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5 出版社:臺海出版社 作者:《周恩來與外國首腦及政要會談錄》編輯組 頁數:426 字數:3500000
內容概要
周恩來(1898年~1976年),字翔宇,曾用名伍豪、少山、冠生等,原籍浙江紹興,生于江蘇淮安。偉大的馬克思列寧主義者,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領導人,中國人民解放軍主要創(chuàng)建人和領導人。他是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重要成員,為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和新中國的建立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新中國成立后,周恩來擔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務院(后改為國務院)總理,擔負起處理黨和國家日常事務的繁重任務。為把新中國建設成為強大的社會主義國家,周恩來與毛澤東等黨的第一代領導集體成員,為探索符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兢兢業(yè)業(yè)、殫精竭慮。在新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外交等領域傾注了大量心血,作出了奠基性的貢獻。
書籍目錄
1936年
12月22日會見英國駐華武官斯卡特——西安事變完全是蔣介石對日本帝國主義采取不抵抗政策而造成的
1941年
1月14日同蘇聯(lián)駐華代表武官崔可夫、潘友新等會談——促進皖南事變的解決
1944年
1944年7月至10月多次會見美國軍事觀察組政治顧問約翰謝偉思——中共將考慮國民黨建議
1944年年末至1945年年初多次會見美國總統(tǒng)私人代表赫爾利——第一次調停未果
1946年
1月5日會見美國總統(tǒng)特使馬歇爾——三人會議工作
1949年
10月會見蘇聯(lián)駐華大使羅申——中蘇建交、毛澤東訪蘇
1950年
1950年年初會見蘇聯(lián)黨和國家最高領導人斯大林——簽訂中蘇重要
條約
10月會見蘇聯(lián)黨和國家最高領導人斯大林——聯(lián)蘇抗美
1951年
1月多次會見印度駐華大使潘尼迦——反對朝鮮戰(zhàn)事先?;鸷笳勁?,建議召開七國會議
1951年年初會見印度駐華大使潘尼迦——“人民解放軍必須進入西藏”
8月會見印度駐華大使潘尼迦——中印共同反對《舊金山對日和約》
1952年
6月14日會見印度駐華大使潘尼迦——中印關于藏印關系的協(xié)定
8月會見蘇聯(lián)黨和國家最高領導人斯大林——蘇聯(lián)援助中國建設
9月接見蒙古部長會議主席澤登巴爾——簽訂《中蒙經濟文化合作協(xié)
議》
1953年
12月會見印度駐華大使賴嘉文——中印簽訂通商和交通協(xié)定
1954年
4月會見蘇共第一書記赫魯曉夫——為日內瓦會議作準備
4月會見印度駐華大使賴嘉文——印度支那問題
5月多次會見英國外相艾登——印度支那和朝鮮問題
8月24日會見英國前首相艾德禮——中英關系
9月多次會見蘇共第一書記赫魯曉夫——共同發(fā)表《關于中蘇舉行會談的公報》
10月會見印度總理尼赫魯——“互利合作爭取持久和平”
10月11日接見日本國會議員訪華團和日本學術文化訪華團——中日關系的關鍵是和平共處
12月會見緬甸吳努——中緬關系開啟新局面
1955年
1月會見聯(lián)合國秘書長哈馬舍爾德——中國反對美國干涉中國內政
1月至2月會見英國代辦杜維廉——批評英國政府對華政策
2月會見印度駐華大使賴嘉文——反對兩個中國,妥善處理臺灣海峽
局勢
4月會見黎巴嫩駐美大使查爾斯·馬立克——不要戰(zhàn)爭不要干預
4月會見巴基斯坦總理阿里——中巴關系取得重要進展
5月會見印度尼西亞總理沙斯特羅阿米佐約——促成中美談判
7月會見印度駐華大使賴嘉文——中美大使級會談的實現
1956年
2月會見泰國經濟人黨領袖乃貼·觸的努七——建立中泰友好關系
2月會見柬埔寨王國首相西哈努克親王——中柬建交可以等
3月至6月多次會見印度駐華大使拉·庫·尼赫魯——中國不排斥和美國
談判
4月會見蘇聯(lián)部長會議第一副主席米高揚——蘇共二十大及蘇聯(lián)援華
6月28日會見日本國營鐵道工會等訪華代表團——中日兩國人民要多多來往,為兩國關系正?;伷降缆?br />8月會見老撾首相富馬親王——亞非國家要團結起來
9月會見尼泊爾首相阿查里雅——簽署中尼聯(lián)合聲明
10月會見英國代辦歐念儒——嚴重抗議香港當局未能制止九龍暴亂
10月四次會見巴基斯坦總理蘇拉瓦底——發(fā)表中巴兩國總理聯(lián)合
聲明
10月會見緬甸主席吳努——就如何解決中緬邊界問題達成統(tǒng)一意見
11月與越南總理范文同會談——發(fā)表中越聯(lián)合聲明
1957年
1月會見蘇聯(lián)蘇共中央第一書記赫魯曉夫——“教訓”赫魯曉夫,反對大國沙文主義
1月19日至22日會見阿富汗國王查希爾·沙阿、首相達烏德——“親善四鄰、安定友邦”
1月25日會見尼泊爾首相阿查里雅——重申對萬隆原則的支持
2月1日會見錫蘭總理班達拉奈克——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和萬隆會議十項原則作為指導兩國關系的準則
4月15日會見日本社會黨訪華親善使節(jié)團——打破恢復中日邦交的困難局面
5月20日會見印度駐華大使拉·庫·尼赫魯——中美會談陷入僵局
9月下旬會見緬甸聯(lián)邦最高法院首席法官吳敏登——爭取和平解決中緬邊界問題
1958年
1月1日會見也門王國副首相巴德爾——簽訂中也友好合作條約
2月15日會見朝鮮首相金日成——人民志愿軍從朝鮮撤軍
7月31日至8月3日會見蘇共第一書記赫魯曉夫——拒絕“建立一支共同潛艇艦隊”
8月會見柬埔寨王國首相西哈努克——大國小國應該平等相待
10月5日會見蘇聯(lián)駐華臨時代辦安東諾夫——臺海形勢和我們的
政策
1959年
10月2日會見蘇共中央第一書記赫魯曉夫——會談不歡而散,中蘇關系裂縫加深
11月8日會見印度駐華大使帕塔薩拉蒂——寫信答復尼赫魯,提出和平解決中印邊界爭端的步驟
1960年
4月17、18日會見緬甸總理吳努——繼續(xù)鞏固中緬在邊界問題上的已有
成果
4月19日至25日與印度總理尼赫魯七次會談——中印邊界談判未果
4月27日會見尼泊爾首相柯伊拉臘——珠穆朗瑪峰的歸屬問題
5月25日會見英國元帥蒙哥馬利——中國人民支持蒙哥馬利元帥為緩和國際緊張局勢和為世界和平所作的努力
8月27日會見日本日中貿易促進會專務理事鈴木一雄——關于促進中日關系的政治三原則和貿易三原則
10月2日至5日三次會見阿爾及利亞臨時政府總理阿巴斯——反對帝國主義侵略
1961年
2月28日會見由山本熊一率領的日本經濟友好訪華代表團——中日雙方都應該向前看
4月會見老撾王國政府首相富馬親王——支持老撾人民反對美國干涉
內政
9月21日會見英國元帥蒙哥馬利——支持蒙哥馬利元帥關于和緩國際緊張局勢的三項原則
10月會見蘇共第一書記赫魯曉夫——最后一次交鋒
1962年
3月、6月、7月會見出席擴大的日內瓦會議的老撾王國政府代表團——爭取印度支那和平
9月會見日本自由民主黨顧問、眾議院議員松村謙三——“中日兩國人民應該友好相處,而且應該世世代代友好下去”
10月11日至13日會見朝鮮首相金日成——商議中朝邊界問題
10月29日、11月21日會見緬甸駐華大使叫溫——中印邊界問題
10月30日、31日會見英國前工黨議員馬爾科姆·麥克唐納——“中國需要一個和平的環(huán)境來搞建設”
12月25日至27日會見蒙古人民共和國部長會議主席澤登巴爾——商議中蒙邊界問題
1963年
1962年12月31日至1963年1月8日會見錫蘭總理西麗瑪沃·班達拉奈克夫人——談論中印邊界爭端問題和中錫兩國友好關系的發(fā)展
2月10日至18日會見柬埔寨國家元首諾羅敦·西哈努克親王 ——促進中印和解、推動中印直接談判
8月4日至10日會見索馬里共和國總理阿卜迪拉希德·阿里·舍馬克——我國同友好國家合作的四項原則
10月23日至11月1日會見法國總統(tǒng)戴高樂的代表、前總理埃德加·富爾——為中法建交掃清障礙
12月14日至20日訪問阿拉伯聯(lián)合共和國——提出中國處理同阿拉伯國家和非洲國家關系的五項原則
12月21日會見阿爾及利亞民主人民共和國總統(tǒng)本·貝拉——“共同的歷史命運很早就把我們兩國人民緊密地連結在一起”
12月27日至31日會見摩洛哥國王哈?!拔覀儊砭褪菫榱肆私馇闆r,學習有益的東西”
1964年
1月9日會見阿爾巴尼亞勞動黨中央第一書記霍查——“我把六億五千萬人民的心帶到了這里”
1月9日、10日會見突尼斯總統(tǒng)哈比卜·布爾吉巴——中國和突尼斯
建交
1月11日至16日會見加納總統(tǒng)克瓦米·恩克魯瑪——中國政府對外經濟技術援助八項原則
1月16日至21日會見馬里共和國總統(tǒng)莫迪博·凱塔——“獨立和自由的亞洲和非洲,一定能夠一天一天繁榮和富強起來”
1月21日至27日會見幾內亞總統(tǒng)塞古·杜爾——“幾內亞是一個沒有被打開的百寶箱”
1月27日至30日會見蘇丹武裝部隊最高委員會主席易卜拉欣·阿布德——中國人民的敵人在蘇丹受到懲罰
1月30日、31日會見埃塞俄比亞皇帝海爾·塞拉西一世——“我們不介入非洲各國領土爭端”
2月1日至4日會見索馬里總理阿卜迪拉希德·阿里·舍馬克——“整個非洲大陸是一片大好的革命形勢”
2月14日至18日、7月10日至12日會見緬甸聯(lián)邦革命委員會主席奈溫
——堅持團結,堅持斗爭
2月20日會見巴基斯坦總統(tǒng)阿尤布·汗——“中巴友誼絕非權宜之
計”
2月26日至29日會見錫蘭總理班達拉奈克夫人——“自己的力量才是最可靠的力量”
11月5日至13日會見蘇聯(lián)領導人——中國不當衛(wèi)星國
1965年
2月4日、8日會見古巴社會主義革命統(tǒng)一黨書記埃內斯托·切·格瓦拉——“不能關起門來搞建設”
2月會見蘇聯(lián)部長會議主席柯西金——“我們需要了解對方的想法”
3月22日至27日會見羅馬尼亞新任的工人黨第一書記齊奧塞斯庫和部長會議主席毛雷爾等——“只有通過協(xié)商,任何意見才能更正確,才可以找到更好的解決辦法”
3月27日至4月4日訪問阿爾巴尼亞、阿爾及利亞、阿聯(lián)、巴基斯坦、緬甸五國——中國人民堅決反對美帝國主義的戰(zhàn)爭
6月1日至9日訪問巴基斯坦、坦桑尼亞——展望第二次亞非會議
6月19日至30日會見阿聯(lián)總統(tǒng)納賽爾——“亞非各國人民比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加強團結”
1966年
4月28日至5月11日會見謝胡為首的阿爾巴尼亞黨政代表團——“不斷壯大和發(fā)展全世界的馬克思列寧主義者的隊伍”
1967年
3月至4月會見越南總理范文同——“越南戰(zhàn)爭要取得最后勝利”
9月26日至10月14日會見阿爾巴尼亞人民共和國部長會議主席謝胡——將中阿人民的偉大革命友誼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峰
1968年
多次會見胡志明等越南外賓——“越南一定能夠取得抗美救國戰(zhàn)爭的最后勝利”
6月18日至22日會見坦桑尼亞聯(lián)合共和國總統(tǒng)尼雷爾——“一切援助應使得獨立國家得到好處”
8月5日會見巴基斯坦外交部長阿沙德·侯賽因——進一步加強兩國友好合作關系
9月28日至10月7日會見阿爾巴尼亞人民共和國部長會議副主席兼國防部長貝基爾·巴盧庫——高度贊揚阿爾巴尼亞宣布退出華沙條約,是一個非常勇敢的革命行動。
1969年
7月13日至16日會見努爾·汗空軍中將率領的巴基斯坦政府友好代表團——“巴中兩國之間的友誼是建立在互相尊重和信任的基礎上的”
9月在機場會見蘇聯(lián)部長會議主席柯西金——緩和邊界緊張局勢的愿望終未達成
9月4日會見越南黨政領導人范文同等——吊唁胡志明
10月1日接見朝鮮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委員長崔庸健——鞏固和發(fā)展用鮮血凝成的戰(zhàn)斗友誼
1970年
4月5日赴朝鮮會見金日成首相——“我們兩國之間沒有解決不了的
問題”
4月19日會見日本松村謙三訪華團——“我們是不拿原則作交易的”
10月會見日本社會黨前委員長佐佐木更三率領的友好訪華團——“中日兩國人民要團結起來”
10月8日至15日會見法國前總理德姆維爾——傳達對戴高樂訪華的
邀請
11月10日至14日會見巴基斯坦總統(tǒng)葉海亞·汗——啟動中美溝通的“巴基斯坦渠道”
3月會見西哈努克親王——“啊,中國,我親愛的第二祖國”
1971年
1971年多次會見日本友好協(xié)會人士以及其他對華友好人士——民間外交推動中日關系的進步
3月14日接見法國駐華大使馬納克——商談印度支那問題
4月14日接見美國國家乒乓球隊——打開兩國人民友好往來的大門
1971年兩次秘密會見基辛格——揭開中美關系新的一章
6月1日至9日會見羅馬尼亞共產黨總書記、國務委員會主席齊奧塞斯庫——簽訂中國羅馬尼亞聯(lián)合公報
6月28日會見竹入義勝率領的日本公明黨訪華團——公明黨提出中日關系問題上的五點主張
7月2日會見讓-呂克·佩潘為團長的加拿大政府經濟代表團——“我們兩國可以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友好往來”
10月6日至13日會見埃塞俄比亞皇帝海爾·塞拉西一世——“亞非各國人民應當在萬隆會議的旗幟下互相友好,互相團結,互相支持”
11月11日會見意大利前副總理、前外交部長、終身參議員彼得羅·南尼——“中意兩國人民之間的友好往來一定會發(fā)展起來”
11月會見越南領導人范文同——“中國政府和人民將一如既往,堅決支持越南人民抗美救國的正義斗爭”
1972年
1月31日至2月2日會見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總統(tǒng)佐勒菲卡爾·阿里·布托——“我們要為反對外來侵略,為我們領土的完整,祖國的統(tǒng)一而斗爭!”
2月會見美國總統(tǒng)尼克松——改變世界的幾天
6月19日至23日會見美國總統(tǒng)國家安全事務助理亨利·基辛格——促進中美關系正常化
4月2日至8日會見馬耳他總理多姆·明托夫——大國與小國和平共處的典范
6月25日至7月5日會見斯里蘭卡總理班達拉奈克夫人——“我們祝愿中斯兩國人民之間的友誼世世代代發(fā)展下去,萬古長青!”
7月19日會見聯(lián)邦德國外交委員會主席格哈德·施羅德——德意志聯(lián)邦共和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之間關系正?;臅r機已成熟
8月13日會見聯(lián)合國秘書長瓦爾德海姆和夫人——歡迎第一位訪問中國的聯(lián)合國秘書長
7月接見佐佐木更三、竹入義勝等日本政要——為中日建交作鋪墊
9月25日至30日接見日本首相田中角榮——中日正式建交
11月15日至19日會見尼泊爾王國首相比斯塔——“歷史以及互相諒解和合作的精神使我們成為好鄰居”
1973年
1月31日會見越南勞動黨中央政治局委員黎德壽、阮維楨——慶?!蛾P于在越南結束戰(zhàn)爭、恢復和平的協(xié)定》正式簽訂
4月19日至24日會見墨西哥總統(tǒng)路易斯·埃切維里亞·阿爾瓦雷斯——“第三世界國家應該互相發(fā)展貿易,并與其他國家建立聯(lián)系和接觸”
9月11日至17日會見法蘭西共和國總統(tǒng)喬治·蓬皮杜——“訪問圓滿地對加強兩國之間的聯(lián)系和兩國人民的友誼作出了貢獻”
10月10日至14日會見加拿大總理皮埃爾·埃利奧特·特魯多——“為中加兩國關系的發(fā)展開辟更加廣闊的前景”
10月31日至11月4日會見澳大利亞總理惠特拉姆——“為兩國關系的進一步發(fā)展開辟良好前景”
11月10日至14日會見美國國務卿基辛格——中美兩國有必要在“具有權威的級別上”加以磋商
12月8會見尼泊爾國王比蘭德拉和王后艾什瓦爾雅——“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將一如既往地支持尼泊爾政府和人民的正義斗爭”
10月20日會見日本自民黨眾議員藤山愛一郎——“中日建交以后開辟了一個新的階段,這樣一個前途是扭不回去了”
1974年
2月21日至3月2日會見贊比亞共和國總統(tǒng)肯尼思·戴維·卡翁達——簽訂《中贊經濟技術協(xié)定》
4月22日會見日本自由民主黨前眾議員川崎秀二——中日之間要平等互惠地發(fā)展經濟關系
5月11日、12日會見巴基斯坦總理佐勒菲卡爾·阿里·布托——開啟兩國關系充滿活力的新階段
5月24日至27日會見英國前首相、英保守黨領袖愛德華·希思——中英關系的堅冰漸漸融化
5月28日、29日會見馬來西亞總理拉扎克——最后一次與外國首腦舉行正式會談
9月20日會見菲律賓馬科斯總統(tǒng)夫人伊梅爾達·馬科斯——啟動了菲律賓與中國關系正?;臋C器
10月19日會見丹麥首相保羅·哈特林和夫人——促進中國與歐盟的正式建交
11月10日會見也門民主人民共和國總統(tǒng)委員會主席薩勒姆·魯巴伊·阿里——“我們的援助一定要有利于你們的經濟獨立”
1975年
1月7日會見比利時政府首相廷德曼斯——“歷史是很有趣的!”
1月8日會見泰國、新加坡、菲律賓政要——“中國堅持不稱霸的原則,我們非常希望東南亞成為和平區(qū)”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 1944年8月23日,周恩來與毛澤東再次同謝偉思談話。毛澤東談到了國共關系,周恩來闡明說,對于美國來說,贏得中國抗日戰(zhàn)爭的決定性勝利而又避免內戰(zhàn)的唯一辦法是既支持國民黨,又支持共產黨。這次會見,周恩來和毛澤東向謝偉思表達了中共關于抗日戰(zhàn)爭以及民主的看法,在民族危機面前,只有聯(lián)合抗日才有勝利的希望,如果單純依靠國民黨一方,不支持中共,則對抗日有害無益,中國的民主也無法實現。 1944年8月27日,周恩來再次會見謝偉思,告訴他中共中央政治局正在考慮向國民黨提出關于召開某種會議的建議。中共對美軍觀察組的接待,對宣傳中共領導的抗日軍民堅持敵后抗戰(zhàn)的情況,爭取國際的援助,產生了積極影響。 1944年10月12 日,周恩來會見了謝偉思。在談話中,周恩來說蔣介石10月10日的演說標志對中共態(tài)度又趨強硬,眼前不存在國共談判取得成果的希望,也不存在所許諾的改組政府的希望;政府必須全面改組,共產黨人將會仔細考慮任何建議,并不一定就是拒絕。周恩來的談話表明了中共愿意與國民黨合作的底線和誠意。只要政府改組,中共就愿意考慮任何的建議。在中共不放棄合作并堅持抗戰(zhàn)的時候,國民黨則一再地制造出不利于雙方談判的舉動,使得國共談判一再地陷入尷尬境況。 當時,美國對中國的政策已從“援蔣但不反共”轉向表面“中立”,實際上支持蔣介石。謝偉思根據在延安的親身經歷,寫成報告,提交給美國總部。在報告中他說:“美軍觀察組人員及迫降的美空軍人員幾乎訪問了華北和華中所有重要的中共控制區(qū)。他們的所見所聞證實了中共所聲稱的對敵占區(qū)廣大農村地區(qū)的有效控制?!薄捌瘢瑢ξ覀冏C實這點幫助最大的是從這些地區(qū)被護送到安全地帶的大批美國空軍人員(現有70名)?!痹诖撕蟮膱蟾嬷?,謝偉思還向美國政府提出建議:在援助國民黨政府抗戰(zhàn)的同時,也給中共以支持。 謝偉思通過與周恩來、劉少奇等人的交談,還推論說中共將成為中國的執(zhí)政黨。1945年2月中旬,謝偉思在為即將回國的魏德邁將軍所寫的備忘錄中,還首次建議美國政府對中國共產黨奉行類似盟國對南斯拉夫的鐵托游擊隊所奉行的政策:即像丘吉爾一樣,根據一切黨派在和德國人作戰(zhàn)中的努力的情況,而不是以他們的意識形態(tài)來判斷是否提供援助。
編輯推薦
《周恩來與外國首腦及政要會談錄》中,我們可以欣賞到周恩來的外交風采,更可以感受到周恩來遠見卓識的外交智慧。同時看到新中國外交思想的變化過程及外交實踐取得的重大成就。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