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1970-1 出版社:李景屏 華藝出版社 (2009-06出版) 作者:李景屏 頁數(shù):325
Tag標簽:無
前言
18世紀后半葉的歐美,已經(jīng)被近代化的浪潮所席卷,北美獨立戰(zhàn)爭、美利堅合眾國建立、法國大革命對封建制度的掃蕩以及在英國發(fā)生的工業(yè)革命等等,都使得世界面目煥然一新。而此時,乾隆統(tǒng)治下的清帝國不僅依舊滯留在封建格局之中,而且是處于最專制、最集權的時期。乾隆在70誕辰所撰寫的御制《古稀說》,頗為自得地寫道:“前代所以亡國者,日強藩、曰外患、日權臣、曰外戚、日女禍、曰宦寺、曰奸臣、日佞臣,今皆無一仿佛者。”在乾隆統(tǒng)治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已達到歷史的最高峰,清朝皇帝不僅成功地根除了造成以前朝代亡國的種種弊端——諸如以藩鎮(zhèn)為代表的地方割據(jù)勢力、威脅中央王朝的邊疆割據(jù)政權、操縱朝政的權臣、專權的外戚、后妃預政、太監(jiān)弄權、奸佞之臣對政局的把持,而且對傳統(tǒng)的八旗制進行改造、打破旗主對本旗事務的壟斷、使之成為受命皇帝的軍事組織,并解決了親王預政、太子結黨等對君主集權構成威脅的問題,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封建體制的確發(fā)展到了極致。但君權的高度集中,也導致政壇上萬馬齊喑,朝野上下思想僵化。在乾隆即位之初,孫嘉淦所上的“預除三習、永杜一弊”的奏疏,就折射出中國封建社會后期君權的極度膨脹,君臣關系極不正常的現(xiàn)狀:“主德清,則臣心服而頌,仁政行,則民深受而感。出一言而盈廷稱盛,發(fā)一令而四海謳歌。在臣民本非獻諛,然而人主之耳,則熟于此矣。耳與譽化,非譽則逆。始而匡拂者拒,繼而木訥者厭,久而頌揚之不工者,亦絀矣。是謂耳習于所聞,則喜諛而惡直?!吧嫌牵瑒t下愈愚,上愈能,則下愈畏。趨蹌諂脅顧盼而皆然,免冠叩首應聲而即是此。在臣工,以為盡禮,然而人主之目,則熟于此矣。目與媚化,非媚則觸,故始而倨野者斥,繼而嚴憚者疏,久而便辟之不巧者,亦忤矣。是謂目習于所見,則喜柔而惡剛?!熬辞筇煜轮?,見之多,而以為無足奇也,則高己而卑人。慎辨天下之務,閱之久而以為無難也,則雄才而易事質(zhì)之人矣,而不聞其所短,返之己而不見其所失。于是乎意之所欲,信以為不逾,令之所發(fā),概期于必行矣。是謂心習于所是,則喜從而惡違?!叭暭瘸?,乃生一弊,何為一弊?喜小人而厭君子是也。”上面的這番議論翻譯成現(xiàn)在的話就是:由于君主道德好,臣下由衷佩服、歌頌;又由于實行仁政,深受其恩的百姓感恩戴德。因而君主說一句話朝廷上的人都夸好,發(fā)布一項命令全國的百姓都贊揚。對于臣民來說,并非阿諛奉承,但君主的耳朵已經(jīng)習慣了贊揚、歌頌的聲音。君主的耳朵已經(jīng)習慣聽頌揚的話,聽到的不是歌功頌德的話就覺得逆耳,一開始拒絕聽批評意見,接下來就厭惡不會奉承的人,時間長了,對逢迎不巧妙的人,也會心生厭惡?;实垡呀?jīng)習慣自以為是,喜歡別人服從,而討厭違背自己意念的人。這就是所說的習慣了順耳之言,就喜歡阿諛奉承而厭惡剛正不阿。君主越聰明,就顯得臣下越愚蠢;君主越能干,臣下就越畏懼。當君主放眼望去時,看到的是巧于奔走、滿臉堆笑、巴結奉承的一張張媚臉,聽到的是不絕于耳的頌揚之聲,對于臣下來說,認為在遵守君臣之禮,但君主的眼睛已經(jīng)習慣了。君主的眼睛已經(jīng)習慣看到種種媚態(tài),不獻媚就是冒犯。一開始斥責傲上的人,接下來就疏遠嚴肅正直的人,時間久了,奉承得不巧妙的人,也就成為不順從的人。這就是所說的習慣了所看到的媚態(tài),就喜歡柔順而厭惡剛強。天下的事見多了,就認為沒有什么特別的,認為自己高明而看不起別人。謹慎地處理朝廷政務,時間長了也就覺得沒有什么難處理的,以自己的雄才大略去要求別人,而聽不到他的不足之處,審視自己也找不到失誤之處。于是,在施政上隨心所欲,堅信自己不會做得過分,發(fā)布的命令一概要求必須施行。這就是所說的已經(jīng)習慣隨心所欲,就喜歡服從而厭惡違背自己的意志。已經(jīng)形成“喜諛而惡直”、“喜柔而惡剛”、“喜從而惡違”的“三習”,就必然滋生喜歡阿諛奉承的小人而厭惡正直公正君子的弊端,施政上存在的所有問題就愈積愈多,而且被掩飾起來,一旦到了掩飾不住的地步,一切的一切也就難以扭轉了。一個王朝也就不可避免地由強盛走向了衰亡。君權高度集權所帶來的另一個弊端,就是扼殺臣下以及全國讀書人的獨立思維、打造出充滿奴性、唯唯諾諾的國民性,造成官員人格的扭曲。面對皇帝的淫威,絕大多數(shù)官員所奉行的是“少說話,多磕頭”,“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因循茍且,明哲保身,打探消息,巧于奉承,正像時人所寫的一首詞所揭示的:“仕途鉆刺要精工,京信常通,炭敬常封,莫談時事逞英雄。一味圓滑,一味謙恭,大臣經(jīng)濟在從容。莫顯奇功,莫說精忠,萬般人事在朦朧,議也‘毋庸’,駁也‘毋庸’?!鞍朔綗o事歲年豐,國運方隆,官運方通。大家襄贊要和衷,好也彌縫,歹也彌縫,無災無難到三公。妻受榮封,子蔭郎中,流芳后世更無窮,不謚‘文忠’,便謚‘文恭’?!币磺卸荚谇〉陌才胖?,一切都在乾隆的掌控之中。而君權高度集中所產(chǎn)生的后果,便是異化——看似高度集權,實則已經(jīng)失控。乾隆時期對秘密組織的不斷取締、對貪官污吏的一再查處,固然反映出勵精圖治、維持盛世的決心,但秘密組織的屢禁不止、貪污大案的屢屢發(fā)生,所揭示的也恰恰是對民變、對吏治的力不從心,反映出攥在皇帝手中官僚機器出現(xiàn)了嚴重的故障,表明封建體制已經(jīng)走到了盡頭。雖然在當時的官場上有一批潔身自好的官員,如劉墉、阿桂、董誥、王杰等,但他們無法遏制官場上的貪風,也不可能把那些官倉之鼠盜出的一個個黑洞給堵上,大清帝國就像一艘千瘡百孔的艦船在海上漂浮,盡管滲入的海水已經(jīng)使船身下沉,大多數(shù)人卻渾然不知;一些有識之士,如曹錫寶、尹壯圖、洪亮吉等人發(fā)出的發(fā)聾振聵的疾呼,旋即被吞噬得無聲無息……政壇上依舊是死一般的沉寂、凝固。在乾隆去世的那一年11月,拿破侖發(fā)動霧月政變組成了執(zhí)政府,自任第一執(zhí)政,對內(nèi)堅決鎮(zhèn)壓反革命復辟勢力,對外與“反法同盟”多次鏖兵,并以排山倒海之勢掃蕩著歐洲的封建勢力,不僅鞏固了法國大革命的成果,還把大革命的影響擴大到歐洲。而與乾隆同一年去世的美國第一任總統(tǒng)華盛頓,在執(zhí)政期間“以最干凈最節(jié)約的手法,一下子為美利堅解決了那么多難題,替未來免去了那么多隱患……”,從而為美國經(jīng)濟的持續(xù)發(fā)展、美國綜合國力的提高等都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證。然而乾隆在63年的統(tǒng)治中,不僅未能給他的王朝免除“隱患”,就連許多明顯的社會問題也都留給了皇位繼承人,諸如對民間秘密組織的失察、有海無防、軍備落后、鴉片走私與白銀外流等等。乾隆在1795年歸政,不僅意味著康乾盛世落下了帷幕,也意味著統(tǒng)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體制已經(jīng)走到了盡頭。此后的中國,不可能在“文景”之后產(chǎn)生“貞觀”,“永樂”之后出現(xiàn)“康乾”,在前朝的廢墟上再也不能滋育出一個封建盛世了,在歷史的長卷中康乾盛世已經(jīng)成為絕唱。乾隆去世后僅僅41年——也就是1840年,鴉片戰(zhàn)爭的禍水就突然灑落在這塊古老的國土上,展現(xiàn)了“忽啦啦似大廈傾,昏慘慘似殘燈盡”的一幕,而國人所面臨的千古巨變,較之明末的甲申之變還要嚴峻、痛苦、深刻。如果說萬歷十五年的年鑒是明王朝“歷史上一次失敗的總記錄”,那么,1795年的年鑒就是中國封建社會“一次失敗的總記錄”。筆者于2008年初秋
內(nèi)容概要
1795年對于乾隆及其所統(tǒng)治的帝國都是重要的一年,執(zhí)政已經(jīng)滿60周年的乾隆要從皇帝的寶座退下來、去當太上皇帝,他在退位前所做的一切就是要保證他的帝國在后乾隆時代能繼續(xù)“保贏持泰”,維持盛世的輝煌?! ?8世紀末,無論從中國社會自身的發(fā)展進程,還是立足充滿機遇與挑戰(zhàn)的國際近代化浪潮,乾隆及其所統(tǒng)治的帝國都處于—個重要的拐點?! 目v向看,處于中國封建社會最后一個盛世的康乾盛世,在經(jīng)過一百多年的承平之后,不可避免地陷入“由盛而衰”的發(fā)展周期;而從橫向來看,英、美、法等國已經(jīng)把世界卷入近代化的浪潮;蓬勃發(fā)展的工業(yè)革命、遠洋輪船的問世都使得當時的清帝國很難再憑借浩瀚的太平洋把歐美國家的影響、干預擋在界外?! ∏r期的治民、治吏體制都存在弊端和統(tǒng)治失控等問題。乾隆在1795年歸政。不僅意昧著康乾盛世落下了帷幕,也意味著統(tǒng)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體制也已經(jīng)走到了盡頭。
作者簡介
李景屏,生于1945年7月,原籍山東無棣,1968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歷史系,現(xiàn)為中國人民大學清史所教授。多年從事清代政治史、社會史、清前期中西文化交流等方面的研究。著有《清初十大冤案》、《皇太極與袁崇煥角逐記》、《康熙廢嗣之謎》、《乾隆與和砷》、《乾隆、和珅與劉墉》、《乾隆王朝真相》以及《蕭太后評傳》等。
書籍目錄
前言海外狂飆法國科學傳教團康熙與法國神甫凡爾賽——北京軸心乾隆的摯友:王致誠、蔣友仁了解世界的窗口法國大革命的沖擊中法不同的歷史走向擋不住的海外干預——英國馬戛爾尼使團撞擊心靈的震撼一路易十六被處死治理百姓重本抑末民為邦本食為民天以保赤為念治理水患所謂不擾民免糧不免租盛世下的佃農(nóng)嚴懲“刁民”取締秘密組織漏網(wǎng)之魚劉之協(xié)屢禁不止的邪教清水教聚眾為變從嚴查辦秘密宗教“八卦教”大鬧大名府天地會掃蕩臺灣難纏的來華傳教士駕馭群臣(上)——選拔宰輔被處死的訥親恭順的傅恒真宰相劉統(tǒng)勛蓋棺未定論的于敏中脫穎而出的阿桂頗有爭議的和坤駕馭群臣(中)——任用督撫治河能臣高斌兩朝股肱尹繼善關注民生的陳宏謀苦難磨煉出的方觀承從州縣崛起的高晉瑕玉并存的李侍堯狀元督撫畢沅毀譽不一的孫士毅能征善戰(zhàn)的??蛋才紶柭秿槑V的和琳駕馭群臣(下)——監(jiān)控與失控高度集中的君權查處山西布政使及山西學政第一個被處死的總督處死山東巡撫蔣洲追查兩省的知縣貪賄案兩淮鹽引案高恒喪命大義滅親處死內(nèi)侄查處甘肅冒賑案賜令勒索屬下的國泰自盡處死盜臣陳輝祖處死頂風作案的郝碩查處貪賄不法的富勒渾處死挪用鹽課的福崧督撫藩臬一勺燴吏治失控退位歸政披露立儲公布立儲密旨兌現(xiàn)周甲退位歸政仍訓政白蓮教起義乾隆去世參考書目后記
章節(jié)摘錄
插圖:1795年對于乾隆及其所統(tǒng)治的帝國都是重要的一年,執(zhí)政已經(jīng)滿60周年的乾隆就要從皇帝的寶座退下來、去當太上皇帝……在中國封建社會,乾隆帝無疑是一位功業(yè)顯赫的皇帝。西方傳教士曾如此評價乾隆及其控制的政權:“不懈地忙于日理萬機,這是一個令人景仰的政府,他是天下最偉大的君主,也是帝國中最大的文豪?!蹦苁炀毜卣莆諑追N少數(shù)民族語言、精通漢學的乾隆,不僅勤于政務,也通過對邊疆的開拓奠定了中國現(xiàn)代疆域的版圖,而他成功的民族政策與宗教政策也有效地鞏固了多民族國家的統(tǒng)一。作為個人,乾隆并不那么傳統(tǒng),他喜歡西方鐘表,也欣賞西方園林與繪畫風格,在他主持下作為皇家園林的圓明園可以出現(xiàn)西式風格的建筑、噴水池,在他的身邊也可以有一批擅長繪畫、精于音律、有實地勘測經(jīng)驗的西方神甫。但作為一個皇帝,他的統(tǒng)治卻是相當傳統(tǒng),竭力要把中國留在中世紀,而不是帶入近代。然而此時的世界,卻已經(jīng)進入資產(chǎn)階級革命、工業(yè)革命的時代,中世紀作為一種社會制度已經(jīng)成為革命的對象,法國大革命的爆發(fā)、法國國王路易十六被憤怒的民眾所處死,都在乾隆的心中掀起無限波瀾。雖然中法兩國相隔一萬六千多里,但乾隆卻與路易十六神交已久,來華的法國神父早已在他們之間建立起溝通的橋梁。中法兩國高層的交往始于1681年(康熙二十年)。與康熙帝同時期的君主一一法國波旁王朝的路易十四,因法國科學院派人到世界各地進行地理考察以便繪制航海地圖而開始考慮如何同中國皇帝交往的問題。路易十四與康熙皇帝有驚人的相似之處,他們都是沖齡即位,都憑借雄才大略建立了中央集權的統(tǒng)治,并把自己的國家推向了鼎盛、使之成為區(qū)域性的強國——一個成為歐洲大陸科技文化的中心,一個稱雄亞洲。
后記
三十多年前——大約文革進行到一半的時候,一個極其偶然的機會拜讀了雨果的大作《九三年》。雖然這是本小說,但作者以1793年來反映法國大革命的寫作手法,著實令筆者頓開茅塞。大約十幾年后,又拜讀了黃仁宇先生的轟動中國史學界的著作《萬歷十五年》,該書以萬歷十五年前后的歷史事實以及那一時期的重要歷史人物為中心,對封建社會的管理層面進行了梳理,從而勾勒出“歷史上一次失敗的總記錄”。在經(jīng)過近30年的冷板凳,特別是在對清代中衰進行十幾年的研究后,終于有了挑戰(zhàn)大歷史觀的勇氣。把1795年的中國置于世界潮流中去分析,只是2006年構思本書時的一個初步設想。無論是明清之際來華的耶穌會士,還是18世紀未來華的英國馬戛爾尼使團,都已經(jīng)顯示出當時的中國已經(jīng)不可能把外部世界的影響擋在界外。考慮到法國國王路易十四自工685年(康熙二十四年)起開始向中國派遣“科學傳教團”、并在此后的100多年持續(xù)派遣耶穌會士來華以及法國是當時歐洲唯一一個同中國高層建立固定聯(lián)的國家,遂決定把波旁王朝以及法國大革命的爆發(fā)作為本書的重要參照,進而對中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與法國專制王權的異同、法國18世紀的重農(nóng)主義與中國的以農(nóng)為本的差異、法國的第三等級與中國商人經(jīng)濟地位政治地位的懸殊以及經(jīng)歷了文藝復興洗禮的法國在人性上的普遍覺醒與康雍乾時期還把自稱奴才視為恩遇的巨大反差等等進行剖析。
編輯推薦
《乾隆六十年》由華藝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