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舊事 (紀(jì)念珍藏版)

出版時間:2002-1  出版社:經(jīng)濟(jì)日報出版社  作者:林海音  
Tag標(biāo)簽:無  

內(nèi)容概要

《城南舊事》是林海音的經(jīng)典自傳體小說,初版于1960年。她以超逸的文字風(fēng)格,饒具魔力的文筆,透過英子童稚的雙眼觀看大人世界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淡淡的哀愁與沉沉的相思,感染了一代又一代讀者。作者將英子眼中的北京城南風(fēng)光適切地融入字里行間,在展現(xiàn)真實(shí)熱鬧的市民生活之余,更為讀者架設(shè)一個明晰的時空背景。
除了小說被不斷再版,導(dǎo)演吳貽弓將《城南舊事》搬上銀幕,也獲得了巨大成功,成為中國當(dāng)代電影中的經(jīng)典作品。

作者簡介

林海音(1918-2001),現(xiàn)代女作家。她原籍臺灣苗栗,生于日本,長于北京。1960年以小說《城南舊事》成名。林海音不僅創(chuàng)作了許多小說和散文作品,她在出版業(yè)上亦有許多成績。從1951年開始,她主編《聯(lián)合報》副刊10年,樹立了編輯的典范,提升了文藝副刊的水準(zhǔn)和地位;1961年創(chuàng)辦“純文學(xué)出版社”,發(fā)掘鼓勵許許多多的年輕作家。

圖書封面

圖書標(biāo)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城南舊事 (紀(jì)念珍藏版)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jì)8條)

 
 

  •     這本書其實(shí)在《城南舊事》這部小說本身之外還收錄了《婚姻的故事》《孟珠的旅程》《晚晴》等四部小說。我暗示自己因?yàn)闀r間的關(guān)系,并且我還有一大摞書待看。所以我只看完了前兩部——《城南舊事》和《婚姻的故事》。
      看《城南舊事》其實(shí)是因?yàn)橐粋€情節(jié)在,初中一年級的時候那篇課文《爸爸的花兒落了》,因?yàn)楫?dāng)時沒有把全書看完了,這么多年過去了,感念至今。
      小孩子的視角。
      這是我看完這本書之后的一個感受。
      不要以為小孩子什么都不懂,其實(shí)小孩子的世界最難懂。早在十幾年前,看報紙上登載著的劉若英的文章,說自己小時候如何不單純,就告訴讀者其實(shí)熊孩子們的內(nèi)心世界的復(fù)雜遠(yuǎn)遠(yuǎn)地超越了大人的想象。那個時候我就感同身受了。后來看《請回答1997》很多次得看到程詩源坐在地上撒潑打滾兒歇斯底里地咆哮。而那打滾兒咆哮的原因,多少讓大人們認(rèn)為這個孩子肯定是瘋子——因?yàn)榘职峙獕牧酥г甴ot粉絲團(tuán)的雨衣,因?yàn)閯自圃鬃鳛閻鄣膱髲?fù)洗掉了Tony安的節(jié)目帶,因?yàn)閶寢尩臒o意洗掉了帶著帶著Tony偶吧汗味兒的tee??墒浅淘娫矗ň巹。┳约赫f了——以畫外音的形式“大人們都說,我們這個年紀(jì)的時候看到落葉也會哭泣。但當(dāng)時的我們比任何的大人都嚴(yán)肅 激烈 痛苦過?!?br />   可是很少有大人會聽孩子說話。因?yàn)楹⒆勇?,孩子懂什么?br />   然而柴靜卻在《看見》里給我們講了一個悲傷的故事,關(guān)于小孩子的,愛情。
      “結(jié)拜 ”“戀愛”“自殺”這些明顯的帶有成人元素的字眼,發(fā)生在六年級的小孩子身上。
      大人們不懂,大人們也不會聽。
      所以才有了“雙城的創(chuàng)傷”。
      但是即使大人們不懂不聽,小孩子的地下世界仍然是風(fēng)起云涌。
      
      而我們的《城南舊事》就是靠著小孩子的視角講的臺灣人在北京的故事,吸引了一代又一代,流傳了一年又一年。歷久彌新。
      
      全書用《惠安館》《我們看海去》《蘭姨娘》《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了》四個標(biāo)題給我們講了四個故事。
      這四個故事的主人公是我們的英子和她的特殊朋友們——《惠安館》里和秀珍和妞兒,《我們看海去》里為了給弟弟念書而偷東西的賊,《蘭姨娘》里的蘭姨娘和德先叔。
      
  •     
      秋冬間的陽光最是有味,在所有的季節(jié)里邊,我尤為期待,和煦的暖意伴著清風(fēng)一道而來,風(fēng)里還有漫天起舞的桂花香,可惜窗外總是車水馬龍的聲響涌進(jìn)來,一而再地打斷對童年的回憶,到最后簡直快失掉了起心動念來自我陶醉的愿望。
      
      好在手邊如果有本叫做《城南舊事》的書,它便能多少將你拽住、定下。那時候該有的便都有了。
      
      這部書的主人公叫小英子,善良、敏感、天真又透著股狡黠,總之如果是自己的妹妹肯定是件有趣又頭疼的事兒。
      
      她先是跟胡同里別人都嫌棄的女瘋子秀貞成為朋友,并無意中幫助她找到了剛出生就被家人殘忍送走的女兒,不多久,秀貞便帶著這個苦命小孩去尋那不知飄零何方的父親,走了;
      又在家附近的野草院子里結(jié)交到一位因生活困窘而被迫做賊的年輕男子,英子教他念詩,他給英子講故事??蓯鄣男∮⒆诱f:她不知道什么是好人、什么是壞人。后來年輕人被抓,不知去了哪;
      
      接著,小英子耍著小聰明極力撮合了一對青年結(jié)為連理,原因卻是她爸爸愛戀著當(dāng)中的女青年,后來這這兩人坐著馬車奔著幸福而去;
      
      小英子家的奶媽在她家住了四年后,才得知自己兒子早已死去,女兒也被丈夫送去給了別人,在悲傷中這女人被勸說回家再生孩子,便也走了;
      
      當(dāng)小英子爸爸離開遠(yuǎn)去的時候,她小學(xué)畢業(yè),那會她也隨之長大了。
      
      這整部書重頭到尾就是一部「離別」的故事,英子次第與各式各樣根本就沒法用世俗標(biāo)準(zhǔn)進(jìn)行好壞判斷的人結(jié)識又分離,文風(fēng)里自然透著點(diǎn)揮之不去的感傷與愁緒,但令人感佩的是這種情緒并不像從作者這樣一個飽經(jīng)世故的成年人心中發(fā)出,你閉上眼睛腦中浮現(xiàn)的是一個孩童時代的小英子的形象,不沾煙塵,實(shí)在佩服作者駕馭情感的能力了得!
      
      此書作者叫做林海音,之前看過一部叫做《他們在島嶼寫作-兩地》的紀(jì)錄片,講述她被臺灣無數(shù)文藝人所懷念的情形,因?yàn)槠滟Y歷,其對純文學(xué)的熱愛以及對年輕文化人的關(guān)照,被認(rèn)為是臺灣當(dāng)代文學(xué)“祖母級”的人物。今天再來看《城南舊事》,真的就能從這部自傳體式作品中小英子的身上,想見到作者一股作為家中長女的擔(dān)當(dāng)、對于人事的敏感體察、因?yàn)樯屏级砍龅臒o盡包容以及敢愛敢恨的豪氣,林海音與小英子全然一體。
      
      這一頭的我們呢?我們又能在心里與哪個小孩融為一體?他/她是否在腦中奔跑,嚎啕大哭,穿著新衣雀躍,鬧著鬧著在爸爸肩頭慢慢睡去,數(shù)著時間等待下課焦急著?
      
      想不起了,罷了吧,聽首驪歌送別吧:
      
      
      長亭外 古道邊 芳草碧連天
      
      晚風(fēng)拂柳笛聲殘 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壺濁酒盡余歡 今宵別夢寒
      
      美麗的燕子啊 哭泣泥娃娃
      
      蜻蜓飛過夾竹桃 神仙不見了
      
      小斑馬 薔薇花 牧羊的原野
      
      群鳥翱翔的天際 歲月靜流逝
      
      韶光逝留 無計(jì)今日卻分袂
      
      驪歌一曲送別離 相顧卻依依
      
      聚雖好 別雖悲 世事堪玩味
      
      來日后會相予期 去去莫遲疑
  •     看到這里終于忍不住哭了
      ——宋媽說:“孩子委屈嘍,孩子這回受大委屈嘍!”
      
      要說這本書的文字是什么顏色的,大概就像蘭姨娘的印度綢,蛋青色鑲上一道黑邊,再壓上一道白芽兒。哀愁是淡的,歡喜是淡的,生死也只是白芽兒下的黑邊。
      
      生活是那么普通,細(xì)碎到秀貞辮子上的大紅繩、妞兒脖子后面的青印、鬧鬼房子邊兒叢生的雜草和蘭姨娘嘴巴左邊鑲金的牙;生活又有點(diǎn)神秘,出生從別人的嘴巴里說出來,死亡也在昏迷中仿若囈語,還有無數(shù)不知“將來”的人們,蘭姨娘、德先叔和不知去向的小丫頭子……
      這些人散落在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又在無形中串起了“我”的童年。
      
      “我”對生活的態(tài)度仿佛是沒有邏輯的,感覺總是比思考更先到達(dá)。我不曾知道妞兒脖子后面的青印就感覺到她碎碎短短的小辮子仿佛在哪里見過,那個眼下的淚窩也熟悉得很,我不曾確切地知道蹲在草叢里的人是個賊子就感覺到其實(shí)好人、壞人是我最沒有辦法分清楚的事,我不曾知道爸爸對于蘭姨娘的舉動意味著什么就先感覺到我對于母親的可憐。這些都意味著,孩子,明白事理的途徑并非是成人的推演和邏輯,而是人之本能與直覺,往往也最貼近真實(shí)。好像魚飲水,不知溫冷的度數(shù),但一進(jìn)入身體就知道了冷暖。
      
      我們在長大的過程中不知忘記了多少,能記清楚的不過寥寥,在皓若星辰的往事里面又能占據(jù)多少位置?林海音自己也誠實(shí),那些舊事也許發(fā)生過,也許只是成人的臆想,努力讓講述變得連貫和合情合理罷了。而我也只得祈禱也許秀貞和妞兒并沒有湮沒在車輪下,也許小栓子只在岸邊脫了鞋,他其實(shí)只是坐了木盆順?biāo)搅讼掠巍?br />   
      我們說,人的一生要碰到多少的人多少的事,要是每一次離別都哭天搶地,心力耗費(fèi)完了人也就不中用了?;蛘忒偭耍钸M(jìn)烏托邦里,偶爾探出頭來吸吮一下悲傷然后回到房子里為不存在的愛人縫縫補(bǔ)補(bǔ),或者繼續(xù)活著,繁衍另一個生命,是兒不死,是財不散。對生命的贊同不是非要人們飽讀詩書,留下幾個形而上的命題,這種贊同活在每一個普通人家的窗子里,夜晚梆子聲敲響的時候,清晨雛鳥啁啾的時候,如果我心慰藉便已足夠。
      
      
      
      
      
  •      有時候,讀書的過程是重新體驗(yàn)別樣的人生的過程,讓人重新感悟逝去的美好與溫馨,雖然時空上你注定是回不去了,但是,心理上你卻可以重走過往,感悟過去的點(diǎn)點(diǎn)滴滴。
       以一個孩童的口吻講述童年的點(diǎn)點(diǎn)滴滴,對過往的故事,并沒有給予長篇大論的評述,只是簡簡單單的描述孩子的單純的世界。在他們的世界里,永遠(yuǎn)充斥著好奇的氛圍,對未知的探索,以及那種純凈的好惡。有對瘋女人的不嫌怨的幫助,有對草堆里陌生叔叔的對話,有對蘭姨娘的鄙夷和其中透出的古靈精怪,還有對宋媽的思念,更有長大的那份堅(jiān)強(qiáng)與懂事。
       但所有的故事都是相同的主題,那便是離別,有陌生人的離去,有爸爸的離世。。。仿佛那曲《長亭送別》道盡了所有的離苦與哀思。人,不斷地送別,不斷的遇見新的人,也漸漸的長大了,懂事了。
       但童年是我們永遠(yuǎn)無法忘卻的記憶!
  •       高中的時候,曾經(jīng)寫過一篇周記,里面原原本本地告訴老師,都說《圍城》是好書,但我實(shí)在看不下去,看了第一頁就覺得乏味,看第二頁就要睡著了,也感受不了所謂圍墻生活云云……老師的一條評論是,閱讀也是需要心境的,什么年齡就要看什么書。以前我總是不以為然,那個自信心爆棚的年代,我總是自以為博覽群書,后來才發(fā)現(xiàn),自己還是井底之蛙,鼠目寸光。
      
        林海音的《城南舊事》這本書我已經(jīng)買了好多年,也是和圍城一樣,看了幾頁就看不下去的類型。前幾天從書柜的角落翻出來看,主要還不是因?yàn)橄氚葑x一下這本書,而是上班的地鐵上,無聊得慌,想找本薄薄的書,置放在包包里面,既能解解悶氣,也不用負(fù)擔(dān)太重。
      
        我也不曉得《城南舊事》到底適合哪個年齡層的人看,但是現(xiàn)在細(xì)細(xì)咀嚼,竟覺得回味無窮。
      
        都說小孩子看到的世界和大人是不一樣的,而從林海音筆下的小英子的眼里,我看到了惠安館的為愛而“瘋”的秀貞,看到了受虐的妞兒,看到了“好人”小偷,看到了“潛在小三”蘭姨娘,還有朝夕相處的宋媽……童年已逝,伴隨的除了畢業(yè)的掌聲,還有父親的離世,小英子一下子長大了的感覺讓我覺得揪心不已。每一個小故事,都像一個真實(shí)的童話,深深地打動著我。
      
        對呢,成長,有時候就以為著失去。我們不斷地失去各種寶貴的東西,如何才能在濁世中保留著一份童心?大概這可以開一個研究課題。
      
        總而言之,大時代背景下的小故事,往往更能體現(xiàn)更多生活,廣東人謂之“草根階層”的生活。又何必去感受所謂的“小時代”呢。
      
  •      夏末秋初的時候,天總是顯得很高,怎么都夠不著。下雨的時間總是不長,夏天的花草開始凋零了,地上的落葉慢慢積起來了,所有過去的喧囂似乎都?xì)w于平靜了。不再有夜宴的喧嘩,也不再有暴雨的透徹,連圓圓的月亮都由盈始缺。這些時候,每個匆匆的路人,也總是走得越來越茫然,什么東西都開始學(xué)會躲藏起來了。就像是所有的故事一樣,雨會下,也終會停,然后會有一年中唯一的那么一天,這一天,白晝和黑夜一樣長。
      
       夏天,就是這么離開了。
      
       這個時候,讀《城南舊事》這樣的小說,最為貼切不過。
      
       有些書,當(dāng)你從頭到尾讀完整個故事,放下書的那一剎那,突然會無限感慨,無限惆悵。如果說林海音的小說《城南舊事》讓人領(lǐng)悟的是童年那份淡淡的成長惆悵,那么,這樣的感觸,或許是每個人在長大過程中一次又一次小小離別的累積。然后到了某一天,“太陽從大玻璃窗透進(jìn)來,照到大白紙糊的墻上,照到三屜桌上,照到我的小床上來了。我醒了,還躺在床上,看那道太陽光里飛舞著的許多小小的,小小的塵埃?!泵恳粋€小小的我們,就這樣慢慢地長大了。
      
      
      
      透過你純真的瞳孔,外面的紛繁世界
      
       作為臺灣報紙副刊和雜志編輯的林海音,雖然是個高產(chǎn)作家,但為大眾所共知的作品,卻基本是這本描寫舊北京社會風(fēng)貌的小說《城南舊事》,而小說在大陸的風(fēng)靡一時,靠的卻是吳貽弓導(dǎo)演的同名電影。
      
       當(dāng)你來到一大片一大片的郁金香花田時,曾經(jīng)在室內(nèi)布置中讓你如此歡喜的那朵花兒,就這么堙沒在花海里無法辨認(rèn)。書讀得多了(此處非炫耀),如果讀完沒覺得浪費(fèi)時間,已經(jīng)是極好印象,要遇到與眾不同的感覺,太難了。寫童年的故事太多,如此平常的題材,卻能寫出讓人深刻的印象,或許是因?yàn)榱趾R舻倪@本書,給了我們自己曾經(jīng)在童年里的真實(shí)記憶。沒有大人故作孩子天真的造作,也沒有孩子假裝大人成熟的世故,而是那些我們都曾經(jīng)歷過的現(xiàn)實(shí)——大人告訴我們的愿望世界和這個原本紛繁的世界之間的反差。
      
       為了方便抒發(fā)感想,很多小說多采用“我”為主人公視角,《城南舊事》也不例外。通過主人公小英子的眼睛,用稚嫩的目光,打量著這個成人世界的喜怒哀樂和是非對錯。整個小說分為《惠安館》、《我們看海去》、《蘭姨娘》、《驢打滾兒》、《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五個故事。他們每個人物都在英子身邊,與她息息相關(guān),有萍水相逢的,有短暫相聚的,也有一生相伴的。十歲左右的孩子,她所看到的,是這個世界原本的樣子,她單純的瞳孔里,是她所發(fā)現(xiàn)的簡單是非下隱藏的真情。
      
       在英子里的世界里,好人與壞人,她自有她的判斷。《惠安館》為情人的離開而發(fā)瘋的秀貞和疑似她被拋棄的女兒妞兒,英子比任何人都勇敢支持這兩個在大人們看來要遠(yuǎn)離的人。她甚至偷走了母親的金鐲子送給兩人做逃跑的盤纏,即便出事后昏迷了十天,醒來還是思念,揣測著兩人出事后,又心里難受地大哭起來。雖然記憶變得模糊不清了,卻終是從“那么愛說話的英子,怎么現(xiàn)在變得一句話都沒有了呢?”而同樣,眾多大人眼中無惡不作的小偷,在英子眼里,卻是那個她愿意念詩給他聽的人。《我們看海去》是反差特別大的一個故事?!拔覀兛春Hィ∥覀兛春H?!藍(lán)色的大海上,揚(yáng)著白色的帆。金色的太陽,從海上升起來,照到海面照到船頭。我們看海去!我們看海去!”就算小偷被抓走了,在英子心里,他還是那個拼命努力供養(yǎng)弟弟漂洋過海讀書的哥哥吧。她固執(zhí)地說,將來長大了,她還是要寫關(guān)于小偷的故事的,但不會是媽媽說的壞人做賊的故事,而是“我們看海去”的故事。
      
       當(dāng)然,英子還有她自己關(guān)于聰明和勇氣的定義?!短m姨娘》里的英子是很多敏感孩子的縮影,一開始她不知道媽媽為啥挑個布料都會生爸爸的氣。但待她發(fā)現(xiàn)了爸爸對蘭姨娘的企圖后,又特別替媽媽著急,為媽媽同情。她喜歡蘭姨娘,又討厭她跟爸爸扯上關(guān)系??僧吘故莻€小孩子,所以前一晚說的還是“我咬起牙,恨一切在我眼前的人”,第二天早晨又因?yàn)樘m姨娘幾句好聽的輕輕軟軟家鄉(xiāng)口音就被說得回心轉(zhuǎn)意,然后又聰明自主地做起了蘭姨娘和德先叔的紅娘,待一舉兩得成功后,也不忘得意地向媽媽邀功。《驢打滾兒》則說的是英子的保姆宋媽的故事,為了賺錢養(yǎng)家,她像很多窮婦人一樣遠(yuǎn)離了自己的孩子,照顧著別人的孩子,寄托著自己的思念。雖然為不爭氣的老公和親生孩子的生死擔(dān)憂難過,但離開毫無血緣關(guān)系的孩子時卻不忘問一句:“這幾個孩子呢?”英子見證了宋媽的悲喜,卻給了她重回鄉(xiāng)下重生孩子的結(jié)局,或許是因?yàn)樵谒劾?,善良的宋媽,有著打不倒的勇氣?br />   
       《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是篇幅最短也最憂傷的故事,小學(xué)畢業(yè)季同樣成為了與爸爸一輩子的別離。爸爸種的石榴樹下是掉下來的沒成熟的小青石榴,畢業(yè)的時候,畢業(yè)生都哭了,英子也哭了??墒?,面對爸爸的逝去,十二歲的英子,卻鎮(zhèn)定又安靜地對老高說:“老高,我知道是什么事了,我就去醫(yī)院。”因?yàn)橛⒆?,是小小的大人了?br />   
      
      
      不太悲,也不太喜
      
       麥兜是香港人熟悉的卡通形象,改編成繪本和電影后,更是廣為流傳。輕松的漫畫總是以喜劇為主調(diào),但麥兜故事能夠脫穎而出,勝的卻是哀而不傷的草根主調(diào)。有人說,好的喜劇就是你笑著笑著突然就哭了,或許,好的故事,都一樣。
      
       與麥兜的故事一樣,《城南舊事》講的也都是孩子的世界。但同樣跟孩子并不能真正看懂麥兜故事一樣,這個小說也不是寫給孩子看的。復(fù)雜的人生,對孩子來說,總是太沉重,可是每個人卻必須得學(xué)會去面對。那些失敗啊,那些挫折啊,其實(shí),一點(diǎn)都不好笑。
      
       快要長大的麥兜,經(jīng)歷過了很多失敗,也有過這樣的疑惑:“拿著個包,我忽然明白,原來有些東西,沒有,就是沒有,不行,就是不行,沒有魚丸,沒有粗面,沒去馬爾代夫,沒有獎牌,沒有張保仔的寶藏,而張保仔,也沒有吃過那包子。原來愚蠢,并不那么好笑,愚蠢會失敗,會失望。失望,并不那么好笑,胖,也不一定好笑,胖,不一定有力氣,有力氣,也不一定行,拿著包子,我忽然想到,長大了,到我要面對這硬繃繃,未必可以做夢、未必那么好笑的世界的時候,我會怎么樣呢?”
      
       《城南舊事》整部小說的最后,面對父親的死亡,英子是這樣做的,“我把小學(xué)畢業(yè)文憑,放到書桌的抽屜里,再出來,老高已經(jīng)替我雇好到醫(yī)院的車子。走過院子,看那垂落的夾竹桃,我默念著: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br />   
       讀到這兒,看到最后一個句號,看到如此這般平靜的成長敘述,你會突然覺得,作者之前花大精力講的四個身邊人故事,那些跌拓起伏的他人經(jīng)歷,原來,都是為了襯托這最后一刻,而這最平靜的一刻,卻是整個小說的高潮,但高潮來臨時,故事也收尾了。
      
       就寫作能力來說,不太悲傷也不太歡喜的故事主調(diào),要想把握得好,并不太容易。不容易是因?yàn)椴黄灰腥菀撞幌滩坏?,不偏不倚也容易成為流水賬,這個時候,考驗(yàn)最多的,就是作家的文字能力。在這種不咸不淡中寫出人生的悲歡離合和起伏跌落,用文字駕馭著我們的五味雜覺,這,或許也是《城南舊事》這本書這么多年依然有無數(shù)讀者的原因。
      
       每個人應(yīng)該都有過這樣的閱讀經(jīng)歷,有時候,只是一些看過去很普通的文字或是敘述,組合起來卻能比華麗辭藻和激情昂揚(yáng)更能觸動你的心,就像是鋒利的爪子劃過平靜的水波面,雖然無聲無息,卻蕩起無數(shù)漣漪。林海音那溫婉似水又簡潔如水墨畫般的文筆,也正有如此的魅力。讀完故事,我們的惆悵不可遏制,可就像是童年終會離開,關(guān)于英子這個階段的故事也就這樣干干脆脆地結(jié)束了。
      
       英子促成了蘭姨和德先叔,了卻了母親的煩惱,媽媽問她:“你那天說要買什么來著?”“一副滾鐵環(huán),一雙皮鞋,現(xiàn)在我還要加上訂一整年的《兒童世界》?!蔽液敛贿t疑地說。這一段,是第三個故事《蘭姨娘》的結(jié)局。我們改變不了世界,更改變不了時間的前行,而接下來我們的一生,面臨的,也終究是麥兜所品嘗的硬梆梆而且不好笑的世界,可是,這本來就是人生啊。
      
       北平城南那些被綾羅綢緞包裹著的現(xiàn)實(shí)舊事,小小英子在那里留下的人生最初軌跡,就像是美夢跟噩夢一樣,所有夢,都會結(jié)束。我們之所以會因?yàn)橥甑碾x開而如此傷離別,或許是因?yàn)?,長大后的我們,很少再做夢。
      
      
  •   我想問問 為什么要寫送出去的金鐲子和手表又回到了英子身邊這一段啊.....
  •   我覺得重要的不是金鐲子和手表又回到了英子的身邊,而是英子發(fā)現(xiàn)這些送出去的東西又回來以后媽媽的反應(yīng)。
    “媽沒說什么,把金鐲子又推到手腕上去?!?br /> “媽回過頭看見,連忙接過表去?!?br /> “媽媽慌忙又從匣子里拿出別的玩意兒來哄我?!?br /> 媽都在避開死去的兩個人,試圖從我的記憶里抹去他們的痕跡,因此這兩人就在英子記憶里,在這個世界上漸漸的模糊消失了,好像從未出現(xiàn)過一樣。鐲子還在媽媽手上,手表也未曾送出過。
    將來的事很快就到了眼前。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fèi)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jī)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