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9 出版社:當代中國出版社 作者:董夢知 頁數(shù):183
Tag標簽:無
前言
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新中國定都北京,于今已近60年了。六十年,一個甲子,共和國的人民、北京市的人民,在創(chuàng)造自己新生活的過程中,親歷了多少成功的喜悅、順利的舒暢,以及挫折的傷心和迷惘。然而,我們都已走過來了,我們畢竟取得了巨大的成績和進步!我們的人民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付出了辛勤的勞動,才會有今天的收獲。我們撫今憶昔,怎不激動和感奮!當代北京編輯部用幾年的時間,策劃、編輯了這套《當代北京社會生活史話》叢書。這套叢書屬于當代北京編輯部組織編寫的《當代北京叢書》中的史話系列,它的目的是記錄和宣傳北京在新中國成立后,與老百姓密切相關的社會生活各方面的變化、發(fā)展和進步,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取得的巨大成績;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普及當代北京史的研究成果,幫助大家了解時代的進步、社會的發(fā)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思想觀念的變化,同時,為迎接2008年奧運會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向世人展示當代北京的成就和風貌。這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歷史是需要用文字、圖片等記錄下來的。記錄的方式很多,黨史、國史、地方志以及紀實文學等等都是。這套史話叢書,則是既體現(xiàn)“史”的宗旨,即以真實的史料為依據(jù),注重完整性、科學性、知識性,縱向脈絡清晰,橫向展現(xiàn)充分;又具有“話”的特點。
內(nèi)容概要
說起歌謠,人們都知道它是一種最為古老、最易流傳、最為普及、最受群眾喜愛的民間口頭文學。說它古老是因為它在文字出現(xiàn)之前就誕生了,通過口耳相傳,經(jīng)歷了多少個歲月輪回,朝代更迭,一代又一代地傳承了幾千年,它伴隨著我們的民族從遠古一直走到了今天。 北京人對歌謠情有獨鐘,這是由于北京悠久的歷史文化積淀和特殊的政治地位所造就的。說起歌謠,不敢說每個北京人嘴里都能一串一串地往外倒,但起碼也能順口說上它幾首。不信?你聽還有一首形容這種歌謠現(xiàn)象的歌謠:“上到九十九,下到剛會走,只要北京人,人人會幾首。”由此可見它普及之深、流傳之廣了?! 〔煌某煌臅r期,會產(chǎn)生不同的歌謠,而不同時代的不同歌謠卻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它大都是發(fā)自人民的心聲,反映著人心的向背,抒發(fā)著百姓的愛憎,體現(xiàn)著群眾的審美情趣,滲透著社情民意。“饑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彼浴豆胖{諺》(清•劉毓崧)云:“上山下山問漁樵,要知民意聽民謠?!币虼巳藗冇职迅柚{稱為“天籟之聲”?! 】梢哉f,差不多每個人都是在歌謠的陪伴下度過一生的。從呱呱墜地開始直到離開人世,每一個時期都會有歌謠與你相伴。歌謠與人民的生活血肉相連,密不可分,因此它有著強大的生命力。用現(xiàn)在的觀點來看,它也是“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三貼近的典范。因此它受到群眾的喜愛就是很自然的事了?! ∧敲矗裁词歉柚{呢?通俗地說:歌謠就是民間口頭創(chuàng)作的詩歌。著名學者朱自清教授在清華大學講授歌謠課時就指出:本來歌謠就是原始的詩。在我國古代,歌和謠是分開的。早在先秦,就有關于歌謠的論述。《毛傳》注曰:“曲合樂日歌,徒歌為謠,”《韓詩章句》云:“有章曲目歌,無章曲曰謠。”說白了,就是有曲有詞,可以唱的為之歌;而有詞無曲,只可吟誦的為之謠,也稱徒歌。有的歌謠,群眾又叫它順口溜,所以歌謠是以“合樂與否”“有無章曲”來區(qū)分歌與謠的。因為它們都是來自民間的,所以又稱“民歌”和“民謠”。而歌與謠也不是固定不變的,兩者之間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轉(zhuǎn)換。如有些民歌原來有曲子,因時代久遠而曲譜失傳,只剩下可誦的詞,就成為謠了。如《詩經(jīng)》、《樂府》中的作品原來都是有譜能唱的,由于曲調(diào)失傳,只能作為謠吟誦了。而有些民謠在流傳過程中被人譜上曲或套上別的曲譜成為演唱的作品,就成歌了。新民歌中就有很多徒歌變?yōu)闃犯璧睦?。所以歌謠發(fā)展到后來有時相合,有時分開,形成時合時分的現(xiàn)象。特別是到了現(xiàn)代,人們往往習慣于把新出現(xiàn)的民謠也稱為新民歌。如大躍進民歌、農(nóng)村新民歌等等。其實這些民歌大多并沒有曲子,而是新民謠。所以我們?nèi)绻皇亲鲗W術研究的話,就不必去深究其界定了。而現(xiàn)在我們統(tǒng)稱的歌謠,即是民歌、民謠、兒歌、童謠的總稱。 下面,還是讓我們沿著歷史的長河,去探究一下歌謠的淵源;再仔細地看看近百年來,京師謠是怎樣伴隨著北京百姓,穿過了風云變幻的悲壯歲月,走進了奔涌向前的時代大潮……
作者簡介
董夢知,祖籍山東,1960年畢業(yè)于西安地質(zhì)學院后又在北京廣播學院進修,新聞系畢業(yè)。曾任北京市文聯(lián)《北國風》編輯,北京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秘書長,副主席。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發(fā)表詩詞、散文、報告文學數(shù)百篇,出版詩集《夢之詩》及專著《街巷雅趣》、《歲時節(jié)令傳說》等。2004年獲文化部特殊貢獻個人獎。
書籍目錄
前言第一章 談古論今說歌謠 一、歌謠伴你度一生 二、北京歌謠從頭說 三、獨具特色京師謠 四、歌謠運動源“北大”第二章 北京歌謠挨個說 一、時政謠 二、歷史傳說謠 三、革命斗爭謠 四、勞動謠 五、生活謠 六、風物歌 七、儀式歌 八、諧趣歌 九、情歌 十、兒歌第三章 新中國的新國風 一、頌歌高唱解放謠 二、“大躍進”中躍進歌 三、“十年動亂”文革謠 四、“天安門詩抄”載青史第四章 新時期的歌謠篇 一、歌謠集成《北京卷》 二、發(fā)展路上改革謠 三、媒體引導走在前 四、灰色童謠需分析 五、新童謠吹新校風 六、詩畫攜手獻奧運主要參考書目
章節(jié)摘錄
插圖:一、歌謠伴你度一生每個人都是在歌謠的陪伴下度過一生的。特別是北京人,從呱呱墜地的第三天,就會聽到來到人世的第一首歌謠“洗三歌”?!跋慈笔抢媳本┤嗽诤⒆由碌谌欤山由牙呀o洗澡的習俗。姥姥一邊給孩子洗澡,一邊吟誦著“洗三歌”:洗洗頭,不用愁,洗洗蛋,做知縣,洗洗腰,一代更比一代高。對于喜添寶寶的父母及老一輩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們來說,誰不愿意給寶寶討個吉利呢。這首歌謠正好唱出了大人們對孩子的祝福和企盼。同樣,祝賀孩子降生并祝福孩子錦繡前程的歌謠還有很多。其中的一首《賀生子》唱道:一歲兩歲娘懷里抱,三歲四歲小頑童。七歲八歲把書念,念了四書念五經(jīng)。十七八歲中秀才,二十趕考進京城。頭篇文章做得好,二篇文章做得精。三篇文章人人愛,朱筆點了個狀元紅。這是祝賀一個從娘懷抱的嬰兒到長大,走進學堂,中了秀才,再進京趕考,金榜頭名,把一個小生命最理想的成長過程都唱出來了。這該是中國古時候,在人們心目中對一個生命成長過程最美好的祝愿。人們的孩提時代,多是在搖籃里度過的。隨著媽媽輕輕地將搖籃搖來搖去,伴著媽媽那一首首動聽的、有節(jié)奏的催眠曲,寶寶便甜蜜地進人夢鄉(xiāng)……而這些在搖籃邊唱的歌謠,都統(tǒng)稱“搖籃曲”。這些搖籃曲伴隨著金色的童年永遠留在人們的記憶中。搖籃曲不僅在我國各地區(qū)、各民族中都廣為流傳,而且世界上許多國家都有各自本土的搖籃曲,它幾乎是全人類共有的文化現(xiàn)象。只不過,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內(nèi)容和特色而已。這也難怪,試想:媽媽在逗寶寶玩耍或催寶寶入睡時,只搖動搖籃,而無歌無謠相伴,那該是種多么單調(diào)無聊的場面呀。中國各地區(qū)的搖籃曲豐富多彩。有些是在全國流傳的,有些是各具地方特色的。比如那首膾炙人口的“搖啊搖,搖到外婆橋。外婆夸我是好寶寶……”這首謠從南到北,在中國大部分地區(qū)都在傳頌,只不過內(nèi)容大同小異罷了。而北京的搖籃曲有它鮮明的地域特色,如:楊樹葉子嘩啦啦,小孩子睡覺找媽媽。摟摟抱抱快睡吧,麻猴子來了我打它。楊樹葉子有著鮮明的北方特色?!奥楹镒印笔潜本┰挕5@是種什么動物?“老北京”也說不出個子丑寅卯來。只是大人為了哄孩子而編出來的一種讓孩子害怕的動物罷了??磥硎翘撝福皇菍嵵?。不過這一名稱含著濃濃的北京味。但不管是多么兇猛的動物,媽媽可以打它。這就給了孩子一種安全感,寶寶就可以安然入睡了:貓來了,狗來了,我家寶寶睡著了。貓走了,狗走了,我家寶寶睡醒了。孩子醒了,又要逗他玩,逗他樂。于是媽媽一邊胡拉著胖寶寶的小肚子,一邊唱著:胡拉胡拉肚,開小鋪,這兒賣鹽,那兒賣醋。逗得孩子咯咯大笑的時候,也是媽媽最開心的時刻。寶寶能坐起來了,就不能老躺在搖籃里,要讓他活動,和他做游戲。最常做的游戲是“拉大鋸”,這時,媽媽與他對坐著,手拉手,學著拉鋸的動作,隨著兒歌的節(jié)奏,前后搖擺地唱著:拉大鋸,扯大鋸,姥姥家,唱大戲。接閨女,請女婿,外甥孫子也要去……孩子長大啦,上學了,智慧的大門已經(jīng)開啟。這時,有些社會知識、人世哲學的童謠,開始給他們灌輸,如:流傳古今、家喻戶曉的“小白菜”:小白菜,地里黃,兩歲三歲沒了娘。有心跟著爹爹過,又怕爹爹娶后娘。娶了后娘三年整,生個弟弟比我強。弟弟吃面我喝湯,拿起筷子淚汪汪,端起碗來想親娘。這首經(jīng)過譜曲的兒歌,出現(xiàn)在清代中葉,流行于大江南北,歌聲如泣如訴,凄切悲哀地訴說了一個遭受繼母虐待的兒童的心情,以喚起社會對身處逆境孩子的同情和關注,更讓生活在幸福中的孩子們珍惜母愛。還有一首,《花喜鵲》,是反映不孝兒子娶了媳婦不要娘的兒歌,教育孩子長大結(jié)婚后要孝順父母,并懂得尊敬老人是中國人民的傳統(tǒng)美德:花喜鵲,尾巴長,娶了媳婦忘了娘;花喜鵲,滿身灰,娶了媳婦把娘推;花喜鵲,叫喳喳,娶了媳婦忘了媽。要媽就打架,打架就分家。隨著歲月的流逝,年齡的增長,“丫頭片子”、“毛頭小子”長成了大姑娘、小伙子。由少年成長為青年,生理上也逐漸成熟了,步人了青春時代,到了談情說愛的佳期。這時,情歌是表達各自感情的最好方式。有些不好意思說的話和不便明說的事,都可以用情歌的形式表達出來。所以情歌成為年輕人最喜歡的歌。你聽兩首北京的情歌:不是好樹我不栽,不是真情莫要來。塘邊栽棵金絲柳,等著鳳凰飛過來。又一首:不愛金來不愛銀,只求郎意舍妹心。有哥何須搖錢樹,有妹不需聚寶盆。看,兩個相戀中的情人,將自己內(nèi)心的情感用詩意的語言表達得淋漓盡致。不但傾訴了衷腸,而且展示了語言的藝術美與音韻美。像這樣的情歌,可以說舉不勝舉。年輕人在談情說愛階段,找到了各自的心上人之后,就進入了談婚論嫁的時期。下一步就是辦婚事了。結(jié)婚是人生的一大喜事,而且有一套婚禮儀式。儀式中又伴唱一整套“喜歌”?!度⑾眿D喜歌》天公賜福進寶宅,又進人口又進財。進得人口年年旺,進得財寶日日來。正念喜,喜氣多,我替姑娘把話說,在家敬父母,出門敬公婆。一拜天.二拜地,三拜妯娌多和美,白頭到老好夫妻。一灑金,二灑銀,三灑搖錢樹,四灑聚寶盆。聚寶盆上插紅花,富貴榮華兩親家?!督Y(jié)婚喜歌》迎新人嘍!鋪紅褥,倒紅氈,新人下轎貴人攙。一步一走搖錢樹,步步走出紫金磚。金童玉女臨凡界,夫妻和合子孫延。拜天地嘍!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交拜,進入洞房。結(jié)婚后,又要生兒育女,又唱“洗三歌”了。人類就是這樣循環(huán)往復、得以延續(xù),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生生不息,發(fā)展至今。而對每個人來說,結(jié)婚意味著已經(jīng)成家立業(yè),于是要為理想而奮斗,為生計而奔波。還要撫養(yǎng)子女,贍養(yǎng)老人。社會生活豐富多彩,大千世界氣象萬千。生活歌謠按種類分就有“市民謠”、“農(nóng)民謠”、“勸世謠”、“世態(tài)謠”、“市井謠”等好多類?!吧罡琛笔鞘箢惛柚{中數(shù)量最多的一類,將在后面作專門介紹。人的一生是短暫的,往往在忙忙碌碌中,發(fā)現(xiàn)自己兩鬢染霜,方知已進入暮年了。人經(jīng)歷了幾十年的風風雨雨,步入老年時光后,一切都看的開了。淡泊名利,與世無爭,寬容待人,和諧處世。但是,不是所有的老人都有這種境界。于是,古時候有一首《知足謠》,是專門開導老年人的,也為老人們所津津樂道:靠山依水房數(shù)間,行也安然坐也安然;布衣得暖勝絲棉,長也可穿短也可穿;粗茶淡飯飽三餐,早也香甜晚也香甜;三畝耕地一頭牛,收也憑天荒也憑天;雨過天晴駕小船,酒在一邊魚在一邊;夜歸妻子話燈前,今也談談古也談談;讀書課子守志節(jié),成也心寬敗也心寬;日上三竿有勞閑,不是神仙勝似神仙。到了現(xiàn)代的新社會,人們的生活質(zhì)量和生活環(huán)境比古時不知好了多少倍。老年人退休有養(yǎng)老金,患病有醫(yī)保,吃穿不愁,安享晚年。于是,人們又按照《知足謠》的格式編出了《寬心謠》:日出東海落西山,愁也一天樂也一天。遇事不鉆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每月領取退休錢,多也喜歡少也喜歡。少葷多素日三餐,粗也香甜細也香甜。新舊衣服不挑揀,好也御寒孬也御寒。常與知己聊聊天,古也談談今也談談。全家老少互慰勉,貧也相安富也相安。內(nèi)孫外孫同等看,兒也心歡女也心歡。早晚操勞勤鍛煉,忙也樂觀閑也樂觀。心寬體健養(yǎng)天年,不是神仙勝似神仙。這首歌謠現(xiàn)在流傳甚廣,因為它符合老年人的心理訴求。既是引導老年人寬心處世,又是對今天生活的贊頌。當一個人走完了自己的生命歷程之后,從古代到近代,在葬禮的儀式上還有一系列的“喪歌’’送行,而那些“喪歌”,一般都帶有深厚的迷信色彩。不過,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時代的進步,現(xiàn)在那些喪歌早已被奏“哀樂”代替了。從“洗三歌”到“寬心謠”,歌謠伴隨著每個人走過一生。二、北京歌謠從頭說中國的民歌,是中華民族最古老文明的先聲。在祖先創(chuàng)造了語言不久,隨之而來創(chuàng)作的就是民歌。它是在原始社會時代,先民們在生產(chǎn)勞動中創(chuàng)造出來的。那時還沒有文字,只能口耳相傳?,F(xiàn)見于最早古文獻記載的民歌,就是產(chǎn)生于黃帝時代的《彈歌》:斷竹,續(xù)竹,飛土,逐夫(古肉字)?!段男牡颀垺ふ戮淦吩唬骸皩ざ哉赜邳S世,《竹彈》之謠是也。,'“黃世”即黃帝之世。它唱出了先民們將竹子截斷,做成弓,再用泥土做成彈丸去追殺獵物的狩獵活動?!对娊?jīng)》是中國的第一部詩(民)歌總集。它產(chǎn)生于2500年前的春秋時代,它收集了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五六百年問,在陜西、山西、河北、河南、湖北等廣大地區(qū)的詩歌305篇。分為風、雅、頌三部分。而“風”的幾乎全部和“雅”的一部分即是民間歌謠,共160篇,不但占了《詩經(jīng)》總量的一半以上,還是該書的精華所在。它反映出那個奴隸社會時代人民的生產(chǎn)勞動、婚姻愛情等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廣大民眾所吟唱的歌謠,是“饑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它像原野上的鮮花,在大自然的懷抱里盡情釋放著它原始的生命力?!对娊?jīng)》是中國光輝燦爛的文學起點;它給后來的文學和詩歌以巨大的影響;它是中國的文學之源,詩歌之根。在北京地區(qū),現(xiàn)在能搜集到的最古老的歌謠,就是秦始皇時代所流傳下來的有關修筑長城的歌謠共五首。萬里長城,被贊為世界奇跡,它是人類歷史上最為浩大的軍事工程。它有千百座名關險隘,而著名的九塞之一的居庸關及其外鎮(zhèn)八達嶺,就位居北京的昌平、延慶二地。這也是北京的榮耀。正是:“居庸、上關、八達嶺,雄關三座保京城?!比绱诵蹅ゾ薮蟮墓こ蹋敃r傾舉國之力,征調(diào)數(shù)十萬計的民夫,歷經(jīng)長達九年的修建,方才成型。因此,它怎能不產(chǎn)生時代的呼喚,大眾的心聲呢!只是時代太遙遠了,現(xiàn)有五首歌謠從兩千年前傳承至今,已經(jīng)是彌足珍貴的了。當然,在這么長久的歲月里,特別是口耳相傳中,其詞句不可能不被改動,因此,也不可能與兩千年前產(chǎn)生它時一模一樣。但它的靈魂,它的精神內(nèi)核不會改變,而且會在傳承中不斷地得到加強,被藝術加工。在這些講述修長城的歌謠中,大部分是傾訴修邊民夫的苦難經(jīng)歷的。如《孟姜女恨歌》,它是來自那個流傳千古、家喻戶曉的《孟姜女哭長城》的著名民問故事。它是對于當時那種不顧百姓死活,強征民夫修邊的秦始皇暴政的控訴。同時,對于修筑長城為了防御外侮,保衛(wèi)邊疆的軍事意義,群眾也是清楚的。所以也有部分歌謠是肯定這項偉大工程的意義的。這正是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同樣都是發(fā)自人民的心聲。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那首《長城謠》:
編輯推薦
《當代北京歌謠史話》:獨具特色的北京歌謠,京師歌謠是一部百科北京社會發(fā)展史,新中國的歌謠成為新國風,歌謠是人民群眾表達心聲的永存藝術形式。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