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與現(xiàn)代化(上、下)

出版時間:2008-1  出版社:宗教文化出版社  作者:覺醒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通過研討,與會各位專家者對太虛大師的佛教改革思想形成了較為完整、準確的認識,并從中找出了不少對今天實現(xiàn)佛教走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道路有益的經驗或教訓。大家對太虛大師在中國近代佛教史上的地位和作用,達成了若干共識,對佛教在現(xiàn)代社會所面臨的處境和發(fā)展的趨向,也作了眾多的設想,提出了很多值得借鑒的內容。在“佛教與現(xiàn)代化——紀念太虛大師圓寂60周年”學術研討會落幕之際,我們謹將本次研討會論文結集出版,期待與在家共享研討成果,共揚大師思想,共謀發(fā)展大計,共創(chuàng)佛教未來,共建和諧社會。  路雖漫漫,眾志成城。我們相信,當代中國佛教的發(fā)展,有了教學兩界的殊勝增上緣,一定會有更加燦爛美好的未來。

書籍目錄

序太虛大師與玉佛寺的因緣重“禪”與重“性”——學習太虛法師“中國佛學特質在禪”論斷的一點思考太虛的人生佛教思想略論師父,我想對你說太虛大師的凈土思想佛教在中國文化重建中的共性與不共性——讀太虛《文化人與阿賴耶識》太虛大師的佛教組織觀中國社會的劇變與近現(xiàn)代佛教的轉型以圓融姿態(tài)面向新挑戰(zhàn)的佛教重視和弘揚人間佛教的慈善思想資源,為建構中國特色的慈善文化服務現(xiàn)代佛教:太虛大師的思想背景當前發(fā)展佛教教育的“盲點”與“偽問題”人生佛教與健康人生現(xiàn)代社會多元特性與人間佛教太虛人生佛教的倫理觀研究佛教的人間性與超人間性及當代人間佛教的困境與出路中國當代佛教的社會建設功能——佛教信仰及其認同模式太虛大師早期佛教改革思想得失略論論太虛大師僧伽制度改革的得失成敗——從《整理僧伽制度論》到《菩薩學處》完成在人格——重讀太虛大師《我的佛教改進運動略史》禪道哲理化、現(xiàn)代化與世界化的探索——傅偉勛禪學研究與中國禪道的創(chuàng)造性轉化“心”、“法”之間——從太虛對佛教考據(jù)學的態(tài)度看現(xiàn)代佛教的詮釋困境太虛大師“教理革命”的現(xiàn)代價值論太虛大師關于中國佛教制度現(xiàn)代化的理論基礎及其原則論當代中國佛教組織的多重社會屬性楊文會佛學思想特征初探啟絕學于再生 顯懸壺以濟世——太虛大師唯識學思想探微太虛法師的職業(yè)倫理思想宗教之生死智慧與人類的靈性關懷應重視對佛教“異化”問題的研究都市寺院與現(xiàn)代管理……

章節(jié)摘錄

  重“禪”與重“性”  ——學習太虛法師“中國佛學特質在禪”論斷的一點思考  太虛法師,中國近代著名僧人、佛教領袖。太虛法師長期在上海一帶從事佛教弘法事業(yè),1947年病逝于上海玉佛禪寺。太虛法師與玉佛禪寺有著特殊因緣。在太虛法師圓寂60周年之際,上海玉佛禪寺“為了紀念太虛法師的勝行功德,弘揚人間佛教思想,探索佛教應對現(xiàn)代化的經驗”,特舉辦“經念太虛法師圓寂60周年”學術研討會,這是有特殊意義的?! 」P者近日閱讀太虛法師的論著《中國佛學》,對書中提出的“中國佛學特質在禪”論斷,深有啟發(fā)。太虛法師的論斷也推動了我進一步思考中國佛教的特點,思考的結果是,認為中國佛學的特質禪是建立在中國佛學重性,即重人的自性,重自性有的基礎上的。也就是說,重自性是中國佛教的一個重要特點,可能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特點。這篇小文提出這一看法,一是為了推動太虛法師思想的開拓研究,二是為了向同行討教,以求獲得正確的結論。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佛教與現(xiàn)代化(上、下)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