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7 出版社:當代中國 作者:陳啟文 頁數(shù):146
Tag標簽:無
前言
當行走成為一種姿態(tài) 諸榮會 我有陳啟文三個手機號碼、兩個固定電話號碼和一個E-mail地址。雖然與他至今尚無一面之雅,但是因文學與他得識以來,我們的聯(lián)系卻一直不斷。聯(lián)系當然多數(shù)時候是通過手機發(fā)短信:有事找他了,我就將一條短信“群發(fā)”給他的三個手機號碼,然后等他回過來,因為我知道他三個手機號碼都用,但是又不知道他此刻正在哪里,哪兩個號正處于關機狀態(tài),哪一個號正開著——前天他可能在湖南老家用著岳陽的那個號,昨天便已到了廣東改用東莞的號了,今天卻又在北大荒用了另一個號——他似乎總是行走在路上。 行走,對于一般人來說只是一種階段性的行為,而對于陳啟文來說,似乎是一種常態(tài);換句話說,似乎在陳啟文那里,行走地地道道地成了他切入生活和文學的一種姿態(tài)。 說實話,我因為陳啟文而常常想:對于一個作家來說,當行走成為了一種人生姿態(tài),這究竟意味著什么呢? 古人早就有言,為文之道在于“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依斯而言,當行走成為一種人生姿態(tài),對于一個作家來說,似乎理所當然地意味著成熟,至少意味著開始走向成熟。陳啟文近年來用自己的創(chuàng)作實績似乎印證了這一點。 陳啟文的主要文學成就都是在他辭去公職自由行走后取得的。我們完全可以把他的散文代表作《漂泊與岸——湖湘溯源筆記》看做是他第一次自由行走后取得的第一個豐碩成果,他在該書的自序中這樣寫道:“那年,我從體制內走出,在突然失去重力之后備感茫然?;蛟S,是因為那時特別渴望有一個方向,我茫然地走近了一條河。沒想到往這條河邊一走,我竟找到了隱身于一條河谷的另一個我,以及許多后來對于我一生都具有意義的東西。”那么,陳啟文尋找到的這“另一個我”和“對于我一生都具有意義的東西”具體又是什么呢?我以為只能是“自由”二字。 不是嗎?難道行走成為一種姿態(tài)不正是一位作家獲得文學自由的前提之一嗎?我們不能設想,一個連行走都不能自由的人,他又如何能獲得身心的自由、思想的自由和創(chuàng)作的自由,他又如何能寫出杰出的作品、成為真正的作家? 的確,當行走成為了一種姿態(tài)后,攜著“對于我一生都具有意義的東西”的“另一個”陳啟文,北上京華,南下廣東.東游上海,西入巴蜀,其間發(fā)表的新作曾引起文學界的強烈關注,并不斷獲得各地文學大獎。他集集而成的《中國風景》《中國入文》兩部力作,我有幸先睹為快,其中每一幀風景都是那么的鮮活生動,所有的描敘都是那么的自然而然,而思想的流淌更是那么的自由自在——因了思想的自由,所以其發(fā)現(xiàn)是那么的新穎,開掘是那么的深刻,觀點有時是那么的讓讀者驚心動魄。其中的《叫一聲老鄉(xiāng)好沉重》《北京到北京的距離》等似乎不經(jīng)意間便成了當代散文的名作。與此同時,從北大荒深秋的原野,到湘黔邊偏辟的苗寨;從魚米之鄉(xiāng)的江南,到雅魯藏布江的河谷,都曾留下了作為一個作家的陳啟文自由行走的身影,正是因為他這樣的自由行走,中國當代文學中又多了兩部報告文學力作——《南方冰雪報告》《共和國糧食報告》(前者曾獲徐遲報告文學獎,后者曾獲魯迅文學獎獲獎提名)和一部中篇小說《遭遇拉尼娜》(曾獲福建文學“勁霸”文學大獎)。今天,他又將這樣一本篇幅不大但分量絕對不輕的《港澳往事》放到了我們的面前,我們不能不對它充滿了期待。 我們這個年齡的人小時候每看“反特片”總會發(fā)現(xiàn),電影中的那些特務不是從港、澳來,就是最后逃往了港、澳。因此,港、澳雖然是中國的領土,但對于大多數(shù)中國人來說,卻是另一個世界,遙遠而模糊,陌生而神秘。雖然隨著改革開放和香港、澳門的回歸,兩地成了中國的兩個特別行政區(qū),它們已不再像從前那樣遙遠了,但畢竟仍是一國兩治的世界,兩地給多數(shù)中國人的神秘感并沒完全消退。 我不知道陳啟文寫作這樣一部作品的最初動機是不是想多少消除一些國人對于港、澳的種種陌生感和神秘感,但我大體上知道他寫作這部作品的契機,那是因為他多次在《散文海外版》與港、澳文學機構主辦的“心中的香港”和“心中的澳門”征文中獲獎,并因此多次應邀赴港、澳領獎、訪問和參加各種筆會。因此,他在港、澳的行走不但是愜意的,更是自由的。唯有自由的行走,才有自由的寫作;唯有自由的寫作,才會有自由的思想和真實的表達。 “我總疑惑,就是從這條小街開始,中國人開始了另一種生活。至于我們買回去了什么,實在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一種必不可少的生活元素,以席卷的方式遍布了遠東這片廣袤大陸的生活肌體,讓每一個人、每一個日子,如獲新生般的,有色彩了,鮮亮了?!薄@是陳啟文第一次來到中英街時的感覺。 “當我有一天,終于走進了澳門,又懷著人生第一次的強烈好奇,急不可耐地走進了葡京……一腳跨入葡京那扇大門,立刻感到一種莫名的興奮與緊張,血壓升高,心跳加速。這是很多人共同的感覺,我也是。我暈了……我暈了,是真的暈了。”——這是陳啟文寫他一腳踏進澳門葡京大酒店的感覺。 像這樣看似只是如實的表達,實際上是需要勇氣的。因為不要忘了,我們接受過太多香港、澳門是人間地獄的教育。也不要忘了,改革開放之初,我們聽過太多從海外回來的人說——人家的月亮也比咱們的圓呵!然而陳啟文又寫道:“從水坑口的小排檔,到調景嶺、石硤尾、大嶼山的丁屋、棚戶、廉租樓,還有銅鑼彎黑而瘦的小貨船,都是我清楚地看見了而以前卻未曾想象過的,我想象中的香港,或者說我在中英街上遠眺的那個香港,就像一塊神秘而晶瑩的藍寶石,每一個地方都是精致的、剔透的、流光溢彩的。而這次,我仿佛走到了這座國際大都市的背后,看到了香港的另一面……在深圳,你絕對看不到這些狹窄的街道、老舊的房子、貧民窟。但在香港,尤其是九龍這些人口稠密的街區(qū),只要你往城市深處一走,隨時都會看見。盡管你不愿看到,他們卻可以容忍它們存在。”如此的表達,使得本書呈現(xiàn)給讀者的港、澳,是一個真實的、客觀的和多元的世界。 當然,我這樣說,絕不是說本書只停留在了對兩地作客觀介紹的地步,如果僅僅是這樣,那本書就與一般旅游手冊無異了。本書中的每一篇,選擇的題材都不大,但切入角度卻都很獨特,而開掘的程度更是無一例外的深刻。如果本書的表達,意味著作者是在用一架廣角的攝影機對他所要拍攝的對象進行最客觀真實的掃攝,那么作者在掃攝的同時,就時時不忘對一些重點對象進行特寫,甚至對一些局部還換作了放大鏡和顯微鏡進行一番研究。這使得本書在思想文化的深刻性方面,不但是一般旅游手冊所無法比擬的,而且遠遠超越了許許多多一般性游記散文集,讀者從這些作品中不但很容易讀出其背后一個總在行走著的作家的特立獨行,更不難讀出一個思想者正自由思想著、批判著、歌頌著、熱愛著…… 這時,我多么想說,當行走成為一種姿態(tài)是多么幸福的事啊! 然而事實上,要獲得這份自由和幸福,卻又是很不容易的。對于一個作家來說,當行走成為一種姿態(tài),便意味著他從此選擇了漂泊,選擇了“日暮鄉(xiāng)關何處是”的生活方式,如古之李白、杜甫等,無一不是;而在當今社會,當行走成為一種姿態(tài),還意味著與體制的決絕,意味著沒有工資,沒有勞保,沒有公費醫(yī)療,沒有退休金等,甚至意味著行走本身的費用也不再有可以報銷的地方……總之一個作家真要實踐這一切,不僅需要才華,更需要勇氣的。 在我的作家朋友中,陳啟文是唯一一位自己自愿從體制內突出不拿工資的真正意義的職業(yè)作家,且多年來一直堅守著純文學創(chuàng)作,我不知道像他這樣的作家,除他之外中國還有多少,反正我就只知道他這么一位。就憑這一點,我不能不欽佩他的勇氣;同時我更不能不欽佩他的智慧和才華,因為近年來我從他在博客上發(fā)的那些照片中看到他的身體竟然越來越發(fā)福了,這說明他這些年過得還不錯,至少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貧窮,為此,也讓我代表廣大讀者向他道一聲真誠的祝愿吧—— 祝他走得更遠,走得更好!
內容概要
香港的調景嶺,在很長一段歲月里曾是十萬蔣軍殘部的難民營,馬英九的童年也在此度過;賭王何鴻燊用博彩業(yè)創(chuàng)造了一個新澳門,自己卻從不沾染賭博;朝鮮戰(zhàn)爭期間,還是中葡邊境的澳門拱北口岸,曾莫名其妙引發(fā)了四十多天劍拔弩張的沖突事件……關于這些秘密,你還了解多少?《港澳往事:繁華背后不得不說的秘密》分香港和澳門兩部分,作者以一個內地作家的獨特的人文視角,從香港和澳門的中英街、九龍、調景嶺、葡京大酒店等極具代表性的地名和景觀里,挖掘出許多深藏的秘密,娓娓道來這兩座國際大都市的前世與今生,在繁華榮耀的背后,那些不為人知的歷史和滄桑往事。
作者簡介
陳啟文,1962年生,湖南臨湘人。1993年加入中國作家協(xié)會,中國散文學會理事,文學創(chuàng)作一級。曾在教育、文化、出版等部門供職十余年,1993年辭去公職,從此成為一個恪守著獨立人格、一直在體制外堅持嚴肅文學創(chuàng)作、僅憑稿酬為生的自由寫作者和自由思想者。代表作有長篇小說《河床》《夢城》《江州義門》,散文隨筆精選集《季節(jié)深處》《漂泊與岸》《誰正與你擦肩而過》等?!逗哟病繁蛔u為“讓生命赤裸裸地呈現(xiàn)在我們的面前,讓我們最直接地感受到生命的氣息”的“中國第一部生命小說”。在年過不惑、走向知天命之際,越來越覺得“還有比寫小說更重要的事情要做”。近年來投入大量精力寫作人文隨筆,曾獲第二屆中國出版政府獎、《中國作家》第一、二屆 郭沫若散文獎、第三屆全國冰心散文獎、第四屆老舍散文獎、第四屆徐遲報告文學獎、第四屆毛澤東文學獎以及加拿大和中國香港、澳門等地舉辦的世界華文文學獎,作品被譯成多種文字。
書籍目錄
香港:從一條小街開始
從一條小街開始
一、另一個世界的邊界
二、第一次,發(fā)現(xiàn)香港的另一面
三、用信仰建構的城市
九龍不是一個傳說
一、一百多年是一場華麗的蛻變
二、海上龍舟,關于尊嚴的游戲
三、房地產(chǎn),九龍的陣痛
白泥碉堡,辛亥革命在香港的唯一見證
一、青山農場,民主革命的溫床
二、一個家族.三代入的堅持與守護
調景嶺,荒涼與吊詭的傳奇
一、晝家人,中國的水上吉普賽
二、吊頸嶺,倫尼的磨坊
三、蔣軍十萬殘部的難民營
四、消逝或重生
大榕樹下的三棟屋
一、誰曾記得客家人
二、圍村里的苦難香港史
三、三棟屋,客家圍村的典范
四、修復的不僅是房子,更是純粹的歷史
從東江到香江
一、水資源匱乏,香江告急
二、人海筑起的水庫大壩
三、干涸的香港人,終于可以開懷暢飲了
四、百轉千回,只為了一口干凈甘甜的水
澳門:東方的拉斯維加斯
澳門有多遠
一、三十年前的山重水隔
二、今非昔比的灣仔碼頭
三、劍拔弩張的40天,拱北口岸“關閘事件”
四、橫琴口岸.枝節(jié)叢生的命運
誰先看見澳門
一、一條曲折的老街,曾是澳門的全部
二、昏聵的帝國,致命的失誤
三、另一座澳門,一個沒有門限制的城市
東方的拉斯維加斯
一、一座葡京酒店,全世界的欲望
二、人間天堂,也是永劫地獄
三、賭王何鴻燊的杰作——新澳門
四、巨鱷搶灘,何鴻桑的新挑戰(zhàn)
五、博彩業(yè)無可替代,澳門還得繼續(xù)賭下去
澳門的井
一、從一口水井里,嗅到歲月深處的味道
二、一口水井,孕育出血緣般的鄉(xiāng)情
澳門,重疊的影像
一、老街巷,是一座城市最真實的內核
二、老村落,是澳門的神經(jīng)與血脈
三、老房子,是東西方文化重疊的影像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是登上洲際酒店的觀景臺,還是站在太平山頂,你發(fā)現(xiàn)還有比你的視線更高的東西,你看到的一切,都高得不可想象。而這并非醉意帶來的幻覺,當秋風吹盡我的醉意,一個在流金歲月里被一遍又一遍渲染的香港,如此完美,又如此逼真地,占據(jù)著亞洲的高度。我們的導游小姐,一位在調景嶺木屋區(qū)出生的國民黨老兵的孫女兒,還告訴了我們一種看不見的高度:香港人的收入高了,文明程度也高了。十幾年前,我曾在調景嶺看到一位邋遢的、只穿著一件大褲衩的老兵頭在街邊上撒尿,脾氣很壞,當人們用一種異樣的目光打量他時,他一邊邋遢地從嘴里大口大口地噴出濁氣,惡言惡語破口大罵,一邊邋遢地拎著褲子逃回了一扇破門里。而現(xiàn)在,這些老兵以及他們的后代都搬進了帶衛(wèi)生間的公屋村,這是特區(qū)政府專門為香港的無房戶修建的,市政局流動的公共圖書館也開到了這里。這樣的流動圖書館,我在別的城市從未看見過。白色的車身,印著紫荊花的紫紅色圖案,還有帶扶手的梯子方便人上下。僅憑這一點,我就感受到了香港文化的深入和周到。誰說香港是文化沙漠?香港對于文化的公共傳播,比我們這些局外人要清醒得多,也要本質得多。當然,我不相信這樣一個流動的公共圖書館就能提升整個香港的文明程度,一切人類文明都是以經(jīng)濟為支撐點的。財富,很俗,但財富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也支配了人們的大部分趣味,就像把我們弄得神魂顛倒的那位漂亮導游小姐所說,一個人的房間里有了洗手間,誰還愿去街邊上方便?唯有安身,方可立命。
編輯推薦
《港澳往事:繁華背后不得不說的秘密》:一百多年的華麗蛻變,告訴你一個不一樣的香港和澳門。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