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的回憶

出版時間:2007-01  出版社:當代中國出版社  作者:鄭曦原  頁數:384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本書系《紐約時報》對華報道選編,起迄年代為1854年1月至1911年10月。這一時代的中國,正經歷著“千年未有之變局”,從獨立自主的東方老大帝國淪為“東亞病夫”,傳統(tǒng)的帝制和士大夫政治走向終結,軍事、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發(fā)生了蛻變,人民承受著無與倫比的巨痛?!都~約時報》以當時中國人還未具備的近代眼光和技術,即時、全面、連續(xù)地觀察和記錄了這段歷史,內容涉及內政、外交、國防、文化、社會、革命及華僑等方面,既是一份十分翔實珍貴的史料,又構成了一部具有獨特視角的中國近代史。    書中所配的百余幅圖片和照片,主要選自與文章同時代的西方國家報刊。這些出自西方國家記者之手的景像和現場實錄,更增加了本書的歷史感和收藏價值。

作者簡介

鄭曦原,1963年生于四川省內江市。1984年畢業(yè)于蘭州大學,后又就學于紐約語言學院和外交學院。大學畢業(yè)后曾志愿去隴南山區(qū)鍛煉三年,擔任過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廠長、副鎮(zhèn)長。1987年后在甘肅省文化廳 國家物價局工作。1992年調入外交部,后曾在中國駐美國紐約總領事館工作三年,現供職于外交部政策研究司。著有《中國遠古文化》(1995年)。

書籍目錄

前言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引子 晚清史是我心中塵封的痛第一篇 夕照的社會  1854年的上海:自由港  新聞專稿:清國東段長城觀察記  新聞專稿:清國名城廣州游歷記  述評:英國鴉片販子力阻清國禁煙  鐵路和電報有望在清國出現  清國社會新聞幾則(一)  清國社會新聞幾則(二)  四川巴塘發(fā)生強烈地震,3000人喪生  新聞專稿:廣州的一天  1877年的上海:火輪信使——一個美國人的游記  特寫:在大清國的心臟旅行——揚子江游記  述評:罪惡的鴉片貿易  清國人口數字引起爭論  首家機器棉紡織廠在上海建立  述評:清國苦力價幾何?  1886年的上海:租界見聞  特稿:大清國郵政專述  述評:清國的絲綢工業(yè)  述評:清國的財稅稽征制度  亡命天涯的傳教士  述評:一位美國工程師在粵漢鐵路沿線的觀察筆記  電燈將照亮北京  1906年的上海:會審公廨——一個美國律師的觀察  清廷頒詔禁止婦女纏足  述評:沉重負荷下的帝國財政  1908年的上海:對美貿易出口1055萬美元第二篇 蛻變的變化  新聞專稿:清國的官式學堂  大清國將向英美派遣留學生  清國留學生抵達舊金山  一份清國訃告  令人恐怖的考試制度  清國人將一天時間劃分為12個單位  清國人發(fā)明的“洋涇浜英語”  述評:“四書五經”維系著清國靈魂  中文報紙在上海的發(fā)行量穩(wěn)步上升  5020卷《古今圖書集成》被大英博物館收藏  述評:漢語奇異的表達形式  述評:清國官場腐敗危及人類道德  清帝頒詔建立京師大學堂  新聞專稿:清國報業(yè)見聞  慈禧皇太后以孔子倫理觀反擊西方  “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復制碑私運紐約記  清國特使向美國贈送5000冊中華圖書第三篇 詭異的內政  述評:同治皇帝暴卒,北京政局撲朔迷離  新聞特寫:清國皇親國戚多達四萬  特稿:清國皇室生活記趣  述評:光緒皇帝學英語  李鴻章會見國際禁煙聯(lián)盟執(zhí)業(yè)秘書……第四篇 艱難的國防第五篇 酸澀的外交第六篇 革命的抉擇第七篇 絕境的奮爭附錄:《紐約時報》晚清報道選輯總目錄再版后記

章節(jié)摘錄

  1860年10月9日  據英軍隨營記者佚名報道:  英軍宿營地,距北京東北大門一英里。我們于6日再次扎營。同天夜晚,清國皇室的頤和園、圓明園被聯(lián)軍占領。昨天,小邁克斯、巴夏禮、亨利·洛奇等被清方釋放并已回到公使館?! ∥?日從離通州六英里的宿營地給你們發(fā)了一封信,現在這封信很可能已經到了你們手中。那封信發(fā)出的第二天,聯(lián)軍為了尋找韃靼軍隊而開始搜索行軍,當時預計四五英里外就會發(fā)現他們的大隊人馬。但這兩支部隊的前鋒搜索過大片的鄉(xiāng)村后,并未發(fā)現敵人的蹤影,甚至就連一個丟棄的營帳也未見到。我們于下午1點鐘停止搜索。偵察分隊是昨天夜晚派出的,他們曾與韃靼人的哨兵遭遇。韃靼人向他們開了三槍。6日一大早,我們又出發(fā)了,但當我們最終發(fā)現韃靼軍隊曾駐扎的位置時,一切早已寂然無聲了?! ∵@一帶建有一些非常高的磚窯,站在上面可以清楚地望到五英里外北京城的幾座城門和城墻里面的其他建筑。我軍繼續(xù)追擊,穿越了一片林木茂密的鄉(xiāng)村地帶。這時,我們發(fā)現了一些土木工事。這些工事沿著這座首都的北面延伸,離北京城約有一英里遠近。在這些土木工事附近不到半英里的距離內有些房屋,在這時我們終于發(fā)現了一些韃靼人。英國皇家騎兵隊向他們發(fā)起了猛烈攻擊,迫使對方丟下八名死傷隊員逃走,而騎兵隊在這場小突擊中有一人受傷。  防御工事阻斷了一條通往北京東北大門的筆直大道,我們就在這些工事上掘開一個60~80碼的缺口,正與那條大道的寬度相同。部隊從這個缺口進入,然后向右轉,停到了我們現在站的地方。這時我們發(fā)現在防御工事的內部還建筑了一道40~50英尺高的副堤,這要是掌握在一支精銳部隊手中,的確是一道非常堅固的防線,恐怕英國軍隊的大隊人馬就駐扎不到這里了?! 楹挝臆姏]按計劃繼續(xù)向圓明園挺進尚不得而知。而法軍和我軍的騎兵隊,連同一些炮兵則按計劃向圓明園進發(fā)。但法軍落后于我軍兩個小時才到達那里。彼時,已到達那里的英軍部隊正在等待著其余部隊。當法國人到達時,英軍指揮官提議與他們合作。法國人要求英軍繞到園后去切斷韃靼人的退路,而他們自己則從正面進攻皇家園林。法國人的確進攻了,他們發(fā)現圓明園中有300名太監(jiān)在負責,另外只有40名男人在掌管著花園,他們中只有20人有武器?;始覉@林方面只進行了微弱的抵抗,兩名太監(jiān)被殺,而法軍有兩名軍官受傷。接著,法軍就占領了這座皇家園林?! f我軍沒再繼續(xù)前進的原因是發(fā)現一支韃靼軍隊出了北京東北大門,并且在往南的方向消失,因此我們應該追擊他們。我想這是個假情報。  從我們宿營地工事的外面,沿著一條曲折的路到位于西北方向的圓明園,大約有五英里的路程。在馬戛爾尼①閣下的公使館中,斯當東②的文章以及其他一些有關大清國的作品都對圓明園進行了描述。然而,最近這兩天發(fā)生在那里的景象卻是任何筆桿子都無法恰當描述的。不分青紅皂白的搶掠被認可。貴賓接待廳、國賓客房和私人臥室、招待室、女人化妝室,以及其他庭園的每個房間都被洗劫一空。清國制或外國制的藝術品有的被帶走,有的體積太大無法搬走就把它們砸毀掉。還有裝飾用的墻格、屏風、玉飾、瓷器、鐘表、窗簾和家具,沒有哪件東西能逃過劫難。數不清的衣櫥里掛滿了各式各樣的服裝、外套,每件都用華貴的絲綢和金線刺繡著大清皇室特有的龍紋,另外還有統(tǒng)靴、頭飾、扇子等等。事實上,房間里面幾乎到處都是這些東西。儲藏室裝滿了成匹成匹的上等絲綢,一捆一捆地擺放著。這些絲綢在廣州光買一匹就要花20~30美元。粗略估算,這些房間里的絲綢肯定有七八萬匹之多。它們被扔在地上隨意踐踏,以至于地板上厚厚地鋪滿了一層。人們拿著它們彼此投來投去,所有人都盡其所能拿走了他們所看中的絲綢。這些絲綢裝了很多車,捆綁這些車輛用的不是繩子而是絲綢。整個法軍營地都被這些搶劫來的絲綢堆滿了,法國人用它們來做營帳、床鋪、被單等。

編輯推薦

  美國人眼中的晚清社會,《紐約時報》版的中國近代史?! ‘斘覀兛吹絼e人眼里的自己時,除了好玩,更多的感覺是驚訝,居然有那么多自己未曾察覺到的東西?!度?lián)生活周刊》  本書也算是歷史,誰在史料上作功夫誰就是準史家?!吨袊鴷r報》(臺北)  該書的編輯意義在于給我們送來了一面來自美國的鏡子?!獜偷┐髮W歷史地理研究所教授 周振鶴  讀了黃仁宇的《中國大歷史》,再讀《帝國的回憶》,實在有趣?!骷?池莉  美國人眼中的晚清社會,《紐約時報》版的中國近代史! 本書是《紐約時報》版的“晚清史”,是該報19世紀中葉至20世紀初有關中國的各種報道、通訊、評論的合集,內容之豐富,涉及面之廣,系列報道之深入,著實讓人吃驚。從這里我們看到了歷史的另一面。內容涉及內政、外交、國防、文化、社會、革命及華僑等方面,既是一份十分翔實珍貴的史料,又構成了一部具有獨特視角的中國近代史。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帝國的回憶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91條)

 
 

  •   美國人眼中的晚清社會,《紐約時報》版的中國近代史。
      當我們看到別人眼里的自己時,除了好玩,更多的感覺是驚訝,居然有那么多自己未曾察覺到的東西。——《三聯(lián)生活周刊》
      本書也算是歷史,誰在史料上作功夫誰就是準史家?!吨袊鴷r報》(臺北)
      該書的編輯意義在于給我們送來了一面來自美國的鏡子?!獜偷┐髮W歷史地理研究所教授 周振鶴
      讀了黃仁宇的《中國大歷史》,再讀《帝國的回憶》,實在有趣。——作家 池莉
    美國人眼中的晚清社會,《紐約時報》版的中國近代史! 本書是《紐約時報》版的“晚清史”,是該報19世紀中葉至20世紀初有關中國的各種報道、通訊、評論的合集,內容之豐富,涉及面之廣,系列報道之深入,著實讓人吃驚。從這里我們看到了歷史的另一面。內容涉及內政、外交、國防、文化、社會、革命及華僑等方面,既是一份十分翔實珍貴的史料,又構成了一部具有獨特視角的中國近代史。
  •   《帝國的回憶》是《紐約時報》晚清時期對華報道的選編,起訖年代為1857年1月至1911年10月。這一時期的中國,正經歷著“千年未有之變局”,從獨立自主的東方老大帝國淪為“東亞病夫”,傳統(tǒng)的帝制和士大夫政治走向終結,軍事、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經歷了蛻變,人民經受著無與倫比的巨痛。《紐約時報》以當時中國人還未具備的近代眼光和技術,及時、全面、連續(xù)地觀察和記錄了這段歷史,內容涉及內政、外交、國防、文化、社會生活、革命及華僑等方面。
  •   憲政之路多曲折文/徐強北京,9月24日訊:今天在北京正陽門火車站,當一列搭載著大清國一個高級代表團的火車正要起程時,一顆炸彈在附近一輛私人轎車里爆炸,當場炸死該代表團四名次要官員,炸傷二十多名其他人員。這個代表團是受命出洋考察外國憲政制度的四個官方代表團之一。(鄭曦原《帝國的回憶:<紐約時報>晚清觀察記》)【蠹魚案】這是美國《紐約時報》1905年9月25日報道清朝五大臣出洋被炸案的導語。這一年是光緒三十一年,蕞爾小國日本戰(zhàn)勝了龐大的北極熊俄羅斯,使清朝當局大為震驚。張謇在寫給直隸總督袁世凱的信中指出:“日俄之勝負,立憲專制之勝負也”,清政府當局由此意識到,專制政體已經沒有出路,必須效法日本建立憲政,以挽救敗局,于是決定派遣載澤、戴鴻慈、徐世昌、端方、紹英五人分赴東西洋各國考察政治制度,“預備立憲”。沒想到考察團出師不利,遭到革命黨人吳樾的炸彈襲擊,致使行期推延。謝和耐(JacquesGernet)的《中國社會史》把1900年作為“當代中國”的開端,使人既感新奇又覺合理。他跳出了俗套,以政治上的新元素作為界定時代的標準。五大臣出洋是中國政府探索憲政道路的起點,也是中國立憲運動的起點,是一起極具“當代”色彩的事件。從那時起到現在,中國人對憲政的追求已經有一百多年了,其間的風風雨雨,波折起伏,著實令人不勝感慨。一旦政治體制跟不上時代發(fā)展的步伐,革命就會爆發(fā),這一點常識,大概也可以用上百年的歷史來印證吧?
  •   帝國黃昏何去從,國破山河在,帝國黃昏何去從。
    歷千年而遭巨變,清帝國被迫打開國門看世界。
    落后挨打,割地賠款,喪權辱國,
    帝國在掙扎中思考國家未來,
    而紐約時報記者,以當時國人更為成熟、先進的思想經歷帝國黃昏的巨變,
    以獨特而新穎的視角描述的當時的政治、經濟、軍事、教育改革。
    為我們留下了珍貴的史料。
    是了解晚清政局的很好資料。
    推薦一下。
  •   能夠看到百年老報《紐約時報》在一百多年前對中國清朝社會政治人文方面的報道,還真是有一種穿越的感覺,非常有意思。本書不光有一些歷史大事件的報道,述評,還有清朝的人文紀實,百姓生活,讀來非常有現場感!
  •   本書編選了《紐約時報》當時對晚晴中國變遷的報道、通訊和評論,為我們了解當時的歷史提供了一個全新的渠道和視角,令我們對自己的盲點有所認識。本書附有紐約時報1854-1911期間關于晚晴的報道目錄。
  •   是從紐約時報中摘選有關中國的新聞評論翻譯,匯集而成的。從外邊的角度看中國,互相參照,有新體會。
  •   這是研究晚清歷史的好史料,希望能將全部英文原文另外出版。
  •   如果說鴉片戰(zhàn)爭前后的的報道,還有著同情和憐憫、還有一絲尊重的話。到了后來,就剩下俯視和無視了。
    從過去到現在的西方國家,從來都是從骨子里透著對金錢和所謂的利益的貪婪。
    尊重只是在同樣強大的情況下才會獲得。
    從中我看到了中國曾經的屈辱和哀傷。。想到后來,先驅們?yōu)榱嗣褡澹渡淼哪茄c火的斗爭。他們的理想,他們的信念。。讓我充滿深深的敬意。。
  •   以新聞記者的視角看晚清的歷史。
  •   這本書最難能可貴的便是選材的指向性非常強,通過那個時代美國人的眼睛來看待當時的中國,我們可以得到更多的啟示。非常遺憾的是,這本書看完后雖然會令你有耳目一新的感覺,但這種感覺更加偏向于沉重。
  •   今天剛到的,很不錯的書。歷史么,有時還得看看外國人寫的。這本書里的內容都是當時外國人在 報紙上發(fā)表的關于滿清帝國方方面面的文章。配有大量首次暴光的老照片。很喜歡。喜歡歷史讀物的朋友可毫不猶豫下單,雖然折扣不算太大,但值得。
  •   從此,確實感受到一個我們未知的中國。和教科書上的不同和正真外國學者眼中的中國也不同。由其感慨的是,李鴻章等人在美國的言行,所謂臣非亡國之臣,君耐亡國之君(世乃亡國之世)啊。
  •   圖文并茂,美國媒體人眼中的中國
  •   本書很好不錯對晚清歷史有很好的揭示
  •   西方人眼里的中國形象變遷,那一段歷史是屈辱的歷史,也是值得我們銘記的歷史
  •   從這本書看,這是純外國的視角看中國,而且那時可以看出美國的媒體是非??陀^的,不像現在,可以買
  •   老師介紹的課外閱讀書目。新聞體裁保證了歷史事件的時效性,而且西方的視角獨特,但要注意辨別他們觀點是否有所偏頗。
  •   從另一個視角讓我們了解,古老的封建中國的狀況和中國人的生存狀態(tài),非常女孩的閱讀體驗。書的質量很好。
  •   這本書非常好,從另一個角度看一個帝國的消亡。
    如果是中英對照的就完美了,哈哈。
    黑白照片,很有感覺
  •   學習近代史的極佳參考書
  •   晚清史中關于內務府的資料較少,填補了空白
  •   對了解晚晴時期的中國歷史很有幫助!
  •   對于帝國時代的很多東西進行描述,增加了對那個時代的了解
  •   來自美國的鏡子
  •   搞活動時以很實惠的價格買下,這本書是由新聞報道之類的文字組成,當成是茶余飯后的讀物可以,搞研究的就算了吧,個人覺得挺好看的~
  •   史料收藏。
  •   隨手翻了翻,還未細看,有大量的史料在里面,值得一看
  •   其實歷史不外乎就是挖掘資料,然后史家之間的差別,不過是個人感悟深淺的問題了。
    讓普通人接近歷史,最要緊的,恐怕還是后者;此書深得此意。
  •   一本好書,一本了解真實當時歷史的好書!
  •   我們進步了么?看看一百年前的中國吧,如此之相似
  •   此書從另外一個角度看中國,比較好,而且作者所集納的資料非常詳盡。
  •   看看別人眼中的自己
  •   了解晚晴時期那段歷史很有幫助!
  •   歷史資料
  •   真實再現那段歷史,好書,減半活動好
  •   從另一個角度看看歷史更能還原出歷史真相
  •   大全集資料,英語很好,歷史有點欠缺
  •   2008年看到,很有意思的一本書,值得一看前清的新聞很有趣味性
  •   真實,可靠.值得一讀.
  •   書很厚實,價格便宜,內容很好。
  •   書的質量雖然差了點,但內容是相當精彩,送貨時間迅速,總之,挺好的
  •   可以復原部分當時的世界。
  •   感覺不錯 換沒有來得及看 低價 太值了
  •   經過時間考驗的東西,又經過仔細的挑選和考證,本身的含金量就值得信賴。
  •   內容沒看完,覺得還不錯!
  •   本書看完,有一點觸動,清朝末期也在改變,朝廷還是做了點事
  •   書不錯, 看的真爽。。。
  •   這個商品不錯讀完唏噓不已落後就要挨打
  •   老婆建議我看
  •   告訴我們那個真實的時代
  •   另一個角度 描繪了 我們不曾知道的 晚晴景象
  •   值得一看,不過印刷就一般般吧
  •   看了以后發(fā)人深思!
  •   有助于顛覆簡單的腐朽沒落認知
  •   很好?。?!很好?。。?/li>
  •   對很多人來說,晚清這一段歷史是永遠塵封的痛。然而我們對晚清歷史的認識往往是停留在批判滿清政府專制、腐敗、愚昧,這一公式化、模式化的認知層面,通過這本書可以看到當時歷史真實的一角,它以一種獨特的視角審視中國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等諸領域的變遷。通過讀它,可以知道許多讓人震撼的東西。
  •   這是一本以美國人的眼光看晚清社會,雖然看問題的立場、觀點、角度不盡相同,但從多種不同眼光總比一種眼光看問題要全面些,客觀些。所以這本書提供的史料價值遠大于書本身的價值。對晚清史有興趣的愛好者,建議一讀。
  •   帝國的回憶:晚清觀察記,真實,珍貴。值得一讀。
  •   從當時國外的視角看待晚清時期的中國,尤其是上海北京這些大城市,可以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到真實的中國??傮w講,晚清的中國真是夠屈辱的,雖然在屈辱中也有了不少進步。
  •   本書真的不錯,可以回憶以前那段歷史,這本書包裝不錯,尤其是每篇文章都是發(fā)表在以前美國的報紙上的文章,也可以說是一本一百年前針對大清的集報剪輯,有一定的歷史和資料價值,最起碼反映了當時美國人對中國人的看法。
  •   很久之前就聽說了這本書,正好當當活動,碰上了就買了。這本書之前看過節(jié)選,現在也沒有看完,所以評論都不夠詳盡,本來這種史料匯集整理而成的書在編纂上都是很需要功夫的,從看到的片段上來看,平實的筆觸用在對很多當時社會場景的細節(jié)描述上,留給讀者自己拼湊還原的余地。是和史景遷的《王氏之死》和在一起買的,都是一個類型,應該蠻不錯的。
  •   看完之后,從中得知外國人對晚清變局的一種視角,值得一讀。
  •   晚清社會各個方面的映像
  •   可以和唐德剛的晚清七十年比美。
  •   里面用“清國”指代“中國”,編輯費心了。
  •   客觀,展示當時外國對清帝國的評價與描述
  •   歷史有時讀起來真的是五味雜陳啊
  •   歷史是個奇怪的東東,不同的角度,可能得出的結論完全不同。書本字體、排版都不錯??墒詹?。
  •   可以客觀了解當時的歷史,還是挺好的。
  •   不知如果在中國君主立憲,那么現在會是一種什么結果。
  •   關鍵是其對事件的敘述方式,讓我耳目一新,使得枯燥的歷史事件有聲有色。
  •   讀史鑒今
  •   資料翔實,筆觸平平。
  •   建議好好讀一讀
  •   書很厚重,無論是內容還是厚度,難得的是作者用心翻譯了這么一大堆故紙堆里的外文資料。
  •   匯編了一些舊新聞評論什么的
  •   這角度蠻有趣,沒事買來看著玩兒~
  •   閑著沒事翻兩下,可作談資
  •   書送的很及時。好
  •   書應該不錯,還沒來得及看,但是書很舊,像是被翻看過很多次了,扉頁也臟兮兮的。
  •   書是很不錯的,自己也很喜歡,可是收到書的時候側邊都發(fā)霉了,而且沒包裝的。
  •   好書,閱讀中
  •   驀然回首,燈火闌珊!
  •   前事不忘后事之師
  •   讀了百八十頁吧,感覺作者翻譯得很生硬,趣味性不強,不是我喜歡的風格。我看過另外一本講晚清見聞的書《停滯的帝國》,比這本好看多了。說實話,這本書弱在翻譯功底和選材上,新聞稿畢竟缺乏連貫性,都是豆腐塊文章,讀起來總有點憋氣的感覺。
  •   新聞應是最好的歷史,可是本書所選的新聞不典型,估計是編者沒有仔細翻閱報紙,而只憑目錄選擇所致。
  •   從不一樣的角度來看待,可以讓人更全面的了解當時的情況!
  •   這本書作為資料書或許可以說得過去,可讀性不強,多為材料堆砌。
  •   書的質量不錯,包裝也很好,又可以好好看一陣子了
  •   書很不錯,有點厚,挺好看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