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姓氏譜(周)

出版時間:2000-9  出版社:現(xiàn)代出版社  作者:李學勤主編  頁數(shù):389  

內(nèi)容概要

  本書是中華姓氏譜中的“周”姓分冊。書中從該姓的源流、變遷及其與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各方面的關(guān)系以及該姓氏的地域分布、走向趨勢及其特點;姓氏制度的深厚底蘊和家族流變。 本書內(nèi)容豐富,廣征博引,史料翔實,融知識性與可讀性為一體,非常值得一讀。

書籍目錄

源流篇第一章周姓之根何處尋:周姓溯源系出黃帝,岐陽啟姓:周姓的源起周王后裔,支脈有別:周姓群體主支的形成多源合流,有容乃大:周姓的其它得姓由來第二章風云際會,出將人相:秦漢時期周姓的興盛周仁之后:汝南周氏護國功臣:沛國周氏秦漢時期周姓人物的地域分布與特點第三章 亂世英杰,盛世拜相:魏晉隋唐時期周姓的再起周郎妙計安天下:廬江周姓的榮顯道學顯世文持家:汝南周氏的興盛一門五侯顯名揚:宜興周賓家族中興名將定江南:尋陽周訪家族盛世拜相:隋唐五代時期的周姓隋唐五代時期周姓新郡望的增加和形成第四章詩文傳世:宋元時期的周姓望族江西地區(qū)的周氏家族湖南地區(qū)的周氏家族江浙地區(qū)的周氏家族第五章 四海為家:明清時期的周姓望族江蘇周姓的興盛浙江周姓的顯貴江西地區(qū)的周姓上海地區(qū)的周姓望族“山西洪洞大槐樹”:明清時期周姓人的播移第六章周姓在近現(xiàn)代史上的發(fā)展實業(yè)興家枝葉茂:安徽東至周氏蓮溪綿延澤后世:浙江紹興周氏星火燎原:近現(xiàn)代史上周姓人物的地域分布第七章 少數(shù)民族中所見周姓發(fā)展概況第八章客家周姓與臺灣周姓源流客家周姓源流臺灣地區(qū)周姓概況……

章節(jié)摘錄

  東晉南朝時,士家大族之興盛,或以軍功起家,或以外戚得勢,或以儒學傳家,或以道學顯世。汝南周浚家族在東晉時,無疑是以軍功起家的。而周朗則以外戚得勢而顯名于朝。至周朗族孫周頤時,家族之風大變,轉(zhuǎn)而以道學顯世,以文傳家?! ≈芨棺謴﹤?,為晉左光祿大夫周叛的七世孫。祖父周虎頭,曾任員外常侍。父周恂,官至歸鄉(xiāng)相。周順年少時為族祖周朗所識,用為海陵國侍郎。后為益州刺史蕭惠開所賞識,周順隨其入蜀,以厲鋒將軍帶肥鄉(xiāng)、成都二縣令,仍為府主簿?! ≈茴H長于佛理,曾著有《三宗論》,闡述佛義頗精深。又善《老》、《易》之學,言辭玄妙,極善辯語。與賓友相聚,辭韻如流,聽者傾心不知疲倦,樂而不歸。生活上清貧寡欲,終日以素為食·雖有妻子,但卻寄意山林之間,曾于鐘山西立隱舍,常喜獨處山舍之中。周頗言辯之時,甚為機敏,語雖不多,但卻往往一語驚人。一次衛(wèi)將軍王儉問他:“你在山中居住時都以何為食?”答日:“赤米白鹽,綠葵紫蓼?!蔽幕萏訂査耸持泻蚊磷蠲溃鹪唬骸按撼踉缇?,秋未晚菘?!睍r國子祭酒何胤亦精于佛法,無妻。文惠太子問周腹:“你與何胤都篤于佛法,有什么牽累嗎?”答日:“周妻何肉?!逼溲赞o應變一至于此,故為當時士人所仰望,號為名士?! r宋明帝亦好玄理,以周版言語辭義精深。引入殿內(nèi),為身邊親近。明帝性情刻暴,其諸弟休韋占、休仁、休若等皆為其所殺,惟江州刺史桂陽王休范以人才庸劣得免。周頗為人亦小心謹慎,不敢直接明諫,而是常誦經(jīng)中因緣罪福之事,以此來感化明帝,明帝潛移默化中,亦受其感召,略有收斂。周頤也因此得以自保,深見賞遇。后累官至太子仆,兼著作,撰起居注。又遷中書郎,兼著作如故。再轉(zhuǎn)國子博士,兼蓍作如故。著有《四聲切韻》行于時。后卒于官。有子周拾。  周拾字升逸,幼時即聰穎過人,其父甚為奇異。至成人后,博學強聞,尤精于義理,善誦《詩》、《書》,音韻清辯。弱冠之年,便舉為秀才,除太學博士。齊明帝建武(494—498年)中,魏人吳苞南歸于齊。吳苞以儒學著稱。周拾與之辯,辭理道逸,使吳苞大為折服,周拾遂以善口辯而聞名于世。時丹陽尹王亮聞周拾之名,辟其為主簿,旋遷太常丞。梁武帝即位后,周拾被召為尚書祠部郎,朝廷禮儀多自周拾所出。  周拾后遷鴻臚卿,王亮因罪去官歸家,王亮舊友故朋都疏遠他,惟周拾不忘舊恩。至王亮卒后,周拾親自為其營殯葬事,時人由此稱之。后周拾累官尚書吏部郎、太子右衛(wèi)率、右衛(wèi)將軍、右驍騎將軍知詹事。雖職務屢遷,但因其才行卓立,為梁武帝所寵信,故長期留于省內(nèi),日夜侍上,參與朝廷機密決策達20余年,未離皇上左右。梁武帝盛贊他有公輔之才。至周拾卒時,梁武帝親往吊唁·哀痛不已,其情為左右所動。追贈為侍中、護軍將軍,謚號日“簡子”。死后,有文集20卷留世。周拾有2子:周弘義、周弘信。2子事跡皆不顯。周拾之后,其家族中聞名于世的是他的3個侄兒:周弘正、周弘讓、周弘直?! ≈芎胝?,字思行.其父名寶始,為周捨之弟,曾為梁司徒祭酒。弘正幼年時,其父即逝,弘正、弘讓、弘直三兄弟俱為伯父周捨所撫養(yǎng).周捨視三侄如己出,待之甚厚,于三侄實有養(yǎng)育再造之恩。周弘正年方10歲時,即通曉《老子》、《周易》之學。周捨每與之談,常感驚奇不已,曾言弘正“后世知名,當出吾右”?! 『胝晔澹凑傺a為國于生,于國學中講授《易經(jīng)》。梁武帝普~(520-527年)中,弘正為司義侍郎.弘正年少時,一次有藏法師于開善寺講說,門徒數(shù)百人齊集傾聽。弘正著童子服踞門而聽,加之弘正生就一副丑陋相貌,法師門徒皆蔑視之。后弘正于法師講經(jīng)間隙,向法師發(fā)問,語驚四座,法師疑其非世俗凡人’大加贊賞。至弘正成人之后,“特善玄言,兼明釋典”,即使宿儒名僧,也常常向其請教。弘正以此而為當世所宗。梁末時號為“玄宗之冠”?! ×禾宥?548年),降將侯景叛梁。侯景字萬景,懷朔鎮(zhèn)(今內(nèi)蒙古包頭東北)人。先屬北魏爾朱榮,繼歸高歡,為鎮(zhèn)守河南的大將。大統(tǒng)十三年(547年),因恐被高澄(高歡于)所殺而降梁,受封為河南王。次年即與梁宗室蕭正德勾結(jié),舉兵反叛,攻破建康城,第二年即攻下臺城(宮城),武帝憤恨而死。侯景改立簡文帝.時周弘正為避侯景祖諱,改姓為姬姓,拜為太常,使掌禮儀。至梁元帝承圣元年(552年),梁將王僧辯、陳霸先率軍東討侯景,弘正立刻歸奔。元帝知弘正到,極為高興。待弘正甚厚,禮數(shù)之優(yōu)為朝臣所無比.弘正得授為黃門侍郎,直侍中省。不久又遷為左戶尚書,加散騎常侍?! ×辉墼督饦亲印罚云溆凇爸T僧重招提琰法師,隱士重華陽陶貞白,士大夫重汝南周弘正,其于義理清轉(zhuǎn)無窮,亦一時之名士也.”梁元帝此語很能說明周弘正當時在朝廷和士大夫中的地位.梁敬帝太平元年(556年),周弘正又被授為侍中,領(lǐng)國子祭酒,遷太常卿、都官尚書。次年,陳霸先代梁為帝,是為陳武帝.梁亡,共6帝、56年。陳朝建立后,周弘正以德望素重,為陳武帝用為太子詹事。后歷文帝、廢帝、宣帝三朝,皆為朝廷重臣。宣帝太建六年(574年),周弘正卒于官,年79歲,贈侍中、中書監(jiān),謚曰“簡子”。弘正所著有:《周易講疏}16卷,《論語疏》u卷,《莊子疏》s卷,《孝經(jīng)疏》2卷,文集20卷。弘正有z子;周豫玄、周 墳.周墳曾官至尚書吏部郎?! 『胝芎胱?,性簡素,博學多通.初仕時不得志,遂隱居于句 容之茅山。梁簡文帝承圣(552--555年)初。為國子祭酒。二年. 為仁威將軍.陳文帝天嘉(560--566年)初,以白衣領(lǐng)太常卿、光 祿大夫.加金章紫綬?! ≈芎胫睘楹胝?,字思方.初仕梁湘東王外兵記室參軍, 后除諮議參軍.再封為濱縣侯,累遷昌州刺史。陳代梁后,人陳 為太常卿、光祿大夫,加金章紫綬.太建七年(575年)卒,時距其長兄弘正之卒僅1年,年76歲。有集20卷。弘直有于周確,字士潛,博涉經(jīng)史,篤好玄言。位至都官尚書。  一門五侯顯名揚:宜興周賓家族  宜興周氏,指從周賓所繁衍下來的一大家族為主,也包括宜興籍的其他周姓。宜興周氏在魏晉南北朝時期人才輩出,成為當時南方地區(qū)重要的家族。根據(jù)1988年在宜興黃干發(fā)現(xiàn)的《黃千周氏宗譜》和正史記載統(tǒng)計,僅六朝300多年間,就出了10余位著名將領(lǐng)?! ≈苜e,吳國廣平太守。其于周魴,年少好學,舉孝廉,為寧國長.因鎮(zhèn)壓彭式、彭綺有功,先后升遷為都陽太守、昭儀校尉。赤壁之戰(zhàn)后,曹魏仍控制著蘇北、皖北一些地區(qū),嚴重威脅著東吳政權(quán)。這時,孫權(quán)除派步騭招撫廣、交地區(qū)的士燮兄弟,向嶺南開疆拓土外,更將重點放在同曹操爭奪荊州和江淮地區(qū)上。黃武七年(228年),孫權(quán)密旨周魴,命他“求山中舊族名帥為北敵所聞知者,令譎挑魏大司馬揚州牧曹休”“三國志.吳書.周魴待》).周魴受命后反復考慮,深怕“民帥小丑”不足擔當這重要任各,“事或漏泄,不能致休”。乃向?qū)O權(quán)畫計7條,親自致書曹休偽稱投叛,并截發(fā)以示守信。曹休消除疑慮,率領(lǐng)步騎10萬潛入皖地。周魴隨陸遜橫截休軍,斬首數(shù)萬,重創(chuàng)了曹魏的有生力量.事后,孫權(quán)大會諸將歡宴,酒酣,謂魴“君下發(fā)載義,成孤大事,君之功名,當書之竹帛”。遂加周魴為裨將軍,賜爵關(guān)內(nèi)侯?! ◆櫔氉又芴?,字子隱。周處年少之時,孔武好勇,力氣過人,更兼不修細行,縱情肆欲,鄉(xiāng)里父老皆患之.將其與南山猛虎、長橋惡蛟并稱為當?shù)刂叭Α?。周處幡然而恬,遂有周處“除害”的故事流傳至今.后周處人吳向“二陸?即陸機、陸云兄弟,西晉時著名文學家)求教。悔過自新以后,他首先因?qū)W識淵博、文采出眾而出任了吳國的東觀左丞一職。吳國末年又因義膽剛烈而投身戎旅,任無難督尉。吳國滅亡以后,他被隨例北遷,在西晉擔任新平、廣漢等郡太守,撫慰百姓,政聲遠布,人稱良吏。后來,他又入朝擔任散騎常侍。不久又遷御史中丞,也都忠于職守,對皇上多所規(guī)諫,執(zhí)法時不避權(quán)貴,被人稱為正直的官吏?! ≈芴帉液突噬系闹倚墓⒐⒈緫獡Q來更大的榮耀,但當時是西晉末年,小人當?shù)溃胃瘮?,他的正直卻得罪了一些當權(quán)的人,加上周處作為原吳國降官,本來就與當權(quán)的北方豪族高官有矛盾.至公元296年,關(guān)中地區(qū)秦、雍二州氐、羌人起兵,朝廷中的當權(quán)者為了排擠周處,派他去作先鋒,同時讓與他有舊怨的梁王司馬肜作他的上司.周處在梁王肜的陷害下,終于苦戰(zhàn)而亡?!  ?/pre>

媒體關(guān)注與評論

  家庭,在非常漫長的歷史時期中,是人類社會的基本細胞。中國的家庭或者說家族,更是于幾千年的文明歷史演變中,具有其特殊的性質(zhì)和形式,而“姓”就是家族的一種標志?! ‖F(xiàn)在我們許多人,每每對三代以上的家族歷史說不清楚。追溯和認識本家族的過去是很普遍的興趣和愿望。自己的“姓”源自何時何地,有過哪些人物事跡,家族如何移居變遷,都是大家希望了解的。尤其是身在異域的華僑華裔,聚合同“姓”同宗,探索“姓”的起源地,形成了尋根的情結(jié)?! ≈袊摹靶铡钡谋举|(zhì)及其形成變化,是一個非常有深度、廣度的學術(shù)研究問題。在先秦時期,有“姓”有“氏”,意義截然不同。到戰(zhàn)國晚年以后,原來的“姓”逐漸泯滅。漢代以來的“姓”實際是先秦的“氏”,反映了社會組織的重大變遷。至于少數(shù)民族的“姓”,又各有特色。中國自古至今,究竟存在有多少“姓”,尚有待研究確證。1985年出版的慕容翊《中國古今姓氏辭典》,前言云“已知中華民族古今姓氏的總數(shù)有六千三百多個”,《辭典》實收4386條。1990年印行的毛玉良《千家姓》,收單字姓1886個、復姓637個,共2523個??紤]到古代姓氏多有佚失,這顯然不能是古今姓氏的全數(shù)。竇學田所編《中華古今姓氏大辭典》中收錄古今姓氏已達12000個之多,杜若甫、袁義達所編《中華姓氏大辭典》中收錄的中華民族姓氏也有11969個,其中單字姓5327個、雙字姓4329個、三個字以上的姓氏2313個。由此足見,對“姓”的研究,確實是一項重要而復雜的學科分支?! 〖易逶谥袊鴼v史上的作用十分巨大,古人對家族關(guān)系更極重視。在殷商甲骨文中已見有家譜刻辭,其先祖可上溯到商以前的夏代。到周代,“同姓不婚”已成為社會生活的原則,并且逐漸形成了嚴格顯示家庭內(nèi)部親疏關(guān)系的喪服制度。據(jù)《周禮》記載,當時有了專掌“奠系世,辨昭穆”,即家族譜系的史官。戰(zhàn)國末成書的《世本》一書,應是這個傳統(tǒng)的產(chǎn)物。到漢晉以下,譜系之學更加興盛。早期僅有王公貴族有譜,后世各地各族普遍修譜,甚至山村海疆、海外華人,莫不有譜。數(shù)量龐大的家譜,乃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覈淖V系之學雖然源遠流長,各種家譜尤為繁多,汗牛充棟,然而由于年世綿遠,其間缺失疑難,情況復雜。宋代洪邁作《容齋隨筆》,已說:“姓氏所出,后世茫不可考,不過證以史傳,然要為難曉?!爆F(xiàn)代關(guān)于中國“姓”的研究,必須在浩若煙海的材料中網(wǎng)羅輯集,求其真相,其難點我以為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是溯源問題。中國的“姓”,相當大的部分起源古遠,但是史缺有間,譜系的早期段落很少線索可供尋覓。像孔子一家那樣譜系足據(jù),流傳至今的,相當稀少。尋絳史傳,探源溯本,不能不費很大的力量,很多時候尚有待新的發(fā)現(xiàn)。  第二是制度問題。如上所述,古今姓氏等制度變異頗大。我曾有小文《考古發(fā)現(xiàn)與古代姓氏制度》、《先秦人名的幾個問題》,說明古時人名有姓、氏,有名、字,有的有爵與職官,有的死后有謚,復雜異常,而家族得氏(即后來的“姓”)常與這些有關(guān)。事實上各個時代“姓”的制度,都需要專門研討?! 〉谌橇髯儐栴}。中國古今姓氏,多所演變,有分有合,情形非常繁復??偟恼f來,我國的“姓”數(shù)目眾多,但相對于數(shù)量很大的人口而言,“姓”又顯得較少,和外國的“姓”,包括鄰國如日本的“姓”,有著差別。我國怎樣形成像“李”、“張”、“王”等等的人數(shù)特多的“姓”,又怎樣保存非常冷僻罕遇的“姓”,很值得研究。  第四是民族問題。歷史上少數(shù)民族的“姓”,自然應作專門探討。東北師范大學陳連慶先生有《中國古代少數(shù)民族姓氏研究》,提出:“古人對姓氏之考證,重點多在漢族之姓氏,而對非漢族之姓氏雖有注意但多忽略”,其說極是。陳書范圍為秦漢魏晉南北朝,分為匈奴之屬,鮮卑、烏桓、東夷之屬,高車、柔然突厥之屬,蠻、越、溪、俚之屬,羌、氐、西南夷之屬,西域之屬。對于其他時代,也有必要做類似的工作。  盡管有這些難點,近年學術(shù)界對“姓”的研究還是取得了顯著的成績,揭示了一系列問題,澄清了好多混淆和疑難。今天,對古今的“姓”進行深入研究,同時普及有關(guān)學術(shù)知識的條件,可說已經(jīng)具備了?!  ?/pre>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中華姓氏譜(周)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條)

 
 

  •   很受教育。同時在讀書中也感受到通過歷史走近了先祖。他們很了不起呀。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