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匱方論衍義

出版時間:1993.9  出版社:中國中醫(yī)藥  作者:(明)趙以德  
Tag標簽:無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金匱方論衍義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條)

 
 

  •      趙以德所撰之《金匱方論衍義》三卷,為注釋《金匱》之嚆矢,然未有梓本,知之者寡。今據(jù)中國科學院圖書館所藏之舊抄本整理出版,以使《金匱》首注得以原文面世;治《金匱》之學者,若能于此書中得啟迪之一二,則幸之甚焉。
       趙氏生平,史志略而末詳,??覄t眾口紛紜,如周揚俊語焉含混,葉萬青,陳文述謂為宋人,陸心源謂是元人,本書則題作明人。本書點校者經反復考證,根據(jù)史實,對趙氏生平略作介紹。
       趙以德,名良仁,號云居,浙江浦江人,生于元仁宗延守右二年乙卯(1315年)。幼嘗從學于翰林待制柳貫。少試吏憲司,即棄去,于二十八歲時與戴思恭(元禮)同求學于名醫(yī)朱丹溪門下,學醫(yī)十年,甚得先生醫(yī)之橐龠。后至吳中,張士誠起義據(jù)吳,良仁挈家歸浙,得以再見丹溪,與先生往還論醫(yī),精修河洛陰陽、太極氣運、修身養(yǎng)性之說,遂得先生真?zhèn)?,治療多有奇效,名動浙西東。后復來吳,占籍長洲,以高壽終。其子友同,宇彥如,用為《永樂大典》副總裁,又用為纂修。
       《金匱方論衍義》一書,未曾梓行,僅有少量抄本。清初周揚俊苦心搜求二十余載,終未獲全璧,因而為之補注,合為《金匱玉函經二注》行世。故趙氏手筆,今皆在《二注》中。是書開《金匱》注疏之濫觴,于仲景立論制方,推闡詳明,甚得醫(yī)圣精義;又揉《內》,《難》精髓于仲景方論之中,熔理法為一爐,合靈肉成一體;更兼采經史,博收諸家——成無己、朱丹溪、劉河問、張子和諸說,凡稍有可釋《金匱》之理者,皆信手拈來,以為屯翼。且文筆醇厚,語言流暢,詞言簡樸,毫無清儒八股氣息,談吐間如同老友促膝,發(fā)揮處令人回腸蕩氣。陸心源謂是書可與成無己《注解傷寒論》相抗衛(wèi),言誠不謬矣。
       今雖可于《二注》中得見其文,然其文字已經周揚俊加工改造,其中類似口語之文,多精約為文言字句,讀者巳難睹趙氏風貌,甚則問有失其原意之處。本書所據(jù)之底本,其內容份量大大超出《二注》中《衍義》部分,尚有大量可糾錯補漏之文。據(jù)統(tǒng)計,本書較《二注》中《衍義》部分多出一萬多字,異文近二千處,倒文一百多處,少字一千多宇。其中,多出文字中有近三十條屬整條或整段注文。以上數(shù)字,除少數(shù)誤字和虛詞外,均可改、補、刪、乙《二注》內容。如卷中水氣病篇“陽氣不通即身冷,陰氣不通即骨痛。一句注文:
       《二注》作:“陽雖暫得前通,身冷不能即溫,斯惡寒也;陰既前通,痛應少愈,然榮氣未與衛(wèi)之陽合,孤陰獨至,故痹而不仁?!?
       本書作:“陽雖前通,而身冷少除,然衛(wèi)氣末與榮之陰和,孤陽獨至,衛(wèi)氣終不充于腠理,故惡寒;陰雖前通,而骨痛少愈,然榮氣未與衛(wèi)之陽合,孤陰獨至,終不溫分肉,故痹而不仁。”
       兩相比較,顯系后者生動、詳晰、全面。該本具體抄年難以鑒定,據(jù)其筆勢飄逸,行文灑脫,不避諱字,大量使用俗字等特點推斷,其抄寫日期當在清代館閣風、文字獄形成之前,至少在康熙問。據(jù)此,有較高版本價值?!?/li>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