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名受害者

出版時間:2005-11  出版社:華藝(2)  作者:蓓特拉·哈姆絲法爾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這是—份年輕女人的名單,但名單上的女人都已經(jīng)死了。她們是被謀殺的,或是失蹤了。警方對這個案子有多種猜測,卻長時間找不到與殺人犯有關(guān)的證據(jù)。兇手每隔—年的9月14日,就要引誘—個充滿夢想和欲望的年輕漂亮女人,然后把她殺死,或者讓她永遠消失但有一年的9月14日卻出現(xiàn)了例外:年輕女人謀殺案沒有按期出現(xiàn)。一起普通交通事故引起了警方的注意。他們通過各種蛛絲馬跡,最終使持續(xù)了8年之久的系列殺人案真相大白— —其結(jié)論令人毛骨悚然。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最后一名受害者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5條)

 
 

  •      我不知道究竟是原文如此還是翻譯的問題,這本書吸引我是因為簡介,說這名作者是很有名氣的懸疑小說作家,在美國很有知名度。然而,隨著閱讀的深入我感到了深深的失望,字里行間沒有任何懸疑的感覺,好像在讀一本普通的科普讀物。以前我讀《達芬奇的密碼》時,如果不讀完根本不敢入睡,情節(jié)發(fā)展環(huán)環(huán)相扣。可是這本書真是讓人絕望了。
       翻譯是外文書的第二作者,如果他不能很好的轉(zhuǎn)達作者的思想,那么讀者看到的只是差勁的作品,這本書就是個典型的范例!
  •   翻譯的確很重要,所以一般我都看原著,雖然看不懂,但我只看中文地,哈哈
  •   我才剛讀了一小小半 對作者的寫法很感覺有趣(或者按你所說是翻譯者的寫法?) 達芬奇密碼那樣的小說 其實更多像是一部電影了 畫面感很強 也難怪是美國的作家 好萊塢之地嘛 最后一名受害者的作者是德國的 德國本身據(jù)說就是理性思維強 肯定人文方面的東西也會深受影響 如果像是法國 你去看法國的懸疑推理小說 就很感性 畫面感也很強 但和美國的又稍微不同
    另外建議你去讀瑞典的亨寧曼凱爾的偵探小說 讀起來又是另一種風(fēng)格 把很平民很生活的幽默都融進了偵探故事里 讓你覺得這樣牛B的偵探其實也和我們常人一樣會有禿頂\分期還貸\日常開銷過大等等等等問題 而且對主角周圍的各色人物也都有細節(jié)涉及 有意思得很
  •   我看了好幾遍也沒看懂案情, 最后徹底放棄
  •   我不知道你是在哪看的簡介,這是一個德國作家啊,有沒有名無所謂,關(guān)鍵還是要看故事對不對胃口……當人,譯者的行文和責(zé)任心也很重要。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