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北京劇場影院史話

出版時間:2010-1  出版社:當代中國出版社  作者:柯小衛(wèi)  頁數(shù):184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當代北京社會生活史話》叢書屬于當代北京編輯部組織編寫的《當代北京叢書》中的史話系列,它的目的是記錄和宣傳北京在新中國成立后,與老百姓密切相關(guān)的社會生活各方面的變化、發(fā)展和進步,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取得的巨大成績;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普及當代北京史的研究成果,幫助大家了解時代的進步、社會的發(fā)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思想觀念的變化,同時,為迎接2008年奧運會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向世人展示當代北京的成就和風貌。這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本書是其中的一冊《當代北京劇場影院史話》。

作者簡介

柯小衛(wèi),1957年9月生漢族,文化學者。 
上世紀80年代曾供職于中國作家協(xié)會,現(xiàn)為中國陶行知研究會理事、北京市陳鶴琴教育思想研究會理事、中國傳記文學學會會員。
主要作品出版長篇人物傳記《陳鶴琴傳》;文化叢書《當代北京餐飲史話》;發(fā)表散文《今夜月最明》;紀實文學《梅州大俠廖安祥》、《晚年陳立夫》、《孤島往事》、《松林中新生的學校》、《我的父親柯在鑠》、《新中國成立前后的全國學聯(lián)》、《又到香江漲潮時》等,學術(shù)論文《陳鶴琴與曉莊》、《重讀“活教育”》、《為了人的教育》等。

書籍目錄

第一章  早期北京的劇場和電影院  一、早期的“茶園”  二、戲樓、戲臺、戲園子  三、老北京的“戲園子情結(jié)”  四、“大觀樓”與早期電影院  五、新式戲院和電影院  六、舊藝人的生活情形  七、解赦前夕的北平演出場所第二章  新中國的文化建設(shè)高潮  一、解放初期對影劇院的恢復  二、“青藝”與“人藝”  三、對舊戲班和演出場所的改造  四、新建的一批專業(yè)劇場  五、50年代的電影院  六、新中國電影的“第一”  七、兒童劇場與兒童電影院  八、大觀樓立體寬銀幕電影院  九、遍布全市的文化宮和工人俱樂部  十、輝煌的1959年第三章  與共和國一起成長  一、“四不要”禮堂  二、周恩來與文藝事業(yè)  三、新中國的電影明星  四、人民舞臺的興旺  五、《東方紅》在人民大會堂首演第四章  “文革”中的劇場和影院  一、“文革”時期的劇場  二、“文革”中的電影院  三、“紅色電影”  四、關(guān)于外國電影的記憶  五、“內(nèi)參片”第五章  春潮噴涌而發(fā)  一、體育館成為演出場所  二、“話劇熱”遍京城  三、“內(nèi)部禮堂”對外開放,電影出現(xiàn)“井噴”  四、“鴛鴦座”與“夜場”  五、帶有時代標記的新劇場第六章  老劇場的困境與出路  一、老劇場的不景氣  二、“舊長安”與“新長安”  三、“老舍茶館”、“天橋樂”和“梨園劇場”  四、傳統(tǒng)京劇的振興第七章  電影院市場機制的形成  一、電影市場尋找新的出路  二、由一部進口大片引起的改革  三、電影院小廳與多廳影城  四、商業(yè)院線  五、數(shù)字電影和3D電影第八章  國家大劇院  一、國家大劇院建設(shè)方案的確定  二、大劇院建設(shè)中遇到的困難  三、大劇院創(chuàng)造的奇跡  四、大劇院開業(yè)前的準備  五、國家的文化標志第九章  21世紀劇場面面觀  一、梅蘭芳大劇院  二、小劇場的生存之憂  三、周末相聲俱樂部  四、高票價的困惑  五、旅游演出市場  六、中國評劇大劇院  七、“劉老根大舞臺”  八、郭德綱與德云社第十章  新世紀的文化振興  一、奧運場館的華麗變身  二、復興之路

章節(jié)摘錄

插圖:第一種是宮廷戲樓、戲臺。早在明朝永樂年間,宮中就設(shè)有“宮廷教坊司”,其職責為“掌樂舞承應”,兼演雜劇、戲文;該機構(gòu)設(shè)在本司胡同;同時,該司在勾欄胡同設(shè)有“麗春院”,為皇家、貴族觀賞藝伎表演的場所。據(jù)記載,位于現(xiàn)在東城區(qū)的演樂胡同就是當年藝伎們的“排練場”。清朝建都北京后,帝王們喜好戲曲,宮中專設(shè)演“南府”,后改稱“升平署”,將民間戲班召進宮內(nèi)為太后、皇上和王公、貴族、大臣表演;同時在紫禁城、圓明園、頤和園以及承德的避暑山莊等皇家禁苑搭建舞臺、戲樓。清代時的四大戲臺為頤和園的大戲樓、紫禁城的暢音閣、圓明園的同樂園(又稱清音閣)和避暑山莊的清音閣。其中圓明圓同樂園戲臺的形制與紫禁城寧壽宮的暢音閣大致相同,都是三層大戲臺。每逢宮廷中舉辦重大典儀和時令佳節(jié),都要邀請戲班來園中演戲酬神,皇太后、皇上攜后妃和眾皇親國戚、近臣一同觀戲。咸豐十年(公元1860年)秋,英法聯(lián)軍攻陷北京,有“萬同之同”和“世界園林之于”之譽的皇家御苑圓明園被侵略者付之一炬。光緒十四年(公元1888年),慈禧太后挪用海軍經(jīng)費3000萬兩白銀,在清漪園的廢墟上興建頤和園,其中包括規(guī)模更為雄偉壯觀的大戲樓。據(jù)資料顯示,大戲樓自1891年開工至1895年完工,用工4年,耗銀71萬兩;整個建筑高21米,寬17米,共分福、祿、壽3層,天花板上設(shè)7個天井,地板下有1個水井和5個水池,據(jù)說是為演出神鬼戲時,表演中裝扮成鬼神的演員們借助滑車可上天人地;同時,還可設(shè)置大水法等舞臺布景,經(jīng)常變幻,其規(guī)模超過建于1771年的紫禁城寧壽宮暢音閣大戲臺。有記載,當時的名伶譚鑫培、楊小樓等都曾在此為慈禧太后演出過。除此之外,在紫禁城中分別有景祺閣戲臺和“漱芳齋”的“風雅存”、寧壽宮倦勤齋等小型或室內(nèi)戲臺,供太后、皇上和嬪妃、寵臣娛樂享用。20世紀20年代初,梅蘭芳曾進宮為遜位皇帝溥儀演出過《游同驚夢》和《霸王別姬》。

編輯推薦

《當代北京劇場影院史話》:北京戲樓、戲臺、戲園子是京味文化組成部分新文化、新藝術(shù)從改造舊戲班和演出場所開始“文革”時期的紅色劇場與紅色影院二十一世紀北京影劇院面面觀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當代北京劇場影院史話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