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視野

出版時間:2008-9  出版社:中國海關出版社  作者:詹慶華  頁數(shù):619  
Tag標簽:無  

前言

  中國近代海關是近代中國一個極其特殊的機構:它名義上為中國政府屬下的一個管理部門,但其管理大權卻長期為在華外籍人士所操持。它名義上為監(jiān)管中國對外貿易的一個職能部門,但卻長期染指近代中國的港務、郵政、教育以至外交領域。正是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機構里,形成了近代中國社會一個活動能量頗為可觀的特殊群體——海關洋員。這一社會群體的成員來自20多個國家,以至中國近代海關素來有“國際官廳”之稱。隨著中國近代海關機構與職能的不斷擴展,這一群體的即時規(guī)模,從最初的數(shù)十人,發(fā)展到20世紀初的千余人。直到20世紀30年代,才開始有所萎縮。若就洋員把持中國近代海關的近百年而言,其總數(shù)當有數(shù)萬人之多?! ?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由于陳詩啟先生的開拓性研究,中國近代海關引起學術界的廣泛關注,問世一批學術成果,但對海關洋員這一特殊群體,卻鮮有學者涉及。有感于此,我在1996年撰文對中國近代海關史研究做學術史回顧時,寫了如下一段話:  “海關人物的研究有待突破。這一突破不但指應對一些重要的海關人物作更深入細致的探討,而且指更應當把近代海關洋員作為近代中國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來加于考察,從總體上把握這一社會群體的成員構成、社會心態(tài)、行為特點、社會功能等各方面的特點。這一社會群體雖然人數(shù)不多,但由于近代海關的特殊地位,他們具有很大的活動能量。

內容概要

在進入近代以來的百年間,中國與西方國家除了在外交、軍事、經濟方面的不平等交往外,中西之間的文化交往始終沒有中斷過,各種人群在其間發(fā)揮了不同作用。海關洋員作為一個具有跨文化背景的群體,在中西文化交流歷史中扮演了一個特殊角色,他們的活動也促成了既有現(xiàn)代資本主義氣息又有傳統(tǒng)封建特色、中西文化合璧的中國近代海關文化。本書探討的核心問題是:中國近代海關洋員群體與中西文化傳播。創(chuàng)新之處在于:首次系統(tǒng)地研究中國海關洋員群體的文化傳播活動;首次從全球化視野解讀海關洋員群體在中西文化傳播方面的歷史活動。該項具有豐富學術價值和理論創(chuàng)新意義的研究,有助于改變傳統(tǒng)中國海關史研究中偏重政治經濟角度進行海關制度沿革史研究的現(xiàn)象;有助于填補中國海關史及中西文化交流史研究中的某些空白;有助于拓展和推進中國近代史尤其是中國近代海關史和中西文化交流史研究。同時,對西方學界流行的“歷史終結論”、“文明沖突論”、“西方中心論”進行了適當回應和批判,不僅為全球化理論體系提供豐富的歷史實證和思考,而且對當今文化全球化進程中中國的和諧文化建設不無啟示。    本書主要從九個方面展開論述:先是總體分析海關洋員群體的組成和功能,然后從文化維度依次考察海關洋員在西洋物質文化東傳、西學東漸、西醫(yī)傳播、制度創(chuàng)新、漢語學習、國際漢學、海關貿易報告、世界博覽會等方面的歷史活動,最后從文化全球化視角分析解讀海關洋員的歷史地位和作用。    作者通過對翔實歷史資料分析后認為:海關洋員所處的正是西方對外殖民擴張的早期全球化時代,其文化傳播活動對中西方社會起到雙重歷史作用,一方面促進了中西文化間的對話、交流與相互溝通,另一方面也未擺脫早期全球化進程賦予的西方強權色彩。因此,既不能因文化傳播方面的積極因素掩蓋其對當時中國的侵略性和危害性,又不能因文化傳播方面的消極因素而片面強調其文化侵略和霸權色彩;既不能將海關洋員等同于“文化侵略”者,又不能將其美化成“文明使者”,而應視其為“橋梁”中介角色。    關鍵詞:中國海關洋員;文化傳播;橋梁;全球化視野

作者簡介

詹慶華,1965年生,浙江東陽人。廈門大學博士畢業(yè)。師從陳詩啟和戴一峰教授。先后在泉州、廈門、童海等地海關任職,期間曾借調海關總署辦公廳、關稅司、加貿司工作。多年從事保稅監(jiān)管工作,參與多項國家級課題研究、海關保稅監(jiān)管改革指導方案及分步實施方案的撰寫。熱愛海關事業(yè)。工作之余注重海關管理理論與海關歷史研究,理論研究文章多次獲海關系統(tǒng)征文一等獎,海關史研究成果發(fā)表于多種學術雜志并得到學界關注。曾被評為全國海關保稅監(jiān)管先進工作者、中國海關學會優(yōu)秀工作者。被聘兼職《海關研究》特約撰稿人、《中國海關通志》編輯。

書籍目錄

第一章 導論:一個全新視野  第一節(jié) 研究緣起  第二節(jié) 學術史回顧  第三節(jié) 研究意義  第四節(jié) 理論視野及方法  第五節(jié) 文獻資料及相關成果  第六節(jié) 概念與框架第二章 大門口的客卿——海關洋員群體組成、分布、地位及其功能 第一節(jié) 總稅務司募用海關洋員特權的產生 第二節(jié) 海關洋員的招聘及來華動機 第三節(jié) 海關洋員的分布及群體組成 第四節(jié) 海關洋員的生活待遇和社會地位 第五節(jié) 海關洋員群體的社會功能 第六節(jié) 海關洋員的社會交往關系:文化傳播的重要前提第三章 海關洋員與西洋物質文化東傳 第一節(jié) 海關洋員與西式海務設施 第二節(jié) 海關洋員與中國海軍艦艇 第三節(jié) 海關洋員與中國郵電 第四節(jié) 海關洋員與中國路礦 第五節(jié) 海關洋員與海關西式建筑群 第六節(jié) 其他西洋物品的東傳 第七節(jié) 小結:現(xiàn)代西方文明的硬著陸第四章 海關洋員與西學東漸 第一節(jié) 海關洋員與西學教育 第二節(jié) 海關洋員與其他西學傳播機構 第三節(jié) 海關洋員與游學考察 第四節(jié) 海關洋員與新式傳媒 第五節(jié) 海關洋員與西學譯著 第六節(jié) 小結第五章 海關洋員與西方醫(yī)學在華傳播——全球化與本土化關系的一個例證 第一節(jié) 海關洋員與中國海關醫(yī)療管理系統(tǒng) 第二節(jié) 海關洋員與中西醫(yī)對話:透過譯著及傳媒雜志 第三節(jié) 海關洋員與西醫(yī)教學 第四節(jié) 海關關醫(yī)及其在華醫(yī)療實踐 第五節(jié) 海關洋員與中國公共衛(wèi)生事業(yè) 第六節(jié) 海關洋員傳播醫(yī)學的作用及文化意義第六章   海關洋員與海關制度創(chuàng)新——西方制度文化的傳播環(huán)境 第一節(jié) 海關洋員的制度創(chuàng)新 第二節(jié) 內班與外班:中國海關人事管理制度分析 第三節(jié) 制度與環(huán)境第七章 海關洋員與漢語學習——跨文化交流的鑰匙 第一節(jié) 總稅務司對洋員學習漢語的重視 第二節(jié) 海關洋員與語言工具書的編纂 第三節(jié) 動機與效果:透視海關洋員的漢語學習第八章 海關洋員與國際漢學第九章 海關洋員與海關貿易報告第十章 海關洋員與世界博覽會第十一章 結論:溝通中西文化的橋梁附錄一 近代中國海關部分洋員名錄附錄二 參考文獻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章 導論:一個全新視野  海關是國家設在對外交往出入口的管理機構,是一個國家對外開放的重要標志。19世紀中葉至20世紀上半葉,中國海關大多設在條約通商口岸或中國自開的商埠,處于中西文化交流和碰撞的交會點上,是西方了解中國、中國走向世界的重要窗口或通道之一,它見證了那個時代中外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方面的交往歷史。這一時期,中國海關主要由外籍稅務司控制管理大權,海關洋員數(shù)量之多、分布范圍之廣、活動內容之繁雜、組織管理之嚴密,是同時代中國鹽務機構、大學、洋務企業(yè)、外資在華企業(yè)、教堂等部門或單位聘用的外籍人員無法相比的。眾多海關洋員自成一體,構成了一個特殊的洋員群體,他們與來華外籍軍人、外交人員、傳教士、商人、間諜等有不同之處,作為中國政府聘用的“客卿”也有別于海關華員同人或中國政府其他官僚。雖然這一群體在20世紀中葉已從歷史舞臺上消失,但是對他們的評價,中外學者至今仍各執(zhí)一詞,有著完全對立的兩種觀點。一則認為他們是“徹頭徹尾的侵略者”,“帝國主義幫兇和代言人”;一則認為是“中國人民福利的代表”,“中國現(xiàn)代化的先驅者”,“西方文明的使者”。其實,中國政府聘用海關洋雇員,并沒有要求他們放棄對自己祖國的效忠,因而不應苛求洋員完全站在中國政府立場上肩負“現(xiàn)代化”的職責去做徹底的“愛(中)國主義者”,作為長期在中國工作、生活的“客卿”,要求其徹底站在西方殖民者立場為列強服務、完全違背或不顧中國方面利益也是不現(xiàn)實的。但是中外政府都沒有規(guī)制他們跨文化生存的權利和剝奪他們促進東西兩種文化溝通互動的自由?!  ?/pre>

媒體關注與評論

  中國近代海關作為19世紀西方全球擴張歷史情勢下產生的特殊機構,除了政治、經濟、軍事上對當時中西社會產生影響外,在文化傳播、交流方面的作用不客忽視。作者選擇獨特視角對近代中國海關外籍職員進行全新解讀,足以引起人們對這一特定人群的重新認識,有助于推進中國近代海關史的深入研究。該書作為中國海關史和中外文化交流史領域不可多得的最新研究成果,從布局謀篇到學術理論探討,都凸顯了作者求真創(chuàng)新和嚴謹治學的態(tài)度?! 。◤B門大學教授、原中國海關史研究中心主任 陳詩啟)  中國近代海關文化是中西文化沖突、融合的結果,其中既有西方殖民勢力東漸帶來的文化霸權色彩,又有西方資本主義文化和中國傳統(tǒng)封建文化的交互傳播與認同過程。該書從文化維度入手揭示了一個跨國工作群體在跨文化傳播中扮演的歷史角色,客觀分析了海關洋員群體在中國近代社會變遷中的復雜歷史作用,突破了以往從政治經濟史角度研究這段歷史的框框,彌補了該領域的研究空白。 ?。ㄖ袊jP學會會長、原海關總署副署長 趙光華)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全球化視野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條)

 
 

  •   中國海關是近代最具效率的政府機構,其中很多管理理念值得學習。對中國近代經濟史感興趣的人可以好好研讀。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