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6 出版社:華藝出版社 作者:季羨林 頁數(shù):449
Tag標簽:無
前言
在人的一生中,思想感情的變化總是難免的。連壽命比較短的人都無不如此。何況像我這樣壽登耄耋的老人! 我們舞筆弄墨的所謂“文人”,這種變化必然表現(xiàn)在文章中。到了老年,如果想出文集的話,怎樣來處理這樣一些思想感情前后有矛盾,甚至天翻地覆的矛盾的文章呢?這里就有兩種辦法。在過去,有一些文人,悔其少作,竭力掩蓋自己幼年掛屁股簾的形象,盡量刪削年輕時的文章,使自己成為一個一生一貫正確,思想感情總是前后一致的人。 我個人不贊成這種做法,認為這有點作偽的嫌疑。我主張,一個人一生是什么樣子,年輕時怎樣,中年怎樣,老年又怎樣,都應該如實地表達出來。在某一階段上,自己的思想感情有了偏頗,甚至錯誤,決不應加以掩飾。而應該堂堂正正地承認。這樣的文章決不應任意刪削或者干脆抽掉,而應該完整地加以保留,以存真相。 在我的散文和雜文中,我的思想感情前后矛盾的現(xiàn)象,是頗能找出一些來的。比如對中國社會某一個階段的歌頌,對某一個人的崇拜與歌頌,在寫作的當時,我是真誠的;后來感到一點失望,我也是真誠的。這些文章,我都毫不加以刪改,統(tǒng)統(tǒng)保留下來。不管現(xiàn)在看起來是多么幼稚,甚至多么荒謬,我都不加掩飾,目的仍然是存真。 像我這樣性格的一個人,我是頗有點自知之明的。我離一個社會活動家,是有相當大的距離的。我本來希望像我的老師陳寅恪先生那樣,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不求聞達,畢生從事學術研究,又決不是不關心國家大事,決不是不愛國,那不是中國知識分子的傳統(tǒng)。然而陰差陽錯,我成了現(xiàn)在這樣一個人。應景文章不能不寫,寫序也推脫不掉,“春花秋月何時了,開會知多少”,會也不得不開。事與愿違,塵根難斷,自己已垂垂老矣,改弦更張,只有俟諸來生了。
內容概要
《一生的遠行》講述人到了老年,往往喜愛回憶往事。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我當然也不能成為例外。英國人常說什么“往日的可愛的時光”,實有會于我心。我這樣的經歷,過去的知識分子經歷者恐怕不是太多。我對世事滄桑的閱歷,人情世態(tài)的社會,恐怕有很值得別人借鑒的地方。今天年輕的知識分子,甚至許多中年知識分子,大都不能體會。有時候同他們談一點過去的情況,他們往往瞪大眼睛,像是在聽“天方夜譚”。我走到了一個歧路口:一條路是桃花,一條路是雪。開滿了桃花的路上,云蒸霞蔚,前程似錦,不由得你不想往前走。堆滿了雪的路上,則是暗淡無光,擺在我眼前是終生青衾,老死學宮,天天為飯碗而搏斗,時時引“安靜”為鑒戒。究竟何去何從?我逢到了生平第一次重大抉擇。
作者簡介
季羨林,生于1911年8月,山東清平(今臨清)縣人。1930年考入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系專修德文。1935年秋入德國哥廷根大學主修印度學,先后掌握了梵文、巴利文、佛教混合梵文、吐火羅文等古代語言。在德期間,發(fā)表論文多篇,獲得國際學術界高度評價。1946年回國,受胡適、傅新年、湯用彤三位先生之聘,為北京大學教授,主持創(chuàng)辦東方語言文學系。1956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1978年后曾任北京大學副校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南亞研究所所長等職。
書籍目錄
楔子一 留學熱二 天賜良機三 在北平的準備工作四 滿州車上五 在哈爾濱六 過西伯利亞七 在赤都八 初抵柏林九 哥廷根十 道路終于找到了十一 懷念母親十二 二年生活十三 章用一家十四 漢學研究所十五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十六 完成學業(yè) 嘗試回國十七 大轟炸十八 在饑餓地獄中十九 山中逸趣……別印度日本人之心尼泊爾隨筆曼谷行神州游記
章節(jié)摘錄
一 留學熱 五六十年以前,一股濃烈的留學熱彌漫全國,其聲勢之大決不下于今天。留學牽動著成千上萬青年學子的心。我曾親眼看到,一位同學聽到別人出國而自己則無份時,一時渾身發(fā)抖,眼直口呆,滿面流汗,他內心震動之劇烈可想而知。 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現(xiàn)象呢?仔細分析其中原因,有的同今天差不多,有的則完全不同。相同的原因我在這里不談了。不同的原因,其根柢是社會制度不同。那時候有兩句名言:“畢業(yè)即失業(yè)”;“要努力搶一只飯碗”。一個大學畢業(yè)生,如果沒有后門,照樣找不到工作,也就是照樣搶不到一只飯碗。如果一個人能出國一趟,當時稱之為“鍍金”,一回國身價百倍,金光閃爍,好多地方會搶著要他,成了“搶手貨”。 當時要想出國,無非走兩條路:一條是私費,一條是官費,前者只有富商、大賈、高官、顯宦的子女才能辦到。后者又有兩種:一種是全國性質的官費,比如留英庚款、留美庚款之類;一種是各省舉辦的。二者都要經過考試。這兩種官費人數(shù)都極端少,只有一兩個。在蕓蕓學子中,走這條路,比駱駝鉆針眼還要困難。是否有走后門的?我不敢說絕對沒有。但是根據(jù)我個人的觀察,一般是比較公道的,錄取的學員中頗多英俊之材。這種官費錢相當多,可以在國外過十分舒適的生活,往往令人羨煞。 我當然也患了留學熱,而且其嚴重程度決不下于別人??上彝短フ义e了地方,我的家庭在鄉(xiāng)下是貧農,在城里是公務員,連個小官都算不上。平常日子,勉強糊口。我于1934年大學畢業(yè)時,叔父正失業(yè),家庭經濟實際上已經破了產,其貧窘之狀可想而知。私費留學,我想都沒有想過,我這個癩蛤蟆壓根兒不想吃天鵝肉,我還沒有糊涂到那個程度。官費留學呢,當時只送理工科學生,社會科學受到歧視。今天歧視社會科學,源遠流長,我們社會科學者運交華蓋,只好怨我們命苦了。 總而言之,我大學一畢業(yè),立刻就倒了霉,留學無望,飯碗難搶;臨淵羨魚,有網難結;窮途痛哭,無地自容。母校(省立濟南高中)校長宋還吾先生要我回母校當國文教員,好像絕處逢生。但是我學的是西洋文學,滿腦袋歌德、莎士比亞,一旦換為屈原、杜甫,我換得過來嗎?當時中學生頗有“駕”教員的風氣。所謂“駕”,就是趕走。我自己“駕”人的經驗是有一點的,被“駕”的經驗卻無論如何也不想沾邊。我考慮再三,到了暑假離開清華園時,我才咬了咬牙:“你敢請我,我就敢去!”大有破釜沉舟之概了。 省立濟南高中是當時全山東惟一的一所高級中學,國文教員待遇優(yōu)渥,每月一百六十塊大洋,是大學助教的一倍,折合今天人民幣至少可以等于三千二百元。這是頗有一些吸引力的。為什么這樣一只“肥”飯碗竟無端落到我手中了呢?原因是有一點的。我雖然讀西洋文學,但從小喜歡舞筆弄墨,發(fā)表了幾篇散文,于是就被認為是作家,而在當時作家都是被認為能教國文的,于是我就成了國文教員。但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我深知自己能吃幾碗干飯,心虛在所難免。我真是如履薄冰似的走上了講臺。 但是,宋校長真正聘我的原因還不就這樣簡單。當時山東中學界搶奪飯碗的搏斗是異常激烈的,常常是一換校長,一大批教員也就被撤換。一個校長身邊都有一個行政班子,教務長,總務長,訓育主任,會計,等等,一應俱全,好像是一個內閣。在外圍還有一個教員隊伍。這些人都是與校長共進退的。這時山東中學教育界有兩大派系:北大派與師大派。兩者勾心斗角,爭奪地盤。宋校長是北大派的頭領,與當時的教育廳廳長何思源是菏澤六中和北京大學的同學,私交頗深。有人說,如果宋校長再是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學生,與何在國外也是同學,則他的地位會更上一層樓,不只是校長,而是教育廳的科長了。 總之,宋校長率領著北大派浩蕩大軍,同師大派兩軍對壘。他需要支持,需要一支客軍,于是一眼就看上了我這個超然于兩派之外的清華大學畢業(yè)生兼高中第一級的畢業(yè)生。他就請我當了國文教員,授意我組織高中畢業(yè)同學會,以壯他的聲勢。我雖涉世未深,但他這一點苦心我還是能夠體會的。可惜我天生不是干這種事的料,我不會吹牛拍馬,不愿陪什么人的太太打麻將。結果同學會沒有組成,我感到抱歉,但是無能為力。宋校長對別人說:“羨林很安靜!”宋校長不愧是北大國文系畢業(yè)生,深通國故,有很高的古典文學造詣,他使用了“安靜”二字,借用王國維的說法,一著此二字,則境界全出,勝似別人的千言萬語。不幸的是,我也并非白癡,多少還懂點世故,聆聽之下,心領神會,然而握在手中的那一只飯碗則搖搖欲飛矣。 因此,我必須想法離開這里。 離開這里,到哪里去呢?“抬眼望盡天涯路”,我只看到人海茫茫,沒有一個 歸宿。按理說,我當時的生活和處境是相當好的。我同學生相處得很好。我只有二十三歲,不懂什么叫架子。學生大部份同我年齡差不多,有的比我還要大幾歲,我覺得他們是伙伴。我在一家大報上主編一個文學副刊,可以刊登學生的文章,這對學生是極有吸引力的。同教員同事關系也很融洽,幾乎每周都同幾個志同道合者出去吃小館,反正工資優(yōu)厚,物價又低,誰也不會吝嗇,感情更易加深。從外表看來,真似神仙生活。 然而我情緒低沉。我必須想法離開這里。 離開這里,至高無上的夢就是出國鍍金。我常常面對屋前的枝葉繁茂花朵鮮艷的木槿花,面對小花園里的亭臺假山,做著出國的夢。同時,在燈紅酒綠中,又會驀地感到手中的飯碗在動搖。二十剛出頭的年齡,卻心懷百歲之憂,我的精神無論如何也振作不起來。我有時候想:就這樣混下去吧,反正自己毫無辦法,空想也白搭。俗話說:“車到山前必有路?!蔽疫@輛車還沒駛到山前,等到了山前再說吧。 然而不行。別人出國留學鍍金的消息不時傳入自己耳中。一聽到這種消息,就像我看別人一樣,我也是渾身發(fā)抖。我遙望歐山美水,看那些出國者如神仙中人,而自己則像人間凡夫,“更隔蓬山千萬重”了。 我就這樣度過了一整年?! 《√熨n良機 正當我心急似火而又一籌莫展的時候,真像是天賜良機,我的母校清華大學同德國學術交換處(DAAD)簽訂了一個合同:雙方交換研究生,路費制裝費自己出,食宿費相互付給:中國每月三十塊大洋,德國一百二十馬克。條件并不理想,一百二十馬克只能勉強支付食宿費用。相比之下,官費一個月八百馬克,有天淵之別了。 然而,對我來說,這卻像是一根救命的稻草,非抓住不行了。我在清華名義上主修德文,成績四年全優(yōu)(這其實是名不副實的),我一報名,立即通過。但是,我的困難也是明擺著的:家庭經濟瀕于破產,而且親老子幼。我一走,全家生活靠什么來維持呢?我面對的都是切切實實的現(xiàn)實困難,在狂喜之余,不由得又心憂如焚了。 我走到了一個歧路口上:一條路是桃花,一條是雪。開滿了桃花的路上,云蒸霞蔚,前程似錦,不由得你不想往前走。堆滿了雪的路上,則是暗淡無光,擺在我眼前是終生青衾,老死學宮,天天為飯碗而搏斗,時時引'安靜'為鑒戒。究竟何去何從?我逢到了生平第一次重大抉擇。 出我意料之外,我得到了我叔父和全家的支持。他們對我說:我們咬咬牙,過上兩年緊日子;只要餓不死,就能迎來勝利的曙光,為祖宗門楣增輝。這種思想根源,我是清清楚楚的。當時封建科舉的思想,仍然在社會上流行。人們把小學畢業(yè)看作秀才,高中畢業(yè)看作舉人,大學畢業(yè)看作進士,而留洋鍍金則是翰林一流。在人們眼中,我已經中了進士。古人說:沒有場外的舉人;現(xiàn)在則是場外的進士。我眼看就要入場,焉能懸崖勒馬呢? 認為我很“安靜”的那一位宋還吾校長,也對我完全刮目相看,表現(xiàn)出異常的殷勤,親自帶我去找教育廳長,希望能得到點資助。但是,我不成材,我的“安靜”又害了我,結果空手而歸,再一次讓校長失望。但是,他熱情不減,又是勉勵,又是設宴歡送,相期學成歸國之日再共同工作,令我十分感動。 我高中的同事們,有的原來就是我的老師,有的是我的同輩,但年齡都比我大很多。他們對我也是刮目相看。年輕一點的教員,無不患上了留學熱。也都是望穿秋水,欲進無門,誰也沒有辦法?,F(xiàn)在我忽然撈到了鍍金的機會,洋翰林指日可得,宛如蟄龍升天,他年回國,決不會再待在濟南高中了。他們羨慕的心情溢于言表。我忽然感覺到,我簡直成了《儒林外史》中的范進,雖然還缺一個老泰山胡屠戶和一個張鄉(xiāng)紳,然而在眾人心目中,我忽然成了特殊人物,覺得非??尚ΑN译m然還沒有春風得意之感,但是內心深處是頗為高興的?! 〉牵业睦щy是顯而易見的。除了前面說到的家庭經濟困難之外,還有制裝費和旅費。因為知道,到了德國以后,不可能有余錢買衣服,在國內制裝必須周到齊全。這都需要很多錢。在過去一年內,我從工資中節(jié)余了一點錢,數(shù)量不大,向朋友借了點錢,七拼八湊,勉強做了幾身衣服,裝了兩大皮箱。長途萬里的旅行準備算是完成了。此時,我心里不知道是什么滋味,酸、甜、苦、辣,攪和在一起,但是決沒有像調和雞尾酒那樣美妙。我充滿了渴望,而又忐忑不安,有時候想得很美,有時候又憂心忡忡,在各種思想矛盾中,迎接我生平第一次大抉擇、大冒險?! ∪?北平的準備工作 我終于在1935年8月1日離開了家,我留下的是一個破敗的家,老親、少妻、年幼子女。這樣一個家和我這一群親人,他們的命運誰也不知道,正如我自己的命運一樣。生離死別,古今同悲。江文通說:“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他又說:“割慈忍愛,離邦去里,瀝泣共訣,血相視?!蔽覐那白x《別賦》時,只是欣賞它的文采。然而今 天自己竟成了賦中人。此情此景實不足為外人道也?! ∨R離開家時,我思緒萬端。叔父、嬸母、德華(妻子),女兒婉如牽著德華的手,才出生幾個月的延宗酣睡在母親懷中,都送我到大門口。嬌女、幼子,還不知道什么叫離別,也許還覺得好玩。雙親和德華是完全理解的。我眼里含著淚,硬把大量的眼淚壓在肚子里,沒有敢再看他們一眼——我相信,他們眼里也一定噙著淚珠——,扭頭上了洋車,只有大門樓上殘磚敗瓦的影子在我眼前一閃?! ∥蚁瘸嘶疖嚨奖逼健^k理出國手續(xù),只有北平有可能,濟南是不行的。到北平以后,我先到沙灘找了一家公寓,賃了一間房子,存放那兩只大皮箱。立即趕赴清華園,在工字廳招待所找到了一個床位,同屋的一位比我高幾級的清華老畢業(yè)生,也是什么地方保險公司的總經理。夜半聯(lián)床,娓娓對談,他再三勸我,到德國后學保險。將來回國,飯碗決不成問題,也許還是一只金飯碗。這當然很有誘惑力。但卻同我的愿望完全相違。我雖向無大志,可是對做官、經商,卻決無興趣,對發(fā)財也無追求。對這位老學長的盛意,我只有心領了?! 〈藭r正值暑假,學生幾乎都離校回家了。偌大一個清華園,靜悄悄的。但是風光卻更加旖旎,高樹遮天,濃蔭匝地,花開綠叢,蟬鳴高枝;荷塘里的荷花正迎風怒放,西山的紫氣依舊幻奇。風光雖美,但是我心中卻感到無邊的寂寞。僅僅在一年前,當我還是學生的時候,我那眾多的小伙伴都還聚在一起,或臨風朗讀,或月下抒懷。黃昏時漫步荒郊,回校后余興尚濃,有時候沿荷塘步月,領略荷塘月色的情趣,其樂融融,樂不可支。然而曾幾何時,今天卻只剩下我一個人又回到水木清華,睹物思人,對月興嘆,人去樓空,宇宙似乎也變得空蕩蕩的,令人無法忍受了。 我住的工字廳是清華的中心。我的老師吳先生的“藤影荷聲之館”就在這里。他已離校,我只能透過玻璃窗子看室中的陳設,不由憶起當年在這里高談闊論時的情景,心中黯然。離開這里不遠就是那一間臨湖大廳,“水木清華”四個大字的匾就掛在后面。這個廳很大,里面幽靜得很。幾年前,我有時候同吳組緗、林庚、李長之等幾個好友,到這里來閑談。我們都還年輕,有點不知道天高地厚,說話海闊天空,旁若無人。我們不是糞土當年萬戶侯,而是揮斥當代文學家。記得茅盾的《子夜》出版時,我們幾個人在這里碰頭,議論此書。當時意見截然分成兩派:一派完全肯定,一派基本否定。大家爭吵了個不亦樂乎。我們這種侃大山,一向沒有結論,也不需要有結論。各自把自己的話盡量夸大其詞地說完,然后再談別的問題,覺得其樂無窮。今天我一個人來到這間大廳里,睹物思人,又不禁有點傷感了?! ≡谶@期間,我有的是空閑。我曾拜見了幾位老師。首先是馮友蘭先生,據(jù)說同德國方面簽定合同,就是由于他的斡旋。其次是蔣延黻先生,據(jù)說他在簽定合同中也出了力。他懇切勸我說,德國是法西斯國家,在那里一定要謹言慎行,免得惹起麻煩。我感謝師長的叮囑。我也拜見了聞一多先生。這是我同他第一次見面;不幸的是,也是最后一次見面。等到十一年后我回國時,他早已被國民黨反動派暗殺了。他是一位我異常景仰的詩人和學者。當時談話的內容我已經完全忘記,但是他的形象卻永遠留在我心中?! ∮幸粋€晚上,吃過晚飯,孤身無聊,信步走出工字廳,到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中所描寫的荷塘邊上去散步。于是新月當空,萬籟無聲。明月倒影荷塘中,比天上那一個似乎更加圓明皎潔。在月光下,荷葉和荷花都失去了色彩,變成了灰蒙蒙的一個顏色。但是縷縷荷香直逼鼻管,使我仿佛能看到翠綠的荷葉和紅艷的荷花。荷花叢中閃熠著點點的火花,是早出的螢火蟲。小小的火點動蕩不定,忽隱忽現(xiàn),仿佛要同天上和水中的那個大火點,爭光比輝。此時,宇宙間仿佛只剩下了我一個人。前面的鵬程萬里,異鄉(xiāng)漂泊;后面的親老子幼的家庭,都離開我遠遠的,遠遠的,陷入一層薄霧中,望之如蓬萊仙山了。但是,我到北平來是想辦事兒的,不是來做夢的。當時的北平沒有外國領館,辦理出國護照的簽證,必須到天津去。于是我同喬冠華就聯(lián)袂乘火車赴天津,到俄、德兩個領館去請求簽證。手續(xù)決沒有現(xiàn)在這樣復雜,領館的俄、德籍的工作人員,只簡簡單單地問了幾句話,含笑握手,并祝我們一路順風。我們的出國手續(xù)就全部辦完,只等出發(fā)了。 回到北平以后,幾個朋友在北海公園為我餞行,記得有林庚、李長之、王錦弟、張露薇等。我們租了兩只小船,蕩舟于荷花叢中。接天蓮葉,映日荷花,在太陽的照射下,紅是紅,綠是綠,各極其妙。同那天清華園的荷塘月色,完全不同了。我們每個人都興高采烈,臧否人物,指點時政,意氣風發(fā),所向無前,“語不驚人死不休”,我們真仿佛成了主宰沉浮的英雄。玩了整整一天,盡歡而散?! ∏Ю餂雠?,沒有不散的筵席。終于到了應該啟程的日子。八月三十一日,朋友們把我們送到火車站,就是現(xiàn)在的前門老車站。當然又有一番祝福,一番叮囑。在登上火車的那一剎那,我腦海里忽然浮現(xiàn)出一句舊詩:“萬里投荒第二人。”
編輯推薦
《一生的遠行》是季羨林唯一親定的自選集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