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爾赫斯七席談

出版時間:2000-1  出版社:光明日報出版社  作者:(阿根廷)博爾赫斯、索倫蒂諾  頁數(shù):250  字數(shù):160000  譯者:林一安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本書是索倫蒂諾于70年代初7次采訪博爾赫斯的談話實錄。沒有絲毫加工修飾。索倫蒂諾說,他所要記錄的,正是這么一個本色的博爾赫斯。談話在他當時工作的阿根廷國立圖書館的一間斗室里完成。內容涉及到受訪者的出身與家庭背景,文學修養(yǎng)與實踐,他作活動與文學主張以及對于世界文學流派、名家與名著的見解。訪談顯示博爾赫斯學識淵博但虛懷若谷,對文學事業(yè)摯愛但近乎天真,喜歡直抒胸臆但言辭尖銳。這本記談錄,完全是談話的實錄。     本書是索倫蒂諾在70年代初七次采訪博爾赫斯的談話實錄。這七次談話先是錄了音,然后才寫成文字。談話中的博爾赫斯是一位彬彬有禮、令人開心的紳士,他不核實引文,不反復修改自己講過的話,讓人覺得他似乎是記性不佳。總之,他不是鉛印文字里的那個風格細膩的博爾赫斯,不是那個推敲琢磨每個逗號和每個括號的博爾赫斯,為讀者展現(xiàn)一個本色的博爾赫斯。

作者簡介

作者:(阿根廷)J·L·博爾赫斯F·索倫蒂諾 譯者:林一安博爾赫斯是著名的阿根廷作家,曾被譽為“影響歐美文學的第一位拉丁美洲作家”。

書籍目錄

譯序原序關于本書1996年版序第一次談話第二次談話第三次談話第四次談話第五次談話第六次談話第七次談話附錄  戰(zhàn)勝迷宮的愛情  阿根廷的博爾赫斯書店《小徑分岔的花園》就從這里傳遍世界  假亂真時假亦真  有眼無珠的內行  博爾赫斯年譜

章節(jié)摘錄

  J·L·博爾赫斯(1899~1986年);阿根廷詩人、小說家兼翻譯家。生于布宜諾斯艾利斯市。在劍橋讀大學。15歲起和家庭一起旅居歐洲,后定居瑞士日內瓦。中學時代開始文學創(chuàng)作。1919年赴西班牙,與極端主義派及先鋒派作家過從甚密,同編文學期刊。1923年出版第一部詩集,1935年出版第一本短篇小說集,從此奠定了在阿根廷文壇上的地位。1946年因在反對庇隆的宣言上簽名,受到迫害后公開抗爭。1946年起任阿根廷作家協(xié)會主席、國立圖書館館長、布宜諾斯艾利斯大學哲學文學系教授。曾獲阿根延國家文學獎,獲西班牙的福門托獎、塞萬提斯獎。有作家的作家之稱。

編輯推薦

  《博爾赫斯七席談》初版于1973年,全書共七章。是他于70年代初七次采訪博爾赫斯的談話實錄。博爾赫斯在他當時工作的阿根廷國立圖書館(原在墨西哥大街564號,1992年歲末,遷 至阿古埃羅大街1502號)的一間斗室里,對訪者侃侃而談,闡明了自己的出身與家庭背景、文學修養(yǎng)與實踐、創(chuàng)作活動與文學主張以及對世界文學流派、名家與名著的見解。   《博爾赫斯七席談》中博爾赫斯果然不同凡響:學識淵博但虛懷若谷,對文學事業(yè)摯愛但近乎天真,喜歡直抒胸臆、言辭尖銳,但一旦發(fā)現(xiàn)出錯立即自我批評……   這本博爾赫斯訪談錄,完全是索倫蒂諾與作家七次談話的實錄,沒有絲毫的加工修飾。所以,大師在談話的時候,有些前后不一,甚至矛盾的地方,也都保存下來了。索倫蒂諾說,他所要記錄的,正是這么一個本色的博爾赫斯。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博爾赫斯七席談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33條)

 
 

  •   喜歡博爾赫斯,不多說
  •   喜歡博爾赫斯
  •   越來越喜歡博爾赫斯的書了。
  •   真不錯,舊了點,博爾赫斯的書,值
  •   慢慢看,博爾赫斯的作品太難買了
  •   博爾赫斯的還沒有看,但相信不錯
  •   真好,似乎自己正坐在大學的講堂里,聽老師對我諄諄教誨,那些美好的人,那些生命的反思,那些文學的本質,都在這本書里了。
  •   這本相比較他的其他作品要枯燥點 不過 里面的東西也深一點 絕對值得看
  •   還沒有看,不過質量還蠻好。
  •   不小心買重了。。。一次買了3本,能退不呀。
  •   有內涵,有深度,推薦
  •   有深度,經(jīng)典
  •   朋友介紹的!
  •   巨人級的評論,受益匪淺
  •   這本書還不錯,是對博爾赫斯的訪談,他談得很隨意放松,但有很多見解對寫作的人有用。
  •   還沒看過,不過博爾赫斯的書對我總歸是有點用的
  •   如果沒有文學功底,還是很難讀懂的……但可以根據(jù)談話線索先補補課
  •   不錯,但是里面說的我基本都不太知道,不過還是有些好處
  •   書皮不太干凈,看內容也不是很理想
  •   是飛
  •   還未細讀。
  •   由于對他們生活環(huán)境的不了解,他們聊到的很多人事都不知道,我很快就翻過去了
  •   博爾赫斯,一個把圖書館作為天堂的學識淵博、思想睿智的作家,翻譯家。透過這本訪談錄,能讓我們看到生活中、倫理中、創(chuàng)作中幽默、機智、風趣、思辨、博學的博爾赫斯。
  •   我一共買了2本,一個是博爾赫斯口述,一個是博爾赫斯七席談,不知道是不是相同的內容,現(xiàn)在剛看到七席談,還是蠻喜歡的
  •        博爾赫斯的偏見
         ——讀《博爾赫斯七席談》
         
         1968年12月2日中午十分炎熱,26歲的青年費爾南多·索倫蒂諾正愁眉苦臉地往上班的地方趕;恰在此時,著名的豪爾赫·博爾赫斯 此時已經(jīng)69歲,正從莫雷洛地鐵站出來,走上了把7月9日大道分割開來的一個小廣場;他們相遇了,并開始了第一次談話。這次談話,時隔多年,索倫蒂諾依然記憶猶新。他大概不會想到,幾個月后,他有幸和博爾赫斯暢談了七個下午,并有了《博爾赫斯七席談》這本給他帶來盛名和威望的對話集。
         后來,索倫蒂諾在回憶這七個下午時說,這位虛構小說的創(chuàng)造者為我打開了高高的大門,令人一眼便發(fā)現(xiàn)了那確鑿無疑的蝸牛式階梯,領我穿過國立圖書館一個迷宮般的令人賞心悅目的走廊……而那個時候的博爾赫斯,“他不是鉛印文字里的那個風格細膩的博爾赫斯,不是那個推敲琢磨每個逗號和每個括號的博爾赫斯”。這樣一本“并非精心編織的”書,卻成了后來研究博爾赫斯生平和作品必備之書,這是否算作無心插柳柳成蔭呢。這是索倫蒂諾的幸運,也是博爾赫斯之幸,許多沒寫進作品里的觀點,通過對話保留了下來。
         博爾赫斯和索倫蒂諾的七次對話,內容涉及博氏的生平、家世、作品創(chuàng)作背景、人情世故、對其他作家的點評等,可謂博氏研究的富礦和翔實的資料來源。即以博爾赫斯出生地,就有很多為博氏作傳的傳記作家誤寫為是在布宜諾斯艾利斯鬧市區(qū)圖庫曼大街840號那所大宅院里。事實與否,在對話集的第一個問題里,博爾赫斯就說得清清楚楚。本書的中譯者林一安還專門寫了一篇《假作真時真亦假》作為附錄收在了《博爾赫斯七席談》的中譯本中。
         博爾赫斯曾有詩句:天堂應該是圖書館的模樣。他也十分享受被圖書重重包圍的感覺。所以在對話中,對比肯定有所體現(xiàn):直到現(xiàn)在,我已經(jīng)看不了書呢,但只要我一接近圖書,我還會產(chǎn)生一種幸福的感受:雖然這是一種帶有一點懷舊的幸福,然而畢竟是一種幸福。作為讀者,讀起來不免心酸。
         作家的對話,尤其是長篇對話,肯定少不了臧否前輩作家和同時代寫作者。在這本對話集中也不例外。在閱讀時,我沒有詳細地統(tǒng)計博爾赫斯提到的作家到底有多少,但數(shù)量是蔚為可觀的,更難得的是,博氏說到他們,信手拈來;其實,他的博學我早在讀《私人藏書》時就有所領教,現(xiàn)在看對話,更是高山仰止,雖不能至,而心向往之了。
         在談作家同行時,褒貶各有,稱贊的姑且不說,博爾赫斯對看不上的作家或作品,說起來也毫不留情。看《博爾赫斯七席談》時,恰好也在看西班牙作家阿索林的《塞萬提斯的未婚妻》,在第六次談話時,博爾赫斯對索倫蒂諾就說到了對阿索林的評價:至于阿索林,我覺得他絕對是一個站不住腳的作家,或者說,他的作為都只是消極的。他的作為只是沒有犯過什么錯,沒有矯揉造作地玩弄西班牙語……不過,可以說這歸根結蒂只是一種回避的作為,我并不作為他的作品有什么積極的價值。博爾赫斯在說這些時,阿索林去世沒幾年。如今五十年過去了,至于阿索林是否如“站不住腳”,自有讀者來評論,只是在我國,阿索林的小品集剛由三聯(lián)書店出版,在其他一些國家大概也會有一些讀者的。
         同樣,他談到菲茲杰拉德,只是一句“我覺得只是個二流作家”,說到海明威,一樣的不留情面,“海明威是個冷漠地殘暴和粗魯行為感興趣的人。我認為,這樣一個人,本身一定有什么壞東西。”盡管如此,他依然對《老人與?!?,表示最直接的稱道,“一本出色的書,一本很美的書,一本講這么一種孤身奮戰(zhàn)的書”。
         終身未寫過長篇小說的博爾赫斯,在談到長篇小說時,直言“從來就不讀長篇小說”,甚至偏見到認為“長篇小說這種體裁可能就要消亡了……”,但作為小說家的博爾赫斯,卻以獨特的短篇小說奠定了在他的地位,難道這和他的一個“壞習慣”有關:我對很久以前的事情比發(fā)生在當今的事情更感興趣。
         和索倫蒂諾對談,對博爾赫斯而言,“仿佛一場歷險,途中埋伏著隱秘和不可預測的事情”,像一種審問,更像是一種反省。博爾赫斯對這些反省、對話,大概是滿意的,在博氏為本書作的兩百字序言里,毫不吝嗇贊美之詞:“費爾南多·索倫蒂諾遠比我更為了解我自己的作品,因為顯而易見的是,我的作品是一次性寫就的,而他對我的作品確實仿佛研讀了無數(shù)次。所以,我的作品竟更像是他的作品了。”繼而進一步更直接說,他是我的最為慷慨大度的創(chuàng)造者之一。而此時,索倫蒂諾還不到三十歲。
         
        ?。ā恫柡账蛊呦劇罚琂·L·博爾赫斯F·索倫蒂諾著,林一安譯,光明日報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2007年4月第2次印刷,定價:18.00元)
          2014-2-23晚,伊寧市,師范學院
  •     F·索倫蒂諾的《博爾赫斯七席談》有些讓人失望。原本看介紹,索倫蒂諾說這是“本色博爾赫斯”,甚至博爾赫斯本人也發(fā)話說:“費爾南多·索倫蒂諾遠比我更為了解我自己的作品”。
      
      小說家言,怎可當真。
      
      如果我有機會和博爾赫斯暢談七次,我一定會問一些更為邪門有趣的問題,而不是泛泛地問他:您是在什么時候、什么地方出生的?您認為《神曲》有什么宗教價值嗎?“摸三張”起源于阿根廷、烏拉圭還是西班牙?……
      
      對于這種整體上略差的訪談,只能沙里淘金了,會有一些零星小段,閃耀著珠玉光華。
      
      比如他說:“我的喜好是基于這樣一個基本事實:那就是,我是從一種享受的角度來衡量文學的。也就是說,我是根據(jù)給予我愉悅、令我感動的角度來衡量文學的?!倍嗝吹湫偷摹白x者中心論”!博爾赫斯擔任了許多年的文學教授,但是對“文學史家們”并不尊敬。他大放厥詞說:“依我看,文學史家們這種人往往一味埋首于收集資料,然后再回頭去研討我們已經(jīng)討論過的話題。至于文學運動,我認為只是文學史家們創(chuàng)造的便利條件,最多也只是激勵作家生產(chǎn)作品的手段?!彼裕_誠布公地表示:自己被《卡拉瑪佐夫兄弟》給整垮了,“他們這一家始終沒有激起我的興趣”;而對海明威寫的東西“總有點反感”……
      
      另外一個吸引我的地方是博爾赫斯引用艾略特的詩句——“我們在知識上失卻的智慧在哪里?我們在信息上失卻的認知在哪里?”在他看來,德國人民是世界上最奇特的一種人民,他們產(chǎn)生了叔本華,產(chǎn)生了德國音樂,但同時他們又很馴順,產(chǎn)生了希特勒。人們常說通向智慧的唯一途徑是知識、甚至是信息,不過,如果說哪一個國家曾經(jīng)有過信息、有過知識,這就是德國。然而,這個國家還是被希特勒的幼稚理論給欺騙了。所以說,信息不等于知識,知識也不等于智慧?!坝行畔⒌臒o知”和“有知識的愚昧”甚至更為恐怖。在目前的信息螺旋和意見風暴中,這兩句尤為醒目。
      
      
      
      
  •     
      
       這次是重讀《博爾赫斯七席談》,第一次讀是在2002年,南京到貴州的車上?應該是這樣吧,我記得不堪準確。那是借的書,很薄的一個版本。這一次是自己買的書,較厚,裝幀干凈素雅。
       其實書名叫《與博爾赫斯東拉西扯》更為恰當,我不明白以博氏如此聰明之人,作這些談話錄作什么,說明一個作家的不是他所說的話,而是他的文本,也許他是方便后來的博迷與研究者考慮?天知道。
       此書的提問者叫索倫蒂諾,博迷,博氏說:“費爾南多·索倫蒂諾遠比我更為了解我自己的作品,因為顯而易見的是,我的作品是一次性寫就的,而他對我的作品卻是反復研讀了無數(shù)次。”他們談話的時候,索倫蒂諾還是二十六歲的小伙子。整本書表現(xiàn)出來的不是《博爾赫斯與薩瓦托對話》那樣的棋逢對手,更象一個垂垂老人百般無聊中對一個陪在自己身邊的小孩子回憶自己的舊事,自己對故人故事的看法。傾聽者沒有章法地提問或者說表達自己的好奇,而老人則盡量細節(jié)性地回憶那些舊事。人在晚年的言說有一種奇異之美,時間讓過去的事物被洗舊,在語言間露出樸素的魅力。通過此書,大致可以模糊地看清博氏的身世與他對世界的看法,所以這種東拉西扯了不無價值。
       奇怪的是,兩本談話錄,每本都做了七次,七這個數(shù)字在博氏這里意味著什么?象征著什么?我記得在他的某篇小說里,他認為14這個數(shù)字代表無限。那么7呢?七在他們世界中代表的是什么?
       再也不會有明確的答案了——這頗為符合博氏小說玄虛神秘的風格。
      
  •   有信息的無知”和“有知識的愚昧
  •   我覺得這書很不錯
    關于博爾赫斯的生平,提供許多詳實的信息,雖然問題比較瑣碎,但都很有趣味,讓讀者了解到博爾赫斯喜好的方方面面,這些信息很能補充國內翻譯的兩本傳記的不足
    索倫蒂諾并非專職的文學評論家,并沒提問過多的有關文學理論或者哲學之類問題,所以這本書與博爾赫斯與薩瓦托對話、博爾赫斯八十憶舊相比,深度似有不及,但這也是索倫蒂諾有意為之,體現(xiàn)了本書的風格特色
    或許,本書更適合大師的粉絲,而不是文學研究者來讀,那些看似瑣碎的細節(jié)更能讓人了解大師的本色,呵呵
  •   我覺得最后一段指出的應該是個人的智慧和群眾的愚蠢之間的矛盾
  •   如果說哪一個國家曾經(jīng)有過信息、有過知識,這就是德國。然而,這個國家還是被希特勒的幼稚理論給欺騙了。所以說,信息不等于知識,知識也不等于智慧?!坝行畔⒌臒o知”和“有知識的愚昧”甚至更為恐怖。在目前的信息螺旋和意見風暴中,這兩句尤為醒目。
    ----
    說得真好。
  •   已注銷同志說的很對。
    德國這問題是太復雜的一個問題了。
    大約是他們看著隔壁的法國人民生在那樣的好地方,
    反而不怎么熱衷勞動而感到很憤怒吧。
  •   《阿斯特里昂的家》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