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斯福(上下冊)

出版時間:2004-12  出版社:國際文化  作者:(美)伯恩斯  頁數(shù):894  字數(shù):460000  譯者:孫天義 等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本書主要是一部關于富蘭克林·D·羅斯福的政治性傳記。除了他的社會生活以外,還詳盡地論述了他的個人生活,因為工作把這位傳大的政治家的一切都無情地卷入它的漩渦,其中包括他的家庭,甚至他的愛犬。羅斯福當時是怎樣變成那樣一位政治人物的?他為什么能夠那么有效地取得了政權?從長遠的觀點來看,他究竟是一位多么強有力的領袖?他在哪些方面遭到了失敗,為什么會失???他的一生對于美國人和美國國策究竟有什么意義?    本書也致力于研究美國民主體制中的政治領導問題。它主要的是集中研究斯福本人,但也論述他展開活動的政治環(huán)境,因為我的方法基于社會科學家的主要研究結果:領導是一個普遍的性格的問題,而是扎根在一種具體的精神文明之中。我們只能根據羅斯福的政治、社會和意識形態(tài)等方面的具體環(huán)境,也就是說,只能按照他塑造社會以及他又被社會所塑造的那種方式來理解這位政治家。

作者簡介

詹姆斯·麥格雷戈·伯恩斯(James MacGregor Burns)是當代美國歷史學家,早年畢業(yè)于威廉斯學院,后到哈佛深造,獲哲學博士學位。1971年獲美國普利策歷史獎、歷史和傳記籍全國獎和美國歷史學家協(xié)會的弗朗西斯·帕克曼獎。所著羅斯福傳記兩種,其中《羅斯福·獅子與狐貍》出版

書籍目錄

第1部·從政訓練  1、美好的環(huán)境  2、奧爾巴尼:幼獅  3、華盛頓:官僚政治家  4、為捍衛(wèi)國聯(lián)而戰(zhàn)斗第2部·權勢日增  1、插曲:商人政治家  2、奧爾巴尼的見習生涯  3、以毫厘之差獲得提名  4、奇妙的競選運行第3部·風云際會  1、入主白宮  2、全國人民的總統(tǒng)嗎?  3、憤怒的葡萄  4、右派的雷霆  5、權宜的外交政策  6、1936年:偉大聯(lián)盟第4部·獅臨困境第5部·越過陷阱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羅斯福(上下冊)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1條)

 
 

  •   有了這樣的總統(tǒng),就會造就一個強盛的國家!什么時候中國出了這樣的領袖,也許中國就不會再像現(xiàn)在這樣的墮落?。?/li>
  •   作為二戰(zhàn)期間的美國總統(tǒng),通過羅斯福,你可以了解那個時代的變遷與發(fā)展。同時,你也會被羅斯福的人格魅力所折服。這本書值得一讀。
  •     原文:http://book.douban.com/review/2508028/
         這套人物傳記2004年剛出版的時候,我就讀了其中的《希特勒》,并為作者深刻的洞察力和分析力所折服。要說,希特勒早年也是品學兼優(yōu)、且有一定才華的青年(看看他的水彩畫吧?。?,但越往后,挫折感混合正義感、過度的優(yōu)越感與偏激偏狹的個性,逐漸使這個有為青年“劍走偏鋒”,最終走上了邪惡的不歸路,并把把整個歐洲和世界帶入了戰(zhàn)爭的深淵。
         而5年后我讀的這部書,則描繪了混世魔王希特勒的終結者之一的羅斯福。
         然而,即便羅斯福的對外形象在二戰(zhàn)中更多地以“三軍統(tǒng)帥”示人,他的精力,卻幾乎全部放在與波托馬克河的國會山的斗爭當中,一部羅斯福史,也是一部與國會山的斗爭史——至少從本書的角度來看如此。描述重點在國內斗爭的主要根源在于,主流的美國政治學家和歷史學家認為國際政治的中心系于美國,而美國的權力中心主要來自總統(tǒng)和國會。
         了解了這種思想,以及一本人物傳記的約束,就能理解作者花費大量筆墨描繪羅斯福在“潛艇租借”斗爭中所采取的策略,仿佛世界的和平維系于其與國會山的斗爭一樣。然而,事實是羅斯福雖然終于下定決心繞過國會將潛艇租借于英國,此時的英國,已依靠自己的力量、挫敗了希特勒的海獅計劃。(這里忍不住評價一下希特勒,他對英軍轟炸柏林后報復性轟炸倫敦的指示,實在愚蠢不過)
         對于歐洲戰(zhàn)場,西線有英法,東線有蘇聯(lián),美國人的軍事力量MS主要集結于北非和意大利。對于亞洲澳洲,抗擊日本的主力屬于中國和剛從歐洲戰(zhàn)場迂回的蘇聯(lián)。美國在二戰(zhàn)后能主導國際時局,并不是因為它比其他國家在更深的程度上參與了二戰(zhàn)——想一想它國內高達40%的孤立主義者就知道了——而是由它在戰(zhàn)后世界經濟格局中的地位所決定的,雖然美國也不缺乏國際主義——從威爾遜就有這個傳統(tǒng)。
         不過作者還是很誠實地認為最具有決定意義的是“經歷了一番史詩般的圍困后,俄國人在年初迫使德國人從斯大林格勒潰退”。
         但以上都不是重點,好像中國的新聞聯(lián)播,國際部分總是一筆帶過。
         再來敘說一下這部書的重點部分吧。
         首先,“新政”作為羅斯福的主要經濟綱領,在后期的執(zhí)政當中實際上已經失敗。而且“新政”的哲學動機,并非起因于后來經濟學家所說的“凱恩斯主義”——正好相反,羅斯福對凱恩斯關于擴大財政支出的信件視而不見——而是出于一種“對于三分之一最貧困的人的憐憫”以及一種類似機會主義的實驗性質的心理。顯然,羅斯福在與聯(lián)邦法院和國會的抗爭中失去了對新政的主導,經濟和支持率重新下滑。連任四屆以及聲望日增,更賴于二戰(zhàn)時勢造英雄。備戰(zhàn)性生產拉動了經濟的繁榮,外部的緊張暫時性地彌合了與國會的分歧。
         這一方面源于羅斯福的實用主義并非總是奏效——他缺乏一些遠見與智慧,比如對于平衡財政開支的錯誤認識、對于官僚組織的過分反感(相比中共,可是很重視“組織建設”的)等等。
         第二,在總統(tǒng)與聯(lián)邦法院、總統(tǒng)與國會的斗爭中,斗爭的雙方并不能簡單地以“正邪”或“黑白”來看。在民主傳統(tǒng)極其深厚的美國,總統(tǒng)、聯(lián)邦法院、國會兩院,都以其各自的方式,代表著一部分人的利益,它們都是民主、共和與憲政的產物,又是其代表。盡管在歷次州及總統(tǒng)選舉中,雙方相互攻擊對方傲慢或獨裁,但整個過程正好體現(xiàn)了民主和憲政的制度構架。整個制度才代表了民主、共和、憲政。比如某章中,某州議員先表示忠于總,但最終迫于其選區(qū)的選舉人而放棄這種效忠。有些人可能認為,這些有力的選舉人可能是一些既得利益集團,然而在美國政治當中,幾乎所有強有力的利益都是以集團形式出現(xiàn)的,而且美國的政治學認為集團利益的出現(xiàn)并非總與民主的精神相違背,相反,它能更好地促進民主,而且也是共和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
         因此,總統(tǒng)與聯(lián)邦法院、總統(tǒng)與國會的斗爭,誰贏誰輸,并不是那么重要。在與聯(lián)邦法院的斗爭中,總統(tǒng)先輸了,然而,頑強的羅斯福最終還是安插進了自己人。民主黨人在國會大獲全勝,然而隨后又變得四分五裂、并成了總統(tǒng)前進的掣肘。雖然在戰(zhàn)時國會聽從了總統(tǒng)的召喚,但也透支著民主黨的號召力。從勝負來說,倒是應了老子的話“禍福所依所附”罷了。從民主、共和、憲政來看,整個斗爭的過程和制度構建,才是其真正的表現(xiàn)和代表,而無法由任何一方完全代表的。
         第三,回到羅斯福本人吧。羅斯福從小接受貴族式教育,這使得他對美好的生活有堅定的信仰,但在處理方式上,又有很多“花招”。總的來說,他有很強的人格魅力,但連作者本身和書中所引的很多評論家都認為,羅斯福更像是一個演員(這倒讓人想起了周星馳的《喜劇之王》⊙﹏⊙b),只是他全身心地忠于自己的角色罷了。
         羅斯福具有極堅強的毅力和耐心,有動人的微笑,有富有磁性的聲音,他會讓你相信,他一直在關注你、慈愛著你。但羅斯福也會對所有人隱藏著內心的目的,對一切屬于或不屬于他的圈子的人,放著煙霧彈,而追求最終的目的。他在追求第三次總統(tǒng)選舉中的行為,與袁大頭養(yǎng)病河南安陽追求最高權力的行為從外表如出一轍,他還喜歡造成自己是“被迫還擊”的形象……這些,都是為了最終的目的。
         然而,多謝老天,羅斯?!盎旧鲜莻€有道德的人”,美國也是個有深厚民主傳統(tǒng)的國家,在達到目的后,羅斯福在人事和制度方面的變更并不像同時期其他國家的領導人那樣過分地打擊異己分子,正好相反,他總是一一個超黨派和全民總統(tǒng)的形象示人,并取得了成功。
         相照理說來,我們國家也是一個民主國家,也是一個共和國,也追求和諧。但在民主、共和、和諧的詮釋中,我們卻失之于簡略。民主,就是人民當家做主,共和、憲政沒人提及,和諧成了反諷詞匯。在我們共和國的成長中,美國作為民主、憲政傳統(tǒng)有幾百年歷史的共和國,政治生活成熟、政治制度相對合理與充滿活力、民主憲政教育理念深入人心……確實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之處。
         最后,再回顧一下羅斯福所處的時代吧!喬治華盛頓代表了古典政治,羅斯福則不能簡單地說出于何種時代,但他確實繼承了舊時代的傳統(tǒng),又點燃了新時代的薪火。20世紀的上半葉是一個變革的年代,也許正向書中所說,“羅斯福之所復雜的主要是因為自身就存在著深刻的矛盾。他比他同時代的任何其他政治家都更多地經歷了兩個世界之間緩慢的過渡。(P545)”
         這種時代,總會產生一些復雜的人。中國在改革開放之后,也正處于一種過渡之中,中國一定也會產生“復雜”的人。但相比美國,中國還在政治上愈合著20多年非民主、非共和的動蕩所造成的傷口,也不能求助于理想主義的彌補——它已普遍喪失——樂觀點也許正在回歸當中。
         從這本書得到的最大心理感受:一,就書本身來說,有的段落由于鋪墊到位,簡直成了文學作品、比如史詩,如522~524頁部分。二,就羅斯福的印象來說,會使人感到憂郁——參見羅斯福對美國青年代表的談話(P488~489),引用林肯不過再描述自己的困境,這是本書的一個感情主線。書本應在憂郁中結束,但有了二戰(zhàn)的時勢,英雄也不得不出。羅斯福后來才認識到美國的政黨制度應當受到改組,變?yōu)榇怼白杂芍髁x”和“保守主義”的兩大黨,真正認清怎樣做一個政治家(參加P549政治家和政客的若干區(qū)別),卻已經來不及實施這一切了。
         這本書給人的感觸太多了,是我喜歡的一部書!
        
        --------------------------------
        P.S.:基辛格的《大外交》在描述羅斯福的戰(zhàn)后世界格局構想時,用了“四大警察”說,而本書作者說是“三大警察”。羅斯福到底是何意呢?基辛格難道是為了討好中國?呵呵。不過從羅斯福幾次建議歸還琉球群島而蔣介石不敢要這一事來看,羅斯福對扶不上墻的稀泥心灰意懶也是有可能的。bs蔣。
  •     財和才與貌雙全,精力充沛,樂觀積極,39歲小兒麻痹,卻沒有影響他的總統(tǒng)之路,一做就是連任3屆,正逢經濟危機和二戰(zhàn),他的業(yè)績是讓人敬佩的。喜歡他在和他的侄兒一起聊天時說的一句話:人只是善良是不夠的,他還要夠精明,和有足夠的勇氣
  •      這套人物傳記2004年剛出版的時候,我就讀了其中的《希特勒》,并為作者深刻的洞察力和分析力所折服。要說,希特勒早年也是品學兼優(yōu)、且有一定才華的青年(看看他的水彩畫吧!),但越往后,挫折感混合正義感、過度的優(yōu)越感與偏激偏狹的個性,逐漸使這個有為青年“劍走偏鋒”,最終走上了邪惡的不歸路,并把把整個歐洲和世界帶入了戰(zhàn)爭的深淵。
       而5年后我讀的這部書,則描繪了混世魔王希特勒的終結者之一的羅斯福。
       然而,即便羅斯福的對外形象在二戰(zhàn)中更多地以“三軍統(tǒng)帥”示人,他的精力,卻幾乎全部放在與波托馬克河的國會山的斗爭當中,一部羅斯福史,也是一部與國會山的斗爭史——至少從本書的角度來看如此。描述重點在國內斗爭的主要根源在于,主流的美國政治學家和歷史學家認為國際政治的中心系于美國,而美國的權力中心主要來自總統(tǒng)和國會。
       了解了這種思想,以及一本人物傳記的約束,就能理解作者花費大量筆墨描繪羅斯福在“潛艇租借”斗爭中所采取的策略,仿佛世界的和平維系于其與國會山的斗爭一樣。然而,事實是羅斯福雖然終于下定決心繞過國會將潛艇租借于英國,此時的英國,已依靠自己的力量、挫敗了希特勒的海獅計劃。(這里忍不住評價一下希特勒,他對英軍轟炸柏林后報復性轟炸倫敦的指示,實在愚蠢不過)
       對于歐洲戰(zhàn)場,西線有英法,東線有蘇聯(lián),美國人的軍事力量MS主要集結于北非和意大利。對于亞洲澳洲,抗擊日本的主力屬于中國和剛從歐洲戰(zhàn)場迂回的蘇聯(lián)。美國在二戰(zhàn)后能主導國際時局,并不是因為它比其他國家在更深的程度上參與了二戰(zhàn)——想一想它國內高達40%的孤立主義者就知道了——而是由它在戰(zhàn)后世界經濟格局中的地位所決定的,雖然美國也不缺乏國際主義——從威爾遜就有這個傳統(tǒng)。
       不過作者還是很誠實地認為最具有決定意義的是“經歷了一番史詩般的圍困后,俄國人在年初迫使德國人從斯大林格勒潰退”。
       但以上都不是重點,好像中國的新聞聯(lián)播,國際部分總是一筆帶過。
       再來敘說一下這部書的重點部分吧。
       首先,“新政”作為羅斯福的主要經濟綱領,在后期的執(zhí)政當中實際上已經失敗。而且“新政”的哲學動機,并非起因于后來經濟學家所說的“凱恩斯主義”——正好相反,羅斯福對凱恩斯關于擴大財政支出的信件視而不見——而是出于一種“對于三分之一最貧困的人的憐憫”以及一種類似機會主義的實驗性質的心理。顯然,羅斯福在與聯(lián)邦法院和國會的抗爭中失去了對新政的主導,經濟和支持率重新下滑。連任四屆以及聲望日增,更賴于二戰(zhàn)時勢造英雄。備戰(zhàn)性生產拉動了經濟的繁榮,外部的緊張暫時性地彌合了與國會的分歧。
       這一方面源于羅斯福的實用主義并非總是奏效——他缺乏一些遠見與智慧,比如對于平衡財政開支的錯誤認識、對于官僚組織的過分反感(相比中共,可是很重視“組織建設”的)等等。
       第二,在總統(tǒng)與聯(lián)邦法院、總統(tǒng)與國會的斗爭中,斗爭的雙方并不能簡單地以“正邪”或“黑白”來看。在民主傳統(tǒng)極其深厚的美國,總統(tǒng)、聯(lián)邦法院、國會兩院,都以其各自的方式,代表著一部分人的利益,它們都是民主、共和與憲政的產物,又是其代表。盡管在歷次州及總統(tǒng)選舉中,雙方相互攻擊對方傲慢或獨裁,但整個過程正好體現(xiàn)了民主和憲政的制度構架。整個制度才代表了民主、共和、憲政。比如某章中,某州議員先表示忠于總,但最終迫于其選區(qū)的選舉人而放棄這種效忠。有些人可能認為,這些有力的選舉人可能是一些既得利益集團,然而在美國政治當中,幾乎所有強有力的利益都是以集團形式出現(xiàn)的,而且美國的政治學認為集團利益的出現(xiàn)并非總與民主的精神相違背,相反,它能更好地促進民主,而且也是共和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
       因此,總統(tǒng)與聯(lián)邦法院、總統(tǒng)與國會的斗爭,誰贏誰輸,并不是那么重要。在與聯(lián)邦法院的斗爭中,總統(tǒng)先輸了,然而,頑強的羅斯福最終還是安插進了自己人。民主黨人在國會大獲全勝,然而隨后又變得四分五裂、并成了總統(tǒng)前進的掣肘。雖然在戰(zhàn)時國會聽從了總統(tǒng)的召喚,但也透支著民主黨的號召力。從勝負來說,倒是應了老子的話“禍福所依所附”罷了。從民主、共和、憲政來看,整個斗爭的過程和制度構建,才是其真正的表現(xiàn)和代表,而無法由任何一方完全代表的。
       第三,回到羅斯福本人吧。羅斯福從小接受貴族式教育,這使得他對美好的生活有堅定的信仰,但在處理方式上,又有很多“花招”??偟膩碚f,他有很強的人格魅力,但連作者本身和書中所引的很多評論家都認為,羅斯福更像是一個演員(這倒讓人想起了周星馳的《喜劇之王》⊙﹏⊙b),只是他全身心地忠于自己的角色罷了。
       羅斯福具有極堅強的毅力和耐心,有動人的微笑,有富有磁性的聲音,他會讓你相信,他一直在關注你、慈愛著你。但羅斯福也會對所有人隱藏著內心的目的,對一切屬于或不屬于他的圈子的人,放著煙霧彈,而追求最終的目的。他在追求第三次總統(tǒng)選舉中的行為,與袁大頭養(yǎng)病河南安陽追求最高權力的行為從外表如出一轍,他還喜歡造成自己是“被迫還擊”的形象……這些,都是為了最終的目的。
       然而,多謝老天,羅斯?!盎旧鲜莻€有道德的人”,美國也是個有深厚民主傳統(tǒng)的國家,在達到目的后,羅斯福在人事和制度方面的變更并不像同時期其他國家的領導人那樣過分地打擊異己分子,正好相反,他總是一一個超黨派和全民總統(tǒng)的形象示人,并取得了成功。
       相照理說來,我們國家也是一個民主國家,也是一個共和國,也追求和諧。但在民主、共和、和諧的詮釋中,我們卻失之于簡略。民主,就是人民當家做主,共和、憲政沒人提及,和諧成了反諷詞匯。在我們共和國的成長中,美國作為民主、憲政傳統(tǒng)有幾百年歷史的共和國,政治生活成熟、政治制度相對合理與充滿活力、民主憲政教育理念深入人心……確實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之處。
       最后,再回顧一下羅斯福所處的時代吧!喬治華盛頓代表了古典政治,羅斯福則不能簡單地說出于何種時代,但他確實繼承了舊時代的傳統(tǒng),又點燃了新時代的薪火。20世紀的上半葉是一個變革的年代,也許正向書中所說,“羅斯福之所復雜的主要是因為自身就存在著深刻的矛盾。他比他同時代的任何其他政治家都更多地經歷了兩個世界之間緩慢的過渡。(P545)”
       這種時代,總會產生一些復雜的人。中國在改革開放之后,也正處于一種過渡之中,中國一定也會產生“復雜”的人。但相比美國,中國還在政治上愈合著20多年非民主、非共和的動蕩所造成的傷口,也不能求助于理想主義的彌補——它已普遍喪失——樂觀點也許正在回歸當中。
       從這本書得到的最大心理感受:一,就書本身來說,有的段落由于鋪墊到位,簡直成了文學作品、比如史詩,如522~524頁部分。二,就羅斯福的印象來說,會使人感到憂郁——參見羅斯福對美國青年代表的談話(P488~489),引用林肯不過再描述自己的困境,這是本書的一個感情主線。書本應在憂郁中結束,但有了二戰(zhàn)的時勢,英雄也不得不出。羅斯福后來才認識到美國的政黨制度應當受到改組,變?yōu)榇怼白杂芍髁x”和“保守主義”的兩大黨,真正認清怎樣做一個政治家(參加P549政治家和政客的若干區(qū)別),卻已經來不及實施這一切了。
       這本書給人的感觸太多了,是我喜歡的一部書!
      
      --------------------------------
      P.S.:基辛格的《大外交》在描述羅斯福的戰(zhàn)后世界格局構想時,用了“四大警察”說,而本書作者說是“三大警察”。羅斯福到底是何意呢?基辛格難道是為了討好中國?呵呵。不過從羅斯福幾次建議歸還琉球群島而蔣介石不敢要這一事來看,羅斯福對扶不上墻的稀泥心灰意懶也是有可能的。bs蔣。
  •      羅斯福具有狐貍的狡黠,但并不總是有獅子的威嚴,而且作為一個民主國家的領導人,往往被迫妥協(xié)甚至放棄,這是本書的主旨大意。羅斯福的權謀堪稱登峰造極,這尤其體現(xiàn)在他第二次、第三次連任時耍的手腕。他并不明說是否參選,誘使一大批候選人蠢蠢欲動,自己更在其中推波助瀾,使得候選人數(shù)量不斷增多。這不僅為了他一旦選舉失利留下后路,更使得候選人之間分散了票數(shù),使自己一旦參選,本就應該領先的地位更化為大幅領先。這樣,選舉的結果在他幕后的布置安排下,變成完全取決于他是否參選了。這就是他操縱政局的靈巧手腕。
       羅斯福的另外一個高招體現(xiàn)在他“超黨派”的思路上。這種靈活的定位可以使他在必要的時候爭取一批反對黨中的進步分子的支持,而另一方面又造就了他全國領袖的象征。不過,這個手法應該說是以他的性格和天才為基礎的。他本身秉持實用主義,擅于并十分積極地吸收各種各樣甚至是完全相反的觀點,把它們糅合到自己的綱領中去。必須說明的是,這一方針也有不利的地方,就是在他第一次連任的時候,由于他的大勝,使得民主黨基本上獨攬了整個議會。他一方面喪失了原本可以利用的后備力量--共和黨進步分子,一方面又不得不去彌合民主黨中的反對勢力,這直接導致了他在第二任建樹不多,甚至經濟又開始衰退的局面。
       關于羅斯福在和平時期一直沒有一個強烈信念且不屈不撓的斗爭,甚至就連"新政”實際上也沒有超出民眾的要求。我認為這主要是由美國政治的聯(lián)邦制度和三權分立制度決定的。(1)聯(lián)邦制度決定了在美國,一個領導者必須要在行政的各個方面都有所涉獵(尤其是在競選的時候),而不是側重于全國某一方面問題的見解。這樣,由于他們精力的分散,他們往往就很難在具體問題有建設性的看法,往往只是滿足于滿足最大部分人的利益。(2)三權分立制度,尤其是政府日常行政往往要通過國會立法才能奏效的制度安排,使得一個宏觀和全局上的領導捉襟見肘。由于議會的各個議員都是由地方選舉上來,他們對于地方利益往往有更深依賴,更傾向于小修小補的改進。更何況他們中的許多由于在地方有不可撼動的地位,對全國領袖總統(tǒng)的權威并不那么在乎。(3)總之,這樣產生的地方和中央的矛盾,分工和全面的矛盾,導致了美國政治在制度安排上就是傾向于保守主義的。他們很容易提出保守的意見、以及拒絕進步的、具有建設性的意見,他們只能滿足于帕累托改進。我認為這樣的政府,很可能失敗在納什均衡上。
       在政治上,羅斯福有全局的眼光,但是并沒有長遠的眼光。前者指的是他懂得在成為全國領袖力量時保持中立,不和任何人結盟,甚至為此不惜開罪于人——這使得他的權力不會受到利益聯(lián)盟的限制,而且使他可以在各種政治力量的對抗中游刃有余。后者指的是他始終沒有培養(yǎng)自己的支持力量,他沒有培育新政主要受益者的力量,使得新政步履維艱。就連工會的力量也是別人正好幫他建立起來的。
  •       從個人身上看國家的興衰是不盡然的。但從國家元首上看,可以看出那個時代那個國家集中關注的許多問題。
        托爾斯泰說,幸??偸窍嗨频?,不幸則各有各的不幸。成功需要各種各樣不同條件的匯集。如果那個人匯集了那個時代那個國家需要的種種品質,那么這些品質如何展現(xiàn)在歷史的發(fā)展當中,又體現(xiàn)了那個時代那個民族強大起來的哪些精神與文化?
        在模仿他叔叔的事業(yè)發(fā)展道路上,對于時機的把握和自我的調整,讓他懂得了許多是與非的問題及其解決的方法。
        我總認為,得人和者得地利,得地利者的天時。反之,不知天時者不知地利,不知地利者不知人和。所以在辨證的發(fā)展關系中,把握復雜問題,獲取解決問題所需知識、技能、智慧和各種社會資源的過程本身就是那個時代那個國家那個民族摸索走向興旺之路。
        相信對于今天的中國,會有益處。
  •   這句話深深的在我的腦海里
  •   隨手寫的,其實真應該好好總結一下那段歷史!
    書的內容異常豐富,學法律的,肯定會對霍姆斯、休斯、卡多佐、布蘭代斯感興趣;學經濟的,凱恩斯、胡佛一定會觸動他們的興奮點;學政治的,“羅斯福王”、富蘭克林羅斯福、威爾遜、杰弗遜、杰克遜……盼望牛人寫出一篇縱橫捭闔的書評出來!
  •   認真看了……你的評論`
    決定翻書去`
  •   大塊文章啊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