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姓名的奧秘

出版時間:2011-1  出版社:當代中國出版社  作者:王泉根  頁數(shù):262  

內(nèi)容概要

人皆有名。人名伴隨人的一生。要取得一個好名,《易經(jīng)》數(shù)理、生肖干支固然重要,但如果不懂得幾千年來中國人的命名文化,不知道中國人的取名傳統(tǒng),有時不免會鬧出笑話。    中國的人名文化延續(xù)了幾千年,形成了特殊的文化傳統(tǒng),其歷史積淀之深厚,文化內(nèi)涵之豐富,表現(xiàn)形式之多樣,是世界上其他國家和民族無法比擬的。在本書中,姓名學專家王泉根教授以自己數(shù)十年的研究心得,深入淺出地闡述了中國人取名的歷史、取名的藝術、取號的種種方法,以及不同人取名的禁忌等,可作為今天人們?nèi)∶值闹匾獏⒖肌?/pre>

書籍目錄

人名概說 中國人名的特點 為何要有人名 人名的構成與模式 人名的四層意義取名小史 上古人的名號 夏商日名與太陽崇拜 兩周人名的五則六避 兩周人名與夢象占卜干支五行 周代人名與禮儀文化 周秦兩漢的單名與復名  魏晉為何盛行單名 南北朝人名與宗教 唐宋明清的取名特色 宋元以來的數(shù)字名   古今命名禮俗取名藝術 取名用字的時代性 取名用字的地域特色 中國民問的字輩譜 ……多名制(一):字與號多名制(二):特殊名號多名制(三):廟謚年諱姓名諧趣附錄一 中國近現(xiàn)學界名流的名、字、號附錄二 中國現(xiàn)當代文壇常見筆名與原名對照表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直到當代,仍在延續(xù)。由于各種原因,自20世紀五六十年代以后,世人對字輩譜〔似乎已知之甚少,年輕人更是不暇致詳。因之,有必要先為字輩譜作一界說。中國是一個以農(nóng)立國的社會,農(nóng)本主義是意識形態(tài)中的普照之光;聚族而居、安土重遷則是以農(nóng)業(yè)文化為背景的中國傳統(tǒng)家庭的最大特點。由中國傳統(tǒng)家庭衍射出來的道德價值網(wǎng)絡,首先是儒家所倡導的“親親”原則和由此產(chǎn)生的長幼有序、孝悌仁愛的道德價值觀念,并用家族成員約定俗成和繼承下來的習俗與習慣來有效地維護血緣秩序,保障各人在血緣等級關系中被確認的不容置疑的權利及履行相應的義務。中國人的姓名系統(tǒng)是昔時維護血緣秩序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而。字輩譜“,正是象征這一血緣秩序的文化化的符號標志。字輩譜,又稱字派、行第、派序,即用以表明同宗家族世系血緣秩序的命名字輩序列。典型的中國人”姓一名“形式,是由一字姓與二字名所構成。姓為祖先遺傳;名字中的第一字(如張正權中的”正“字)是作為家族輩分的象征,須按字輩譜所定;名字中的第二字(如張正權中的”權“字)則按父母意愿自由選取。因字輩譜為同宗族人所共有,大家均需按系譜取名,所以這類名字在民間又彌”族名“、”譜名“。字輩譜所用之字,一般是由開基祖(始遷祖)厘訂的,并被寫人家譜,具有。法定”的權威性,后裔子孫按照字輩譜取名,一輩一字,世次分明,井然有序咆傳承下去。即使家族分遷,散居各方,天南海北,關山阻隔,或年代久遠,支張浩繁,譜系錯雜,昭穆互異,只要按字輩譜取名,就可保證同宗血脈的一氣貫通,世系井然而不致紊亂。所以,這套高度文化化的輩譜制度,實在是保證家族血緣秩序永不紊亂的重要手段。關于字輩譜的這一作用,昔時一般家譜在編訂字派之前,均有明確的詮釋。如明代《太原郡王氏宗譜》:“行第原為合族定名分而殳,使子子孫孫,承承繼繼,不致有干犯之嫌。故凡世家巨族,莫不皆然。事為至巨,而非泛立也。”  在中國,以字輩取名是漢族人的文化習俗,但也有受漢文化影響較深的少數(shù)民族,一樣講究字輩譜。如生活在廣東鳳坪的藍氏畬族,就有比較嚴格的按字輩良名的習慣。藍氏畬族從六世到十三世生前的字輩為“友、元、奕、世、德、真、金”;死后則以“千、萬、大、小、百”五個字輩稱呼。死后另立字輩,這是畬族字輩不同于漢族字輩之處。如藍氏一世祖叫藍千七郎,二世祖為藍萬五,6,三世祖藍大二十三郎,四世祖藍小大郎,五世祖藍百一郎。到六世祖又循環(huán)刻千字上,如藍友權,死后稱為藍千六郎。從第九代起,去世后改以謚號,如九比祖藍世亭,謚純謹藍公;十世祖藍德橋,謚性善藍公。畬族的這套姓名制度,顯然是認同漢族文化的產(chǎn)物?!  ?/pre>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中國人姓名的奧秘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3條)

 
 

  •   這次快遞送貨比較好,地點準確,也比較及時。。。剛剛看了一下目錄,覺得該書非常值得看,反映了中國的古文化~~
  •   百家姓太枯燥,孔慶東老師推薦的這部書,想來應該不錯。
  •   就是感覺有點像盜版,手感不好,印刷質量也很敷衍。。。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