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shí)間:1996-11 出版社: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 作者:王可成 頁數(shù):305 字?jǐn)?shù):227000
內(nèi)容概要
本書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為“藥性賦”,第二部分為“藥物性狀功用歌訣”,第三部分為“藥名聯(lián)句”。一、藥性賦 藥性賦分兩部分,第一部分為藥性總賦。收入了現(xiàn)行高校教材《中藥學(xué)》中400種藥物,并依其分類而分類。功效應(yīng)用主要依據(jù)《中藥學(xué)》亦參考其他古今中藥專著。每類開頭均用四言四句韻語指出其共同功用,每種藥物則著重于各自的特點(diǎn)。如辛溫解表類:辛溫解表,此類專長,散寒發(fā)汗,邪去體康。麻黃解風(fēng)寒表實(shí)之證,平喘利水;桂枝去汗出表虛之疾,溫經(jīng)通陽。防風(fēng)勝濕,祛風(fēng)而解痙;荊芥疏風(fēng),止血而消瘡?!翛鼋獗硭帲菏枭L(fēng)熱,性味辛涼,溫病初起,風(fēng)熱所傷。清頭目利咽喉無如薄荷;解熱毒消咽腫首推牛蒡?!獗砩⒑l(fā)汗是辛溫解表類藥物中每味藥的主要功效;疏散風(fēng)熱,用于溫病初起、風(fēng)熱所傷亦是辛涼解表類每味藥物的主要功用。但在每味藥物中一般不再指出,而著重各自的特點(diǎn)。這樣既能使文句簡潔,避免重復(fù),也能較全面地概括每種藥的主要功效與應(yīng)用特點(diǎn),并盡量與中藥學(xué)》相符。 第二部分為藥性賦釋義。釋義包括每種藥的性味功效及賦句本身所涉及的內(nèi)容,并附用量用法與使用注意。為便于初學(xué)者記憶,每類藥物之前又加了“藥物名稱歌”,并盡量用諧音及加字使枯燥的藥名聯(lián)成含有一定意義的韻句。如清熱解毒類藥名歌:慈菇忍冬為熊膽,白翁垂盆取牛黃。大青白蘞金蕎麥,紅藤蚤休地丁郎?!木浒松酱裙健⒖疃?、忍冬藤、熊膽、白頭翁、垂盆草、牛黃、大青葉、板藍(lán)根、白蘞、金蕎麥、紅藤、蚤休、地丁等14種藥物。第一句用“為”不用“與”;第二句用“取”不用“和”;第三句讀諧音“蘞”為“戀”,“麥”為“妹”;第四句“蚤”為“早”,加上郎字。即合文理,又順韻腳,使枯燥的藥名羅列具有了一定的內(nèi)容,易誦易記。
書籍目錄
藥性總賦藥性賦釋義 辛溫解表藥 麻 黃 桂 枝 防 風(fēng) 荊 芥 蔥 白 生 姜 紫 蘇 香 薷 藁 本 白 芷 羌 活 蒼耳子 檉 柳 辛 夷 辛涼解表藥 薄 荷 牛蒡子 蔓荊子 浮 萍 桑 葉 菊 花 葛 根 柴 胡 淡豆鼓 升 麻 蟬 蛻 木 賊 清熱瀉火藥 石 膏 知 母 蘆 根 天花粉 梔 子 夏枯草 鴨跖草 寒水石 淡竹葉 青葙子 谷精草 密蒙花 清熱燥濕藥 龍膽草 黃 芩 黃 連 黃 柏 苦 參 清熱涼血藥 紫 草 犀 角 生 地 玄 參 赤 芍 牡丹皮 清熱解毒藥 魚腥草 敗醬草 射 干 牛 黃 蒲公英 地 丁 大青葉 板藍(lán)根 馬齒莧 白鮮皮 青 黛 熊 膽 金銀花 忍冬藤 連 翹 山豆根 ……快狀功效歌訣藥名聯(lián)句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