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12 出版社:宋丹菊 大眾文藝出版社 (2008-12出版) 作者:宋丹菊 頁數:150
Tag標簽:無
前言
中國京劇繼1927年梅(蘭芳)、尚(小云)、程(硯秋)、荀(慧生)確立“四大名旦”之后,青年旦角演員不斷涌現(xiàn)。為了選拔優(yōu)秀人才,有識之士和廣大熱心觀眾遂發(fā)出倡議,評選“四小名旦”。1936年秋天,經過一番細心籌劃,由北京《立言報》主持,專門接待各界投票。投票結果前四名為李世芳、毛世來、張君秋、宋德珠,成為轟動一時的京劇“四小名旦”。自此,宋德珠創(chuàng)立的“宋派”藝術在中國京劇史上得以確立,在中國京劇史冊上占有光輝的一頁。至今仍有著深遠而廣泛的影響。值此宋德珠先生90誕辰之際,中國戲曲學院、河北省文化廳、中國京劇藝術基金會和河北省藝術職業(yè)學院聯(lián)合舉辦紀念活動,在河北藝術職業(yè)學院為宋德珠先生制作紀念銅像,在北京舉辦“宋派”代表劇目專場演出和“宋派”藝術研討會,并出版《宋德珠舞臺藝術》紀念冊。在黨中央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的歷史時期,舉辦這些活動和出版文集,對于傳承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藝術、推動京劇藝術事業(yè)的發(fā)展和繁榮,具有積極和深遠的意義,值得慶賀。宋德珠(1918~1984)原籍天津。12歲時人同年創(chuàng)辦的北平中華戲曲??茖W校學戲,從此進入梨園之門。宋德珠常說,學藝是個苦事,既然干了這一行,就要舍得吃苦。他說他在中華戲校學習時,就像一種“苦行僧”式的生活,每天早上5點鐘起床,一直到深夜十一二點鐘才休息,每天排滿十六七個小時的功課。比如練蹺工,從早到晚把蹺綁在腳上,晚上入睡時才能卸下來。那時學戲,最講究苦練,天越熱、越冷,練得越狠。他練“打出手”專門在大風天練,這樣練時雖不好掌握,但練出來的功瓷實,演出時無論條件多差,舞臺多小,都能適應。在戲校,宋德珠先從閻嵐秋、朱桂芳、張善庭等學習刀馬旦、武旦戲,繼從余玉琴、郭際湘、諸如香、王瑤卿學花旦、青衣戲,并曾向程硯秋、荀慧生、于連泉(小翠花)問藝。在校期間,就常為程硯秋配戲。當年他(飾小青)與程硯秋(飾白素貞)、俞振飛(飾許仙)同臺演出的《斷橋》,成為珠聯(lián)璧合的梨園佳話。這幅劇照,至今還常登于各類戲曲書上。
內容概要
中國京劇繼1927年梅(蘭芳)、尚(小云)、程(硯秋)、荀(慧生)確立“四大名旦”之后,青年旦角演員不斷涌現(xiàn)。為了選拔優(yōu)秀人才,有識之士和廣大熱心觀眾遂發(fā)出倡議,評選“四小名旦”。1936年秋天,經過一番細心籌劃,由北京《立言報》主持,專門接待各界投票。投票結果前四名為李世芳、毛世來、張君秋、宋德珠,成為轟動一時的京劇“四小名旦”。自此,宋德珠創(chuàng)立的“宋派”藝術在中國京劇史上得以確立,在中國京劇史冊上占有光輝的一頁。至今仍有著深遠而廣泛的影響?! ≈荡怂蔚轮橄壬?0誕辰之際,中國戲曲學院、河北省文化廳、中國京劇藝術基金會和河北省藝術職業(yè)學院聯(lián)合舉辦紀念活動,在河北藝術職業(yè)學院為宋德珠先生制作紀念銅像,在北京舉辦“宋派”代表劇目專場演出和“宋派”藝術研討會,并出版《宋德珠舞臺藝術》紀念冊。在黨中央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的歷史時期,舉辦這些活動和出版文集,對于傳承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藝術、推動京劇藝術事業(yè)的發(fā)展和繁榮,具有積極和深遠的意義,值得慶賀?! ∷蔚轮椋?918~1984)原籍天津。12歲時人同年創(chuàng)辦的北平中華戲曲??茖W校學戲,從此進入梨園之門。宋德珠常說,學藝是個苦事,既然干了這一行,就要舍得吃苦。他說他在中華戲校學習時,就像一種“苦行僧”式的生活,每天早上5點鐘起床,一直到深夜十一二點鐘才休息,每天排滿十六七個小時的功課。比如練蹺工,從早到晚把蹺綁在腳上,晚上入睡時才能卸下來。那時學戲,最講究苦練,天越熱、越冷,練得越狠。他練“打出手”專門在大風天練,這樣練時雖不好掌握,但練出來的功瓷實,演出時無論條件多差,舞臺多小,都能適應?! ≡趹蛐?,宋德珠先從閻嵐秋、朱桂芳、張善庭等學習刀馬旦、武旦戲,繼從余玉琴、郭際湘、諸如香、王瑤卿學花旦、青衣戲,并曾向程硯秋、荀慧生、于連泉(小翠花)問藝。在校期間,就常為程硯秋配戲。當年他(飾小青)與程硯秋(飾白素貞)、俞振飛(飾許仙)同臺演出的《斷橋》,成為珠聯(lián)璧合的梨園佳話。這幅劇照,至今還常登于各類戲曲書上。
章節(jié)摘錄
插圖:除上述四人外,學生主角的同學中,還有傅德威、李德彬兩人,也是很值得一談的。德威工武生,曾得沈三玉、朱玉康老師的指教(提起沈三玉老師,還有一件事也值得在這里插幾句。沈老師后來生活無著,只好靠賣白薯、做絹花為生,處境非常困難。解放后,和曾偶然碰見了他,了解了他的情況,便把他介紹到中國京劇院工作,后來他又調到中國戲曲學校教戲。退休以后就一直呆在家中。沈老師有個兒子,解放前就丟失了,一直沒有找到。他還有個女兒,在青海工作。沈老師思念女兒,便到青海去看望她。不料得了病,醫(yī)治無效,在青海去世了)。德威在沈三玉和朱玉康老師的指導下,長靠、短打都很出色,而尤以長靠勝于短打。他后來又曾經先后拜著名武生楊小樓和尚和玉為師,藝術更是日益精進。他的凈角勾臉戲,如《四平山》(他演,李元霸)、《鐵龍山》(他演姜維)、《艷陽樓》(他演高登)等戲,派頭樣式都極好,而《長坂坡》(他演趙云)一戲原是直接從楊小樓學習的,更是他的杰出的代表之一。德威現(xiàn)在中國戲曲學院任教,正在為培養(yǎng)戲曲事業(yè)的后起之秀而辛勤地工作。李德彬的小生在當地也是名盛一時的。他的開蒙老師是馮惠林,后來又投在金仲仁,王瑤卿二人的門下學戲。他嗓音、扮相都好,正工戲有《群英會》(他演周瑜)、《轅門射戟》(他演呂布)、《探莊射燈》(他演石秀)、《玉鐲記》(他演傅朋)、《雁門關》(他演楊八郎)等。我的許多戲就都是由他配演的。他和儲金鵬、徐和才三人,當時亦稱為“戲校小生三杰”。
編輯推薦
《宋德珠舞臺藝術》由大眾文藝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