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10 出版社:國際文化出版公司 作者:方俞 頁數(shù):216 字數(shù):230000
Tag標簽:無
前言
武術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一種最典型的表現(xiàn)形式。中國武術講究冬練三九,夏練三伏,保精養(yǎng)氣,吞吐沉浮,在其神而不在其形,講究的是內息和心境,每當練功者拉開架式運氣發(fā)功,丹田之氣便會瞬息勃發(fā)。中國源流有序、拳理分明、風格獨具、自成系統(tǒng)的拳種已有三百多個,著名拳師數(shù)千名。然而,“俠氣漸消”卻已成為當今社會的一種普遍現(xiàn)象,也為人們所扼腕嘆息。早在一百五十年前,龔自珍就發(fā)出過“吟到恩仇心事涌,江湖俠骨恐無多”的感慨。吳伯揆也在一副對聯(lián)中這樣寫道:“俠骨豈沉淪,恥與蛟龍竟升斗;人事日齷齪,莫拋心力貿才名!”梁羽生先生1993年11月從澳大利亞悉尼曾給我寫過一篇序,其中傷感地寫道:“對于‘潮流’,我不會視而不見?!苯衲晁脑麻g,我在北京寫過一首小詩,開頭兩句就是:“上帝死了,俠士死了!”
內容概要
李小龍,一個讓人聽來便熱血沸騰的名字,他短暫而輝煌的一生成就了20世紀華人世界的一個傳奇。李小龍的電影、功夫、生平、死亡、生前身后在國際上的影響都為人們津津樂道。李小龍改變了西方人對中國的傳統(tǒng)印象,讓世界認識了一個個性張揚、充滿血性和激情的中國人。 本書拋開傳記體的束縛,以獨特的評論形式再現(xiàn)了李小龍傳奇的一生,對他的身世、事業(yè)、愛情做了全面的點評,對他對武術和武學理論的貢獻進行了翔實的介紹,展現(xiàn)了他為追求理想不屈不撓的奮斗歷程,同時也表現(xiàn)了中國武術走向國際的艱辛和氣節(jié)。點擊免費閱讀更多章節(jié):點評李小龍
書籍目錄
序前言第一章 生命,只是一場死亡的游戲 一、他倒在了她的懷中 二、是猝死還是謀殺 三、一場死亡的游戲第二章 蛟龍出少年 一、不務正業(yè)的小童星 二、江湖,要靠拳頭說話 三、“舞林高手”李小龍 四、從小霸王到一名真正的武者第三章 龍游四海 一、跨越大洋的振藩之夢 二、半工半讀的西雅圖歲月 三、動極而靜的思考者 四、夢開始的地方——振藩國術館第四章 潛龍勿用 一、一場離經叛道的不倫之戀 二、她是他生命中的另一半 三、要靠雙手打天下第五章 龍戰(zhàn)于野 一、橫空出世“截拳道” 二、只收名人當?shù)茏? 三、好萊塢之痛第六章 飛龍在天 一、江湖,豈是一場虛空大夢 二、士為知己者死 三、《唐山大兄》一鳴驚人 四、“中國人不是東亞病夫!”第七章 狂暴1973 一、不是猛龍不過江 二、“龍爭虎斗”好萊塢 三、英雄,公敵,還是暴君?第八章 龍的精神龍的傳承 一、是意外,還是謀殺? 二、以無限為有限,以無法為有法 三、開創(chuàng)華語功夫片新紀元 四、一代人的偶像附錄:李小龍大事記
章節(jié)摘錄
一、他倒在了她的懷中1973年,注定是不尋常的一年。1月,加拿大蒙特利爾博物館被盜;5月,美國總統(tǒng)尼克松深陷“水門”丑聞;7月,澳大利亞悉尼歌劇院落成……就在悉尼歌劇院落成的第二天,也就是1973年7月21日早晨,香港《晨報》刊登了一條讓所有人都難以置信的新聞:當紅功夫巨星李小龍于20日晚11時30分在伊莉莎白醫(yī)院突然逝世,年僅33歲。消息一經發(fā)布,整個香港為之震驚,很多人不愿相信鋼筋鐵骨的李小龍會在人生事業(yè)如日中天之際撒手人寰,很多人覺得這是報紙在惡意炒作,是假消息,但是很快,香港《快報》《明報》陸續(xù)登出了李小龍去世的消息,一代武俠巨匠金庸先生也親自提筆撰寫社論緬懷李小龍,寫下了“一顆光芒四射的彗星,原不能在天空停留太久!”的感慨。是的,李小龍就像一顆奪目的彗星,他的一生雖然短暫,卻讓全世界都為他的光芒所照耀。“天妒英才”、“英年早逝”……任何詞匯都不足以表達全世界龍迷對李小龍的哀痛之情。人們不得不相信,銀幕上那個“壯得像一頭?!?、“有著強壯脊背和發(fā)達肌肉”的功夫巨星的確離他們遠去了。從香港到東南亞,從夏威夷到好萊塢,不只是李小龍的影迷,全世界都對李小龍的死給予了極大關注。那些曾經與他共事過的,那些曾經與他較量過的,那些對他持有非議的,都以各種形式通過媒體表達了對一代功夫巨星的追憶與哀思。是的,他走了,再也回不來了;是的,連老天都哭了;是的,世界從此失去了李小龍,失去了一位電影巨星,一個功夫奇才……沒有一個人,能夠像李小龍那樣在娛樂和武術界引起如此巨大的反響,不論在生前還是身后;沒有一個人,能夠像李小龍那樣讓無數(shù)人為其魅力所傾倒,不論是黃皮膚、白皮膚、還是黑皮膚;甚至有不少人,在李小龍死后的很長一段時間里,都固執(zhí)地認為他們的偶像依舊活著。他們不愿接受李小龍去世的事實,他們日復一地的沉浸在李小龍所塑造的英雄形象中,眼前閃動著的是李小龍矯健的身影,耳旁回蕩著的是李小龍那一聲聲發(fā)自丹田、氣沖云霄的尖叫;他們學著李小龍的樣子耍雙節(jié)棍,挺起腰桿做人。李小龍死了嗎?沒有,他依舊活在銀幕上,活在記憶里,活在人們心中。李小龍死了嗎?是的,他死了,永遠地離開了我們,離開了熱愛他的龍迷,離開了這個讓他為之奮斗和瘋狂的世界,以一種最離奇,最瀟灑的方式離去,把無數(shù)的疑問和懸念留給了人們。李小龍的死帶給人們的震動是巨大的,在悲痛和悼念之余,人們開始關注事件本身。早在李小龍生前,與他相關的一切都已被曝光在聚光燈下——他的影片花絮,他的生活喜好,他的情感緋聞……可現(xiàn)在,李小龍突然死了,他的死因,他死亡的經過,就成了各界最為關注的焦點,媒體和龍迷們都迫切地想知道,身強體壯、沒有顯著病史的李小龍到底是因何而死。香港報紙最早是這樣報道李小龍之死的:“當紅功夫巨星李小龍,于昨日深夜11時30分在家中突然暈倒,李妻蓮達急送伊莉莎白醫(yī)院急救,不幸不治而亡。醫(yī)院方面未能確定死因,其尸已暫安放殮房,待醫(yī)官開剖驗尸結果……”這則報道從字面上看中規(guī)中矩,沒有任何問題,順理成章地把李小龍的死亡經過歸入了正常范圍之內。但是人們并不滿足于報道的內容,不論是全世界的龍迷還是媒體,也許在人們的潛意識里,李小龍已非常人,他是功夫與電影的完美結合,也是當代中國人傳奇經歷的化身,他的死,絕對不會像這則報道上說的那樣平淡無奇——英雄,就該有英雄的死法,不論是慷慨偉大還是撲朔迷離;而媒體,就該有媒體的精神,就是不放過事件的每一個細節(jié),深挖狠掘,將一切可能性公諸于眾!于是,全港媒體開始行動,大家似乎都已心照不宣——李小龍的死絕沒有那么簡單!時間就是效率,效率就是頭條,頭條就是銷量,不放過李小龍身邊的每一個人,不放過7月20日晚的每一秒鐘,行動!香港媒體的敬業(yè)精神和工作效率在李小龍去世一事上再次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他們細致分析、周密布置、分頭出擊,展開了一場規(guī)??涨暗摹袄钚↓堉勒{查行動”。按照常規(guī)路數(shù),調查的對象應該集中在20日當天與李小龍有過接觸的人身上,也就是李小龍的妻子蓮達、李小龍的合作伙伴鄒文懷、李小龍的哥哥李忠琛。但是記者們很快意識到,想從他們口中獲得李小龍死亡經過的爆料幾乎不可能——在老謀深算、善于和媒體打交道的鄒文懷的授意下,李小龍的家人一致聲稱,李小龍是在自己的私人公寓中逝世。盡管如此,嗅覺靈敏的記者們還是從三人的“口供”發(fā)現(xiàn)了明顯的漏洞:按照三人的說法,李小龍是在家中吃完晚飯前后感到身體不適,而后昏迷不醒,而李小龍逝世是在深夜,當中相隔好幾個小時,他的家人為何沒有把他送往醫(yī)院急救?面對追問,鄒文懷等人仍想以“悲痛慌亂”掩蓋過去,但精明的香港記者豈會放過任何蛛絲馬跡,他們立刻發(fā)現(xiàn),李小龍的家人都已在鄒文懷的“掌控”之中,想要從這只“老狐貍”嘴里套出消息,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正面突破不行,那就迂回包抄,從別處下手!記者們很快找到了整個事件的一處薄弱環(huán)節(jié),那就是醫(yī)院!最先動手的是《星報》記者,只不過記者們起先想查明的只是李小龍的死因,但卻在誤打誤撞之下挖出了一個驚人的事實:李小龍并非死在自己家中,而是死在了當紅明星、他的紅顏知已丁佩的寓所!就在人們還沉浸在失去李小龍的悲痛、靜靜等候法醫(yī)驗尸報告的時候,7月24日,也就是李小龍死后的第三天,香港《明報》赫然在中英文版面上同時刊登了一個爆炸性的消息:“本報獨有可靠消息,李小龍死前昏迷地點,是在丁姓明星香閨內!”原來,《星報》的記者們在醫(yī)院救護車上打開了缺口:1973年7月20日晚上10時30分,九龍十字軍(救護車)總部接到了一個求救電話,并很快通知馬頭涌消防局派43號救護車前往筆架山道67號碧華園3樓A2座進行救助。這個地址,正是丁姓明星,即當紅影星、李小龍的紅顏知己丁佩的寓所所在!
媒體關注與評論
我絕不會說我是天下第一,可是我也絕不會承認我是第二! ——李小龍生前是一座豐碑,逝后是一個傳奇?! 升埨钚↓埵窃S多人的偶像……其最偉大之處在于他激勵著千百萬年輕人追隨他的足跡……他對全世界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他是出類拔萃的?! ⒅Z德?施瓦辛格沒有李小龍,就沒有今天的周星馳,也沒有這部《功夫》。李小龍對功夫的理論是史無前例的?! 苄邱Y小龍是偶像,他的功夫具有代表性,他是真正的武林中人?! 炜诵逕捁Ψ虻哪康牟皇侵铝τ趽羝剖瘔K或木板,我們更關心的是用它影響我們的整個思想和生活方式。 ——李小龍
編輯推薦
《點評李小龍》由國際文化出版公司出版。李小龍是入選1999年美國《時代》周刊“二十世紀的英雄與偶像”的唯一一位華人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