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7-3 出版社:中國檔案出版社 作者:丁海斌 頁數:321 字數:350000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本書的寫作有一個重大的變化就是吸收了遼寧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檔案專業(yè)的教師,以團隊合作的方式進行寫作,這種寫作人員隊伍的擴大,一方面可以結合每位教師的研究專長,章節(jié)的內容會更加深入全面,另一方面意在推動整個檔案專業(yè)內容的信息化改造,促進電子文件管理在檔案專業(yè)的其他課程中的輻射作用和檔案專業(yè)教學內容由紙質時代向數字時代轉型的全面啟動,進而為形成遼寧大學檔案專業(yè)有關電子文件管理研究的特色做宣傳、打基礎?! ?002年版的書名是《電子文件管理基礎》,筆者主要抓住當時電子文件管理處于起步探索階段的特點,旨在對電子文件管理諸多方面進一步普及作宣傳、打基礎。本書書名是為該版本的升級版,其內涵更加豐富,外延也更加擴大,對電子文件及其管理的議論也更加深入。在2002年版的基礎上,每一章都充實了新內容,如第一章增加了技術進步與檔案工作的發(fā)展、電子商務中電子文件的產生與管理的內容;第二章擴充了電子文件的虛擬屬性,并對電子文件特點的闡述更加深透;第三章增加了電子文件工作內容;第四章與第九章升級了技術平臺;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更貼近實踐;第十章充實了電子文件連續(xù)體理論、全程控制理論等。總之,經歷了對筆者前兩部著作(另一部是2000年遼寧大學出版社出版的《電子文件與電子檔案管理》)的總結,結合目前現狀以及參閱檔案界許多研究者的成果,本書的體例更加成熟、系統,內容更加充實,既貼近現實,又為跨越現實提供了思路和方向。希望本書的出版為中國的電子文件管理的理論與實踐提供參考,為中國的電子文件管理工作健康發(fā)展貢獻一份綿薄之力。
書籍目錄
第一章 電子文件產生與管理的社會背景 第一節(jié) 信息技術的歷史演變與檔案工作 一、無技術工具時代暨無檔案時代 二、單一再現技術工具時代及其檔案工作 三、迭加技術工具時代的檔案工作 四、科學技術與檔案工作的基本關系 第二節(jié) 現代信息技術的產生與發(fā)展 一、計算機發(fā)展簡史 二、計算機的分類、特點及應用 三、計算機網絡 四、Intcmct的由來與發(fā)展 第三節(jié) 辦公領域中電子文件的產生與管理 一、辦公自動化概述 二、辦公自動化系統發(fā)展概況 三、辦公自動化系統的模式 四、網絡條件下辦公自動化的應用 五、“電子政府”的概念與內涵 第四節(jié) 生產領域中電子文件的產生與管理 一、CAD/CAM技術的發(fā)展及應用概況 二、CAD/CAM技術的特點 三、當今CAD/CAM領域的主流技術 四、CAD/CAM主流軟件產品 五、CAD/CAM技術的發(fā)展趨勢 第五節(jié) 電子商務中電子文件的產生與管理 一、電子商務的產生與發(fā)展 二、電子商務中產生的電子文件第二章 電子文件概述 第一節(jié) 電子文件的產生與發(fā)展 一、“無紙時代”到來的歷史必然性 二、電子文件的發(fā)展歷程 第二節(jié) 電子文件的概念 一、電子文件名稱與含義的演變 二、電子文件的概念 三、電子文件的種類 第三節(jié) 電子文件的虛擬屬性 一、認識電子文件虛擬屬性的重大意義 二、相關概念——“虛擬”、“虛擬檔案”、信息“虛物” 三、文件、檔案及檔案館虛擬化的來源與條件 四、管理層面的虛擬——虛擬文檔管理實踐的來源與特點 五、檔案館層面上的虛擬——網絡虛擬空間 第四節(jié) 電子文件的特點 一、電子文件整體存在方式與宏觀管理方式特點——計算機與網絡系統的規(guī)定性 二、電子文件組成特點——多種信息媒體的集成互動性 三、電子文件分類與檢索方式特點——邏輯上的自由組合性 四、電子文件信息存儲特點——光磁載體的高密度性 五、電子文件閱讀方式特點——信息的非人工直接識讀性 六、電子文件信息傳遞方式特點——物理空間中的自由移動性 七、電子文件形成與利用特點——信息的可操作性第三章 電子文件工作概述 第四章 電子文件管理系統第五章 電子文件的制作和收發(fā)第六章 電子文件的鑒定和歸檔第七章 電子文件的保管第八章 電子文件的利用與開發(fā)第九章 Windows中電子文件管理的基本方法第十章 國外電子文件工作的發(fā)展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