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父親(下)

出版時間:1998-01  出版社:大眾文藝出版社  作者:鄧九平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談父親》內容簡介:在中國的文化意識中,父親是天,是鐵的紀律,是人生的權威,是絕對的原則,是冷酷的理念,嚴峻的教導者,但這只是文化觀念的表現(xiàn)意識。我們通過這套書,中要告知天下的兒女們父愛如山。

書籍目錄

我的父親 父親的病 父親的病 窺園先生詩傳 父親的新年 我的父親梁巨川 八十憶父(節(jié)錄) 父親·童年 我的父親 回憶父親(二則) 我的父親 憶江南(節(jié)錄) 父親的花園 背影 憶兒時(節(jié)錄) 中舉人 先父夢岐先生 回憶父親 我的父親 旅人的心 父親的玳瑁父親騰回生堂今昔父與羊悲哀的玩具家長忠孝不能兩全遠宵憶親松林憶父二題永久的憧憬和追求回憶我的父親(節(jié)錄)父親的故事種在誣蔑里的決心父親的記憶父親……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先生二十三歲時,遵吳樵山先生的遺囑,聘他的第三女(諱慎),越三年,完婚。夫婦感情,直到命終,極其融洽。在三十三歲左右,偶然認識臺南一個歌伎吳湘玉,由憐生愛,屢想為她脫籍。兩年后,經過許多困難,至終商定納她為妾,湘玉喜過度,不久便得病。她的母親要等她痊愈才肯嫁她。在抑郁著急的心境中,使她病加劇,因而夭折。她死后,先生將遺骸葬在荔支宅。湘玉的母親感激他的情誼,便將死者的婢女吳遜送給她。他并不愛戀那女子,只為湘玉的緣故收留她。本集里①(指《窺園留草》詩集。)里的情詞多半是懷念湘玉的作品。臺灣于光緒十一年改設行省,以原臺灣為臺南府,臺灣縣為安平縣。白設省后,所有新政漸逐推行。先生對于新設施都潛心研究。每以為機器、礦務或其它實業(yè)都應自己學會了自己辦,異族絕靠不住。自庚寅從北京回籍,臺南官紳舉他管理圣廟樂局事務。安平陳縣令聘他做蓬壺書院山長,辭未就,因為他愿意幫助政府辦理墾土化番的事業(yè)。他每深入番社,山里的番漢人多認識他。甲午年春,唐巡撫聘他當臺灣通志局協(xié)修,凡臺南府屬的沿革風物都由他匯纂。中日開戰(zhàn),省府改臺南采訪局為團練局,以先生充統(tǒng)領領兩營兵。黃海之敗,中樞當局以為自改設臺灣行省以來,五六年間,所有新政都要經費,不但未見利益,甚至要賠墊許多幣金。加以臺灣民眾向有反清復明的傾向,不易統(tǒng)治,這或者也是決意割讓的一個原因。那時人心惶惶,希望政府不放棄臺灣,而一些土棍便想乘著官吏與地權交代的機會從中取利。有些唱“跟父也是吃飯,跟母也是吃飯”的論調,意思是歸華歸日都可以。因此,民主國的建設雖然醞釀著,而人心并未一致。住近番地的漢人與番人又乘機混合起來擾亂,臺南附近有劉烏河的叛變。一重溪,菜寮,拔馬,錫猴,木岡,南莊,半平橋,八張犁,諸社都不安靜。先生領兵把匪徒蕩平以后,分兵屯防諸社。乙未三月,中日和約簽定。依約第二條,臺灣及澎湖群島都割歸日本,臺灣紳民反對無效,因是積極籌建民主國,舉唐巡撫為大伯理璽天德,以元武旗(蘭地黃虎)為國旗。軍民諸政先由劉永福,丘逢甲諸人擔任,等議院開后再定國策。那時,先生任籌防局統(tǒng)領,仍然屯兵番社附近諸隘。日本既與我國交換約書于芝罘,遂任樺山資紀為臺灣總督,會見我全權李經方于基隆港外,接收全島及澎湖群島。七月,基隆失守,唐大伯理璽天德乘德輪船逃廈門,日人遂人臺北。當基降告急時,先生率臺南防兵北行,到阿里關,聽見臺北已失,乃趕回臺南。劉永福自己到安平港去布防,令先生守城。先生所領的兵本來不多,攻守都難操勝算。當時人心張皇,意見不一,故城終未關,任人逃避。先生也有意等城內人民避到鄉(xiāng)間以后,再請兵固守。八月,嘉義失守,劉永福不愿死戰(zhàn),致書日軍求和,且令臺南解嚴,先生只得聽命。

媒體關注與評論

父親們最根本的缺點在于想要自己的孩子為自己爭光。  ——羅素你的父親感到榮耀的莫過于你以最大的熱誠繼續(xù)你的學業(yè),并努力奮發(fā)以期成為一個誠實而杰出的男子漢。  ——貝多芬現(xiàn)在想來,父親真是個教育家,他給了我們充分的自由去決定自己的前途,他只是從旁略加指引,用鼓勵代替打擊與責罰。  ——羅蘭爸爸是什么樣的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心目中的爸爸是什么樣的人?!  材荨べ惪祟D

編輯推薦

《中國文化名人書系?談父親:最讓你感動的名家散文》是人生中不可不讀的名家經典。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談父親(下)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