擺幾個傻丑樣逗得大家哈哈一樂,肉麻當有趣拿上海人深圳人北京人開涮,把網上收羅的一個個段子串起來,把社會新聞版的那些個八卦組合起來算在筆下人物身上就算完事兒,東北爺們兒那些生活流水賬本加點兒黃色醬油醋的裝訂成冊就是小說了。
      
      徐爺,還是回去做你的御用編劇這個比較有前途的職業(yè),給小說留條活路吧!
      
  •     有些話適合在酒桌上說,有些字適合在日記里寫。把酒桌上的話拿到外面去講,和把自己絮叨出的一個故事整成本書,都是很格應人的事兒。當然有些腕兒的酒桌之言和閑篇文字可以另當別論。
      
      試讀完《闖蕩》,無需完篇,就可以知道,徐正超顯然還不是個腕兒。
      
      寫小品和寫小說到底是兩碼事。在當下,哪怕再壞的小品,只要還有幾個湊合的段子,故事講圓了,能讓大家大笑兩三次,就說得過去。要是順帶著再能針砭個時弊,給上現(xiàn)實那臭烘烘的胳肢窩一癢癢撓,就算的上上品了。
      
      畢竟就那十幾分鐘的時間,小品能表達這么些東西,已屬不易。再說本就為搞笑一樂的東西,你還能要求什么?
      
      小說自然就不一樣。創(chuàng)作小品需要的是一點火花,靈光一閃即可。但要是把那點火花拿來支撐一部小說,而且是長篇小說,顯然是遠遠不夠的。
      
      援引書里的一段話:“我們在這參觀的時候,我總是想起南京作家蘇童的一個比喻,大意是,寫短篇小說像蓋房子,中篇如建一座四合院,長篇就是宮殿了”。
      
      這段話作者自己似乎還應該再好好領會。徐正超的格局和材料,要搭建起一座像樣的宮殿,還顯得單薄了。拿一只餛飩的肉餡蒸包子,出來的面團一定癟塌塌的。
      
      《闖蕩》,至少在試讀里,格調有些灰暗,雖然通過劉言的視角也羅列了一堆社會現(xiàn)象,一些書評也因之大談此書的價值意義,但在我看來,這些陰暗面的描寫過于耳熟能詳,隨便打開張報紙,社會新聞版面里有的是類似的情節(jié)。筆鋒掃過,只看見輕飄飄的一層浮在水面上,透過這些字句看過去,還是這些字句,這對于讀小說來說,無疑是一種莫大的失望,很無趣味。
      
      那么可讀性呢,即使純做消遣的話,《闖蕩》也相當令人失望。
      
      小品沒有內涵還可以靠段子,而小品編劇徐正超在小說中表現(xiàn)出的幽默我覺得很幽默,大多數(shù)時間里給我的感覺是一種強做幽默,而且還老愛有意無意暗示讀者“我這在幽默著呢”。讀到有些橋段的時候我會聯(lián)想到高一時讀的《草樣年華》,或許有些灰灰的東西有些相似,但是徐正超無論才情還是駕馭文字的能力都要比80后孫睿差幾個檔次,更遑論和石康相較了。東北版《奮斗》頗得李鬼遺韻,李逵武功雖差了些,至少還有那幾下板斧,而《奮斗》固然不奮斗,至少石康還會貧。在《闖蕩》里,情節(jié)一馬平川不說,語言也乏善可陳,至多算文從字順罷了。
      
      說說這書的優(yōu)點,就是推出的時機,雖然依舊與文本無關。
      
      酒桌的格局,自家賬本的語言,餛飩餡撐起偌大個包子。這么說雖有點苛刻,但處女書評遇上了這么一本很搞的《闖蕩》,也怨不得俺手中殺豬刀砍將下去鳥。
  •     不論什么書,其存在的價值,皆不能由作者單方面認定。尤其是作者與其它書籍作對比后得出的自以為是的結論,更使人產生反感。蓋因書的優(yōu)劣,讀者自會辨別,所以作者實在用不著多此一舉。
      然而此書卻犯了這個錯誤。姑且不論作者扯上《奮斗》的理由,從我個人的角度出發(fā),感覺就是:還未見內容,已經被囿于一個固定的思維之內,認定《闖蕩》必定是一個或多個心理健康的年青人穿越重疊迷障、找尋心中理想的故事。遺憾的是,讀到一半隱約覺出來,原來其它想借它山之石攻玉,原來只是幾個有文化的古惑仔短暫的一段人生歷程,原來不過如此。假如一開始就言明自己筆下的人物的真實性,也具備七情六欲、悲歡喜樂,也會失控、憤怒,則可能還會引起共鳴。一言以蔽之,好好一本書,被發(fā)行定位糟蹋成了雞脅。
      書的裝禎與紙張都算不上精良。在排版格式上,不知是故意還是疏忽,沒有延循大眾約定俗成的段落開始前空兩格的習慣,導致讀者無法分清段落,大大增加了閱讀困擾。我便深受其害。經??赐暾迷谝恍兄系脑?,先琢磨下行是不是仍舊由這個人說,抑或已經換作別人。
      這些都是發(fā)行出版的小問題,也姑且不再討論。單從這本書上來講,無論情節(jié)還是文字,都值得適當褒獎。作者首先建立了一個框架,并不斷向這個框架中添加人物,以豐富骨血。與此同時,人物性格以及因性格而形成的種種事件,用干凈利落的文字一一道來,將人不知不覺中代入虛構場景。我個人以為,第一人稱的小說難寫。這種小說,往往會局限于主角的觀點,難以描述其它人的心理變化?!蛾J蕩》這本書用其它人的行動與語言,以及主角的觀察力,補救了這方面的不足。但這種補救,在書的前三分之一中不太明顯,總令人覺得開篇生澀。只至到一百頁左右,作者才開始大開大合,游刃有余。然而不幸的是,到了后期,作品又陷于一種暢銷書普遍規(guī)律中去:死了兩個人;進監(jiān)獄一個人;其余人無一不在為了生活而迷茫。說話玩笑話,這到恰好切合“闖蕩”的主題,小城市,大江湖。只是這種闖蕩,除了揭露了一部分社會現(xiàn)狀、闡述了一部分人的生活情感之外,其它大的東西并未表現(xiàn)出來。譬如現(xiàn)代人應該保持的風骨、譬如面對社會黑暗時應當以什么的方式來抗爭。一本可以流傳下來的書,應該具備這些元素,具備警醒世人的力量。所以只能說,《闖蕩》可以作為暢銷書、快速閱讀書,卻不能作為心目中的好書。由此可見,名氣是名氣,作品是作品。名氣可以炒出來,甚至可以炒一生一世;作品卻不能?;蛟S曇花一現(xiàn)后,塵仍是塵,土仍是土。認可的被認可,否定的被否定。
      書的文字,說是“東北版”,其實算不上。里面添加了不少京學痞味。正經來說,應當算是東北與北京的雜合。也許和作者的閱歷有關。我不知道,不敢亂說。
      魯迅在一篇文章中說:永逝的韶光一個悲哀的吊唁。這書,也算是吊唁了。吊唁曾經的青春、愛情、事業(yè)。
      
  •   還有一些我沒列舉出來的情節(jié),比如:劉言在某刊物當編輯,一篇揭露工地上工人集體中毒的稿件作為重點,但是一個部門主任(以前跟他有過節(jié))來找他說:那個工地老板跟他是朋友,請他幫忙不要發(fā)。并給了劉言一個紅包,留言收下了,還擔心被人看見,回去打開一看是兩千塊,覺得不少,算了一下,要把稿件不發(fā)只有造成事故遺漏,但是這樣要被考核扣500塊,再加其他獎金可能要大幾百,最后只拿到手1000多點,那個部門主任至少拿5000,而且不用擔責任,算來算去不劃算,就把錢拿到主編面前告了那個主任的狀,對他賄賂,結果主任被撤職。你要是一開始堅持不收紅包不答應撤告,還能說你是條漢子,有點正義感,有點骨氣,現(xiàn)在這樣子做比那個行賄的甚至包工頭還下作卑鄙毫無廉恥。
    如果說小說作者想寫一個壞人,那他基本做到了。如果作者本意是在批判也還能博得一些掌聲,但作者明顯是在替主人公鼓吹的,這就是作者本身的思想有問題了。
    另外我先聲明一下,本人絕沒有歧視東北人的意思,我的很多朋友(包括現(xiàn)實中網絡中)都是東北人,都是“才義雙全”的可交之人。我只是不喜歡本書中的主人公,而碰巧他又是個東北人而已。
  •   你用北方方言寫文章還真的有點味兒···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