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6-5 出版社:中國檔案出版社 作者:王學泰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這本書是作者這幾年來零散隨筆的一個選集,編輯成三個部分:
廟堂:皇權游戲中的知識分子:這一編說的大致上就是皇帝(皇權)與文士的關系。在皇權陰影下,中國知識分子的某些智慧被有意無意地忽略了,其實,早期的儒家講“湯武革命”,講“受命放殺”,甚至幻想老百姓的意愿可以與天命統(tǒng)一起來,這是董仲舒、程朱等人所不敢想的。然而預防和限制皇權的機制終究沒有發(fā)展起來,隨著治統(tǒng)和道統(tǒng)的合而為一,中國傳統(tǒng)政治更陷入了一片絕望,直到清末民初,才露出一條縫的希望。清代儒生,每下愈況,再無往昔氣象,如人們所說“理學家好色,漢學家好貨”。
江湖:隱性社會的生存、奮斗與理想:這一編可以看作是《游民文化與中國社會》一書的補充。游民想成為韋小寶,嬌妻成群、富貴不盡,還有做皇帝一般的尊嚴,那是向往;掙扎于江湖,輾轉于溝壑,這才是現(xiàn)實;當然也有揭竿而起的,中國歷史上的農民起義、農民戰(zhàn)爭,其主心骨大多是游民。
民命:有一個賤視民命的傳統(tǒng):珍愛生命是現(xiàn)代社會的主題,可是在歷史的長河里,民命賤于螻蟻。儒家講“仁”,講“溫良恭儉讓”,有愛惜生命的理論;然而人們經歷的卻多是暴政與酷刑。暴政與酷刑培育了暴民,形成了暴力的接力和歷史的輪回。于是才有了一治一亂,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要走出這個怪圈,我們還要在文化與制度上作許多思考。
作者簡介
王學泰:1942年12月生于北京,漢族。1964年畢業(yè)于北京師范學院中文系。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著有《游民文化與中國社會》《中國流民》《燕譚集》《多夢樓隨筆》《偷閑雜說》《水滸與江湖》《重讀江湖》《中國人的飲食世界》《華夏飲食文化》《幽默中的人世百態(tài)》《中國古典詩歌要籍叢談》等。目前關注通俗小說及通俗戲曲等大眾文化在民間的影響。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