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3 出版社:宗教文化出版社 作者:閩南佛學院
內容概要
《2007閩南佛學(第5輯)》是閩南佛學院院刊,原名《閩南佛學院學報》,是研究佛學和佛教相關問題的大型綜合性學術刊物,以弘揚佛教文化、繁榮佛學研究為宗旨。所用稿件多是闡揚佛教經、律、論之專論、智慧解脫方法修持之指導、闡述歷代大德風范之作、闡發(fā)佛教與中國佛教文化之論稿、關于當代佛教與時代相適應的理論或實踐之論述、中外佛教史方面的研究、僧教育的探討、未來中國佛教走向等。
書籍目錄
戒律釋濟群:戒律的名稱及作用釋恭融:試論原始僧團的財物制度釋乘一:《四分律?受戒犍度》的結構及內容釋真明:略述戒律中對亡五眾物的處理釋寬彬:淺談受戒釋親仁:淺談“非時食戒”釋圓性:略論羯磨法中的結解界規(guī)則經論導讀釋悟源:從《童蒙止觀》看天臺止觀修習法要釋戒斌:《維摩詰所說經》思想要旨述略釋法緣:《六祖壇經》的基本構架與禪法思想釋宏演:《菩提道次第略論》導讀釋心皓:《法華經》的基本架構聞思天地釋圣凱:地論學派的判教思想與南朝佛教釋啟明:“善知識”個性心理探析——以《華嚴經·入法界品》為研究對象釋常海:《楞嚴經》見性思想探微釋圣欽:《辨中邊論·相品》虛妄分別淺探釋若寬:百丈懷海的禪法思想及其叢林清規(guī)學者論壇陳永革:華嚴法界統(tǒng)觀論——以法藏為中心沈海燕:論天臺“一即一切”的符號詮釋的承繼和發(fā)拐劉康樂:善導的凈土思想張培高:《維摩詰經》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影響舉要顧偉康:關于《金剛經》中的“冥世偈”曾 良:《法苑珠林》異文及??痹泟⒏hT:論圓瑛法師的佛教對聯(lián)陳全忠:三談閩南醫(yī)僧譚志詞:閩南僑僧拙公和尚與越南佛跡寺方 蘭:試議管理學與宗教學之聯(lián)系
章節(jié)摘錄
戒律 戒律的名稱及作用 釋濟群 內容提要:學習戒律,首先要了解這一名稱的內涵。為什么叫戒律?戒與律有什么不同?戒律有哪些種類?出家人學戒、持戒,究竟有哪些作用? 關鍵詞:戒律 聲聞戒 菩薩戒 作者簡介:釋濟群,閩南佛學院研究生導師,《閩南佛學》主編,蘇州戒幢佛學研究所所長?! ∫弧⒔涞拿Q 戒為三學、六度之首,也是佛法修學的基礎項目,內涵廣泛而名稱眾多,如戒、律、波羅提木叉等。了解戒律的名稱,可以幫助我們深入認識其中所蘊含的意義?! 。ㄒ唬┙洌鸿笳Z尸羅,意為清涼。所以名之為清涼,主要是就其作用而言。正如《大乘義章》所說:“言尸羅者,此名清涼,亦名為戒。三業(yè)炎非,焚燒行人,事等如熱,戒能防息,故名清涼。清涼之名,正翻彼也,以能防禁,故為戒。”…在我們內心,三毒烈火時時燃燒,不曾少息。由此帶來的煎熬、痛苦和熱惱,又會引發(fā)諸不善行,成為新一輪痛苦之因,使烈火繼續(xù)蔓延,所謂“貪嗔癡火常熾然”。而戒正是止息熱惱的有效途徑,從這個意義上說,具有清涼的內涵?! ∧敲矗溆质菑哪男┓矫嬷瓜釔滥??首先是遠離。煩惱由因緣所生,我們會隨順妄境而轉,也會被內在無明所擾,起貪嗔、起愛恨、起種種煩惱。而戒能使我們遠離引發(fā)熱惱的因緣,以免將心靈導人不良情緒。 ……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