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西米亞樓

出版時間:1999-1-1  出版社:當代世界出版社  作者:嚴歌苓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波西米亞樓》包括“一天的斷想”、“芝加哥的警與匪”、“書禍”、“母親與小魚”、“FBI監(jiān)視下的婚姻”、“還鄉(xiāng)”等約30篇文章。

書籍目錄

1 一天的斷想
2 寫稿佬手記
3 考場心電圖
4 波西米亞樓
5 芝加哥的警與匪
6 丹尼斯醫(yī)生
7 蛋鋪里的安娜
8 書禍
9 且將新火試新茶
10 母親與小魚
11 失落的版圖
――告別母親
12 FBI監(jiān)視下的婚姻
13 還鄉(xiāng)
14 自盡而未盡者
15 也獻一枚花環(huán)
――憶梅新先生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波西米亞樓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32條)

 
 

  •      這本書花了十塊錢在一家舊書店買的,書里兩篇散文《母親與小魚》和《告別母親》是想必是《一個女人的史詩》和另外一個短篇小說的雛形。嚴歌苓寫自己母親對父親的愛,她在一本書里夾了張寫著“我要嫁給你”的小紙條,然后就真的嫁給了他,不管他是否同樣愛她。所以“愛的那個永遠忍氣吞聲,被愛的那個永遠可以不負責任,坐享情誼?!币舶ㄋ救耸鍤q在部隊當兵時,喜歡的那個年輕軍官,后來年輕軍官當了逃兵,還把責任全都推到了她身上。她在以前講到這件事的時候說自己那時想過自殺,但多年以后她再談到這件事,說它只是荷爾蒙的作用罷了。兩代人身上的故事濃縮在一起投射成了田蘇菲和歐陽庾。
      
       我初中時的班主任,那個老師當年剛才大學畢業(yè),為了用所謂的氣場壓過學生,剛開學幾乎每天都板著臉,如果你做錯了事那么懲罰也會格外嚴厲??傊髞硭齾s是我們全班最愛的人,相反有個令人討厭的老師,我們甚至給沿用了往屆學生給她起的外號,叫做菜花,同樣的一件事:她們好像都被班里淘氣的學生氣哭過,面對的結果也大相徑庭。班主任的眼淚讓下面的學生跟著她一起掉淚,而菜花哭著跑走之后,惹她生氣的那個學生上臺對著她椅子上的坐墊猛踩了好幾腳。我每次讀嚴歌苓的書,會有種聽班主任講故事的感覺。沒有強加給你的主觀主義 ,也沒有建議你怎么處理一件事才是標準的解決方式,很多事情說到底是見仁見智。
      
       《無出路咖啡館》里面寫的主角被FBI調查的過程,因為太過具體了,那時我想這應該就是她個人經歷,在這本書里讀到的她和勞倫斯的結婚過程,基本上完全還原了事情本身。他們結婚后回到南京,半夜被警察調查,因為他們完全拿得出證件證明自己的合法關系,警察們拉不下臉,強調外國人在中國,不是想住哪都隨意,也不在乎是不是凌晨,就把他們逼出了借住的房子。其實不光是警察,類似城管,人民教師這樣的職業(yè)也經常在無理時利用自己的職位權力來命令別人必須按他的方式處理問題,而這種所謂正義感在真正需要他們時幾乎很少出現。她在散文的結束的地方說,中國一天天更好了,其實她自己也不知道這個國家會好嗎。
      
       勞倫斯因為她被FBI頻繁調查,辭去了外交官的工作,后來又被恢復了職位,他們一起被派到非洲。也就是因為非洲的緣故,很多人說這本書是《撒哈拉的故事》的翻版。無非也就是兩個不同的女人經歷了類似的事情,同樣用筆記錄了自己在生活在非洲的過程。在非洲的時候她的失眠問題應該已經減輕了不少,以致于她不用經常用talk out的心理治療方法,并且找到了生活樂趣,去觀察當地的交通、建筑和居民的生活方式。
       她有一個習慣持續(xù)了二十年,她每天早上都會寫作,只有一次的原因是在為了在非洲能吃到新鮮的海鮮而停止。
      
       書里最后一篇是講她打坐的心得,打坐是為了入定,為了尋找一種隨時會騰空而起的感覺。每次那種感覺在她的身上大概會持續(xù)四小時,四小時后一切又會像從前一樣。人一定要找到一種適合自己的紓解方式,那么對她來說,就是寫作或者打坐。但對她和其他所有的人來說,通往那種境界的也許有很多路。
      
       2013/6/13
  •     在圖書館里拿著嚴歌苓的《波西米亞樓》和東野圭吾的一篇小說糾結了半天,大致翻閱了一下,因為《波西米亞樓》里有涉及嚴歌苓寫作靈感來源方面的文章,于是選擇了嚴歌苓的《波西米亞樓》。
      
      從我開始追嚴歌苓的小說開始,我就對這個作家豐富的想象力懷有深深的敬意,同時也非常好奇。從《扶?!?、《少女小漁》、《白蛇》到《一個女人的史詩》《小姨多鶴》、《金陵十三衩》。。。。。。不論是故事背景還是人物刻畫又或者是寫作手法,每讀一篇都給我異樣的感覺,她的創(chuàng)作就像一眼永不枯涸的的泉源,陽光下五彩斑斕地令人暈眩。
      
      我很想知道她的創(chuàng)作秘訣是什么?或者這本《波西米亞樓》能給我稍許釋惑。
      
      細讀中,感受點滴的啟發(fā)。
      
      對于創(chuàng)作之源,她說“小說的原形有時曉得就象種子和酵母,最后靠作家的想象力,書寫風格發(fā)酵去完成他最后的問世版本?!倍l(fā)酵的方式應該更多地來源于“直接和間接地生活體驗”。她說她從小就喜歡講故事,講述時也并非遵循原著,往往是把自己咀嚼過的文字以自己的情感理解方式添油加醋地重新組裝后轉述,其實,那就是一個再創(chuàng)作的過程。大凡故事性強的作家都會擅長編故事,記得看《走出非洲》時,作為作家的女主角凱倫就經常即興講故事,同樣的記憶還有《英國病人》里的凱瑟琳。
      
      對于創(chuàng)作中各種人物與環(huán)境的刻畫技巧,她說“性關系在我的理解中時常更為廣義,更為形而上。有時我甚至認為,行包含的一對對立統(tǒng)一體,能夠解釋宇宙間的所有堆成或對立、和諧或矛盾的關系。。。。。?!薄叭伺c畜之間,人與荒野之間都有類似相互吸引,相互折磨,相互鐘情和敵視的關系。”對于這些關系的處理過程,也就是形成一篇文章吸引讀者讀下去的地方吧。比如《扶?!防镏袊爬虾畹奈幕瘋鹘y(tǒng)和美國的西方式開放;夾雜的卻是扶桑從事的肉體開放和克里斯精神的隱忍,仿佛矛盾地錯了位,也就一再讓人困惑糾結地等待結局。另外,“境為心造”也給與她很大的啟發(fā),她所寫的環(huán)境“往往都是人物內心的外化?!?br />   
      關于創(chuàng)作的熱情,是因為她自己的“寫作癮”?!凹偃缯f生命有度,把心與身的存在狀態(tài)從低到高排列成度數,那么“癮”就是一種超乎正常的生命度。寫作之于我,也是一種秘密的過癮?!薄氨硨κ澜?,把所有雜念排除,把精神凝聚到白熱程度,把所有的敏感都喚起來,使感覺豐滿到極致。于是乎一些意外的詞匯、句子在紙上出來了,它們組成了人物細節(jié)、行為,再往前逼自己一步,再越過一點兒不適,就達到了那種極端的舒適,因為自由了,為所欲為了。要說活著,這時的我是活到了淋漓盡致。我試著不寫,可是不行,就像沒醒透似的。一連多日不寫,就是一連多日半打盹兒地過活,新陳代謝都不對了?!?“對我來說,生命一天不達到那個濃度、烈度,沒有到達那個敏感度、興奮點,那一天就活得窩囊。 ”對于這種近乎自虐似的寫作熱情才是讓所有創(chuàng)作源源不斷的根本。我時常也會有靈光一閃的時候,我時常也能編織場景把人物置于其間歌舞一番,但我缺乏坐下來把一切置之度外僅囚于其間的勇氣。會在寫過一段之后就感覺累和枯燥,要不虎頭蛇尾草草收場,要不干脆就永遠束之高閣。我可以很快寫首詩,花半天寫一篇文章,卻一直寫不了一個長一點的故事。
      
      也許,我也會在某次靜思之后把我醞釀已久的某個故事述于筆端,在這之前,會需要更長時間來磨練自己的勇氣,沉淀自己的思想。
      
      《波西米亞樓》可以分成兩部分來讀,我所參閱的是不含非洲札記的部分。非洲札記,很多人喜歡拿來跟三毛的文做比較。我覺得根本沒有比較性,角度不一,根本取舍也就不同。她是站在非洲邊上高姿態(tài)地看,三毛則是低姿態(tài)地融入其中??醋x者想感受那種狀態(tài)而已。
      
      總之,作為嚴歌苓的小說愛好者,這是一本值得一讀的書。
      
  •      我這個鄉(xiāng)巴佬第一次在家鄉(xiāng)省城看到“咖啡之翼”(THE WINGS OF COFFEE) 這名稱的時候,有一種被吸過去的感覺,我贊嘆著這個名字取得真好。的確,后來出入再多的咖啡廳綠茵閣,耶士,上島,就算是星巴克,也不如“TWOC”這個名字一下子就能鉆進你心里去,而不管不顧他做的咖啡和食品是不是真的那么好。
       我的味蕾比較遲鈍,這些年喝得最多的是速溶,雀巢或者是越南帶回來的G7,也沒覺得有什么不好,正宗的藍山對我來說是個傳說。我沒見過卡布奇諾,拿鐵和摩卡這些咖啡是怎么做出來的,不過就算沒吃過豬肉我還是知道豬怎么跑,它們缺不了一種東西,叫做Espresso,這才是真正的咖啡之魂。這個名字比咖啡之翼更讓我記憶深刻,因為因此不管你手上端著的咖啡多么千變萬化,喝到的其實就是咖啡的靈魂。
      
       唧唧歪歪到這,我意識到這個楔子是啰嗦了點。
       我今天真正想要提到并隆重推薦的東東,跟咖啡沒有一毛錢關系。這就是我最近很多次說起的一本書,一本作者用靈魂寫就, 讀者用靈魂來感受的書——《波西米亞樓》。我?guī)缀跸胍獦O盡贊美之詞,毫不吝嗇地獻給這本書,感謝她讓我在閱讀的過程中,哭過,笑過,心動過也心痛過。
       當然,如果是抱著挑剔的態(tài)度而來,或者本身閱讀口味偏重的人,還是趁早不要看了,你不待見它,它也不待見你又何苦來。嚴歌苓在這本黃皮書里,娓娓敘說,平淡真實的風格貫穿始終。
      
      關于嚴歌苓的風格
       你看她筆下一字一句的時候,看她寫母親,寫傭人,寫朋友,寫丈夫,寫素不相識來聚會上蹭吃的女郎,寫雷得她落荒而逃的家庭醫(yī)生,甚至寫懷舊公寓樓上對她暗生情愫卻彬彬有禮的女租客。。。你的內心會慢慢升起一種想法:她怎么就可以把這大大小小的事寫得這么酣暢淋漓。
       針對這一點,我和無意(我姐的網名)也討論過,她堅持認為是嚴歌苓敏銳的洞察力,而我卻趨向于嚴歌苓無往不深的表達。我的平凡人生里,也有那么多極具特色的人出現過,但我卻無法很好的寫下來。
      
      關于她短篇中的靈魂
       在看完她《十三釵》和《多鶴》的兩部長篇后,我開始看她的這個短篇集,以及我甚至有點不太習慣的《第九個寡婦》,不過她的長篇過后,我對嚴的印象是,特會編,也特敢想的一個女人。
       但是恰巧相反,她的這個短篇絕對讓人發(fā)現另一個她。嚴在回想在她生活中真實出現過的人和事時,她的筆觸能到達比虛擬故事中更不能到達的地方,而那個地方就叫做靈魂深處。這就是她的短篇更讓人著迷的原因。
      
      關于漢字的魔力
       我突然想起我看過的某一篇故事中,作者提到別人夸她狀態(tài)So nice的時候,她這么個雙語的女生卻不知道找一個什么樣的漢語詞匯來代替nice這一個簡單的單詞。
       英語如此,更別提漢語的表達能力之強。 直觀的典范是“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婉轉的典范是”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 ”。。。再有,各位,“紅樓夢”怎么翻,A dream of red mansions?The Story of a Stone?這樣的翻譯簡直是又癢又找不到地方,撓和不撓都不舒服。
       嚴歌苓就是這樣善用她的母語,身在美國,卻寫進了中國人的心。
      
      關于插曲
       嚴說清教徒并不是粗茶淡飯,布衣草履,而是指的他們對物質的隨便態(tài)度:有亦可,無亦可。沒想到,我嘴里居然就接了下一句:曾軼可。真是瘋了。
       無意的簽名檔:上有天堂,下有書房。我說我很喜歡。她在QQ上丟個白眼過來:你居然沒看過?這是《波》那本書上的,你囫圇吞棗!我無奈地表示本姑娘還沒看完就給你拿走了。她說那你看得也太慢了。我想了想,也是。誰像她,一個周末看完了我的《波西米亞樓》,又一個晚上看完了我新買的《扶桑》,再一個上班的白天打醬油看完了我的《第九個寡婦》。
  •      其實看完書已經很久了,之前是在手機上看的,過了很久之后,終于決定敗紙質的回家,存起來的目的未必是要再從頭到尾的閱讀,大概只是為了某個10幾20分鐘的空兒,來用一兩篇不那么濃烈,不那么奪人,不那么蒼白的書填了自己的閑兒。
      
       小時候喜歡小說,看上去,爽!現在看來,那種淡淡的一點一點把你的思緒奪過去的文章似乎更有潤物細無聲的力量。記得以前看《少女小漁》,老實說,并不喜歡那種調調。看了《波西米亞樓》之后再買她的小說,覺得好像還是少了那么種味道。比較起來,小說的寫作手法,可能我還是更喜歡劉震云吧。
      
       旅外的作家,往往比國內的作家,憤怒少那么點,描寫輕那么點,用詞矯情那么點,感情細膩那么點,事件超脫那么點,經歷和挫折的意味貌似多那么點,我想,這是他們的優(yōu)點,卻也是致命的弱點。寫小說,還是感情強烈然后再強烈然后再再強烈,可能會好一點。
      
       所以說,這本書給我的驚喜是淡淡的那么慢慢的多起來的,一個個的小故事,我感受著作者的性格和旅行的意義,從生活中升華的不那么“高尚”的經驗似乎讓人們更覺得容易親近和觸摸,而且,這種小故事中我得不到的體驗,也讓我對更多的生活有了更多的向往。
      
       因為她,我去了解陳沖,了解鄔君梅,我喜歡這樣的女人~
  •      ——首先澄清吧~我是一個標題黨,我愛煞了那些字字珠璣的短句殘章,以及她們后面能延伸出去的美好想象。
      
      
       這本書是借了云的來看,快馬加鞭的讀,也能讀出滋味來——就像大塊吃肉大碗喝酒,吃喝到梁山好漢們“口爽”的境界?,F在我是專職閱讀者——這樣的生活來之不易。
      
       閱讀嚴歌苓然我想到了三毛的感覺——都很孱弱的身體,都曾留學國外,都經歷了海外生活的豐富和貧乏,都找到了大胡子相伴終生,而且看起來很幸福的樣子,都游歷過很多地方,都用摯愛的筆調描繪了非洲的生活,她們一開始的散文小說寫得都很好,寫到后來就去回憶小時候年輕時候甚至祖輩的故事了——同樣很好看。
      
       我不得不說,這本書又燃起了我的一點不切實際的愿望。
      
       就像三毛的那些書籍一樣,所有異國風情的調調都會讓我心向往之。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在現實生活中,我一直是循規(guī)蹈矩按部就班的過了二十多年,然后才會有這樣叛逆現實的想法。
      
       上學時一步一步完成的,從小到大沒有跳級沒有留級,證明我智力屬于正常范疇;偶爾會傷春悲秋,做一些為賦新詞強說愁的青春傻事,;和一個好男孩(也成長到男人的年齡了)談了一場為時數年而平平淡淡的戀愛,多少也證明我情商也還正常;大學畢業(yè)后找了一份貌似小白領的工作,初涉社會,也沒有受到折戟沉沙的傷害。
      
       就是一切就是很平淡,乏善可陳的平淡——倒也不是我缺乏一種
      發(fā)現美的眼睛,就是我的故事講出來不是波瀾壯闊的景象而已。
      
       具為女子,她們曾經走過那么多地方,遇到那么多人,看過那么多景色。那樣絢爛的生活用平淡的筆調寫出來也是十分的動人,不需要再用什么特別的詞匯去描述,就已經別具一格——她們的生活方式和軌跡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模仿的。
      
       所以具為女子,我是多么向往她們的足跡曾經到達的地方。我尚未垂目,尚有幻想之心。
      
       等我到了低眉垂目的年紀的時候,那時回顧,不知道我又經歷了什么呢?
      
      
      
      P.S.作為一個作家,嚴歌苓對文字的敏感是極端的,這種敏感度成就了她筆段的細膩和純粹。作為文學愛好者和當年的文學批評學習者,我只能說,她的天賦在此,旁人嫉妒不來的。
       她就在字里行間隱約閃爍跳躍著文字所能具有最純粹的音符,還有愛。
      
      
      
      
      
      
  •     看完了嚴歌苓的《波西米亞樓》。
      
      前兩天還在看另一位作家寫得很別致的書評,非常炫詞耀句,好看,但有點精致得吃不消,并且一路引發(fā)我的聯想,常常走神到別處去,看幾頁要按一下暫停,沒法一氣呵成,只有放在衛(wèi)生間里。阿連德那本搞笑的《感官回憶錄》也是放在衛(wèi)生間里,用了整整一年才看完,連橙色的封面都褪色了。
      
       喜歡書,但不愛藏書,甚至并不愛惜書。在哪里看就扔到哪里,新皮包上的鐵吊牌、衣服的標牌、信用卡簽字單、圓珠筆、發(fā)夾都是信手拈到的書簽,要是連這種書簽都沒有時,便將正讀到的那一頁倒扣放著。雖然沒惡劣到拿書墊茶杯、湯缽的地步,但濕手捏過,浴室蒸汽熏過,被掩埋在沙發(fā)上的衣物堆下而被不小心坐過的書,有些朋友看了是要皺眉頭的。
      
      嚴歌苓的散文寫得很松弛,畢竟,和寫小說比,小說家寫散文差不多只能算是腦筋的休閑操,因為松弛,所以很坦誠。
      
      將一門語言用到純熟已經不易,她還有勇氣和毅力介入另一門語言,并且要熟識到能夠進行創(chuàng)作的地步,這還真是她那個年代人常常涌現的佳話,勤奮、堅忍得難以想像。
      
      她寫道,面對著書、本、電腦讀書或者寫作,因此就背對著世界,背對著那些顯而易見的通俗的歡樂。她描述的這個姿態(tài)很典型,書與本一“頁”障目,就足以讓人把生命中其它的所謂愉悅拋到背后,很好理解,因為面前的這個世界足夠豐富、深邃、瑰麗、炫奇,它的無窮屬性足以涵蓋、包容背后世界每一項驚奇。
      
      《小團圓》打開了張愛玲小說原型的密碼庫,她提到,親戚們因為自覺與她小說中的人物對號入座,憤怒到與她斷交。與作家們做朋友、當親戚,實在是危險的事情。嚴歌苓筆下令人稱奇、羨慕的小說素材,居然也都在她的散文中進行了索引?!恫ㄎ髅讈啒恰吩诓唤浺庵型嘎读藝栏柢卟簧俚男≌f人物來源,看著看著,就遇到一個“熟人”。
      
      小說,多多少少都是作者用第三人稱寫作的自傳而已。
      
      又發(fā)現,女作家的婚姻有助于廓開寫作領域。不是說她們的情感本身,而是說,嫁一個職業(yè)有趣的丈夫將會為她的作品增添許多探險性的章節(jié)。
      
      比如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第二任丈夫是考古學家,將她帶到了埃及、中東,于是她設計的罪案發(fā)生地點便從拘謹乏味的英國鄉(xiāng)村拓展到了尼羅河和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神秘地域、彼此隔閡的民族性格令案件更加云遮霧繞。考古學者們多少也有殖民者的色彩,滿懷另一種發(fā)掘(有時是搶掠和盜竊)新大陸的野心(甚至更陰暗),解開了在故鄉(xiāng)的束縛,有膽量破壞既定規(guī)則,行為還更乖張些。如果不是這段婚姻,“偵探女王”統(tǒng)率的疆域要小很多。
      
      嚴歌苓隨著外交官丈夫來到了尼日利亞的美國大使館,頭戴米色的草帽,穿上白色的亞麻襯衫,這可是西方殖民者的經典打扮。由于美國與伊斯蘭民族的對立,她的“殖民地”生活有些風險,因而對當地生活只有隔岸觀火,成就了幾篇浮光掠影的小說和《波西米亞樓》里的幾篇散文。
      
      特殊職業(yè)的丈夫為她們打開了新的視界,她們作為游手好閑的隨扈來到充滿奇幻魅力的地方,當然要忙不迭地拿出筆進行速記、素描、彩繪、雕塑。
      
      物質女孩們會說,嫁人是第二次投胎。從領略華服美食的廣闊風景、識得品牌世界的花鳥蟲魚之名的角度來說,沒有錯。安詳平靜的成長、門當戶對的婚姻肯定是福氣,但女作家們這樣長大,結這樣的婚,要么就一輩子寫冰心玉壺般寧靜的小美文,要么就向內心無窮地需索,手執(zhí)思想的柳葉刀,把米粒雕成巨艦,在茶杯里掀起12級的颶風,練成蝙蝠的耳力,藉由書本的藥引導向想像的爆炸宇宙……得有這樣的本事。
      
      
  •     走進伊的生活
      體會幾段人生
      難忘最末篇《打坐雜說》所提到的忘我境界
      那境界讀得我心潮澎湃 心馳神往
      以及全書中其他的點點滴滴伊的瑣碎心語
      閱讀便是一種社會經歷
      從中讀出生活 讀出歷史 讀出人性
      多年前初見《扶?!?那文字的優(yōu)美使我沉吟至今
      多年后再看伊的文字 恬淡 活潑 別有深意
      可見一個人經歷豐富(實踐與閱讀) 對見識與涵養(yǎng) 即靈魂的提升 有莫大的裨益!
      
      摘兩個片段在下,這兩段最令我感動!正出自于本書最初篇與最末篇:
      
       我從童年,少年,直到如今,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在躲避做一個平凡的人。我想我們十多億之眾的國家并不缺少平凡者,不必再向人人提倡平凡。 ……
       當我從國外回來,能夠講一口流利的英語,有人把這歸結為聰明,我卻說:“聰明是頂靠不住的東西。”我真的這樣想,一個人最優(yōu)秀的素質是頑強、堅韌。只有頑強堅韌將如數報償你所付出的一切:時間,精力,辛苦而枯索的整整一段青春。
       記得有次我餓極了卻找不出東西吃,就喝兩包板藍根。一時想起韓愈說的:“愚不惟道之險夷,行且不息,以蹈于窮餓之水火……”但愿我之辛苦不被人斥成活該;但愿有一日無數成功的個體相加成一個成功的民族。 ——《一天的斷想》
      
       ……我從地上站起來,兩腳踏云地走到馬路上,正看見輪渡船帶來的一艙一艙下班的人們。他們步履匆匆,形色倉皇,每一雙眼睛后面,都是一個塞了比莎士比亞多一千多倍的信息的腦子。我似乎是個隱形的局外人,以我緩慢而深邃的呼吸和缺乏目的的步伐逆著他們走,或繞著他們走。奇怪呀,他們急什么呢?愁什么呢?激動什么呢?高興什么呢?無非是急著回家吃飯看電視,無非是股票跌了或漲了,無非是情人失而復得或得而復失。一切離我都遠得滑稽,一切都讓我善意地偷著樂,一切在于此時的我看,都不值得在乎。我在一種無人能進入的自我里,享受無知無畏、無憂無慮、心滿意足,像是昨天在月亮上才出生的一個人。這個時候,我會想,人其實只需要那么少的一點點,就能滿足。而滿足就是快樂。 ——《打坐雜說》
      
      
  •     這個美麗的女子 早有耳聞的名字 吸引我打開這本書 可惜時間太過匆忙     沒有特別好好讀過 有時間的話 我愿意好好和這本書度過 蒼白 年華、、
  •       最近在讀嚴歌苓的《波西米亞樓》,此書給我的第一感覺是一本三本連在一起的盜版合集(但是我能肯定他不是盜版的)。不得不說,這書的編輯和印刷有著很大的問題,但是沖著“嚴歌苓”和“非洲”,我還是硬著頭皮看下去了。
      
        書的第一部分與第三部分都與非洲無關,更多的是嚴的一些心靈感悟和隨筆。由于編者沒有交代這些小隨筆的背景和年代,初看時讓人有些不知所云。但我還是很快被吸引了。因為在大量閱讀了嚴的著作后我同作者本隨筆知道了她的書的寫作背景,寫作原因,還有嚴的私人生活。原來在我腦海中的很多疑問似乎有了答案,但是嚴本人還是個謎。
      
        在第二部分中,嚴寫到了非洲,那個令我心馳神往的地方,我讀著讀著,竟找到了三毛的感覺。原因很簡單,都是美麗的非洲,都是異域文化的渲染,都是“住下去”并“生活著”,她們的文章都有種樸實的美感和絕妙的因為文化的神秘感。我們能看見,能理解,但是也許永遠也不能融入其中。(我突然理解了一個多民族國家的艱難)
      
        通過本書我窺探到了嚴歌苓的私密生活,也許只是冰山一角,但是已經足以震撼我。少年時的舞蹈演員,青年時轉型寫作,30歲只身前往美國,找到自己的幸福和所追求的,然后就一路向前的走下去。她的勇氣她的才情她的淡然都令我著迷。也許這本書為我掀開了嚴歌苓神秘的蓋頭,我卻發(fā)現這華美流紗下的不一定是她,我全然摸不到頭腦,我只知道我又沉醉了。
      
  •      也許她的目的達到了,因為這本書我開始關注她的小說,也許通過往后讀她的小說,我能更加認識到她在這本書里寫到的那些親身經歷的感想的意義。
       她的散文小品是讓我感動的,細微的描寫,或許只是及其細微的一筆帶過,但映在我腦海中的確實一副動人的畫面。
       在書中,我作為一個從來沒有了解過她的人開始慢慢地品讀她。一個離過婚又當過兵的女人,又哥哥,曾經生活在上海,失眠很厲害,喜歡弗洛伊德,現在有個外籍老公......把這些零碎的信息拼湊起來,一個完整的嚴歌苓展現在我的眼前,我不得不感嘆一個人的生活閱歷會如此的豐富多彩,以至于每天都有故事可以寫得出。
       非洲札記一章里,,敘述了兩年在尼日利亞生活的場景,也許受她干擾,我,一個沒有去過非洲的人,對非洲的印象開始變壞,也談不上什么厭惡,只是一些反感罷了。anyway,這是一本值得一看的書,每篇的篇幅都不長,沒有做作的表達,有的只是真實~
  •     這本書收錄了嚴歌苓的散文,演講稿及非洲札記。
      
      演講稿我是不愛看的,盡管嚴歌苓的語言放低放低再放低,但涉及到流派啊社會學之類的,我從興趣上沒有閱讀快感。
      
      非洲札記還好,但總讓我想到三毛,相對嚴歌苓的筆力,這些非洲生活的片段并未讓我驚艷。
      
      寫她自己生活的散文,是我最醉心看到的。雖然篇幅很少,但看到歌苓寫母親和小魚。寫她參加母親的葬禮,我的淚還是止不住——如果你沒有通讀她的小說,是不會理解的,此時的母親從《小顧艷傳》貫穿到《人寰》再到《一個女人的史詩》。從無數虛構的故事里,這位母親給我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一個“愛的有多笨,就有多勇敢”的女子。在《史詩》里,父母經歷了滔天的風暴之后,相濡以沫的在一起。可在《小顧艷傳》里,風暴過后,丈夫還是移情別戀,拋棄了只懂奉獻卻話不投機的糟糠之妻。卻在某一個月朗星稀的飯局上,酒過三巡,丈夫迷糊著念叨這小顧小顧的名字……
      在這本書里,嚴歌苓寫母親是在她的勸說下和父親離婚的。父親和一個既識文斷字又能做一桌國宴水準的新妻子生活的很快樂。但是在某個一塌糊涂的晚上,同樣酒過三巡,同樣迷糊著念叨這母親的名字……
      現在,我從真實的散文里得知,母親已經永久的去了。
      
      
      
  •     看完了嚴歌苓的《波西米亞樓》,合上書,心情大好,像撿到寶一般。第一次接觸嚴歌苓是《少女小漁》,奶茶的成名作。不得不坦白,看《少女小漁》多數是為奶茶,而不是嚴歌苓。但從那時起就記住了這個女作家~
      
      前段時間剛剛結束了卡爾維諾《看不見的城市》的閱讀,才發(fā)現比起影視,自己最大的興趣還是在紙上,它給我?guī)韺庫o平和的感覺,這是我倍感珍惜的,心情太浮躁了,焦灼的感覺有點吃不消~
      
      沒有刻意要找什么書,在圖書館的書架上一排排瀏覽來,就發(fā)現了嚴歌苓,閱讀的時間太寶貴了,熟識的作家至少可以保證我不會太失望。同學說看書是為了休閑的,你選的書看著太累。那是因為你沒有看進去,好的作家是不露聲色卻絲絲入扣~
      
      《波西米亞樓》這本散文集,每一篇都讓我歡喜,我并沒有海外求學生活的經歷,也不可能經歷60年代的那場文化大浩劫,即使生活在南京,對書中提到的南京大屠殺也沒有過多關注過,然而說不清道不明,讀來卻很親切~
      
      《母親和小魚》這是嚴歌苓寫其父母的文章,沒有過多筆墨渲染,卻讓我讀到哽咽。母親數十年如一日的對父親少女般的愛戀和幸福感,被父親一句“從沒有真正的愛過”硬生生的切斷,愛得深的人傷得也最深,愛情之中沒有對錯,作者一定是深諳此道的,所以她對父親這個拋棄妻子的人沒有半句怨言,反而讓我從對繼母的側面描寫中看到了這個隱忍了大半輩子的男人的苦楚~
      
      《性與文學》一篇中提到的關于Freud的假說,Sex代表人的求生本能(life instinct),而Love作為理想----理想則屬于Superego(超自我),代表的是Death Instinct。直接導致我整節(jié)法語課的走神。回去和舍友提及,她說我破壞掉她對愛情的完美幻想,既然知道是幻想,破滅是總有一天的事情。前段時間的一些糾糾結結現已走近尾聲,仔細想來,我加進了許多莫須有的東西,只為滿足自己的悲劇情結~
      
      這本書在最后還附了一段作者的訪談錄,談到了中英文的創(chuàng)作,電影以及對婚姻、愛情的理解和看法,洋洋灑灑,一些生活小細節(jié),在末尾提到的關于夫妻直接的尊重、禮貌以及對隱私的注重,像是一個警醒,找回了一些本以為可以忽略卻至關重要的東西~
      
  •     這本書里面收集的散文《母親與小魚》《失落的版圖—告別母親》《自盡而未盡者》都非常動人,她是善于寫人的,這幾篇隨筆輕易地讓我落了淚,眼淚滴在了涼席上,我徹底地跌入他人的悲傷里。而也就是在不經意的閱讀中,我好像明白,為什么嚴歌苓給她的那部著名小說的主人公取名小漁。想起春天看她的《拖鞋大隊》,那里面的姑娘,就有《自盡而未盡者》里,嚴歌苓自己的影子。
      
      散文比小說動人,刻骨的感情,在虛構的文體里,是無法濃烈的。只有在散文里,我們方能感覺到,人生的痛楚,是那般銘心刻骨。
  •   我也喜歡她?。。。。。?!
  •   她的短篇遠比長篇讓我喜歡。
  •   你真的因該去寫點自己的東西了。
  •   我覺得你寫出了我的感覺
  •   謝謝你的回應,這個是對我的理想的一種鼓勵吧。
    希望你也會堅持這個夢想。
  •   找到生活,然后一口氣走下去 GOOD
  •   找到生活,然后一口氣走下去
    我承認,我是沖著標題進來的.
  •   我在翻開的時候也以為是盜版...真想死..那個紙張..那個印刷...
  •   靜靜的感傷
  •   我還是很喜歡她寫尼日利亞的那些風土人情,會一遍遍閱讀,不是精致的辭藻,但在溫潤的筆觸間讓你看到的是一直腳踏實地的非洲
  •   同感~~~非洲的札記較平實~~~還是那些散文好看
  •   我超喜歡她的散文!
  •   寫的真的好像書評??!好厲害!
  •   ?。?br /> 嘿嘿,夸蒙了。。
    哈哈哈……
  •   露露的評論真是有意思,人白手機黑掛件本來就是寫的書評,
    什么叫好像書評啊
    呵呵。。。
  •   波西米亞樓我還沒有看過,不過是lz一樣,也是從《少女小漁》開始知道嚴歌苓,不過我是因為看電影
    真生看嚴歌苓的小說是《小姨多鶴》
  •   嗯,對,是看得電影,劉若英演的小漁
    《小姨多鶴》現在電視臺正熱播呢~
  •   我這兩天也看到電視劇 小姨多鶴了
    很失望啊
    孫儷實在是沒演出小說中多鶴的味道
  •   我沒看哎。。。沒發(fā)言權==!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